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 全球化為各國帶來更多機遇 後疫情時代我國對外開放要循序漸進
 
時間:2020年5月23日

嘉賓: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白明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都受到多方面的衝擊和挑戰。我國通過多方面的舉措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那麼逆全球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的對外開放又將如何助力疫情之後的經濟復蘇?就相關問題,我們採訪到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攝影 李佳)

       中國網:白所長您好,感謝您做客《中國訪談》。        

       白明:您好主持人,各位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奉行單邊主義政策,秉持零和博弈思維,其實對全球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逆全球化的影響更加顯著,那麼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白明:實際上,經濟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十年來,為世界各國都帶來了紅利。不僅是美國,很多的發展中國家通過參與全球化都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就中國而言,特別是2001年末,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分享了全球化帶來的機會,同時也為全球化做出了貢獻。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也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機會。而且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全球化既然給各國都帶來了紅利,但是近些年也看到一股逆全球化思潮,而且它現在也逐漸有了生存的土壤。這是為什麼?實際上,全球化的確是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紅利,但是有些國家獲得的紅利相對少一些,有些國家多一些。這對於一些傳統的發達國家來説,其各種要素成本逐漸提高了,在很多産業,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上,它的競爭力也逐漸減弱,這主要是(因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獲得了很多的機會。    

       這些(傳統的發達)國家也出現了一些失業以及企業倒閉的情況。所以,在這些國家內部,一些政客為了贏得選票,為了自身的利益,將一些本國經濟的問題也甩鍋給全球化,讓其國內的人民認為是全球化讓很多國家賺了他們錢,搶走了他們的飯碗。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引導。    

       那麼這些國家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在我看來)應該通過國際合作,做大互利共贏的蛋糕,蛋糕做大了可能有競爭,但是無論誰多分一塊,誰少分一塊,都比以前要多。如果(各國)認識到這一點,“逆全球化”就沒有(生存的)土壤了。但是,有一些國家就偏偏要拿這些問題做文章,實際上(這些國家)鼓吹“逆全球化”主要是一些政客在炒作,包括炒作中國威脅論,中國佔了他們的便宜,他們與中國打交道吃了虧等等。其實,這些國家與中國打交道不僅不吃虧,而且還為他們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這麼大的大市場,這些國家在中國市場上(可以)分得更多的蛋糕。

       中國網:所以需要用更大的格局和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這一問題。        

       白明:但是,一些國家的部分政客沒有這樣的格局。確實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産生了一些問題,但是全球化本身也是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的。在這次疫情的背景下,過去存在的一些問題,原來是逐漸暴露,現在完全暴露出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美一些國家對於全球化採取了不正確的態度,特別是同中國往來的問題上,認為自己吃虧了,所以例如美國強調製造業回歸,甚至美國和日本都出臺類似的方案,給本國的企業補貼,使其回歸本土,或者政府提供搬遷補貼,支援企業遷移到其他國家。當然,我認為這是一廂情願的,這些企業既然選擇進入中國,是看重中國市場更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網:您剛才分析了逆全球化出現的一些原因及表現,那麼這種逆全球化思維會對當下的疫情防控以及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白明:在當前的疫情下,戰勝疫情最重要的措施是全球合作,因為疫情的形勢,僅僅依靠某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抗擊疫情顯然是很困難的,因為疫情是不分國界的。如果沒有(各國之間的)合作,疫情會在各個國家之間反覆。所以,其實中國經過二、三月份的努力,使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我們現在內防反彈,又得外防輸入,因為(疫情在)其他國家又暴發了。

       世界經濟復蘇的前提是疫情先得到控制。所以,認識到這一點就要在抗擊疫情上進行(國際)合作。但是有一些國家不是努力共同合作,而是整天想著甩鍋,因為這些國家在抗擊疫情上出現了很多失誤。疫情現在越來越嚴重,很難得到控制。為了平息國內的壓力,也為即將到來的大選造勢,勢必會甩鍋,不僅甩到了中國,還甩到了他的反對黨、在野黨,甚至是世衛組織等。但是,光靠甩鍋,疫情是控制不住的,其他的也都免談。

