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爆發和蔓延,改變了很多企業的發展軌跡,更讓未來的發展變的舉步維艱。在黑天鵝到來的時候,如何因勢而為、危中求機?如何及時有效止損、實現轉型升級?這對很多企業來説,都是一個從來沒有面對過的挑戰與難題。中國網《中國訪談》就此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聽他講述“後疫情”時代,工業網際網路引領下的中國製造業的突圍之路。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
中國網: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企業都猝不及防。根據您的了解,企業的復工復産目前主要面臨哪些困境?還有哪些亟需解決的難題?
周雲傑: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觀念方面的,二是企業經營方面的,三是企業轉型方面的。
首先從觀念來看,黑天鵝事件是一個偶發性事件,但是對企業管理者來説,應該認為黑天鵝事件是必然的。企業要具備應對不確定性的管理能力,包括戰略上、組織上、機制上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否則在疫情到來後你會非常被動。
第二個方面是企業經營。經營上主要是從供應鏈和銷售端來看,供應鏈要復工復産是一個體系和系統,一個工廠要復工復産涉及到很多分供方,如果分供方在疫區或者在封閉狀態,即便總裝廠想復工也很難。所以,海爾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進行了要素匹配,使得在短時間內,2月10日復工,在3-4周內基本上實現了復工率100%。另外一端是銷售端,即便是你正常復工了,因為銷售還在封閉狀態,特別是很多門店沒有開門,只能轉向線上、雲端進行銷售,銷售難免受到一定的影響,要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和數字化的要素對企業進行供應和需求的匹配。我們在這方面做了體驗雲眾播,疫情期間也增加了很多忠誠用戶。
第三個方面是企業轉型。疫情給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但是對企業來講創新和轉型不能停止。利用這個機會海爾不僅完成了數字化轉型,同時利用卡奧斯平臺,給很多中小企業賦能,推動很多中小企業實現了快速的復工復産,也推動了他們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的轉型。相信這些企業經過轉型以後就會學會與疫情共同存在或者説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我相信在這種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經過轉型的企業能夠獲得高品質和穩定的發展。
中國網:您已經連續四年聚焦工業網際網路,為何會如此關注工業網際網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工業網際網路在企業參與抗疫以及推動企業復工復産上,都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海爾在這方面進行了哪些實踐與探索?
周雲傑:我連續四年關注工業網際網路,因為它是國家重要的戰略,在這次新冠疫情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舉個例子,卡奧斯平臺上面有一個創客,在正月初二的時候,到藥店裏面買口罩,但沒有買到口罩,他和他的團隊建立一個工作群。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初五,晝夜不停的研發抗疫物資的對接體系,他為什麼要開發這個體系呢?因為他認為他買不著口罩,全國一定很多人像他一樣都買不著口罩,(全國)對口罩的需求、對防護服的需求是很大的。因此,他組織團隊研發這個平臺,正月初六正式上線。應對新冠疫情的抗疫物資供需對接平臺,是在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上,而且是在員工自主創新的激情下推出來的,推出以後受到了各省市的歡迎。
舉個例子,山西省原來沒有一條醫用口罩的生産線,看到這個平臺以後山西侯馬聯繫我們,我們用3到4天的時間從供應方到設備方,到工藝,到需求端同時打通,保證了山西侯馬建立了第一條日産10萬隻醫用口罩的生産線,山西侯馬也把該區域建成了一個抗疫物資的産業集群。為了感謝卡奧斯平臺的賦能,當地政府把生産的口罩品牌命名為“海馬”,海是海爾的海,馬是侯馬的馬,這意味著工業網際網路對抗疫物資的供需對接起到了非常好的賦能作用。
同樣,工業網際網路對企業復工復産也有非常大的積極推動作用。以海爾為例,2月10日復工以後發現分供方不可能和總裝線同步復工,我們很快在本土化物流工業園,提高了本地化的配套率。同時,利用網際網路把生産要素、物流要素和銷售要素進行了匹配,這個匹配以後,在復工三週到四週的時間內,可以達到滿負荷生産。2月10日復産的時候,武漢還在封閉的過程中,而我們在武漢有一個工業園區,為了使生産不受影響,我們把武漢的訂單通過工業網際網路進行非常好的適配,調度到其他工業園區。當武漢解封以後,為了使武漢工廠能夠恢復到復工復産,我們又把這個産能再調配到武漢,讓武漢也能達到合理的復工復産水準。這些如果沒有工業網際網路是很難做到的,這是我一直持續關注工業網際網路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網:工業網際網路在疫情防控保障和支撐企業復工復産中已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作為“新基建”的重要一員,工業網際網路正進入高速增長期。“後疫情”時代,製造企業如何在逆境下突圍,因勢而為抓住這次機遇,擁抱工業網際網路?
