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焦雅輝:防治結合!醫衛行業如何迎接後疫情時代?
 
時間:2020年5月23日

嘉賓: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 焦雅輝

        導語: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醫護人員積累的醫療救治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目前全世界都在學習和借鑒。這些經驗和模式,對於“後疫情”時代醫院改革與發展有怎樣的幫助?經過這次疫情,也給醫院管理帶來了不少挑戰和思考,未來如何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和體系,更好地實現“防治結合”?中國網《中國訪談》就此專訪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 焦雅輝

        中國網:2020年,新冠疫情對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産生巨大影響。後疫情時代,醫院各專業領域將迎來怎樣的變革?

        焦雅輝:在新冠肺炎的醫療救治過程當中,有幾個專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重症醫學科、呼吸科、感染科還有傳染科,我想在後疫情時代也提示在這些專業領域,專科建設、人才培養還要進一步加強。

        另外,這次在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也發現護理的作用很重要,除了專科護理以外,基礎護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是呼吸道傳染病,這些患者可能沒有家屬在身邊陪護,所以護士充當了多重角色的作用。一方面他們是護理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另一方面,他們還要提供一些生活護理、基礎護理,同時還要發揮家人的作用,提供心理指導和撫慰。這麼多年大家比較重視發展專科護理,這次也提示我們加強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方面的培訓。

        此外,這次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專業,就是臨床藥學專業的重要作用。因為我們在醫療救治過程中發現,抗病毒藥特別是抗菌藥的使用,還有一些繼發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這些高級別抗菌藥的應用還是有一些問題。這也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呼籲要加強的,在後疫情時代也提示我們,臨床藥學的專業作用要充分發揮和進一步加強。

        此外像多學科診療,還有中西醫結合,這些都提示未來醫院相關學科的發展要進一步加強。

        中國網:除了各個學科專業領域的發展,對於醫院管理的工作來説,會帶來哪些影響?未來如何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和體系?

        焦雅輝:這次在醫院管理的領域也有很多很好的模式。比如重症定點醫院,來自各個省的醫療隊,都是很強的專業力量,但一加一未必大於二。如何把他們統籌好?在醫院管理方面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提示和經驗。

        最大的經驗就是成立了聯合的醫務部、聯合的護理部、聯合的院感辦,通過這些聯合職能部門的成立,讓平時建立和積累起來的有效的醫療品質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在戰時狀態也能夠很好落地。

        在後疫情時代,重大突發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這個領域是醫院未來要補齊的一個短板,這方面我們的理念、意識要進一步增強。將來醫院管理要做好這方面的設備、設施以及物資的儲備,在發生這些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時候,能夠快速實現功能的轉換。

        另外,未來醫療服務的模式還有診療模式也要有一個相應的調整。比如,在2018年的時候,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發展意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網際網路診療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很多患者不敢到醫院裏面來,醫院也為了減少交叉感染,所以網際網路診療特別是對常見病和慢性病的診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再輔以藥品的配送,滿足了這些患者的日常診療需求。

        分時段的預約診療,對減少醫院單位時間內的人員聚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項工作已經推行了好多年,但是這次在疫情期間,遠遠要大於平時工作推進的力度,這需要老百姓理念的轉變。在景區和一些博物館或者是餐館,其實在很多領域都在推行預約的方式,同樣在醫療領域也面臨未來醫院管理的形式和服務診療供給模式的轉變。

        武漢也提醒我們,醫院單體規模未必要搞得特別大,但是一定要多院區的模式。像這次同濟、協和、人民,由於都是多院區,在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可以快速的轉換成一個單獨的院區,作為重症收治的定點醫院。在醫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領域,對我們有很大的提示。在疫情的高峰期已經過去的時候,個別的省份,比如像黑龍江出現了醫院感染導致傳播。武漢早期的疫情傳播,比如發熱門診也成為了疫情傳播的一個重要的地點。雖然醫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管理的很重要的領域,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給以足夠的和有效的重視,這次給大家敲響了一記警鐘,醫院感染的管理一定要進一步加強。

        此外方艙醫院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方艙醫院的建立提示我們,要在醫院裏面建立一支機動化的部隊,這支機動力量是很重要的。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佈局一些國家的緊急醫學救援隊,提升裝備水準,平戰結合,一旦發生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些機動的力量可以快速執行醫療救治的任務。

        中國網:目前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全球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一線醫護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獲得的經驗,對後續的醫院日常醫療有哪些幫助?