       就目前的國際分工來説,疫情初期主要在中國暴發,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全球産業鏈諸多環節是在中國。中國産業鏈受到衝擊,對全球世界經濟的影響可想而知。現在疫情中心主要是在歐美,眾所週知,歐美是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很多國家是製造業強國,所以,其影響可想而知。

       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獨善其身。過去産業鏈可能只涉及三、四個國家,現在國際産業鏈、供應鏈越來越長,産品越來越複雜,僅憑一個國家很難完成它的全部工序,有的産品甚至需要十幾個國家的合作才能完成,即使一個國家的産業鏈再完整也沒法運作,産業鏈的完整要依靠各國,産業鏈的斷裂會影響、拖累各國。所以,(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反擊這種逆全球化思維,在抗疫的過程中,大家要團結起來。在産業鏈維護的過程中,大家要追求合作共贏。        

       中國網:其實在這方面,中國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堅定擴大對外開放,釋放了重要信號,即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不會停下來,對外開放的大門也會越開越大。中國應當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哪些有利條件?        

       白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對外開放。對外開放也給中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提到對外開放,他講了四個重點,包括放寬市場準入,改善營商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    

       對外開放涉及到的內容很多,但是這四點是當務之急。現在面臨著疫情,對外開放在疫情面前有先有後,應當更多地與疫情防控相結合。對於中國自身的開放來説,我們首先應該搞好自己的事情。我曾經將對外開放做了一個比喻,開放是要開“三門”,也就是“門口”、“門外”、“門裏”。在改革開放初期,對外開放的重點是“開門”,“門”開得越來越大,(我們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獲得發展機會,與其他國家爭取互利共贏。這一階段,門開得越大,對我們越有利。

       現在的對外開放,是高水準的開放,不僅僅是開門,當然,“開門”仍然很重要,我們還是要進一步降低關稅,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縮短負面清單等。但僅僅依靠“開門”是不夠的。例如當下,受疫情影響,外部環境比較複雜,我們就可以門裏面可以多下工夫。例如,夯實對外開放的産業基礎,促進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探索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逐漸緩解,我們的開放重點則不僅是“門口”、“門裏”,將來要更多地對“門外”進行開放。例如,我們與很多國家簽署自貿協定,這就是開放。再比如,六年前(2013年)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起步很早,現在得到很多國家的積極回應,儘管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額整體上暫時有所下降,但是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還是上升的。還有中歐班列,儘管受疫情影響,中歐班列開行的班次仍然是增加的。    

       未來隨著疫情的緩解,我們在“門外”更是大有可為,例如(積極參與)一些國際會議,包括G20、APEC等,再比如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些努力,包括積極為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創造條件,為RCEP創造條件等等。        

       中國網:您剛才為我們介紹了在防疫進入到常態化(防控)的階段,也就是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們在對外開放領域的重點。那麼,我們在推進這些方面的同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白明:首先,在推進開放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談開放的問題,因為開放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改革開放(放到一起談),因為改革與開放是一個總系統的兩個相互良性互動的子系統。如果國內很多事情沒做好,就去開放,那開放帶來的影響未必是正面的,也可能帶來衝擊和壓力,但如果把國內的事情做好了,那麼開放將會倒逼改革,我們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將更高,這時候我們的開放就是一種良性的開放。    

       其次,開放需要循序漸進,舉個例子,我們的外資準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一開始是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試行,當時負面清單的長度是190項,但現在,經過多次縮減負面清單,已經縮短到了37項,將來可能還會繼續縮減。自貿試驗區試驗成功了,那麼整個國家利用外資也都要採用負面清單模式。全國利用外資的試驗成功了,又將會向我們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準入過渡,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一律採取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法無禁止皆可為,這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説一開始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就採取負面清單的辦法,可能會造成與很多現行的法律法規不配套,容易出現混亂。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佟靜;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佟靜;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