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透露了哪些重要精神?對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做了怎樣的部署?就這些問題,《中國訪談》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張立群研究員進行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接受《中國訪談》記者專訪。(楊佳 攝)
中國網:張老師您好。
張立群:您好。
中國網:對於下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了擴大內需的重要性,也把它稱為“戰略基點”。為什麼把擴大內需稱為“戰略基點”?從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我國內需市場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存在哪些不足?
張立群:擴大內需對我們當前來看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中國經濟的大迴圈,很重要的就是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約,這個迴圈的速度是在減慢的,它的堵點是在增加的。
從企業這個角度來看,就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面對著銷售困難,比如今年7月份製造業PMI指數調查,它所涉及到的企業,大概有53%左右的企業都把缺少訂單作為它各項困難中最突出的一個困難擺在首位。這就説明當前企業需求不足、訂單不足,這是它們一個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它們不是説不能把這個生産能力提高,而是這個産品生産出來之後能不能夠賣掉,如果賣不掉的話它也不敢再進一步擴大生産。
這需求不足的矛盾實際上由來已久,就是2010年以後,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由於我們國內城鎮化推進不平衡的這些矛盾的制約,實際上我們這個需求它的增速是持續下降的。比如我們從出口來看,按美元計算的出口增長率,2010年的時候是31.3%,但是到2019年的時候是0.5%,今年上半年是-6.2%。所以,我們整個外需的增速,從10年的觀察來看,它是持續大幅度下降的,外貿生産企業的訂單是持續地大幅度減少的。
另外從投資來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在2011年的時候是增長23.8%,但是到2019年的時候是增長5.4%,今年上半年負增長3.1%。所以,這個投資增速也是持續地大幅度下降。這個對國內比如説重化工原材料,包括一些設備製造、各種零部件製造,包括工程機械、包括能源等等,都帶來普遍的深刻的影響,就是這些方面的企業就沒有訂單了,它就産能嚴重過剩了。
另外消費,由於出口和投資增速大幅下降,那企業的開工率就顯著下降,減薪裁員就普遍發展,所以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購買力下降,這也影響到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0年的時候是增長18.38%,但是到2019年的時候是增長8%,降了10個百分點還要多。今年上半年是負增長7%左右。
所以我們説三大需求,從內需到外需,我們從10年的回顧來看,增速是持續大幅度下降的。這必然導致企業訂單顯著下降,導致企業的産能嚴重過剩,導致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速持續下降。所以,工資發放有困難,貸款歸還有困難,它就帶來了居民收入增長的困難,帶來了金融和銀行的困難,等等。所以,這個需求不足,這是我們經濟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
解決這個矛盾,從我們當前面對的形勢來看,還是要以我為主,以擴大內需為主。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世界經濟它面對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很多是我們左右不了的。包括這個疫情的發展,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變化,包括在這個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越來越向困難的方向來滑落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很難左右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接受《中國訪談》記者專訪。(楊佳 攝)
所以,我們解決這個需求不足的矛盾,還是要從國內市場著眼,從國內市場著力。這個裏邊實際上它的潛力也是最大的,因為我們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投資的規模去年是55萬億左右,消費的規模是48萬億左右,而出口的規模按人民幣計算是17萬億左右。所以,我們國家需求的大頭是在國內,國內的需求加起來接近100萬億,外部需求17萬億左右。所以我們説擴大內需,恰恰是要把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各種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出來,把中國這樣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它處在目前的這個發展階段的高成長性,經濟的高成長性的優勢發揮出來。所以我們説要牢牢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這是黨中央針對當前形勢作出的一個科學判斷,對我們克服當前的困難,使得國內經濟大迴圈能夠順暢地恢復起來,是我們這個經濟能夠持續地回升向好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抉擇。而這一點如果做好的話,它也就能夠通過國內經濟大迴圈帶動國內國際經濟雙迴圈,就能夠在世界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作出中國的重要貢獻。
中國網:會議指出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説到財政政策的時候也提出要注重實效。您如何理解這一問題?那麼怎麼樣能夠讓宏觀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折不扣地落地呢?
