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殷弘:填補美國退群留下的權力真空,這是陷阱!
 
時間:2020年7月28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時殷弘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

今年7月6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將於明年7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是美國近年來一系列“退群”行為最新的一次,在國際上引起廣泛批評。人們不禁要問:美國退群,究竟要退到什麼程度?是真的要走向孤立嗎?可是就在此前的5月底,美國政府的另外一種行為卻顯示了另一種跡象——特朗普總統表示,將原定於6月舉行的G7峰會推遲,同時邀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南韓組成G11。這不是要建新的群嗎?美國的這種行為,將會對當下的全球治理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就這些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做分析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倫曉璇 攝)

中國網:21世紀的頭20年,國際社會是先後經歷了恐怖主義、金融危機以及現在全球疫情的各種重大的考驗,包括現在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的問題,可以説全球治理面臨著嚴重的困難挑戰,那麼美國現在的退群行為會對全球治理造成怎樣的影響?

時殷弘:其實大家都在喊全球治理,即使美國沒有退群的時候,全球治理基本上在大部分問題領域都是虛詞很多,但是特別在2008年全球經濟金融情況不好,而且中美的戰略競爭、中美的經濟的互相競鬥逐漸越來越滋長的情況下,即使特朗普上臺以前,全球治理實際上它的effectiveness,它實際的能夠落實的程度就已經越來越成問題。無論是真正的貿易多邊主義,真正的排除貿易保護主義,真正的在所謂結構性問題上能夠達成共識,還有多哈談判,還有海洋問題,還有朝鮮核問題等等,都效率相當低。

至於特朗普上臺以後,美國正式退出了那麼多群,全球治理——講一句老實話——Paralyzed,癱瘓。最明顯的就是這次大流疫一來,儘管有一些國家,比如中國主張在大流疫面前,在全球公共健康緊急狀態面前一定要多合作,至少要共同認同這個原則。但是美國不接受,世界上即使有些國家接受了,其實也沒做啥,都在忙著操勞自己(的事務),更壞的就是操勞自己,攻擊對方。所以這個就是一個象徵,就表明全球治理儘管不少國家仍然認同這個總原則,但是少得多的國家真正為之做出實在的貢獻,而且更少的國家真正為之做出實在的大貢獻。

(更多的國家)經常把全球治理當成一個整人的工具,比如説法國、美國在免除非洲國家的負債方面很積極,這個就是針對中國。所以,全球治理基本癱瘓。當然在這個情況之下,因為它跟疫情相當有關係,假如疫情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明顯地減退,那麼全球治理合作的程度會有相應的提高。但是中美兩國像現在這樣競鬥下去,無論如何都會對全球治理産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

中國網:可以説全球治理當下是不是成了一個空談?

時殷弘:有的時候空談也很重要,如果沒有空談,那就徹底全球治理destroyed了。所以全球治理儘管不能説都是空談,但是空的程度比較大,越來越大,那麼仍然要堅持全球治理原則,否則的話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糟,而各國相應的重大利益也會受到相應的損害。

中國網:還是要往好的方向努力。

時殷弘:對。

中國網:我們也注意到,有人説美國不斷退群,其實是為中國提供了填補權力真空的機會。您對這個説法怎麼看?這會是一個陷阱嗎?

時殷弘:這個一是非常簡單的説法,too much simply。美國退群留下了真空,第一你要問:這個真空是不是一團渾水?有的時候是陷阱,非常複雜的問題。你進去以後就會發現,你最後在這個陷阱裏面、在這個渾水裏面的處境,還不如你先前沒有填補這個真空為好。

第二,對真空要有所選擇。中國對外政策一向有一個重要原則,要有選擇性,要具體分析具體的問題。我們籠統講美國退群變成真空了,你要看什麼樣的真空?有些領域,我們的資源、經驗、準備都比較好,我們先前的經驗先前積澱比較好,應該多進去承擔作用,最好我們參與引領作用,只有在極少數領域我才贊成我們發揮The leading ,唯一的leading作用。

中國國內,我們雖然不講中國第一,但是中國人民仍然是中國政府關懷考慮的第一對象、首要對象,我們無論是建設較好的社會保障體制,還是扭轉生態惡化、修復生態這樣的任務,還是我們經濟體制的改革、調結構等等,還有我們強軍,都是要花billions and billions。

我們很明顯,我們收入減少,而支出騰升,所以你有多少資源進去,要量力而行,而且要量經驗而行。還有,世界上的情況很複雜,包括我們“一帶一路”的複雜性,在大流疫暴發前和大流疫暴發後就相當的不同。所以,就憑著美國退群留下真空,我們就進去填補,這個第一是認識論上非常粗糙;第二心中沒有想到首先把中國自己的事情搞好。中國自己的事情搞好也要根據不同的形勢,現在中央決策很清楚,一是恢復經濟,二是防止流疫捲土重來,再加上我們有一些非常重大的國家安全任務,比如説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在中國其他邊疆地區保持中國領土完整和邊疆地區穩定等等,任務都很繁重。所以,我覺得如果不加分析,如果認為自己了不起了,如果認為美國的影響江河日下,如果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跟我們自己一樣看自己,這要吃虧,而且要吃大虧。

所以我就主張,不要看什麼真空論,真空論是美國人的事情,留下來的那個我們要仔細考慮,仔細衡量,知己知彼,而且不是兩方,是很多,在中亞、在非洲、在加勒比、在南太平洋,我們採取選擇性的方式,而且主張慎重一點,試驗試驗。不要急,只有什麼事情才急,就是我們的核心利益已經毫無疑問受到了毀壞,我們要在緊迫情況下立即採取重大行動,這才能急。除此之外,都要耐心,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完了再説,我們首先把中國自己事情搞好。盡力而為,爭取中國對人類有較大貢獻。

中國網:過去中國為全球治理提供了很多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那麼在目前面對美國退出甚至美國阻礙的情況下,中國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新的狀況?

時殷弘:我覺得中國方案、中國規劃、中國主張等等,有些非常好,但其中有些——太快了吧?我們過去在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以前,在2018年年初以前,我們講中國方案,就是説這個世界頭號問題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差距越來越大的問題,是在這個意義上世界的不公正。但是我們想過發達國家內部貧富差距、權利差距越來越大,以至於特朗普這樣的人能夠當選,然後退群,然後嚴重毀壞全球化,我們想過沒有,這個問題有多重要?我們想過沒有,他們對我們抱怨也很大,説你有這麼大順差,説你結構性的——比如説為什麼你的國有企業補貼這麼多,我們私有企業怎麼跟你競爭?我們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的中國方案一到特朗普2018年1月開始對中國擠壓的時候,而且歐洲、美國跟中國的貿易不但是矛盾,而且是貿易(方面)的大的憤怒,已經成為支配他們的對華政策的一個重大因素。中國方案,中國主張,有人還講中國模式等等,都有它存在的越來越大的意義,但是這個意義本身並不證明你這個方案就一定非常好,或是你這個方案今天非常好,明天就仍然非常好,後天還是非常好,而是要把我們自己的設想、規劃以及特別實踐搞得更好。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後期:劉凱;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後期:劉凱;攝影:倫曉璇;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