周雲傑: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因為“新基建”不同於傳統基建,它是在新平臺、新業態、新技術多種融合下産生的一種新的投資,這種新的投資會對未來經濟增長産生新引擎的推動作用。
我認為工業網際網路對企業來講有三個方面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是它可以通過大規模定制,實現用戶個性化的定制,讓消費者真正從消費者變成産銷者,讓他們可以定制自己的産品。當消費者和企業打通的時候,就會減少庫存的壓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企業本身賣得比原來多,賣得比原來快,賣得比原來賺。同時用戶又得到了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是對企業非常好的拉動。
另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包括了網路、平臺、安全三大部分,這不是一個企業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個企業一起來推動協同創新,而企業在協同創新的過程中會使得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網路水準,企業內的數字化、智慧化、網路化水準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企業工業數據的安全也會得到提升。這是很多企業抓住“工業革命4.0”或者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機,也是最好的轉型機會。
第三,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可以搭建一個開源開放的大生態,大企業可以在上面建平臺,小企業可以在上面用平臺。縱向來看,不同行業可以建立不同的子平臺,把上下游形成一個整體,從橫向來講各個服務方特別是頭部的服務方可以搭建不同的技術平臺,真正形成一個開放的“熱帶雨林”系統,只有這樣工業網際網路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以海爾“卡奧斯”為例,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之路,倡導全流程、全要素、全價值鏈,讓用戶參與。
目前國家也把海爾“卡奧斯”列為十個孵化平臺之一,著名的諮詢機構,Forrester也把卡奧斯平臺列為第一象限,意味著是具有領導力的象限。海爾卡奧斯主導了三大國際標準組織的大規模定制方面標準的制定,中國工業網際網路起步早、起點高,參與企業多,中國的工業基礎也比較好,相信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一定會走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國網:您怎麼看待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方向,對下一步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佈局規劃您有哪些建議?
周雲傑:中國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而且是聯合國關於産業41個分類裏面,唯一一個覆蓋全品類的國家,我認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有可為。
工業網際網路不同於消費網際網路,它有大量的異構數據,涉及到不同行業的特點,標誌解析體系顯得更加重要,而且安全體系也顯得更加重要。
第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培養大量的跨學科、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來滿足工業網際網路的要求。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人才方面要建立激勵機制,甚至在高校要建立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的專業。
第二,我認為工業網際網路必須解決好融合創新的問題。各個企業一定要打破企業之間的墻,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網路要進行無縫連接,真正實現智慧化、網路化和數字化的轉型。同時,橫向來講融合創新應該有分享機制,大家在這種分享機制下能夠按照同一目標,去攻克工業網際網路的共性問題,為各個行業賦能。
第三,我認為要打造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工業網際網路可以落地的最重要的載體,這個平臺是一個生態系統,大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建立平臺,小企業可以使用這個平臺,這樣一來平臺體系就會形成一種生態。
按照《美國雜誌聯線》前總編凱文·凱利教授所説,“企業終將滅亡,而城市永遠不朽。”為什麼城市永遠不朽呢?因為城市有生態系統。我建議,我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哪怕是國家推出的這十大平臺,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應該建設一個大的共同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不做無謂的重復投入,讓更多的企業共用工業網際網路的紅利。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佟靜;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