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推出組合拳 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
 
​時間:2020年5月23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教授 趙錫軍;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虎峰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展望未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經濟下行和穩就業的壓力正在湧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怎樣總結過去一年的經驗,又將推出怎樣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清晰的交代。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中國人民大學的兩位學者和專家——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教授和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來做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趙錫軍教授和王虎峰教授做客《中國訪談》演播室。(李佳 攝)

中國網:兩位老師好,感謝做客《中國訪談》。

趙錫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王虎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中國網:我們來看看民生,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今年的工作任務,總理説的是“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任務。所以,沒有設立具體的GDP指標,而是給了就業一定的具體數據。趙老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趙錫軍:我認為,這是在今年特殊情況下的一個特殊的處理。實事求是地講,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整個經濟工作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個人理解,為什麼總理在這次的報告裏沒有設定2020年經濟增長的速度要實現一個什麼樣的數字?在以往都是有數字或者具體一個數字,或者一個數字左右多少,或者説是某個區間,但無論怎麼樣都有數字。但今年沒有提,而且他專門説了“不設定一個數字”,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務實、實事求是的做法。因為按照我的理解,今年要設定一個數字,視為我現在要預期今年的增長能夠達到多少,這個條件現在不具備。為什麼條件不具備呢?第一,疫情的影響,現在還不能完全弄清楚,儘管我們現在還剩下7個月的時間,但在這個時間之內,疫情對我們的外貿、對我們的投資、對我們的消費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影響,現在還很難估算清楚。

中國網: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趙錫軍:對,如果這個估算不清楚,就很難預期説我今年的增長會是多少,這是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條件不具備,當然,要確定一個數字就很難,要確定也是拍腦袋拍出來的,可能後邊會有很多的變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宜或不適合來確定一個數字。

不確定數字不是説我們不幹事情,我們還是要幹事情的。所以,在這個報告裏提到了很多具體的要做的一些重點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六穩”和“六保”。“六穩”是我們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六保”是我們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這個工作是今年非常重的(任務),尤其是在剩下7個月內要完成這些工作,是費很大勁的。

中國網:雖然GDP沒有具體的數字,但是我們的工作任務是一點沒有減少的,我們也看到,對於穩就業有一系列的數據,為什麼會如此強調就業呢?

趙錫軍:實際上在“六穩”、“六保”裏都有穩就業、保就業,都有。所以,這項工作有個高的目標,也有一個底線的存在。而且在穩就業和保就業方面,提出了一些非常具體的數據,比如説今年要實現新增就業900萬以上,你就想今年工作量非常大,900萬以上,光大學畢業生就有860多萬,這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和任務。另外,對於失業率也有具體的數字,城鎮的調查失業率在6%,這個6%儘管比去年要高,但考慮到今年的情況,也是壓力很大的任務;登記失業率5.5%,這都是有具體要求的。所以,在完成就業這個目標上,就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措施和要求。那也意味著今年的工作任務,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你要把就業穩住,保持就業達到最起碼的要求,完成這項任務。因為就業對後邊一系列任務的完成都是非常關鍵的。

中國網:就像剛才您説的那樣,在今年抗擊疫情的特殊背景之下,我們要穩就業、保就業,其實面臨非常大的困難。我們有哪些具體的舉措來解決就業的問題呢?

趙錫軍:實際上,今年為了保證充分就業提過很多的措施。第一,剛才王教授也提到了,在疫情控制的情況下,我們盡可能地、越快越早地來復工復産,因為你只有復工復産了才能夠有就業的增加;如果你復工復産沒有,那就沒有就業。所以,我們很早,在疫情控制以後就提復工復産,而且為復工復産提供了很多的條件,怎麼樣來對就業用工比較多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提供支援,這些措施非常非常多,這樣能夠讓這些企業復工復産。特別是小微企業,因為它是雇傭勞動力最多的,讓它們能夠儘快地工作,儘快地恢復生産,這樣就能夠讓就業不斷地增加。

另外,教育部門今年實際上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是增加了很多,這樣使得本科畢業生能夠有更多的同學進入到研究生繼續學習的階段,臨時對今年的就業減少一些壓力 。

在勞動力管理方面,在各個省區、各個行政區劃之間採取了更多的措施,來消除勞動力流動的這些藩籬和障礙,保證勞動力的流通能夠更加順暢,讓用工部門能雇傭到合適的、足夠的勞動力。這些措施都是在穩就業、保就業這個方面做的很多工作。這項工作如果做好了,前面復工復産對我們經濟的穩定有積極的作用,後面對居民的生活穩定、就業的穩定又有積極作用。

中國網:除了就業,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居民的收入了,我們看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要做到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那如何才能提高居民的收入呢,尤其是在今年這種特殊的情況之下?

