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界爭議由來:印度繼承英國殖民遺産佔我領土
 
時間:2020年7月3日

嘉賓:陜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教授 徐百永

中國網:今年5月6日淩晨至6月15日晚,印度邊防部隊在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的加勒萬河谷地區,兩次越線進入中國領土,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甚至暴力攻擊中方前往現場交涉的官兵,進而引發激烈的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震驚了世界。那麼,加勒萬河谷是個什麼情況,中印邊界爭議的來由及現狀又是怎樣的,相信廣大網友十分關心。就這些問題,《中國訪談》節目特邀陜西師範大學的徐百永教授來談談相關情況。

 

 

陜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教授徐百永。

中國網:這次中印邊界衝突的發生地叫加勒萬河谷,那我們就先從這個河谷説起,請您先介紹一下這個河谷的具體位置和地理情況,這片區域是如何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地段的?

徐百永:網友們好,我是陜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的徐百永教授,今天來給中國網的網友們談談中印邊界爭端問題。

此次中印邊界衝突的發生地是加勒萬河谷,加勒萬河發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阿克賽欽地區,向西北穿過喀喇崑崙山流出國境,在拉達克地區匯入希奧克河,整體呈東西走向。加勒萬河谷是印度河流域通往阿克賽欽盆地的重要通道,對於整個阿克賽欽地區,乃至新疆、西藏地區的安全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牽一髮而動全身。

阿克賽欽地區歷來屬於中國管轄。印度在 1954年的時候修改地圖,將中國境內的喀喇崑崙山以東的阿克賽欽、班公湖、 巴里加斯三塊 “爭議”地區劃入印度版圖。其中,阿克賽欽地區面積最大,約2. 7萬平方公里,是中印邊界西段最大的所謂“爭議”地區。這一地區雖然大部分地區是荒漠,人煙也很稀少,但地勢也很平緩,它是一個大的盆地,易於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展開。阿克賽欽地區向南可以達到空喀山口,向西可以到喀喇崑崙山山口,是中國西部與克什米爾和南亞進行陸上往來十分重要的一個通道。

1956 年至1957年我們中國建成了新藏公路,也就是現在的219國道,其中約有200多公里在阿克賽欽地區境內。正是這條公路讓印軍的神經十分緊張,並在此後的邊界衝突中屢次圖謀切斷新藏公路進而達到奪取阿克賽欽的目的。阿克賽欽一旦被印度奪佔,這一帶“爭議”地區就會全部落入印度手中,中國將徹底失去邊界談判的主動權。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圖謀佔領加勒萬河谷進而佔據阿克賽欽的原因所在。

中國網: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整個西段的“爭議”領土包括哪些部分?所謂的“爭議”,是怎麼形成的,請您説説其歷史來由?目前雙方的實際控制情況又是怎樣的?

徐百永:關於中印邊界西段,目前的爭議地區有3塊:阿克賽欽、班公湖、巴里加斯,面積3.35萬平方公里。除南端的巴里加斯450平方公里為印度侵佔外,餘下的3.305萬平方公里為中國控制。從歷史上看,元以來,中原王朝的統治就已經覆蓋了整個青藏高原地區,包括今天的加勒萬河谷、阿克賽欽,以及拉達克。1846年,在沒有清朝中央政府代表參加的情況下,英國單方面劃定了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東部邊界,將中國的拉達克地區劃入了克什米爾版圖。1865年,英國為了侵略我國新疆,曾派印度測量局的一個官員,叫約翰遜,潛入南疆地區進行勘測,繪製了一條所謂的“約翰遜線”,將包括阿克賽欽地區在內的近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給了克什米爾。

