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行動彰示了什麼?
 
時間:2020年6月10日

嘉賓: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薛瀾

中國網: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記錄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歷程,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抗疫的經驗做法,闡明全球抗疫的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對白皮書進行解讀。

 

圖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


中國網:薛院長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訪談》的專訪。白皮書記錄了中國抗疫的艱辛歷程,我們付出的巨大的代價以及做出的偉大犧牲。看完白皮書之後,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薛瀾:白皮書非常詳細地記錄了中國整個抗疫過程的經歷,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這段歷程的話,第一個感覺是慶倖,慶倖中國有非常堅強的黨和國家,能夠非常堅強的領導、果斷的決策,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抗疫。因為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很多決策可能晚幾天,情況是另外的情況,所以我覺得非常非常慶倖。

 

第二點,是特別敬佩。回過頭來再看,看當時那樣緊急的情況下,在一線的那些醫護人員,以及一線的那些在社區、在流行病調查崗位上(的工作人員),他們也是高風險的崗位,但是他們在這樣情況下,堅守崗位,為大家付出,特別值得敬佩。

 

中國網:正像您剛才所説的,白皮書也是指出了,抗擊新冠疫情, 14億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共克時艱,每個人都投入到這場人民戰爭當中去了。中國始終堅持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舉全國之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和力量去支援湖北,支援武漢。您怎麼看待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的舉國之力,我們是如何做到的?這種新型的舉國體制有怎樣的中國優勢和特色?

 

薛瀾:中國的特點,首先是中國有非常堅強的、統一指揮的領導體系,黨的領導和整個全國的政治動員體制。大家還記得大年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開會,成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下的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在國務院層面,有聯防聯控機制,我們有非常堅強有力的指揮體系。跟這個指揮體系相對應的,是全國的老百姓對政府的高度信任,這種高度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疫情的防控需要老百姓,全國14億人的配合,所以如果沒有這種高度信任,我們的防控措施可能就難以落實。老百姓的信任,加上我們強大的政治動員體制,中國共産黨嚴密的組織工作體系,在基層形成了閉環,這樣才能夠使得我們果斷的決策,能夠在基層去落實、能夠去實現,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

 

因為在疫情突發階段,尤其在武漢,當進入到緊急階段的時候,不管對醫務人員(的需求),對各種物資的需求,都達到峰值。這一點確實在所有的國家,應對各種重大災害或者疫情的時候,都面臨著巨大挑戰。武漢在起初階段,這個挑戰也是巨大的。我覺得好在中國有舉國體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能夠動員全國的最好的醫療救護的力量馳援武漢。一共是動員四萬多人,這是在其他很多地方很難想像,而且在那麼短時間之內。中國體制的優勢,的確是為贏得抗擊疫情勝利奠定了基礎。

 

中國網:可以使我們戰略非常高效、高品質地落實執行下去。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後,中國上下緊急行動,來支援湖北,支援武漢。您怎麼來評價我國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

 

薛瀾: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風險的管理,對風險的識別、研判、預警。第二階段應急及應對,在應對這個階段,應該説我們是做得非常了不起的,一旦最後確定它是人傳人,整個體系動員起來。我們是兩條戰線,一條戰線是救護,這些病人怎麼樣去收治、搶救,尤其是很多重症病人怎麼樣去進行救治,這條線就是剛才講的動員全國各方面的力量,四萬多醫護人員集中在武漢。這條線展現出公共衛生應急的動員能力。另外一方面是疫情的防控,疫情的防控應該説從目前看,其實是除了湖北和武漢之外,在全國其他地方疫情的傳播都是相當有效地阻斷了,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知道正好它發生在過年,過年恰巧是中國人民探親訪友,活動最多的時間段。所以果斷的決策,又能非常高效地執行,這裡面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這點看也是非常了不起。

 

另外一點,在前期風險的識別和風險的研判方面,還是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中國網:對這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次疫情中,我們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也好,體系的架構也好,您認為未來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呢?

