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南亞橫行!與所有鄰國都存在邊界衝突
 
時間:2020年6月24日

嘉賓: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龍興春

中國網:自去年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中國圍繞領土爭議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衝突,特別是最近與中國的衝突導致軍人傷亡,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也使人們意識到,印度長期奉行擴張主義政策的傾向,如今仍然非常嚴重。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為什麼印度卻長期奉行帝國主義才有的擴張主義?它的這種侵略性來自哪?它過去和現在都與哪些國家存在領土爭端?就這些問題,《中國訪談》特邀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龍興春來與網友交流。

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龍興春。


中國網:今年以來,印度和它的鄰國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的爭議爆發了多次軍事衝突,甚至動用了空軍。眾所週知,印巴是幾十年的老對頭,目前兩國之間還存在哪些領土爭議,請您給大家梳理一下。

龍興春: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我是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龍興春,最近印度同時跟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三個鄰國因為領土爭端發生了衝突,所以今天我來跟大家談一下,印度的擴張主義以及它的國際衝突。當然這當中,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是印巴關於克什米爾的爭端。

我們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曾經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那麼在獨立的過程當中,對於克什米爾——它全稱叫做查謨-克什米爾,我們通常把它簡稱為克什米爾,雙方對於克什米爾的歸屬産生了爭端,還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但戰爭並沒有解決領土歸屬的問題,所以之後幾十年來,印巴之間圍繞這個領土爭端不斷發生小規模的衝突。同時,克什米爾當地80%是穆斯林,所以他們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援。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有很多穆斯林的遊擊隊,他們是反對印度的,他們希望克什米爾最終能夠加入巴基斯坦或者是獨立。這些克什米爾的穆斯林武裝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援,所以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支援恐怖組織。衝突幾十年以來一直在進行,可以説是國際新聞當中最常見的一個事件,大家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近幾年衝突有加劇的趨勢,特別是在去年8月份,印度政府突然宣佈修改它的憲法的370條。370條怎麼規定的呢?因為克什米爾絕大多數是穆斯林,所以印度政府給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一定的自治權,不允許外地人到克什米爾地區去開設工廠、取得當地的戶籍,以及擁有不動産。那麼這麼做,印度政府修改這個法律是把查謨-克什米爾分成兩個部分,分成查謨-克什米爾及拉達克兩個中央直轄區,等於就是取消了當地原有的自治權,特別是允許克什米爾以外地區的人,特別是印度教徒到克什米爾地區擁有財産,擁有土地,擁有當地的戶籍。

這麼做有個什麼目的呢?聯合國規定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來決定克什米爾的歸屬,但是由於克什米爾當地的穆斯林佔到80%,如果公決的話肯定是不會跟著印度的,一定是選擇獨立或者加入巴基斯坦,所以,印度一直不願意(克什米爾舉行全民公決)。那麼現在怎麼辦呢?印度就通過移民特別是把印度其他地區的印度教徒移到當地去,就是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也許有一天印度教徒會成為克什米爾地區的多數民族,這個時候再進行全民公決的話印度會佔據優勢。當然,印度這種行為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也遭到了克什米爾地區當地民眾以及當地政府的強烈反對。印度採取高壓的手段來制止。當然高壓是短時期的,長期來看還是有反對,還是有衝突。所以,去年印巴之間還爆發了小規模的戰爭,甚至動用了空軍。但是,最終雙方都沒有分出勝負。雙方武裝力量軍隊之間這種炮擊槍擊是時常發生的,死亡幾人幾十人這種事件是層出不窮的。最近印巴之間再次發生交火,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包括很多平民的死亡。現在看來,過去幾十年沒有解決的印巴爭端在未來我們其實也看不到解決的希望,印巴爭端還會長期持續下去。

中國網:印巴衝突是常有的事,而印度與尼泊爾因領土爭端發生衝突就讓人有些意外了,因為尼兩國關係基本上是很好的。那麼,它們之間的領土爭端又是怎麼回事?