張立群:實際上我們現在很多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都需要通過宏觀政策的效果顯現來實現。我們這個宏觀經濟政策最重要的還是從財政和貨幣這兩個方面來著手的。今年兩會在財政政策方面,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赤字的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而且發行1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在發債方面,地方專項債的規模也增加了1.6萬億,應該説今年財政政策力度還是相當大的。那麼現在來看,財政政策的效果,從我們剛才的分析來看,應該在擴大內需這個方面取得積極的表現,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把這個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這樣一個想法,把它落到實處。
我們説這個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很重要的就在於除了政府這個主體之外,像企業和居民這些經濟主體,它都是順週期而為的。從我們的觀察來看,比如説市場形勢不好,企業是不敢積極去投資的,企業是要規避風險的。所以,這個時候企業投資,在你這個市場需求不足的時候,它不是積極地擴大的,它是跟著要減少的,所以它是一個順週期的發展。
從居民來看,當你這個市場形勢不好,企業開工水準也不好的時候,他的這個就業情況是不好的,他是要留點錢要為自己來做保障的,所以他也不敢大手大腳去花錢,他也是一個順週期的選擇。
但是如果都順週期的話,這個經濟就有一個慣性下滑。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這個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就是説我們要改變這個週期下行的這樣一個進展,我們要通過政府這樣一個宏觀調控的作用,把這個經濟週期性的下滑給它阻住,給它向回拉上。這個才能夠熨平這個經濟週期性的波動,減少了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説,財政政策的作用就要特別在政府投資這方面表現出來。
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些方面,這些方面是政府責無旁貸要做的事情。因為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服務,它有很大的公益性的特點,你讓企業基於市場的原則去做是很難做起來的。所以,這個方面的事情必須要政府來做。而這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包括生態、環保這些方面,我們的短板還是非常多的。像今年的洪水就考驗了我們這個大江大河的水利體系的(抗洪)能力,應該説和我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看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我們從這一次疫情衝擊(來看),我們的公共衛生,在重大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這樣一個應急的能力還是有短板的。
還有,在義務教育(上),我們在大中小城市教育均等化,包括在北京的教育均等化(方面),現在學區房的升值價值就在於你這個學校的水準是不一樣的,但是從我們發展的方向來看,公共服務應該是均等的,每一個公民所獲得的公共服務,包括小學,包括學前教育,包括初中等等,都應該是均等的。
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短板還是很多、很普遍的。
另外,城市內澇的問題,一旦有大雨,很多城市就被淹,説明地下的排水能力還是不夠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在環保方面,我們城市的污水垃圾處理,也包括農村的污水垃圾處理,這個差距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們説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這個建設目標,我們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多個方面,政府補短板的任務是非常繁重的。所以,我們這一次要面向2035年,我們要謀劃現代化的長遠藍圖,就一定要把這些補短板的事情,把它們理清楚、搞明白。圍繞這些藍圖的要求,我們真正在這個補短板的方面抓住當前這個機遇,把這個工作做實做好。
這裡邊我想可選的項目是非常多的,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到城市地下綜合設施建設,再到我們這個大江大河的水利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再到我們這個高水準的污水垃圾處理體系的建設,等等,就是我們有多個方面的短板,我們現在有必要把它補上。這些短板如果我們把它搞明白了,那今年財政的安排,比如説增發的1.6萬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這就有用武之地了。而且專項債的規模,今天總量達到3.76萬億。中央今年是6000億預算內的資金要加強“兩新一重”的建設,就是我們説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包括交通水利這些重大工程,這個都和我們這個補短板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些我想都要面向長遠藍圖的描繪,我們要把它選準,要選好,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這些工作今年落到實處了,我想通過政府投資,提振投資的這樣一個效果就可以強有力地表現出來。也就是説,今年這個基礎設施投資就會有一個增速的顯著提高,就會帶動整個投資有一個顯著的提振。另外我們也就抓住了一個重要契機,為我們現代化的長遠需要補短板、打基礎。這是一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想我們從財政政策來看,首先要在支援政府補短板這個事情上,要把它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當然這個過程是需要貨幣政策積極配合的,因為政府發債是需要資本市場來積極跟進、積極支援的。如果我們要保證企業的資金不短缺、實體經濟的資金不短缺,那在政府債大量發行的時候貨幣政策要跟上來,不然的話這個貨幣供給量可能主要支援政府發債,那企業的融資可能就會遇到短板。所以我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實施落地要緊密配合,要相互協調好,要真正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今年我們社會融資存量的增速,包括M2的增速都不能低於去年,應該要比去年同期更快一些,要使整個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要做得更好。
