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重視公共衛生 強調建立快速反應機制
 
​時間:2020年5月23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教授 趙錫軍;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虎峰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展望未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經濟下行和穩就業的壓力正在湧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怎樣總結過去一年的經驗,又將推出怎樣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清晰的交代。中國網《中國訪談》特邀中國人民大學的兩位學者和專家——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教授和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來做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趙錫軍教授和王虎峰教授做客《中國訪談》演播室。(李佳 攝)

中國網:兩位老師好,感謝做客《中國訪談》。

趙錫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王虎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中國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僅有9500字,篇幅比往年其實是縮短了很多,在談及往年的成績時篇幅也很少,僅6小段文字。對於往年的成績,二位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趙錫軍:應該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19年的工作總結是非常精悍的,也是最精悍的一次。這是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短小精悍,但把去年的工作基本都全面地、重點地展現出來了,比如説經濟增長的情況、各項重點工作進展的情況。特別是去年第一次提出來,把“穩就業”作為最主要的目標,這個完成得很好。

還有,像去年我們提出來的重點領域裏頭,比如説三大攻堅戰完成的情況等等,這些都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做了哪些工作,是這個報告本身所涉及到的內容非常非常地集中,重點非常突出,這個印象最深。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教授趙錫軍。(李佳 攝)

中國網:報告更精湛了?

趙錫軍:更精湛。

中國網:王老師,您怎麼看?

王虎峰:我也有同感。我想用3個“第一”1個“最”來概括對報告整體的觀感。

3個“第一”就是第一次以公共衛生開頭做政府工作報告,上來就説,(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最快、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這是絕無僅有的。在整個回顧工作的時候,大概有一半多的篇幅是講什麼呢?講今年應對疫情,而不是去年的工作。在應對疫情的篇幅當中,整個回顧是2500字,大概有1500字是回顧疫情防控的工作以及基本的規律和走向。我覺得這個確實是第一次。

還有一個“最”,最什麼呢?確實是最簡約、最簡要的一次。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都參加解讀,知道一般都是2萬字左右,這次總量可以説減半。在講去年的工作時也極為簡要,但是極為簡要當中,我覺得還有一些印象非常深的地方,比方説提到了要深化改革、減稅降費、放管服。我為什麼對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呢?因為細琢磨起來,我們前期這些改革鋪墊,對應對疫情、經濟下滑,實際是提前做了功課。現在我們再繼續做,可能有這個基礎,效果就會好一點。現在回頭看,我們前面做的這些工作為今年是做了很好的鋪墊的。這是我的看法。

中國網:其實就像王老師剛才提到的那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其實是用了很大的篇幅談我們抗疫的工作。談到政府工作不足的時候,報告裏提到這麼一句話“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環節”。那對這句話,王老師您怎麼看呢?

王虎峰:我想這句話大家都會非常關注,同時也提到了,“我們一定要努力改進工作,切實履行職責,盡心竭力不辜負人民的期待。”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面對問題不回避。大家説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為什麼提到這個問題?主要是在疫情的初期,一是資訊披露的問題,再一個是快速反應的問題,再一個是物資儲備的問題,這在當時來説,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意見也是非常集中的。好在春節期間,(臘月)二十九、三十、初一,我們政治局連續開會,總書記也親自部署,國務院成立領導小組,我們又有一個前方的中央指導組,再加上聯防聯控機制,那麼一舉就扭轉了這個局面。

中國網:您怎麼看待或者總結我們這次抗疫的經驗呢?