阿克賽欽是中國領土,只是由於英國人提出了一條“約翰遜線”及其修訂線,才製造出了中印邊界爭端中的這一問題。因而所謂的阿克賽欽歸屬問題,實際上就是“約翰遜線”問題。這一問題在中印邊界爭端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中印關係的長遠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印度獨立之後,尼赫魯政府繼承英帝國主義的衣缽,在邊界問題上採取積極的擴張主義政策,奉行一種前進政策,妄圖將英治時期的“約翰遜線”付諸現實。在西段,有爭議地區主要集中在阿克賽欽,印度總理尼赫魯在1959年9月13日一份秘密指示中承認:“我們在那裏沒有哨所,而且實際上幾乎就沒進去過。”尼赫魯也承認印度對於阿克賽欽是從來沒有佔領過,從來沒有控制過的。

1957年10月,我們中國建成了新藏公路。新藏公路是通過阿克賽欽地區的。印度政府從1958年5月號的《人民畫報》上得知中國修築的新藏公路通過阿克賽欽之後,于8月向阿克賽欽派出了兩支巡邏隊,同時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要求中國政府按照印度地圖所標示的包括最後一次修訂的“約翰遜線”在內的中印邊界修改中國地圖,直接導致了中印邊界爭端的發生。

1959年10月21日,中印雙方的軍隊在阿克賽欽南面喀喇崑崙山上的空喀山口發生了武裝衝突。當時周恩來總理提出説,雙方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20公里。尼赫魯拒絕了這個建議,要求中方單方面做出大幅度後撤。中國方面對此當然無法接受。

從1961年11月起,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西段大規模越過傳統習慣線,甚至在中國哨所的後方建立哨所,也包括在加勒萬河谷在內,印度當時也建立了很多哨所,企圖以此來迫使中國軍隊撤出阿克賽欽等地。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隊被迫恢復邊境巡邏並增設哨所,但仍然制定了一個“二十字方針”,並努力貫徹這個“二十字方針”。這“二十字方針”是什麼呢?就是“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這是“二十字方針”。

然而,印度政府並不想就此止步,在製造了一系列流血衝突之後,又在1962年10月12日公然宣佈,它已命令它的軍隊“清除掉”邊境上的中國軍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國軍隊被迫從1962年10月20日到11月22日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在中印邊界的全線進行了自衛反擊。中國軍隊取得了重大勝利,在西段地區,把印軍在加勒萬河谷等西段地區設立的哨所全部清除,收復了印軍侵佔的中國領土。

中國網:去年8月5日,印度政府宣佈取消克什米爾自治地位,6日又宣佈成立“拉達克中央直轄區”。當時我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反對和抗議。現在,拉達克這個地名也經常見諸報端。請您談談這個所謂的“拉達克中央直轄區”,有哪些地方涉及我國的領土,歷史上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徐百永:關於拉達克,拉達克地區是今西藏阿裏以西,以列城為中心的一個地區,原是西藏阿裏的一部分。拉達克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西藏通往印度和中亞的門戶,也是連接印度與中國新疆南部、西藏甚至中亞貿易的一個樞紐。從歷史上看,在西元7世紀的時候,吐蕃王朝建立前後,拉達克地區即為吐蕃所征服,成為吐蕃王朝的一部分。在13世紀的時候,拉達克作為西藏的一部分統一于中國元朝,到17-18世紀的時候重新歸於當時中國清朝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840年前後,緊鄰拉達克的查謨大公侵佔了拉達克地區。1848年英國在正式吞併了克什米爾的時候同時也霸佔了拉達克地區。

拉達克與西藏都是中國領土,它們之間的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只有一條傳統的習慣線。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承認過拉達克屬於印度。現在印度單方面從法律上改變拉達克的地位,將拉達克設為“拉達克中央直轄區”,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犯。

中國網:人們通常把中印邊界分為東、中、西三段,相比西段,中國人對東段的藏南更為熟悉。那麼,整個東段邊界的爭議領土有多少?雙方的實際控制情況又是怎樣的?説到東段領土“爭議”的由來,就不能不説“麥克馬洪線”。請您介紹一下“麥克馬洪線”是怎麼回事,它與傳統的分界線和現在的實際控制線分別有怎樣的差別?

