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中央給它加壓也是提供動力
 
時間:2020年8月28日

嘉賓: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高國力

中國網: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併發表了重要講話。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對長三角一體化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佈局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新認識、新要求,長三角一體化又走過了怎樣的道路,未來怎樣發展,就這些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研究員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董寧 攝)

中國網:高所長您好,非常感謝您做客《中國訪談》。

高國力:謝謝,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做這個交流。

中國網:傳統意義上的長三角是指江浙滬兩省一市,到2019年國家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時候,把安徽吸納進去。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而不是在江浙滬,選擇在了安徽,這對安徽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呢?

高國力:長三角最初是自然地理的概念。長江三角洲地區原來就是指長江入海口的一個非常有限的區域,後來,我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推進,逐步把長江三角洲地區拓展和擴圍,正如您剛才提到的,最初是由江蘇、浙江的部分城市加上海,後來又逐步拓展到江蘇全省、浙江全省,再加上海市。一直到前不久,國家層面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第一次明確地把長江三角洲地區確定為浙江、江蘇、上海再加安徽,就是三省一市,總面積是35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應該説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伴隨著我們國家東部沿海改革開放發展的推進,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演變、不斷擴圍的過程。總的一個目標,還是服務於我們東部沿海改革開放的需求。

至於你剛才提到的這次會議,應該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因為現在疫情仍然沒有完全結束、全世界的疫情還沒有走出低谷。國內我們已經逐步提出來,明確要將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在這個重要的節點,總書記到長三角地區實地考察,並最後在安徽主持了這麼一個高規格的座談會。

我認為,發出的信號還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就是要進一步對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加油鼓勁,要讓它在這種應對疫情,推動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今年“十三五”的最後一年,能夠保證我們的“十三五”規劃指向指標的圓滿收官,能讓長三角地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想這個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長江三角洲的三省一市裏,安徽是相對落後的板塊或欠發達板塊,應該説一體化發展,安徽的任務很重。説得更直接一點,如果沒有安徽同步地全面建成小康和同步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那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一體化、高品質也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我個人覺得,這次座談會選擇在安徽召開,也是體現了對長三角裏面欠發達板塊安徽省的一種關注、支援,也可以説是一種厚愛,實際是讓全世界或全國更多的目光能夠更多地關注安徽省,能夠發現安徽自身的比較優勢所在、特色産業所在,能夠為安徽省進一步加快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快推進和浙江、江蘇、上海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

中國網:可以説把安徽吸入進來,對安徽來説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也是為他們提供重要的發展契機,那麼安徽的加入又會對長三角洲區域帶來什麼怎樣的改變,帶來怎樣的優勢呢?

高國力:當然了,安徽的加入,儘管從總量上看,可能由於安徽跟其他三個省市的差距較大,好像使得長三角整個競爭力有所影響,但是從長期看,安徽擁有巨大的腹地資源,也就是説安徽的土地資源,它的市場、交通區位等等,這些都會有力地支撐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發展。因為按照傳統的劃分,江蘇、上海和浙江屬於我們國家的東部板塊,而安徽是屬於我們國家的中部地區,中部地區的區位優勢是很明顯的,可以説“連南起北通東達西”。它正好處於東西南北交會的一個獨特的區位,安徽省的交通區位優勢是非常特殊的,它的物流發展潛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安徽的加入應該説是跟傳統的兩省一市實現了多贏。安徽可以借力上海、浙江和江蘇,實現自己的借勢、借力發展;江蘇、浙江和上海又能夠借助安徽獨特的區位、比較富餘的土地資源、甚至相對寬鬆的環境容量,以及便捷的交通和物流樞紐的這種優勢,能夠帶動和支撐整個長三角的特色優勢産業的發展。

中國網:像您所言,安徽的加入使原來的兩省一市現在達成多贏的局面了。

高國力:對。

中國網:下面請您簡明扼要地介紹一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一些重點內容。

高國力:國家頒布《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應該説經歷了非常認真、非常全面的論證過程,既有國家相關部委的參與,也有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參與,最終規劃綱要出臺應該是戰略性、系統性非常強的一個規劃綱要。它不僅明確了長三角的區域一體化的方向、原則、目標、定位,而且對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的重點領域也進行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佈局,包括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特色優勢産業的培育和分工協作,包括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共建共用,當然也包括民生領域公共服務的共治共用,等等,應該説涵蓋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涉及到的重點領域、近期和中長期的一些重要任務。現在看,整個綱要對整個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確定自己的一體化方向和目標,特別是支撐三省一市相互間的對接、協作,還是起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指導作用的。我相信隨著《一體化規劃綱要》的推進,長江三角洲三省一市相互間的這種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格局還會得到進一步推進。

中國網:由原來的兩省一市擴容到現在的三省一市之後,長三角的發展取得哪些新的成就呢?

