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展望未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經濟下行和穩就業的壓力正在湧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怎樣總結過去一年的經驗,又將推出怎樣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清晰的交代。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中國人民大學的兩位學者和專家——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教授和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來做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趙錫軍教授和王虎峰教授做客《中國訪談》演播室。(李佳 攝)
中國網:兩位老師好,感謝做客《中國訪談》。
趙錫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王虎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中國網:剛才我們提到貨幣方面的政策,對於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方面,趙老師您有什麼建議呢?
趙錫軍:實際在兩個宏觀經濟政策中間,財政政策,我們説更加積極,更加有效,貨幣政策是靈活適度。但這個靈活裏頭,我們專門看到報告裏頭,總理講到了,要保證今年的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的規模增速要遠遠高於去年。這意味著什麼呢?整個市場要有充足的流動性,不要出現任何的流動性不足帶來的金融市場波動和風險。
第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要遠遠高於去年,意味著我們今年要給那些企業恢復生産,對投資項目進行投資,居民消費等提供的資金要比去年增長高得多,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剩下的7個月之內,通過金融的支援,一是兜住底線,不發生風險;二是有充分的資金渠進行投資,進行發展。
中國網:很多人希望增加支援力度,又擔心“大水漫灌”帶來風險。現在我們國家的物價也處於比較高位的水準,未來怎麼樣防止CPI的過快增長,您怎麼樣看待這個矛盾呢?
趙錫軍:大家很關注。從我們國家最近幾年的政策把握來講,通常情況下,我們的貨幣政策更多地和物價的穩定是直接相關的。從人民銀行的職能來講,就是要保持物價穩定的情況下促進經濟的增長,它就是這個職能。所以,對物價的關注是對政策關注的焦點,我們以前有過教訓,所以大家非常關注。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提,無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或者穩健的貨幣政策,重要的一點,在服務經濟增長上,要保持物價的相對穩定。今年我們也看到了,由於受到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供應和生産方面有一段時間是停滯的,放慢的,供應不充分,物價就會有所上升。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教授趙錫軍。(李佳 攝)
中國網: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趙錫軍:是的,這是符合規律的。隨著我們復工復産不斷地來深入、來擴大,來拓展,我們的生産供應逐步地恢復,再加上今年相對來講國際的原油價格降了很多,這樣對於我們穩定物價有了基礎和好的條件。所以,我們提出來,一方面要擴大財政支出,加大投資力度,提供比較多的融資手段,保證企業有充分的資金來恢復生産。同時,我們也有信心來保證這個物價的相對穩定,這也是我們現在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不“大水漫灌”,但是又要讓經濟不缺水,能夠發展;同時不讓物價上升,保持相對穩定。我們今年定的物價是3.5%左右的水準,比往年3%還是要高了一點,因為今年畢竟還是比較特殊的一年。
中國網:所以説,也是要努力地在這兩者之間找尋平衡的狀態了。
趙錫軍:對。
中國網:我們説完了財政政策,再來説一下投資,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要擴大有效的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對於重點投資領域。趙老師給分析一下?
趙錫軍:近幾年的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我記得上一輪應對金融危機時,我們也是通過擴大投資來保持經濟很快就恢復和增長,但投資的過猛或者有的時候不是特別合理的安排,會帶來一系列的後遺症。
中國網:我們也要吸取一些教訓。
趙錫軍:是的,清理也好,調控也好,這些後遺症。這次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也是要通過合理地擴大投資來應對疫情的衝擊,我們這叫“逆週期”地進行投資運作。但是在投資的安排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更加合理更加科學了。為什麼呢?一方面,我們原來已經論證過的項目要加快推進,這是論證過的,已經開展的,但由於疫情暫停,按了暫停鍵的,現在要趕快推進,同時要保證它的推進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就是地方債的發行,有一部分是用來做這些東西的;另一方面,我們提出來新的領域裏的“新基建”,這些領域裏有很多和我們未來新的技術發展、新的未來形態,或者將來戰略性新興領域是相關聯的,比如5G基礎設施,通訊方面的,數字經濟方面的,網際網路方面的,還有生物醫藥方面的,這些領域的基建投資是現在這次“新基建”投資的重點。這樣一方面能夠加大投資,能夠讓我們的經濟有個穩定發展的增長動力,同時也為後續的經濟品質提升,競爭力提升提供更好的平臺,更好的基礎,實際是個轉型的東西。所以,“新基建”的投資是很重要的。總體來看,這個投資的項目,一方面能夠促進我們今年的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另一方面能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和技術的準備。
中國網:對於重點投資領域,王老師有什麼要補充的?