 

薛瀾:這實際上分成兩個大的方面,一個大的方面是公共衛生體系,第二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應急體系首先一點是在風險管理方面,有一些可以去進一步改進,比如風險的識別,公共衛生風險識別就是我怎麼能夠更早地去發現傳染病的跡象。這裡面對已知的傳染病比較好辦,因為已知的傳染病症狀各方面都比較了解,捕捉信號,馬上儘快識別,這比較容易。最怕的是新發的,就像這次新冠肺炎,新發的傳染病它的症狀、它的一些特徵,你原來不熟悉,當它出現的時候,你可能對它沒有警覺,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風險識別的體系,好比我們的哨所醫院它能夠更早更地、及時地把這些資訊報送。

 

另外還要通過很多渠道,蒐集各種資訊。首先資訊的蒐集要更加廣泛。第二點是專業研判,專業研判需要相關的專業部門,而且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合理的專家機制,能夠儘快地在資訊分析的基礎之上,做出一些分析判斷,發出預警。在這些環節方面,我們還是需要進一步地改進。這個是風險管理階段。

 

在應急管理階段,這次從全國角度來講,總體來講非常好。但是另外,像應急物資的儲備,針對不同類型的傳染病,我們的儲備大概多長時間比較合理,一旦碰到緊急情況怎麼樣動員生産,市場的機制等等,這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地優化,這方面現在看來還是有短板。

 

第三,在地方的,在基層的,我們的公共衛生包括基層的疾控部門等等,它的能力方面怎麼樣進一步加強,真正比較有效地、科學地落實我們的防控措施,這方面還是有一些可以進一步考慮。

 

圖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接受《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抗擊新冠疫情對中國來説是一次重大的突發性危機,更是一次嚴峻的大考。我們目前已經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階段性的戰略成果了,回過頭來看,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的。對於未來如何構建更加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有哪些建議呢?

 

薛瀾:6月2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座談會上非常全面地從八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構建更加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這些方面有幾點是特別地重要。

 

第一點要把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放在國家安全的高度上來去考慮,提高認識。在我們各級黨政部門做決策的時候,要把公共衛生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去考慮。第二個跟這個相關的就是我們要有穩定的財政投入,這次我們後來研究發現,咱們國家公共衛生的投入有一個規律,怎麼講,叫“財神跟著瘟神走”,事件來了以後,過後,大家覺得公共衛生很重要,財政投入就會有一個增加。增加以後,過一段時間以後,它就慢慢逐漸回落。所以我們國家這些年在整個醫藥衛生領域的國家財政的投入是增加的,但其中公共衛生佔GDP的比重是在下降的,它不是一個穩定的增長。我們要保證投入,國家公共財政對公共衛生的投入,要保持穩定,要足夠的投入。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公共衛生領域專業機構和人才隊伍的建設,我們目前這方面也是存在一些問題。像中國CDC(中國疾控中心),國家疾控中心最近這些年人員流失比較嚴重,很多基層疾控部門的定位,包括它的投入、人員等等,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公共衛生領域需要很專業的人才,需要高水準的人才,從國家包括地方,對它的投入,對人員的待遇、職業發展前景各方面,要有非常系統的考慮。如果投入跟他的付出和專業水準不能夠相適應,那這些人才就會流失。這點總書記的講話也講得非常清楚,在這方面可能也需要進一步地改進。

 

最後,涉及到全民、全社會對公共衛生一些基本知識的認識,還有文化方面的建設。我們有很好的傳統,建國之後有愛國衛生運動,在新時代下,要對愛國衛生運動賦予新的內涵,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包括對衛生風險的認識,怎麼樣科學有效的應對這些風險,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大量的工作可以進一步去做。

 

中國網:經過這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公共衛生不僅僅是關乎於人民的生命的健康,也更關乎于國家的安全。

 

薛瀾:對。

 

中國網:抗擊新冠疫情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國際社會理應團結合作、共同抗疫,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抗擊疫情上“政治化”、“污名化”中國,在新冠源頭上進行“有罪推定”,炮製了所謂“中國責任論”、“中國隱瞞論”等等一些腔調。對此現象,您是怎麼看的呢?