高國力:應該説一體化綱要頒布之後,取得了比較明顯(進展)的領域,因為我個人也經常地去三省一市去調研或開會,我感覺到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首先還是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長江三角洲地區因為屬於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地方,它的地勢地貌相對平坦,所以為三省一市構建非常完備、便捷、銜接、有效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所以,三省一市也利用這個比較有利的自然條件,推動了高鐵、高速公路、城際公路,當然也包括鄉村公路,不同層次的這種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接,也改造提升了一批原來的傳統低等級公路,特別是打通了一批斷頭路,所以整個長三角的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的程度,我個人感覺到已經非常的發達,甚至完全可以與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的城市群地區相媲美。這是第一個成效比較明顯的。

第二個方面,我感覺生態環境保護的聯防聯治,這也在長三角三省一市蔚然成風,高度重視,通力合作。比如説長江沿岸,在三省一市沿岸兩側園區的整治,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搬遷,在沿岸都得到很大力度的推進,使得整個長江的水質應該説得到了穩步的好轉。同時,像太湖、巢湖這些和長江連通的重要的湖泊,也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通力協作之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儲備了很多的項目,使得排放物明顯下降,為整個長三角宜居環境的打造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第三個方面,我想到如果説成效也有明顯進展的話,就是整個三省一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為長期以來,安徽省明顯落後於其他二省一市,而整個浙江的西部(浙西),就是金衢麗地區(就是衢州、麗水和金華地區)以及江蘇的蘇北地區,也就是宿遷、鹽城,都落後於本省的核心地區。所以,長三角內部不僅有安徽和其他二省一市的差距,也有其他省域內部核心區和週邊區之間的明顯差距,這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做客《中國訪談》演播間。(董寧 攝)

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頒布以來,中央和地方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投入了很多資源,使得整個三省一市的教育、衛生、科技等等這些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有所縮小,或者説在某些領域遏制了它進一步擴大的勢頭。這些我認為都是《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已經取得了進展的一些領域。

中國網:根據您的分析,這三省一市在長三角區域發展當中是怎樣分工的?或者它們各自的定位是什麼呢?

高國力:這在《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中,也對三省一市有一些戰略性的定位,如果説得更直觀一點,上海就是長三角的核心和龍頭,我原來有個形象的説法:“鮮花配綠葉”,那麼鮮花就是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都只能做綠葉。如果一個區域內有幾個龍頭、幾個核心或者幾朵鮮花,當然不是説不行,但是可能就會影響到它一體化的進程和模式。所以,我認為,長三角的一體化應該是走單核心的模式,就是以上海為龍頭,上海為核心,集聚、輻射、帶動周邊其他三省的這些資源和要素。所以,上海就要發揮它的科技創新、開放、改革,包括科研院所的這種密度高、數量多的這種優勢,這是上海的定位。

江蘇和浙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江蘇的特點就是大型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實力強,數量多,長期以來形成了非常雄厚的一些特色産業的基礎。像南京、無錫、蘇州分佈了一批很知名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當然也有改革開放以來引進的很多外商投資企業,像江蘇的昆山,它的台資企業數量非常多;江陰市是江陰一個板塊,一個江陰市就有幾十家上市公司,這都説明瞭整個江蘇(注:口誤)的産業基礎非常雄厚,所以,江蘇在長三角裏面的定位就是發揮它雄厚的産業基礎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進而支撐整個長三角産業集群的培育和壯大。

浙江恰恰是另外一種特色,它的民營中小微企業發育好,數量多,機制活,並且已經走出了國門,分佈在全世界,所以浙江的嗅覺靈敏,機制靈活的這種民營經濟的優勢,也使得下一步長三角裏面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有了一個龍頭,也有了一種模式,它也能夠帶動、輻射像安徽,甚至像江蘇一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