王虎峰:這方面,我一直在關注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投融資改革,怎麼樣讓經濟儘快恢復活力,但是僅有貨幣寬鬆、增加投入還不夠,在整個消費領域當中,我們要靠改革。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很多工作基本是停滯的,現在我們著力恢復。但現在我們恢復到過去的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為什麼呢?因為下半年我們的防控壓力一直很大,我們要嚴防反彈,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放開。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虎峰。(李佳 攝)
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呢?我們注意到,在疫情之初,財政部發文説“招標採購以疫情防控為主,如果執行不了的可以推遲、可以順延”。現在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你花不完的要收回來,重新安排。這裡邊就可能面臨一個什麼衝突呢?我想辦事,但我有錢,我花不了,原因是什麼?我每做一件事兒都得要求現場去簽字,然後層層去蓋章審批。本身這個事情就矛盾了,因為我要防控,就不能(有)那麼多的聚集,不能那麼多的接觸;你又讓他去做這個手續,他怎麼做?是完不成的。所以,我建議,強烈呼籲什麼呢,我們從現在開始,管理創新以電子政務開始。電子政務以什麼(開始)呢?從電子蓋章和電子簽名開始。你現在花了大量的時間是幹什麼?等簽字、等蓋章,這個事兒就拖了我們的後腿了。假如我們在疫情期間還是這樣,還是等你現場研究簽字蓋章,我告訴你,這個任務是很難實現的。同時,你因為這個事兒(把錢)收回去,形成一個大的系統性矛盾。剛才説了,你前期説可以順延,後面説我要收回,中間説你必須簽字蓋章,我審計要求你所有的東西必須有原件。那這個事兒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清醒,唯有改革創新才能走出困境。我對復工復産複學有我的考量,總體來説“復”是可以的,但不是簡單的回復(原來的狀態),過去怎麼做現在還是怎麼做。我們用創新的方法和手段達到復工復産複學的效果,而不是還用過去的辦法,用過去的辦法很有可能是回不去的。如果下半年我們還是回不去的話,我們的日子怎麼過?我們的目標要怎麼實現?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我們除了已有的政策之外,還要加上改革創新,沒有這個,我們是很難做這些工作的。這是我補充的一點。
中國網:所以,在執行當中也應該更加得有智慧,要應勢而變。其實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有很多重要的內容,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就不一一展開了。對於未來的工作,二位老師有什麼期許呢?趙老師您來。
趙錫軍:我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我們的疫苗,就是應對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能早日研發成功,這樣我們就能夠儘快地擊中這個病毒,産生抗體,(提高)免疫力,讓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能夠真正地恢復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如果在疫苗研發成功之前,我們還是期待著,能夠在剩下的7個月之內,能把我們既定的一些重點工作做好,一是繼續把防疫、抗疫的工作常態化、做好,防止它反彈,防止出現另一輪的疫情;二是把經濟恢復的工作也能夠合理地安排好,抓緊這7個月的時間,不要浪費掉,能夠盡可能高效地來開展工作,完成今年的任務。
中國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王老師您來。
王虎峰:剛才趙老師替我説了不少,我完全贊同關於疫苗的事情。我再講一下,補充一句關於整個宏觀面的事情。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對我們的形勢分析非常透徹,目標設計也很清晰,這些對策也很得當,關鍵是落實。我想,今年下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包括年底前督查的重點可能就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來的這些各項任務目標。我希望用一個改革創新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相信我們人多力量大,14億人口,這麼多省區市,如果我們一起想辦法,絕對能夠走出突出重圍之路、重振經濟之路,應該能夠很快地恢復、比較早地恢復,真正地讓大家看到,在年終交出比較合格、滿意,讓大家覺得非常好的答卷。
中國網:其實就像報告中所説的那樣,中華民族向來不畏艱難險阻,當代的中國人民也不畏懼任何挑戰,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和能力來戰勝這場挑戰。感謝二位給我們帶來如此精彩的解讀,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張文泉;導播/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