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二河代表:脫貧攻堅要建立長效機制,做好動態管理
 
時間:2020年5月27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 侯二河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鎮白沙村黨委書記 侯二河      中國網董寧  攝影


中國網:本屆人大會議上,您帶來了哪些內容的建議?

侯二河:參加這次人大會議,我帶來了5份建議:有“建立救助資金,防止因病返貧”的;有“黨建引領、産業帶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穩定鄉村教師隊伍,大力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有“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鄉村醫療水準”的;還有“脫貧攻堅要建立長效機制”的。

中國網:您所在的白沙村從一個吃不飽飯的窮山村,變身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文明村”、“中國幸福村”、這裡有哪些經驗和做法?

侯二河:我們白沙村,過去是一個“吃水爬井坡,做飯燒柴火,糠菜半年糧,麻籽豆擦鍋”的窮山村。我記得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村上根本沒水吃,挑水得排隊,做飯煤也燒不起,都是燒柴火,大米白麵一年很少見,炒菜的油是用大麻子在鍋上擦一擦,生活條件很艱苦,人居環境更別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好幾家子擠在一個院子裏。我們村經過四十年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終於甩掉了窮帽子,成為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如今,有大小20多家村辦企業,2019年全村社會總收入20多億元,集體可支配收入4億多元,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村集體免費供給村民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用品;水、電、暖、燃氣、醫療和養老保險費用也全部由集體承擔;孩子上大學、辦紅白事集體還發補助款。人人享受集體福利20多項,年每人平均費用約7000多元,村民們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這中間的過程非常艱難,全靠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努力,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

要説經驗談不上,説感悟體會和做法,倒是有幾點。簡單講,一是選好一個領頭人;二是帶出一個好隊伍;三是走對一條好路子;四是建立一套好機制。

老百姓説得好,“班子強不強,就看領頭羊;農村富不富,全在黨支部。”我是1982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上任時我就向全體村民承諾:“一定改變村上的窮面貌,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時光”。一諾千金,幾十年來,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村上的事業當成自家的事來幹,把村民們當做自家的成員來看待。為了村集體,為了村民們,帶領村“兩委”班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起早貪黑地奮鬥著。

在班子隊伍建設上,我們村現發展有黨員103名,村黨支部升級為黨委,下設農業、牧業、工業、商貿旅遊四個黨支部,並成立有婦聯、團委、民調、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11人,均在村企擔任主要職務,黨員職守在重點崗位。村幹部們都紮根在村裏,生活在村裏,村委有事、群眾有事隨叫隨到,並約法三章定了“六不準”,即不準打集體旗號經商辦企業、不準在企業入股分紅、不準子女擔任企業“一把手”、不準承包村裏的工程項目、不準用公車辦私事、不準超越群眾享受的福利事項,時刻教育警示大家,多為集體和群眾著想。

走對一條好路子,就是始終堅持走“集體經濟,共同富裕”道路,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創造的經濟效益逐年提升。改革開放初期開辦了石子廠、麥芽廠、啤酒廠、團球廠、紡線廠、帆布廠;中期又上了熱油泵廠、焦化廠、洗煤廠,四個鐵礦;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近期又建了萬頭豬場、千頭牛場、現代農業科技園、高活性氧化鈣廠、智慧化石料廠、攪拌站。2019年又上了機制砂廠、免燒磚廠。幾乎每年有項目、上企業、搞轉型,産業結構在不斷優化調整,産業層次和規模在不斷提升。2019年底,又將全村所有土地集中流轉,採取黨委+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作,農業向産業化、規模化、現代化邁進。村年産值達到16億元,利潤近4億元。

村黨委利用集體創造的財富,一邊進行再投入建企業上項目,繼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一邊投入公益事業,實施鄉村綜合治理,讓全體村民充分享受發展成果,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運作發展態勢。

中國網:白沙村大部分村民日子越來越好,但是卻出現了因病返貧的情況。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為此,白沙村採取了哪些措施?

侯二河:可以説,現在村民生活幸福指數還是很高的。儘管如此,村民一旦得大病,比如癌症,還是治不起,容易因病而返貧。我們村就有兩戶這方面的例子。兩口子都是癌症,積蓄花光了,人也去世了,最後留下一屁股債。這兩家因大病返貧的典型,引發了我的深思,在武安、邯鄲,我們白沙還算是富裕村,我們村都會出現因病貧返,其他村肯定也會有這種情況,放到全國看,也不會少。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一是村民本人對防病檢查不太重視,認為沒病檢查是白花錢,這是理念上的錯誤認識;二是農村醫療水準低,重大疾病的防治力不存心;三是像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起來費用很高,有病看不起。四是政府對防治大病返貧保障機制還不健全。

為此,我召開“兩委”班子會,提出村集體出錢,建立因病返貧保障基金,和大病統籌基金,制定了基金申請條件和標準、使用辦法和程式,建立賬戶、專款專用。並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同時擴建了村衛生所,購進了檢查設備,培訓了全職鄉村醫生。基本破解了村民因病返貧難題,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讓一個村民掉隊。

  我們村去年有兩戶,一戶是老兩口都得了癌症,一戶是意外車禍,無力醫治,村黨委就從因病返貧保障基金中給其支付醫療費,確保他們得到及時很好的治療。這套救助機制的建立,解決了我們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問題,現在村上所有困難戶已全部脫貧。

中國網: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帶來了一定的衝擊。這對我們完成脫貧目標産生了哪些影響?後疫情時代,對於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侯二河:疫情給我們完成脫貧目標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我們村的石料廠、攪拌站延期生産、農業科技觀光園、培訓基地、旅遊業至今沒有很好的運作。貧困戶因疫情不能正常上班,經濟無來源,收入降低。為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方面應給貧困戶適當補助,讓其有基本生活保障;一方面積極組織準備生産,在疫情後高效運作,儘量減少和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把經濟能力向脫貧攻堅方面傾斜,確保脫貧攻堅任務目標今年年底如期完成。

防止脫貧後返貧情況發生,我認為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組織不能撤,要搞好動態管理,防止新的貧困戶和貧困現象産生。建議在脫貧工作中對貧困現象和貧困戶進行分類分別對待,針對性地採取不同的措施和脫貧辦法。如對於孤寡老人、殘疾等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資金保障;對於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我們可以幫助他謀份職業,找個活幹,讓他自己創造收入;對於遇到意外事件致貧者,在給他及時救助的同時,幫他尋找走出困境的出路。不能為完成脫貧任務,搞暫時救助,不管以後。

脫貧後因病返貧是其中的一個常見原因,我建議: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大病醫療保障措施,建立大病醫療保障基金,國家統籌使用,簡化程式,嚴格審批,做到應保盡保。重大疾病可以先治療,後交費,絕不能因無錢交費就把病人拒之醫院門外,更不能交多少錢,治多少病。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要向這次新冠肺炎一樣,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彰顯我黨始終對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讓廣大農民群眾不為因大病返貧而揪心。


(本期人員:責編:裴希婷;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裴希婷;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