剛才我提到了,安徽作為中部地區的板塊,它可以説是左右逢源,既可以靠攏江蘇、浙江和上海,對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承接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的産業轉移和功能轉移,所以安徽可以做上海的後花園,它可以發展觀光、休閒、旅遊,同時它可以承接來自上海和江蘇、浙江由於成本上升而導致很難再繼續發展的一些業態和産業。所以,國家在安徽設立了皖江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已經有一批企業從上海、杭州轉移到安徽了。下一步它還是繼續做它的承接江浙滬産業轉移和功能轉移的一個集中承載區。這樣我認為,三省一市各有側重,各有特色,這樣就能夠促進它的優勢互補,分工合作,使得整個長三角一體化就能形成合力,而不是各作主張,各自分散,那就形成不了合力了,這樣一體化的競爭力就會打折扣。

中國網:我們看完了長三角這三省一市之間的地位和作用之後,再來看一下長三角在全國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必須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您認為,長三角地區有怎樣的底氣,或者它有那些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成就,來贏得這份尊重呢?

高國力:黨中央、國務院之所以選擇長三角作為全國第一個實施一體化發展的區域肯定是深思熟慮的,我認為還是基於長三角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獨特的位勢所賦予它的一個歷史使命。

首先,長三角是我們國家東部沿海,應該説是經濟規模和實力舉足輕重的一個重要的經濟區。2019年,整個長三角GDP的總量達到30多萬億,佔全國大約在24%左右,也就是説長三角用不足全國4%的國土生産出來全國24%的GDP。這种經濟的實力,這种經濟産出的集約強度,應該説在全國找不到第二個地區。這首先是實現一體化的前提條件——它的實力所在、競爭力所在,也是當之無愧的。這是第一個,它在全國承擔的一個重要的位勢。

第二,長三角地區,前面我也提到了,因為它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得天獨厚的地理地勢地貌環境特點,使得這個地方的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群的發育都具有非常便捷的效率和相對高效——非常高效,應該説長三角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的這種規模,城市群的這種綜合競爭力,特別是城市裏面的綜合配套服務功能也都是非常整齊的。

我經常説長三角有四個梯隊,從城市群來説就有四個梯隊。第一個梯隊就是上海,它的人口超過1000萬,是我們國家的直轄市,是超大城市。這是第一梯隊,毫無疑問。

第二梯隊就是三個省會城市再加蘇州,南京、杭州、合肥、蘇州,它們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和綜合功能都達到了一定水準。所以,它們處於第二梯隊。

第三梯隊就是長三角裏面一批非常有實力的地級市,比方説寧波、無錫、安徽的蕪湖等等一批地級市,這幾年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形成自己有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功能也比較完備,有些城市的品牌已經在國內外得到弘揚。這是第三梯隊。

好多地方第三梯隊就沒了,但長三角還有第四梯隊,它有一批非常有實力、非常有影響力的縣級市,像剛才我提到的昆山市、張家港市、太倉市,這都不得了,這都是擁有上市公司幾十家,一些企業規模、一些出口的品牌數量都是非常多的。

這四個層次的梯隊使得整個長三角城市體系非常完備,非常完整,所以,很多功能和業態就能夠由第一梯隊穩健地、源源不斷地往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第四梯隊進行傳導,不至於中間出現斷層,這也是長三角實現一體化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在特點。它根據業態和功能的特點,有些是往第二梯隊轉,有些直接往第三梯隊轉,有些可能直接就奔第四梯隊,這使得長三角一體化的模式和路徑也是多樣化的。

這是第二個方面,就是它的城市群、城市體系非常完整,這是長三角非常雄厚的實力所在。

還有一方面,是長三角擁有一批世界級的産業集群、産業鏈條和龍頭企業。我想這很多了,上海擁有一批,原來的NEC,生産各種高端裝備製造,新醫藥、新材料,像杭州的阿里巴巴作為新經濟的代表,杭州也走在了全國的前面。那麼南京呢?像原來的揚子石化,特別是南京這幾年招商引資進來很多外商投資企業,也是非常有實力。合肥——合肥的創新這幾年也是發展得很快,它利用國家在那兒設置科技研發綜合基地的優勢,也依託中國科大的老品牌,它利用創新研發引進了一批綜合實力很強的這種研髮型的、創新型的企業。這些都使得整個長三角內部的具有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以及潛在的世界級品牌的産業、企業實力很強,也走在了全國的前面,或者在全國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我想這幾個方面歸納起來,就是説使得國家能夠下決心賦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我想這是有原因的,也是有依據的,也是有考慮的,既是看好長三角的表現,也是給長三角加壓的一個動力所在。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後期:張文泉;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後期:張文泉;攝影:董寧;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