 

薛瀾:這裡面的情況,我覺得是比較複雜的。可以分成幾類情況,一類就是有些個別國家的政客就是要對中國進行“污名化”,但是“污名化”背後是有它的原因,甩鍋最主要是希望能夠回避他自己應對不力的政治責任。因為他面臨大選,需要轉移視線。在這種情況下,尤其他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導人,做非常不負責任的言行,中國應該一次性地把情況説清楚,就要把背後的原因説透,他政治化的目標就是為了當地的政治選舉,來獲得政治利益。把這個問題説清楚之後,沒有必要再去進行更多的回擊了。因為有的時候他恰恰是希望你在回擊他的過程中,去引起更多公眾的關注,這樣的話實現他的政治目標。我的感覺反倒是對於這樣非常過分的、沒有底線的指責,我覺得不予理睬。

 

但是另外一類情況,還有一些西方國家,不管是它的政治家或者它的社會確實對中國是有偏見的,它可能對中國實際的應對過程,包括很多情況是不了解,或者有時它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的。對這些情況,確實我們需要用更多更靈活的方式,來去介紹,去説明中國是怎麼應對的,另外也表明中國願意跟國際社會合作的態度。白皮書,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形式。

 

第三點,要非常堅定表明中國的態度,就是中國跟其他國家一樣,我們也非常希望了解到底這個病毒是從哪來的。總書記那天在專家座談會上也講得非常清楚,中國也一樣,我們也希望了解清楚,這樣的話我們以後更好地防控它。不管它是來自於中國、美國或者任何國家,這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去回避。但是到底是哪兒的,這是科學的事情,留給科學家們去分析判斷,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理所應當地要加入到國際科技共同體,來去共同地找到源頭,能有效地控制。所以這點的話,我們中國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


中國網:其實病毒溯源是個科學的問題,我們不要把這個問題太過於政治化。中國始終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們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體現了大國的責任,積極履行國際義務,我們呼籲各國聯合抗疫,共克時艱。您是如何理解和認識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中國又在構建這個理念過程中,體現了怎樣的責任和作用?

 

薛瀾:這一點,大家現在都非常清楚。我們現在在高度國際化的社會,病毒是不分國界的,我們講全世界只要有一個國家不安全,全世界都不安全。只有病毒和人類社會,沒有再去區分哪個國家。從這點來講,我們確實是一個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在構建命運共同體方面,中國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也確實取得巨大的進步,中國也有責任在構建衛生共同體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

 

這次抗擊疫情之後,大家也看到,第一,中國非常重要的是分享中國經驗,我們是最先應對的,所以走了一些彎路,包括有一些教訓,我們可以及時地分享給其他國家,其他國家就沒有必要再去犯同樣的錯誤,走同樣的彎路,這樣他們更有效地救治病人,去防控疫情。所以中國的經驗分享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們力所能及提供各種援助,這裡包括中國提供抗疫的各種物資。中國作為全世界的生産大國,我們在這方面給全世界很多國家提供了支援,也包括我們派出專家隊伍到各國家進行指導,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作為人類社會控制疫情的發展。

 

第三,在恢復經濟生産方面,因為中國是國際供應鏈裏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中國儘早的有序復工復産,對全世界經濟社會的穩定,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在這些方面,中國都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全球的衛生治理體系還在建設過程中,有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但另外一方面可能有很多的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在這些方面,中國的理念,中國的參與,對世界衛生組織堅定的支援,中國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網:我們期待國際社會可以早日地聯合抗疫,共克時艱,取得抗疫全球阻擊戰的勝利。

 

謝謝薛院長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讀,感謝您!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佟靜;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