趙錫軍:居民收入和就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在今年的工作裏頭,居民收入的增長,實際對整個經濟的穩定和後邊我們社會的穩定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受疫情的衝擊,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的企業是停工停産了,特別是服務行業,像餐飲、旅遊、酒店、會展等等,這些需要靠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或者聚集在一起才能夠完成的經濟活動就停頓了。

中國網:受到的衝擊非常大。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教授趙錫軍。(李佳 攝)

趙錫軍:對,停頓以後,實際上對於勞動力,對於工人、對於員工來講他就沒有收入了。他不工作了,就沒有收入了;對於企業來講,它也沒有正常運作了,它也沒有收入了。所以,整個會構成很重大的影響。沒有收入那就意味這什麼呢?對於居民來講,他可能消費會受到影響,他沒有錢去買消費品,甚至連正常的生活必需品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那對他正常生活構成影響,後邊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別的問題——社會問題。所以,保證居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收入,能夠讓他們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能夠有一個收入來源,能夠保證他們正常生活,正常消費。有了消費,有了購買,企業生産出來的東西才能夠賣得出來,這個企業才能正常地運作、運轉,我們的復工復産才能進一步往前推進。這是一系列聯繫在一起的事情。

為了能夠提高居民的收入,實際上國家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這裡頭我們可以看到,比如説加快復工復産來讓他們有工作,保證收入的來源;還有一個特別做的工作,就是目前給很多的省市居民發放“消費券”。

中國網:促進消費?

趙錫軍:是的,促進消費。實際消費券變相地給了居民一定的補貼,讓他們有了能力去進行消費;同時,為企業産品的銷售創造一個市場,這也是幾個方面都有利的一個事情。但是要看各個地方它的財力怎麼樣,有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完成這個事情。

另外,國家對這些,像這種就業可能比較困難、收入比較低的這些居民家庭有一定的補貼。對於他們來講,可能能夠拿到最基本的補貼以後,日常地生活能夠維持下去,不至於因為疫情衝擊餓肚子或生活受到影響。同時,對於用工的企業來講,國家有很多的降稅降費,各種各樣的政策,免掉你的租金,給你的稅收減免等等這些措施,讓它們也能夠比較快地來恢復營業,有一定的收入來支援它自身的運作和發展。所以,在收入方面來講,也是在不斷地採取措施。但最後剩下的7個月,我覺得,因為畢竟前面幾個月由於疫情的影響,收入都可能會有下降,無論是居民的收入還是企業的收入,還是國家的財政收入,實際都是有下降的。後面7個月可能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能夠保證在後邊7個月居民的收入不僅不再有下降,而且還有上升,讓他們後邊有更多的收入來更好地生活,至少維持生活水準不下降。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方面。

中國網:為了提高居民收入,我們也是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也是實打實地來著實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民生,您認為,還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趙錫軍:實際民生這個問題是非常非常廣泛的。我們今年特別關注的就是醫療健康這塊,這是很重要的,可能待會兒王教授會進一步講。衣食住行都是民生,我想改善民生方面,國家也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工作,至少是在疫情期間,大家在一開始,我們是1月23日武漢正式採取了隔離的措施,全國也採取了流動方面有很多限制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樣讓大家能夠生活正常地運作,國家採取很多的措施。我知道的,為了保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有很多的人在加班加點,為了保持在疫情期間防疫物資正常的供應,有很多的人去做工作,加班加點。國家為了讓這些生産流通物資的企業能夠正常運作,提供了很多支援性的政策,這都是解決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民生問題。

接下來復工復産期間,為了增加大家的就業,提高大家的收入,然後能夠讓大家出行也好,各方面生活得基本慢慢接近於正常的狀態,國家也採取了很多很多的措施。所有這些措施都是在特殊的時期我們做的努力。

我想剩下來的7個月,國家還會有很多的措施出臺,來保障民生。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工作報告裏工作的重點第一個就是保就業,這是最大的民生;然後就是提高收入,也是這樣的民生,還有接下來的一系列別的事情都是民生,包括在健康、醫療、教育等等方面都會有更多的投入。

中國網:對此,王老師有哪些補充呢?