徐百永:關於中印東段邊界爭議,這個爭議的領土主要是指我國的藏南地區,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目前全部被印度佔領。中國對藏南地區擁有領土主權,當地原居民是藏族或同藏族有密切關係的門巴族和珞巴族。早在唐代吐蕃王朝統一西藏之前,門隅、珞隅和察隅已經屬於吐蕃王朝管轄,元明兩朝專門設立了“加瓦萬戶”管理這塊地方。1680年,五世達賴喇嘛曾經任命一個門巴族人梅惹·洛卓嘉措活佛為門隅地區的政教領袖,管理門隅地區的行政事務。後來西藏地方政府逐步將這一地區劃分了很多行政機構,並派遣官吏徵收賦稅,管理民政,以加強對這個地區的統治。1928年,西藏地方政府將墨脫等地賜給拉薩的色拉寺,並讓色拉寺管理下珞隅地區。1945年前後,英屬印度曾向藏南地區滲透,建立哨所。對此,西藏地方政府曾提出嚴正的交涉,是強烈反對的,稱“藏南地區是西藏領土,英國這樣做是大蟲吃小蟲”,強烈反對英國在這一地區擴展勢力。也就是説,西藏地方政府是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有效性的。

在藏南地區裏面,我們需要注意一點,這裡面有個重要的地點——達旺。達旺它是藏南門隅地區政治、宗教中心,藏傳佛教格魯派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這裡。達旺如果被印度長期佔領的話,對於中國藏族群眾對國家的向心力和認同會産生一定的影響。

目前,中印實際控制線就是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 是英國當時為了侵略中國西藏,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于1914年3月在印度喜馬偕爾邦召開的 “西姆拉會議”外與西藏代表夏扎所作的非法的秘密交易。做這個交易的時候,中國中央政府代表是不清楚的。這條“麥克馬洪線”沿著喜馬拉雅山的山脊,西起不丹邊境,向東延伸到西藏察隅,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 9萬平方公里領土劃歸了英屬印度。當時中國中央政府代表沒有在英國炮製的 《西姆拉條約》上簽字,而且歷屆中國政府都否定這一條約的有效性,也不承認 “麥克馬洪線”。

但是印度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後全面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侵佔了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以北、“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1954年,印度政府公然在這塊非法佔領的中國領土上設置了所謂的 “東北邊境特區”,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並在同一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上第一次把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標繪為中印邊界東段 “已定界”——就是已定的邊界,抹掉了從1935年“麥克馬洪線”公佈後一直註明的“邊界未定界”字樣。

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作戰,中國軍隊將進入“麥克馬洪線”以南、傳統習慣線以北的中國領土境內的印度軍隊都驅趕了出去。之後,中國軍隊主動停火,後撤到雙方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20公里以內。在這個情況下,印度又逐漸返回來,又侵佔了中國藏南地區,並在1987年宣佈成立了“阿魯納恰爾邦”。此後大規模向藏南地區移民。如今藏南地區的原住民只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其餘主要是印度移民及其後代。

中國網:説完了東西段,我們再看中段,中段的領土“爭議”情況又是怎樣的,是怎樣形成的?

徐百永:中印邊界中段,指的是中國西藏的阿裏地區同印度旁遮普、喜馬偕爾和北方邦接壤的邊界,總長約450公里。

中印兩國政府之間從未訂立過任何條約和協定,來劃分這部分邊界線。但雙方卻依循歷史沿革的管理範圍,形成一條傳統習慣線。在傳統習慣線兩邊的邊民世代和睦相處,形成了相互間的貿易、宗教、探親、訪友。

但是,印度獨立後卻全面繼承英帝國主義衣缽,堅持擴張主義,逐步蠶食中國領土,在中段,逐漸侵佔了中國的巨哇、曲惹,還有桑、蔥莎、波林三多等這些地方,總共有四塊,約 2000余平方公里的領土。其中,除桑、蔥莎較早為英國人侵佔之外,其餘地區都是在1954年中國和印度兩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政府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 簽字之後被印軍所佔領的。其中,被印軍所佔領的波林三多, 還是協定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由中國政府同意在西藏阿裏地區開放的 10個貿易市場之一。上述這20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都在傳統習慣線的中國一側。現在這2000多平方公里都被印度所佔領。

中國網:2017年6月發生的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影響也很大,記得當時我國外交部説過,洞朗地區並不是有爭議地區。這是什麼情況?對此,印度又是怎麼説的?它憑什麼進入到無爭議地區來興風作浪?