龍興春:我們再來談一下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領土爭端問題。我們知道印度和尼泊爾是兩個古老的國家,兩國之間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種族聯繫,比如説佛教它是産生於印度,我們以前經常説佛祖釋迦牟尼是印度人,但如果我們在尼泊爾人面前講釋迦牟尼是印度人,尼泊爾人會非常不高興,因為釋迦牟尼的出生地藍毗尼現在位於尼泊爾錫蘭的西南部,那麼同時尼泊爾的國教(曾經)是印度教,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兩國之間的這種深厚的聯繫。歷史上由於王朝之間的戰爭和政權的更疊,兩國之間的領土範圍經常發生變化。

那麼到了近代,因為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英印當局不斷向北入侵尼泊爾,佔據了尼泊爾大片領土,使之成了後來的印度的領土,所以今天印度北部很多地方其實在歷史上是尼泊爾的領土。那麼現在尼印之間的邊界態勢是尼泊爾的南部、東部和西部三面被印度所包圍。這次兩國爭議的地方,位於尼泊爾的西部,這三塊地方分別叫做卡拉帕尼、裏普列克和林比亞杜拉。這三個地方一直在印度的實際控制之下,有300多平方公里。那麼尼泊爾一直希望通過談判或者國際仲裁的方式來解決爭端,由於雙方都沒採取過激的行為,所以這個(局面)一直是維持在那裏,沒有發生改變。

這一次為什麼會發生衝突,甚至發生交火事件?就是因為印度採取單方面的行動,在爭議地區修了公路。修公路就意味著印度將會加強它的實際控制,這個地方就可能永遠成為印度的領土,尼泊爾有可能永遠失去這個地方。因為尼泊爾是一個弱小的國家,遠遠弱于印度,沒有辦法,不可能通過發動戰爭的形式去把這幾個地方拿回來,所以它就訴諸了了法律,修改尼泊爾的憲法,把爭議的三個地方列入到尼泊爾的法定領土中,而且馬上修改了它的地圖,也把這三個爭議的地方劃入到了尼泊爾的領土範圍之內。

當然這其實也沒有辦法改變地面上的這種現狀,但是通過這種方式把這個事情公之於眾,讓它國際化,讓國際社會都看到了尼印之間的領土爭端,看到了印度是一個大國,怎麼對待尼泊爾這樣的一個小國的。那麼尼泊爾除了這個以外,其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因為印度是強國,尼泊爾是弱國,但是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揭露了、讓國際社會看到了印度的在南亞的擴張主義和霸權主義。

中國網:除了跟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存在領土爭議之外,印度是否還跟別的國家存在領土爭議問題?

龍興春:那麼印度在南亞除了跟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現在有領土爭端以外,它還跟孟加拉和斯里蘭卡也有領土爭端。首先説跟孟加拉國之間(的爭端)。我們知道孟加拉國是怎麼來的,孟加拉曾經是印度的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跟印度是同一個國家。在印巴分治的時候,孟加拉國作為東巴基斯坦成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後來在1971年在印度的武裝干預之下,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建立了孟加拉國,所以孟加拉國剛建立的時候跟印度之間關係還是蠻好的。但是兩國之間由於歷史的聯繫、人口的流動,領土範圍的劃分其實不是很清楚,其中就出現這種飛地的現象。

兩國之間一共有500塊飛地,也就是説有些印度的領土在孟加拉國的境內,有些孟加拉國的領土在印度的境內。存在著飛地的現象,對居民的往來非常不利,因為你到自己的國家還會經過另外一個國家,所以非常的不方便,兩國之間也經常發生爭議,發生居民的衝突,所以進行了談判。

到2017年,印孟之間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談判,通過交換的方式解決了這些飛地的問題,基本解決了,至少是從協議上已經達成了,當然在地面上實際的交接還有一個過程,中間可能還有很多的爭議。

那印孟之間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恒河是經過印度到孟加拉國,再進入到孟加拉灣流入到印度洋。那麼恒河是跨界河流,印度因為自己很霸道,在恒河上就修建了水壩,把水給攔住了,一方面造成孟加拉國缺水,另外一方面造成了孟加拉恒河三角洲的海水倒流,造成孟加拉地區的土地大量鹽鹼化,極大地損害了孟加拉國的利益。這是印孟之間領土爭端的問題。

那麼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我們知道斯里蘭卡是一個島國,位於印度的南部,兩國之間並沒有陸上的邊界,但是有海上的劃界問題。