        焦雅輝:中國的醫療救治的經驗已經形成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模式”,全世界的同行都在學習,都在借鑒。總結起來,這次醫療救治的經驗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臨床和基礎相結合。比如在推進醫療救治的過程中,通過屍檢結果來指導臨床經驗,把基礎醫學理論和實踐跟臨床實踐有效和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醫療和護理要結合起來。這一次實際上護理髮揮了比以往在日常醫療工作當中更加重要的作用。4.2萬多的援鄂醫療隊當中,2.86名的醫務人員都是護理工作者。醫療和護理相結合對於我們取得很好的醫療救治的效果也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國獨特的經驗,就是中西醫結合。傳統的中醫和中藥技術,跟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在整個醫療救治過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後方與前方相結合。利用遠端和視頻的方式,後方基地醫院和前方定點醫院結合起來,採取多學科的會診的模式。

        再一個就是醫療和管理相結合。我們不僅關注技術層面的醫療救治,也在管理上把這些醫療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把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發揮起來。成立聯合管理的職能部門,把日常已經形成的有效的制度能夠平戰結合,這一點也是我們很重要的經驗。

        在醫療救治方面,中國已經形成了7版診療方案,可供全世界的醫生同行們共同來學習、共同來借鑒。這是我們在整個醫療救治當中形成的一個非常有效的經驗。

        此外,這次在中國更加可圈可點的是公共衛生保障體系的建立。這次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包括疑似的患者都採取免費救治的政策。一方面是醫保資金提前的預撥,另外是財政資金兜底保障的作用,通過這種免費救治,社區排查,把病人都及時收到醫院裏面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這個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條經驗。

        中國網: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疫情防控與常規診療如何做到兩不誤?

        焦雅輝:其實疫情防控和兼顧正常醫療這兩者之間確實有一些矛盾,特別是在武漢,我們也注意到4月8日封城措施解除以後,沒有出現預想的,井噴式或者報複式的醫療需求的增長。一方面我們了解到醫務人員有對早期的醫院感染暴發的陰影。所以,醫務人員包括它的防護水準降不下來。另一方面,患者也有恐懼的心理,他也不敢到醫院裏面進行就診。所以,我們説平時很難實現的分級診療通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實現了,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況一下子不見了。但是我想其實可以在常態化的防控下,兼顧做好日常的醫療需求。這裡面其實涉及到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對於醫務人員還是要提供科學的指導,科學進行防護。因為我們試想,如果坐在診室裏面的醫生全副武裝,患者必然要産生恐懼的心理。所以,首先是醫院要做到科學的防控,按照科學防控的原則,不同的操作、不同的診室和不同的診療流程,相應的防護級別和水準是不一樣的。這樣一方面給醫務人員可以提供足夠的防護,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患者心理的壓力。

        從患者角度來講,如果是剛性的需求,像重大的、急性的、急危重的診療需求還是會到醫院裏面來。對於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要多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另外是利用“網際網路+”的手段,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把有些不需要涌到醫院裏面來解決的這些慢性病比如長期用藥的問題,一些醫療諮詢的問題,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是可以兼顧到常態化的疫情防控和正常醫療秩序恢復的關係。

        中國網:經歷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醫院在未來如何更好地應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醫療機構和疾控部門怎樣形成良性的互動?

        焦雅輝:首先醫院要進一步強化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公共衛生”的理念和意識需要進一步強化    第二,醫院設施需要適應和滿足傳染病的需求。首當其衝第一位的是醫院通風,比“三區兩通道”的改造還要重要。醫院建設的標準和醫院建築的標準都要相應的進行提升或者説進行相應的完善。比如通風的問題,空調的問題,“三區兩通道”的問題,其實平時我們到醫院裏面去,這些東西埋到墻裏我們是看不到的,但恰恰是這樣一些標準,需要進行升級。

        這次我們知道,醫院發熱門診是很重要的哨點,醫院要提高哨點敏感性。當時在發熱門診之所以人滿為患,因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制約,醫院不能做病源學的檢測。這次在疫情剛剛開始,我們就全力以赴地來解決這個問題。武漢從最開始只有CDC可以做檢測,一天只有300人份,我們快速增加了醫院實驗室的檢測,另外通過購買服務第三方檢測機構來開展檢測。我們快速地把日檢測能力從300人份提高到了3萬人份每天。所以,對醫院來講,在這些領域和方面要實現常態化,加強發熱門診的建設,提高敏感性。醫院病源學的檢測,PCR實驗室的建立要變成基本設置。

        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CDC的領域,我認為現在雖然建立了傳染病的疫情網路直報系統,包括不明原因的肺炎的報告系統,還要進一步提升它的敏感性。此外,其實還是大家討論了很多年,如何把“防和治”這條線結合起來,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醫院發現了病例兩個小時報告,12個小時出檢測結果,兩個小時報告給CDC,CDC要提高它的敏感性,24小時完成流調,要形成閉環管理的模式。這一點對於實現防治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公立醫院也有一個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公立醫院承擔的這些公共衛生任務,它的補償機制如何來建立。這次問題表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在醫療救治的過程當中,醫院設備設施的改造,救治的費用,藥品防護物資,這次都是由政府來提供的。疫情的高峰期過去以後,公立醫院的運作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業務量的下降,成本的上升,收入的下降,作為公立醫院,在疫情防控中公共衛生的任務還是相當重的。它的補償機制如何建立,如何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也是我們在後疫情時代,在公立醫院運作機制的改革方面,要重點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


(本期人員——責編:杭舟、佟靜;文字:佟靜;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杭舟、佟靜;文字:佟靜;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