央行數字貨幣、比特幣、移動支付、人民幣國際化,這次都説透了!
 
時間:2020年11月6日

嘉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黃益平

      

       中國網: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自研發以來便廣受關注。特別是近期,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的開展,社會各界再次將目光聚焦于數字人民幣,其研發情況、應用場景及安全性都備受關注。那麼,數字人民幣究竟是什麼?它的出現是否會使微信和支付寶日漸式微?紙鈔時代是否即將終結?就相關問題,我們採訪到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黃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做客我們的節目。    

       黃益平:非常榮幸。    

       中國網:我們都知道,目前數字人民幣是一個討論度比較高的熱點話題。大家提到數字貨幣可能就會想到區塊鏈或者比特幣、Libra(天秤幣)這樣的全球性穩定幣。在您看來,央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到底是什麼?它和Libra、比特幣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黃益平:確實是不太一樣的。最初我們理解數字貨幣應該是從比特幣開始的。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當時像比特幣這樣的數字貨幣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對於央行的信用産生了懷疑,認為央行可以超發貨幣,影響我們的購買力,所以將來(央行)能不能被信任在當時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比特幣號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線上上去中心化和匿名,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沒有中央銀行,它的總量是給定的,一共就是2100萬枚,發完了就沒有了。這對當時的市場産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原來大家擔心央行有很強的超發的衝動,但是比特幣的總量是給定的,也許將來就可以克服超發的問題,所以,廣受歡迎。但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就是其本身是沒有內在價值的,其實(比特幣)就是一組線上密碼,我們認為它值錢它就值錢,我們認為它不值錢它就不值錢。所以,有很多人認為這不是數字貨幣,更像是一種數字資産,它沒有內在價值,所以它的價格波動非常大。這樣一來,從長期來看比特幣很難發揮貨幣的功能。

       隨後就推出了所謂的穩定幣,穩定幣就是以主權貨幣作為支撐,然後來發行的一種貨幣。這種貨幣還是由商業機構發行的,你剛才提到的Libra,也就是臉書的天秤幣就是準備用主權貨幣,比如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這樣的貨幣作為底層資産來支撐臉書的天秤幣。所以它的優點就是這種貨幣是有內在價值的,比如一美元兌換一塊的Libra,就避免了前面提到的比特幣本身沒有內在價值的問題。

       但是Libra的問題仍然是一家機構將機構的信用附加在主權貨幣上面,簡單地説,就是如果哪一天臉書倒閉了或者天秤幣失敗了,我們存著的很多天秤幣是不會有價值的,這就是將來一個比較大的信用問題。

       Libra還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因為我們知道,據説臉書加上WhatsApp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有30億的用戶,如果Libra一旦上線,就會同時實現兩個功能,一是國際貨幣,二是國際支付。天秤幣在所有的用戶之間來回交流支付,就會變成一個國際體系。那麼從目前來看,各國監管部門和央行的態度是比較謹慎的,甚至(對此)是比較負面的。因為Libra一旦成為國際貨幣,在全球流通起來,現在的一些主權貨幣的地位就會受到衝擊。所以很多國家會擔心,天秤幣一旦建立起國際支付體系,那麼原來設立的那些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就會失效。比如錢就可以隨便進出中國,那我們將來還能否控制資本流動?這對我們的金融穩定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就造成了比較大的困惑。所以,監管部門目前還是持比較謹慎或者是疑慮的態度。      

       Libra的白皮書是在2019年6月18號那一天發佈的,在此之後,你看到各國央行研發央行數字貨幣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國家原來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後來感興趣了。我個人覺得有可能存在潛在的競爭。如果臉書的天秤幣線上上流通起來,也許我們將來對美元、對歐元的需求就會減少,這可能也會潛在地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空間。所以各國央行在研發數字貨幣方面的努力其實是加速了。    

       簡單來説,央行數字貨幣和比特幣不一樣,和Libra也不一樣,其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它是一種數字化的人民幣。人民幣是什麼?人民幣就是一種由主權信用支撐的貨幣,它的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法償性。只要你有人民幣,不管誰倒閉,錢都是能夠拿回來的。這和我剛才講的臉書的Libra可能不太一樣,(因為)如果臉書一倒,Libra估計就不值錢了。但央行的數字貨幣(與之不同),人民幣只要在我手上就值錢,這就是法償性。    

       中國網:其實,在數字人民幣研發的過程中,就有很多人拿它和微信、支付寶做比較,甚至有的人説,由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數字人民幣在發行之後會迅速搶佔各大應用場景,與此同時微信和支付寶可能會黯然離場,對此您怎麼看?    