印度大陸和斯里蘭卡之間有一個海峽叫做保克海峽。保克海峽其實是很淺的,兩國之間沒有法定劃界,那麼兩國的漁民都在那裏去捕魚。由於兩國之間沒有在海上劃界,造成很多時候印度的漁民跨界,被斯里蘭卡的警察、海警、海軍抓到,斯里蘭卡的漁民在海上被印度的海警或者海軍給抓到給拘留,兩國之間經常發生這種漁業的爭端。所以,海上劃界和漁業爭端成為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最嚴重的矛盾,很多時候激化、觸動兩國民間的情緒。

因為印度在南亞太霸道了,讓印度在南亞鄰國當中陷入孤立。雖然它很強勢,這些國家都很怕它,但是南亞這些小國對印度這種行為表示非常的反感。所以南亞這些小國不得不要跟區域外一些大國,比如説美國、中國這樣的國家來發展關係,來應對印度這種霸權的挑戰。

 中國網: 從印度建國後的歷史來看,這個國傢具有很強的霸權主義和擴張主義傾向。比如説,我們知道,印度的鄰國中有個小國叫錫金,已經被印度吞併了;還有個小國叫不丹,現在也受到印度控制。印度作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也不發達,為什麼具有如此強烈的擴張主義傾向?

龍興春:印度由於歷史、文化、種族方面跟南亞國家有非常密切的聯繫,所以很多人在意識當中就自覺不自覺地把南亞看成印度,認為南亞就是印度,其他南亞小國都應該是印度的一部分。那麼在印度,它自己雖然遭受過英國的殖民統治和壓迫,但自己獨立以後,它就反過來對南亞這些小國實施控制和實施壓迫。

比如説,它通過脅迫的方式規定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的外交接受印度的指導。你想,一個主權國家的外交被另外一個國家所指導,這個國家還有主權嗎?但最慘就是錫金,因為錫金是更小的一個國家,印度不僅控制了它的外交,還控制了它的內政,控制了它的警察、軍隊。印度通過向錫金大量移民,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然後還扶持當地的錫金人來推翻它們的國王,最後再搞一個全民公決,把錫金變成了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就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聰明”的方式把錫金給吞併掉了。

那麼這麼幹以後,就讓另外兩個喜馬拉雅的小國——不丹和尼泊爾感到非常的緊張。在不丹和尼泊爾來講,它們的外交,它們的國家發展、國家戰略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避免成為下一個錫金,或者説“錫金化”。長期以來,不丹的外交都是接受印度的指導,直到2007年,不丹和印度之間簽訂了一個新的條約,説取消指導。雖然名義上取消了,但實際上不丹的外交還是受到印度的控制。比如説中國所有鄰國當中唯一一個沒有建交的就是不丹,不丹其實很想跟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印度不允許,它就沒有辦法。

其次是尼泊爾,尼泊爾當然比不丹和錫金都大一點,但是由於尼泊爾的南部有大量的印度裔的人口,印度就支援這些印度裔的尼泊爾人跟尼泊爾中央政府唱反調,甚至想把南部兩個印度裔聚居的地方單獨建設。當然尼泊爾是反對的,尼泊爾朝野各個黨派都是反對的,所以印度還在2015年因此對尼泊爾實施了封鎖,就是因為尼泊爾南部的馬迪西人,也就是印度裔的尼泊爾人的問題。尼泊爾人把印度的意圖看得很清楚,它就是想通過南部的印度裔的尼泊爾人控制尼泊爾南部,然後再鬧獨立鬧分裂,最後把尼泊爾的領土變成印度的領土。

印度在南亞這種擴張主義造成印度在南亞的孤立,雖然很強大,這些國家都很怕它,但是這些國家都對印度進行防範,都千方百計地要跟南亞以外的大國發展關係,避免它們被印度所吞併,避免成為下一個錫金,要維護它們的主權和生存。

印度這種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它在國際上、在全球層面高唱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一律平等,尊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但是在南亞地區,印度是一個超級大國,印度在南亞的行為就是非常的橫行霸道,不講理,就完全憑拳頭講實力。所以印度是這麼一個國家,我們可以看到是很分裂的——全球層面的印度和在南亞層面的印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印度。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