徐百永:關於洞朗事件,洞朗地區屬於西藏亞東縣,是中印(中國與哲孟雄,也就是錫金)之間唯一劃定的邊界。1890年清朝與英國簽署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第一款劃定了哲孟雄 (錫金王國) 與中國西藏的邊界。哲孟雄就是原來的錫金國,現在印度的錫金邦。這個《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第一款約定:“藏、哲之界, 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摯山起, 至廓爾喀邊界止, 分哲屬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諸小河, 藏屬莫竹及近山北流諸小河, 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中國政府認為本條明確地劃定了哲孟雄與中國西藏的邊界為莫摯山山脊。印度政府雖然承認《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可以作為兩國劃界的基礎,但是卻狡辯兩國並未實際劃界。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約定了中國西藏與哲孟雄 (現在的印度錫金邦) 的邊界為“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山頂是什麼?山頂就是山地的最高部分。山頂呈線狀延伸的叫山脊。中國西藏和錫金邊界的莫摯山之山脊是可以確定的。印度政府認為,莫摯山山脊線是無法確定的。這個主張是違背常識的,也不符合正常理智的人的判斷標準。這也是為什麼印度會侵入中國境內的一個原因。

洞朗事件是第一次印度侵入已定中國邊界的事件,性質是相當嚴重的。

中國網:中國是個大國,有著漫長的國境線,但中國憑著智慧的頭腦和寬厚的胸懷,跟絕大多數國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領土爭議問題,劃定了國境線。現在只有與印度及不丹之間的邊境線沒有劃定。通過研究近代以來中印之間的領土糾紛,您怎麼看待印度這個國家的霸權主義和擴張主義的國家特點?

徐百永:中國與印度和不丹的國界尚未劃定,而且受印度控制的不丹,尚未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印度作為南亞最大的國家,一直奉行的是地區霸權主義和擴張主義政策,將周邊國家視為其軟弱可欺的對象,不斷在外交、邊界爭端當中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勢。這反映出,作為英國殖民遺産的繼承人,印度一直奉行擴展主義的方針。在目前新冠肺炎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印度同時對中國、尼泊爾、巴基斯坦挑起邊境衝突,我認為具有轉移國內視線的戰略考量。

關於中印邊界爭端,我還想補充的是,在中印邊界談判當中,雙方是存在一些分歧的。第一個分歧是,印度認為中印邊界已經由包括1913年到1914年的“西姆拉會議”和“西姆拉條約”、1842年克什米爾與西藏地方簽訂的條約等一系列的條約所規定的,中印雙方不存在所謂邊界問題。而這些條約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其合法性。也就是説,印度列舉的條約或協定,沒有一個可以作為中印邊界已經劃定的依據,因此,兩國之間是存在邊界問題的,有待談判協商全面解決。

再一個,關於確定傳統習慣線依據的分歧,印度認為邊界線是由地理特徵所先天決定的,分水嶺或山脊等地理特徵應該作為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劃定的依據 (即分水嶺原則)。 中國在藏南地區的傳統習慣線,實際是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麓,即南部山下,而不是喜馬拉雅山的山頂。所以中國認為,從國際法角度看,根據地理特徵來劃分邊界也不是科學的,雙方應該沿著雙方同意、標識清晰、容易辨認的天然地理特徵來劃定邊界,同時還要考慮到劃界雙方的歷史證據、民族感情,還有合理關切,以及一些敏感的因素,以及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等,把這些都考慮在內,來確定中印之間的邊界。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是目前中國和印度之間尚未完成邊界劃分的一個主要因素。

謝謝大家!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