       黃益平:這種擔心其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央行數字貨幣(英文: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其實第一步就是電子支付,也就是説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出來,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替代流通當中的現金,我們平時去買牛奶、雞蛋都是用現金支付,將來可以用數字貨幣支付。這個功能用央行的話説就是替代M0(流通中的現金)。也就是説它的主要功能是電子支付,這個和微信支付及支付寶可能是有很大重疊度的。所以,將來會不會有一定的替代?我相信是會有的。但是會有多大程度的替代現在還不好説。    

       央行數字貨幣有優點。優點在什麼地方?(首先是)我剛才提到的法償性,它不會因為某個機構倒閉錢就沒有了,央行數字貨幣隨時都可以兌換。但是放在其他電子錢包裏面的錢有的時候就不太確定,正如我剛才講的,如果臉書倒閉了,Libra是不是還能兌出錢來就不好説了。    

       第二,央行一直提到,將來的支付、交易應該是無成本的。央行的數字貨幣是沒有成本的,所以它或許會有更強的普惠性。我們知道移動支付成本很低,但成本很低並非零成本。所以如果將來(通過)央行數字貨幣進行交易真的是零成本,可能在一定意義上來説,會對現在的移動支付有一定的替代性,因為它既更安全,同時成本更低。

       當然央行數字貨幣還有一些其他的優勢,比如現在的移動支付都是通過智慧手機連網進行支付,我們有線上支付,線下二維碼支付也很活躍。但它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連上網才能支付。央行數字貨幣會有一個新的功能,離線支付、近場支付,兩個手機只要有電,挨得足夠近,沒有信號同樣可以支付。所以,從這些方面來説,它確實是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現在的移動支付方式是不是會被完全取代?我覺得也沒那麼簡單,現在我們用移動支付,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對它所構建的一整套生態系統産生了依賴。我們每天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訂酒店、機票,甚至還可以用來約醫生,我們的生活依賴著這樣一套生態系統,所以支付不僅僅是支付,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個部分。將來央行數字貨幣投入使用之後是不是也會出現這樣一套系統?這是我們值得考慮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對我們的吸引,不僅僅是它的低成本、普惠、便捷、普及度高,這些央行數字貨幣將來都可以實現,它對我們最大的吸引力是其(構建的)整套的生態系統。    

       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央行的數字貨幣可以放在商業銀行的央行數字貨幣錢包裏,也可以放在移動支付的錢包裏。將來你可以直接把央行數字貨幣放在你的支付寶的錢包裏,所以,將來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行之後,支付寶錢包裏的內容會發生改變,不再只是和銀行賬戶掛鉤的傳統人民幣,也許更多是央行數字貨幣。那意味著它(微信支付、支付寶)其實可以長期存在下去。

       另外一個變化,因為現在的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授權很多機構來構建他們的電子錢包,舉個例子,四大行也可以開始構建自己的電子錢包,這個時候其實會出現一個新的和移動支付競爭的機會,因為授權機構也可以設計一套錢包,跟支付寶、微信支付一樣,但挑戰是能不能建一套跟它一樣(完善、便捷)的生態系統,這樣才會有競爭力。所以,總體上來説,我不擔心將來移動支付會被取代,我覺得移動支付會在競爭中更加完善、豐富。    

       中國網:您剛才也提到,央行對於數字人民幣主要的定位是替代M0,即流通中的現金,它和紙幣、硬幣等價,並且具有法償性。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法定的紙幣和硬幣,為什麼還會再發行數字人民幣呢?    