我想今年這個宏觀經濟政策在保證我們今年的這樣一個比如説擴大內需的戰略落地、見效,這個方面它是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所以,今年我們兩會的安排,特別是7月30號政治局會議的很多重要安排,實際上最重要的就在抓落實,而抓落實這個方面,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如何實施、如何見效,在這個裏邊它們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一定要把它們自己的工作抓實抓好。
中國網:除了宏觀方面,會議還對各領域的微觀經濟做了方方面面的指示,比如説“推動城市群、城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等等,哪些內容還給您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張立群:這個城市群和城市圈我覺得非常重要。就是中國現在這個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帶動因素就是這個新型城鎮化。因為我們走向現代社會,就是從農業社會向非農業社會來轉變的過程,而這個轉變過程很重要的就是現代化城市體系的發展。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城市常住人口每年都要增加2000萬人左右,中國城鎮化的進程還在持續推進,也就是説從人的選擇來看,農村的年輕人選擇到城市發展,這是一個趨勢。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我們要順應規律,要把新型城鎮化抓好。
新型城鎮化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講的這個城市群。過去的城鎮化,我們有一個問題就是各自為政,大中小城市都是在財政分灶的基礎上各謀各的發展。但是這個結果就是城市發展不平衡,具體表現就是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冰火兩重天,大城市人滿為患,中小城市人氣不足。所以,這個時候就是大城市裝不下,中小城市人們又不願意去。這個城市群就要解決這個矛盾,就是大中小城市要聯合起來一體化發展,要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在城市群這個範圍內實現兩個同城化,就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這兩個方面在城市群的範圍內大中小城市要向同一水準看齊,也就是中小城市通過補短板向中心城市看齊。這個過程它會使整個城市體系的承載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這個宜居也能找到恰當工作的這樣一些中小城市,特別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縣城它的這個水準顯著提高。
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就是補短板實際上和新型城鎮化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就是政府今年把這個補短板的工作抓好,對於整個新型城鎮化也有非常重要、非常積極的意義。而這個方面,如果我們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就會帶動我們整個城市的水準提高,城市水準提高會為現代産業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平臺。這個發展平臺它有一個比較完備的基礎設施的配套能力,它有一個比較完備的公共服務的配套能力,它會支援各類現代企業進入到這個城市來發展,包括新基建、5G等等它的基礎設施,實際上都會推動現代産業體系在這個城市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這就是我們講的新型城鎮化帶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快速發展,而這個過程對農業現代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援。當農村的很多人口更多地轉移出來之後,農村的規模化的生産,它的産業化的生産才更有條件。種糧大戶、養豬大戶才更有條件發展起來,這個土地在更大範圍內的綜合性的使用才有條件。
我想這個過程我們把它抓好,那麼對整個中國經濟,我們講無論是國內的大迴圈還是國內國際雙迴圈,它是從一個中長期的角度,從一個産業、從一個經濟結構變動的方向,給它提供了一個基礎性的動力,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講圍繞著新型城鎮化,我們把相關的工作抓好、抓實,其實它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整個中國經濟就會面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出堅實步伐,整個的發展可能就會展現出一個欣欣向榮的新面貌。
中國網:好的,感謝張老師給我們分享您的精彩觀點。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裴希婷;攝像:王一辰/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