王虎峰:我同意趙教授的意見。我想在民生領域,我們從十七大、十八大到十九大有中國特色的體系,主要的內核有這幾方面: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和醫療衛生。在每一個方面,在當前特殊的情形下,我們應該有一個新的政策出來,並且要把它做實,比如説在教育領域,我看到了國家要擴招,剛才趙教授也提到了,主要面向廣大農村、西部地區,我覺得這個來源是好的。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虎峰。(李佳 攝)

但是,學生培養出來的出口在哪兒?我建議,我們招的時候就要考慮他的出口,而不是畢業就失業。讓他們從廣大農村來,到大型城市去就業,這本身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廣大農村人才匱乏。所以,你現在要研究,比如以衛生為例,我先在鄉鎮記一項,現在有些專科,比如婦兒科、精神衛生、全科醫生,包括疾控、公共衛生專業,我是急缺的,你不是泛泛地招來就行了,因為你要考慮他後一步的就業,並且這個就業是有品質的,能為夠我們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和動力。所以,我建議統籌考慮,從他來的時候就要考慮他未來的出口,真正地能夠起到補短板的作用,而不是變相地延遲就業,只是説過去本科就不了業那就研究生,研究生還就不了業那就博士生。我認為不是這樣的,關鍵是要通過這個就業要調結構,真正把我們的培養轉化為未來的生産力。

就業,我現在提出一個新的概念來——就業,我們要摒棄過去正規的、傳統的、規範就業的概念,現在當務之急是允許搞地攤經濟。很多城市放不開,那我就是要飯店,要檢查,什麼都齊全。我告訴你,什麼都齊全我們不去。為什麼不去?第一沒有這個消費能力,成本非常高。第二疫情期間,我能坐在包間裏嗎?如果現在有夜市我願去,特別是人員不多的時候我願意去,否則的話大家都不會願意去的。所以,現在大家要清醒,現在很多城市還非常矜持,覺得這和當前的疫情是完全相違背的。我注意到,個別地方給地攤開綠燈了,但是大部分還是嚴格限制和打擊地攤。我覺得這是一個愚昧的表現,你不了解現在的經濟情形是什麼。如果我們把地攤經濟做起來,我相信很多人的就業生計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要開動腦筋研究。這是關於就業的事情。

再説社會保障,社會保障解決什麼問題?我認為,現在關鍵是我們過去的政策都比較規範,可以説應保盡保。但是有一些應急救助,因為有一些極端的例子,我注意到了前段時間我們上網課,有的家庭孩子多,沒有錢買手機,上網課就出問題了。很多的救助不是傳統的正常失業來申請的,有一些非常時期的特殊情況,我們就要有應急反應,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雖然你的制度很好很完善,但你出現了極端的問題,這個事兒你也要檢討的。我們從現在就要開始注重這個事情。

還有關於收入分配,現在有個大的問題,我們説增加收入,我覺得你這樣説還不夠近,解決不了問題,應該説什麼呢?應該允許用人單位搞實物分配。換句話説,我們的大背景——脫貧攻堅,包括今年湖北的很多水果、土産品滯銷,非常嚴重。但我們單位想給大家發一點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財務規定。再説起來,紀委不同意,要查你。這問題就來了。所以,我們要認清現在的形勢,允許用人單位發放一部分實物消費,不光是券。為什麼強調這個問題?因為它是成本最低的。如果你收了稅,叫他發工資,再轉移支付,再去幫助當地脫貧,那鏈條多長?那效率多低?那成本太高了!我們沒有那麼多錢。我覺得最直接的辦法,同意單位直接去買農産品——水果、蔬菜,這盤棋一下就活了。所以,我們非常時期要用非常的辦法。