王虎峰:我覺得,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特別是“一盤棋”。我們首先説各省是“一盤棋”來做這個事情的,同時,我們發揮了過去行之有效的汶川地震的對口支援的優勢,集中力量集中救治。這個一方面顯示了我們國家的優勢,就是舉國體制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又有傳統文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時,我們廣大的醫務人員確實是——不光是奉獻,是獻身精神,毫不畏懼,4萬多人,包括解放軍,到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去,一舉取得了阻擊戰的可以説階段性勝利,扭轉了這個被動局面。這是我們的體制優勢或者我們的“傳家寶”、我們的“看家的本領”。我覺得大家要深刻認識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如果湖北武漢阻擊戰不能這麼很快地解決的話,很難有現在這個局面,進入下一個階段,就是復工復産了。這是我們非常寶貴的經驗。-

中國網:正像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説的那樣,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擁有著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可以在短時間之內遏制住疫情,其實也是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來取得這樣的成果。在提到今後的工作任務時,總理也説到了,要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我們知道,醫改其實已經做了很多年了,王教授,您怎麼看待我們醫改的成果,還存在哪些不足呢?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虎峰。(李佳 攝)

王虎峰:我想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再認真地、客觀地去回顧、評價醫改,明確我們下一階段的任務方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人認為,這個事兒既然出問題了,我們的醫改是不是沒有做什麼工作,或者你做的沒有解決問題?我想應該客觀地看,在“十二五”期間”當時定了四項任務,比如強基層、基藥(基本藥物制度)的問題、基本醫療保險的全覆蓋、公立醫院的綜合改革。這四項任務做下來以後,特別是覆蓋城鄉醫保體系建立以後,對緩解看病難問題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這個不光是國內,國際上大家也是非常認可的,我們還是要客觀地評價“十二五”做的工作。

到了“十三五”,我們提出來要建立五項制度,這五項制度包括分級診療、現代醫藥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再加上藥品保障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這也可以説我們實現了大的立柱架梁的工作。到2016年,我們又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戰略,開始轉型,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現在正在進行當中。

現在回顧看起來,我們在醫改方面,中國特色的醫改從全民醫保開始到後面五項制度,都是有成效的,但是——這個“但是”也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後面是什麼呢?因為我們當年的新醫改方案當中,也是“十二五”提出來四個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是排名第一的。但是在後面,雖然我們增加了投入,但是這種改革是滯後的。我們現在回頭看,公共衛生改革滯後,不僅是一個改革滯後的問題,現在有一系列問題,包括相對基層比較薄弱,還有疾控體系、疾控系統這幾年是在不斷地削弱。

這有沒有客觀指標?有。我們的公共衛生機構近幾年是減少的,疾控人員近幾年是不斷流失,以至到了負增長,現在人數是在減少的。雖然人數減少不多,但是這個信號非常強烈,就是説我們這個領域亟待加強,是有問題的。疫情期間,有很多人包括我本人也看到了這個問題,我們這兩年也在加強研究,但疫情突如其來,還沒有來得及做這個疾控改革的事情,疫情就發生了。現在回頭看,我們要從一個更高的高度來重新認識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它不僅是個醫療的事情、疾病的事情,還關係到國家安全,關係到整個經濟社會平穩運作。所以,我們現在要定位就應該放在國家安全這個高度,把公共衛生放在整個這幾項制度的首位來加以謀劃,這就是我們現在應該得出的分析結果。醫改我們做了,但短板特別需要補上。

中國網:可以説經過這次疫情,也讓我們對“公共衛生”有了一個新的定義,對它的認識也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上了。剛才您提到公共衛生領域的一些問題,其實這次大家關注度比較多的是,對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系統,在這方面您有怎樣的建議呢?

王虎峰:預警系統也是大家反映比較強烈的,我想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原有的系統能不能發揮作用。你要看到系統之外管理的整個環境和政策體系,這是我們要解決的。

在一個,確實是新出現的未知病毒,不光是對我們來説,對全世界都是個新的考驗。我們未來要應對未知病毒就要做專門的研究,要增加這方面的應對。所以,我們不是做一些常規的建設就能解決未知的了,我們主要的經驗教訓就是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應對未知病毒的出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防範新型病毒,那是我們一個長期任務。所以,我們不要掉以輕心,這是這次給我們提出來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需要考慮的。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張文泉;導播/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張文泉;導播/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