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我國市場潛力巨大 應當外保渠道、內保産能共助外貿企業渡難關
 
時間:2020年5月23日

嘉賓: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白明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都受到多方面的衝擊和挑戰。我國通過多方面的舉措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那麼逆全球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的對外開放又將如何助力疫情之後的經濟復蘇?就相關問題,我們採訪到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攝影 李佳)


       中國網:白所長您好,感謝您做客《中國訪談》。        

       白明:您好主持人,各位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很多人對於目前的外資、外企還有另外一方面的擔憂,擔心在華的外資企業會撤資、轉移,對此您怎麼看?  

       白明:對待這個問題應該客觀。不要認為外資發生轉移就是壞事。因為很多外資的轉入與轉出符合産業轉移的規律。二戰後,外資從美國轉入日本,後來又從日本加速轉移到“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南韓),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外資又從“四小龍”轉入到中國大陸。現在中國大陸各種要素成本提升了,又有一部分外資轉移到東南亞和南亞一些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這實際上是符合外資的轉移規律的。

       但是我們也看到並非所有外資的轉移都符合轉移規律,所以我們應當提升營商環境,包括健全法律、法規,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等。(當然)近年來,我們也在積極地改善營商環境,例如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等,很多方面都在改進。    

       營商環境得到改善後,中國市場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對此(我們)應該抱有信心。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這樣的市場獨一無二。而且中國的産業鏈也非常完整,聯合國所劃分的525個小類産業,中國是唯一齊全的(國家),一項不少。這麼完整的産業鏈(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此外,中國又有産業集聚的優勢、規模經濟的優勢,很多國家沒有這樣的優勢。我也聽説有些企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去了,但是一個普通的配件在當地都配不全。並不是當地不能生産,而是因為量少,形不成規模經濟。    

       外商實際上看得也很清楚。所以,在疫情影響下,外資基本上是穩定的,例如最近在廣東惠州建設的大型化工項目,規模逾百億美元。還有之前特斯拉在上海自貿區臨港片區建廠,也從側面説明外資對我們抱有信心。        

       中國網:受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影響,我國的外貿行業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9.07萬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隨著疫情在全球的逐步緩解,外貿市場是否也會逐步回暖呢?    

       白明:實際上,我國的對外貿易經過了幾個階段。年初1月份,外貿易受的影響,客觀上來講應該不大。而且1月15日中美兩國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磋商的協定,這對於外貿發展還是有利的。此外,1月上半月疫情還沒有大規模暴發,真正暴發是在1月20日以後。而1月24日開始是春節假期,所以即便沒有疫情,這段時間也是放假期間。從這個角度講,疫情對於1月份的外貿統計數據影響不大。

       2月份和3月份上半月,外貿企業面臨的復工復産難題就很大了,有些訂單要完成,但是很多農民工(春節期間)回家探親了,(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所以,各級政府也在創造條件,一手抓抗擊疫情,一手抓復工復産。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的訂單沒法完成。

       從3月下半月開始到目前,最主要的問題不是訂單完不成,而是沒訂單。但是我們可以看到,4月份我國的外貿還是有所回暖,特別是出口(同比)增長8.2%。這與我們了解的情況和大家反映的情況正好相反。

       怎麼解釋這樣的情況呢?實際上,2、3月份有很多訂單壓下來了,積壓下來的訂單隨著復工復産,集中在了4月份交貨。而且,到了4月份,日本、南韓等國家的疫情也逐漸緩解了,東南亞疫情相對來説也不是特別嚴重,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係有所企穩,再加上與“一帶一路”的經貿關係比較穩定。所以,4月份的外貿下降並不是很明顯,出口甚至還有所增長。但是,4月份的外貿回升並不代表壓力解除了,如果沒有訂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挽救外貿。我認為最早5月,很可能是6月,最晚7月,我國的外貿壓力就會集中釋放。因為有沒有訂單與完成訂單會有一個時間差,現在接不到訂單很可能會影響到未來一、兩個月甚至兩、三個月的外貿。        

       中國網:但是,外貿企業每一天都頂著巨大的壓力,那下一步我們應該如何幫助這些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呢?    

       白明:我們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保住外貿基本盤”。過去説穩外貿是要使外貿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不讓它下滑。但是在疫情的壓力下,穩外貿確實要分個輕重緩急。我們要先保重、保急,這要在基本盤上體現。

       一方面,我們應該外保渠道。我們外貿的行銷渠道經過多年培育起來並不容易,但是丟了很容易,將來要想重建就很難了。儘管當前我們比較困難,但是我們的客戶也很困難,這時候大家要同舟共濟。有一些業務我們可能賺得並不多,甚至不賺錢,但是(我認為)這個時候大家都應該互相照應一把,(共同)渡過難關。哪怕做得少,哪怕不怎麼賺錢,我們也應當將外貿關係維持住,這也是為了留得青山在。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內保産能。起初內保産能是復工復産。但是現在企業光靠復工復産還不夠,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從而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此外,也可以轉變戰略思維,比如出口轉內銷。    

       當然,一些企業反映出口轉內銷也並非易事,國內外貿易執行的標準、體系、渠道都不一樣,而且國內市場的競爭也不亞於國際市場。外貿企業可以將我們的國內市場看作國際市場,即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市場,中國的企業當然也要拓展國際市場的中國分場。客觀上説賣給國外市場的出口産品很多是高品質的,隨著消費升級,外貿企業可以把這些性能展示給不了解的消費者,便可以獲得發展空間。

       當然,我們的政府部門也要幫助企業,我們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領導幫企業帶貨,建立這種出口轉內銷的平臺是很好的嘗試。未來電子商務無論是否跨境,都可以起到更多的作用,線上線下結合。    

       外貿過去是線上下,將來可能更多的是線上上,出口轉內銷也涉及到線上線下的結合。我們利用好現在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也有助於加速我們的産品在國內市場上找到銷路。       

       中國網:其實也可以説疫情加速了我國外貿行業的轉型升級。我們説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和體系的一次大考,其實對企業何嘗不是呢?我們也希望各行各業可以凝聚共識,守望相助,共同渡過這次寒冬。        

       白明:我也希望這樣。        

       中國網:感謝白教授為我們帶來如此精彩的解讀,謝謝你,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佟靜;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佟靜;後期:王一辰;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