再説醫療,我們這次派出4萬多醫務人員,包括解放軍,去湖北第一線去抗疫。這個事情,我們正面來説,取得了阻擊戰的階段勝利。但是我們負面來看,這4萬多人他們自身,這些都是無償的,不可能給他原單位帶來收益。同時,他們原單位很多業務受影響。所以,現在整體來看,醫療領域收不抵支的問題非常多。那麼問題來了,怎麼解決?我建議,1萬億特種債,我們這次要主要考慮把醫療衛生填平補齊。你要知道,為什麼我們發特種債?是因為我們有了疫情了,我們拿了這個幹什麼去?在疫情當中做出巨大犧牲甚至付出生命,我們整個醫療系統現在難以為繼,要趕快救助。所以,這些東西你不要泛泛地去説,一定是解決現在的問題,並且根據現在的情形來調整我們的政策。所以,這方面我説任務非常艱巨。今年時間不短也不長,所以,我們要馬上行動,否則很多的工作可能就難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這是我提醒的幾點。

中國網:就是要根據當下特殊的情況,政策執行起來要更加得靈活起來。對此,趙老師您怎麼看剛才王老師提到的這些建議?

趙錫軍:確實,今年這場疫情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影響,同時在應對的過程中間,我們應該説也發現了很多的短板和一些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的經驗可以總結。我想我們以後邊應對疫情,邊復工復産,邊總結邊改進,相信通過這場總結以後,我們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會有比較大的進步,這樣在以後的工作中間有更好的發展。

説到政策,今年我們在政府工作報告裏也看到了對政策的要求,實際政策的要求是非常非常明確的,比如繼續保持促進就業、就業優先的政策,仍然和去年一樣,是放在首位的。在宏觀政策上,我們看到兩個大的宏觀經濟政策,一是財政政策,二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今年要更加積極有為,提到非常高的位置;貨幣政策要更加強調它的靈活適度,強調它的靈活性。所以,在政策的實施和貫徹執行中間,我們要做很多的事情。

剛才王教授講到了,今年要增加發行1萬億的特別國債,這個特別國債是非常非常特殊的。我印象中,我們國家很少發行特別國債。我學習我們國家歷史時(了解到),50年代,為了抗美援朝發行過特別國債,隨後就沒有。今年面對特殊的疫情,我們財政方面實際是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的。一方面疫情衝擊了經濟,使得政府的稅收、其他的收入可能下降減少;另一方面為了抗疫、防疫,你的支出可能就要增加,這樣缺口就會很大。所以,這個政策,特別國債拿出來,能夠作為彌補這個缺口的一個資金來源,來解決防疫抗疫中間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因為疫情的影響是很廣泛的,國債的名字又加上了應對疫情的特別國債,所以,怎麼樣更好地配置資金,確實 值得我們做比較細緻的安排,這個我同意王教授的意見。

王虎峰:我説一句,剛才講到民生幾個板塊,醫療衛生裏怎麼做,醫療衛生裏現在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基層醫療機構收不抵支,難以為繼,甚至有些極端的例子,在湖北抗疫歸來的英雄們回到原單位面臨著下崗這樣窘迫的境地。為什麼?因為他沒有那麼多病人了,整個的情況全變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因為這次疫情本身就給我們很深刻的教訓,我們這支隊伍來之不易,一旦流失你再去找回來,那你的成本更高。所以,我們要充分用好這次特種國債,要穩定這批人員,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我覺得對這個事兒一定要有個很清醒的認識,各級政府要想辦法。同時,在特種國債方面,我覺得應該對這個領域進行傾斜。

當然,我們不是簡單地發錢,大家要注意,有很多改革創新的工作,適應新的形勢下,怎麼做新的服務,特別是由治療轉向健康,轉向健康裏就需要投入,同時要改變過去的模式,過去是你病了才找我,醫生不怕你病,病了才找我看。現在我怕你病,為什麼呢?因為我要負責你的健康。在這個情況下,我認為,切換這個模式, 以治病轉為以健康為中心,這是最佳的當口。所以一方面要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我們要趕快深化改革,創新我們的服務管理模式,這是非常值得研究解決的問題。

中國網:可以説也是借著這次疫情的契機進行模式和觀念的轉換。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張文泉;導播/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張文泉;導播/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