       黃益平:因為數字人民幣還是有很多優點。首先,它確實很方便,想像一下我們要去買一個東西,買一點菜,如果用傳統的紙幣,支付還是很麻煩,假如你給他100塊錢,他找你25.38元,其實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如果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幾分錢都可以支付,這樣一來就降低了我們的交易成本。而且手機支付起來更加容易,例如我剛才提到的面對面的交易支付。

       還有一種是遠距離的,過去遠距離的支付大多成本很高,但是在有數字貨幣的情況下,可以更普惠,更低成本,更快速。總體來説,數字人民幣的快捷、高效、安全等優勢和紙幣相比是比較突出的。當然,電子支付只是數字人民幣的第一步,將來還會有很多種功能。我現在可以想像,將來比如説人民幣國際化了,那人民幣如果能走出去,或者我們能夠在推動的過程中將央行數字貨幣作為一個主要的結算的工具,它的方便程度、它的安全性、它的效率都會有很明顯的提升,(因為)大家都在競爭。金融能力的最終考驗就是將來誰會成為國際貨幣,成為儲備貨幣。二戰以來,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國得到了大大的好處的,它(可以)隨便發貨幣,我們大家都在承擔後果。可能會引發很多金融危機,但它不會發生國際收支危機,不會發生貨幣危機,這不就是它享受的國際貨幣的紅利嗎?

       這一場競賽現在已經開始了,所以誰都不願意,起碼主要國家都不會願意在這場競爭當中缺席。所以,從中國的角度來説,央行數字貨幣短期能給我們帶來效率、安全等諸多好處,所以是值得做的,更何況將來可能還有更大的機會等待著我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假冒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所以和紙鈔時代一樣,數字人民幣也依然面臨著防假和防偽的挑戰,那麼下一步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黃益平: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作為一個經濟學者,從來不相信某種技術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出現一個新的技術,一定會出現反制的技術,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然,這也是技術進步永恒的故事。

       央行數字貨幣很安全,但是很安全的背後將來就沒有風險了嗎?不會有駭客嗎?不會有篡改嗎?目前所有的這一套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設計,它潛在的風險肯定是存在的。這其實也是我們測試的一個部分,希望將系統上線,然後看看有哪些問題。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儘量提高技術的壁壘,萬一齣現風險,我有控制這些風險的手段和辦法。

       過去幾百年,我們的紙幣體系就一直在做這個工作。現在我們印刷紙幣的技術,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在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我相信央行和各個授權機構就一直在想辦法做的,無非就是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在這方面,其實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根據我看到的數字,他們的損失率要遠低於國外的金融機構。這也是將來央行數字貨幣需要做的工作。      

       中國網:在數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過程中,央行和商業銀行分別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因為很多人擔心,數字人民幣正式問世後,商業銀行的作用可能會被削弱,甚至會出現金融脫媒的現象,對此您怎麼看?

       黃益平:央行和商業銀行的分工很明確了,我們已經明確了雙層運作機制,央行就是發行貨幣,商業銀行就是面對公眾設置這些電子錢包,央行數字貨幣的錢包。我們可以把錢存在錢包裏,其實從短期來看,是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機會。原來他們都不做電子支付,將來如果做得好,他們都可以成為電子支付的大佬。但競爭會更激烈,因為將來選擇空間更大了。用戶可以(把錢)放在工商銀行的錢包(裏),但也可以放在支付寶的錢包裏,最後用戶選擇哪個錢包,那就是那個錢包用起來更方便、更安全。

       但是對商業銀行來説,脫媒風險可能存在。但是央行設計的這一套央行數字貨幣,我們叫做DCEP的機制,只是替換流通中的現金,而不是M1(狹義貨幣)、M2(廣義貨幣),不對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利息,而且是雙層運作機制,我覺得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減少甚至避免對商業銀行的脫媒。

       但是對商業銀行將來會不會脫媒這一問題,也值得分析。我認為部分的替換是有可能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央行對於數字貨幣主要的定位是流通中的現金。但事實上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用流通中的現金呢?已經很少了。央行數字貨幣投入使用之後,如果要兌換央行數字貨幣,錢會從哪來?都是從銀行來的,可能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放在銀行裏面那就屬於M1。將來如果央行數字貨幣真的非常好用,又十分安全,大家可能會把更多的M1放到央行數字貨幣錢包。因為我們知道,活期存款存在銀行幾乎沒有回報,如果沒有回報,和央行數字貨幣有什麼差別呢?所以,我覺得脫媒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難避免的。在短期內,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不是特別需要擔心,但長期來説確實(可能會)存在問題,因為我相信DCEP只是第一步,如果只是做這個,也許我們就沒必要花那麼大的精力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了。

       將來的金融體系一定會發生很多的改變,我們應該要有思想準備,我個人覺得央行數字貨幣如果能成功,會是一件大事情,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支付,而是會對我們的支付體系,商業銀行體系甚至對資本市場的運作都會産生影響。當然更重要的現在也是最期待的,就是將來也許可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網:您剛才其實也屢次提到了人民幣國際化。那麼數字人民幣在正式問世之後會如何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呢?

       黃益平:我的看法包括兩點,第一點是不要認為央行數字貨幣一落地,人民幣國際化就實現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雖然你可以把央行數字貨幣隨便打給倫敦的一個人,但如果這個貨幣沒有國際化,它在國外是不被接受的,所以,首先要讓人民幣國際化。美元基本上做到了這樣的功能,我們當然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央行數字人民幣落地並不意味著貨幣就國際化了,這個是我們需要做額外的努力才能實現的。

       但是在過程當中,央行數字貨幣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有幫助的。舉個例子,我們搞跨境貿易和投資結算,(如果)原來就是用人民幣結算,需要銀行轉賬或者現金,但現在用央行數字貨幣就會很方便,而且成本很低。將來在邊貿上就會很快(被接受),因為對方本來就是接受人民幣的,那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所以像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幫助的,但是它本身不等於國際化的人民幣。    

       中國網:大家現在普遍都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在正式問世後可能會替代紙幣,但對於那些生活在偏遠地區或者不擅長使用智慧設備的數字弱勢群體來説,他們的交易生活會不會更加不方便呢?

       黃益平:可能會存在這個問題。當然,其實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也有普惠的考慮,因為住在偏遠地區的很多人,要獲取紙幣也是不容易的。我曾經到新疆調研,在一個農民家裏,(看到)他現在用線上電子銀行和電子支付工具,他覺得特別好,他説以前沒有金融服務,但是現在有金融服務了。我説為什麼沒有金融服務呢,你沒有銀行賬戶嗎?他説有,但是從家裏去那家銀行要走四個小時。如果取一次錢或存一次錢要一整天的時間,這樣的金融服務對他來説是沒有意義的。將來央行數字貨幣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不就變得更加普惠了嗎?

       但有前提,第一,(要)有智慧手機;第二,(要)有移動信號,這樣將來才能方便使用。我們有很多老百姓不擅長、不喜歡或者不會用這套工具,他們的生活就變得極度不方便。記得疫情期間曾經有一個短視頻,就是一個老人去坐火車,他無法出示綠碼,就不讓他坐火車。因為他都沒有手機,根本不知道綠碼是什麼。

       所以,這是我們在數字化時代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從央行數字貨幣的角度來説,我覺得央行的立場一直都很清晰。幾年前,有一些數字金融機構曾經提出要建立無現金社會,央行很快就出來制止,因為使用現金是法律賦予我們公民的權力。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就是有一些店不收現金,必須要用移動支付。(所以,面對這種可能出現的)新的不公平的問題,我覺得從政策的角度應該做一些規範,起碼要保證所有人在社會上生活都是方便的。      

       中國網:最後非常感謝黃教授精彩的分享,通過您的講解我們也是對數字人民幣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了解和全面的認知。謝謝。    

       黃益平:謝謝。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採訪:白璐;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採訪:白璐;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