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疫情後的消費回彈不足以支援經濟回暖  數字化將為企業帶來新機遇
 
時間:2020年3月27日

嘉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行銷戰略及行為科學教授 張影

       中國網:目前,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得到進一步控制,各地逐步復工復産。那麼,疫情在帶來危機的同時是否也催生出了新的商業機會?疫情過後的消費回彈是否可以支援經濟回暖?中小企業又該如何渡過難關?本期節目特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行銷戰略及行為科學教授張影就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行銷戰略及行為科學教授 張影


       中國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一些類型的企業造成了較大的衝擊,倒逼其轉型升級。那麼,這些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有哪些?疫情催生出了哪些新的商業機會?

       張影:如果從整個中國改革開放及其發展歷程當中去看這次疫情,其發生階段是中國的數字化快速發展的一個階段,也就是在數字化引導下中國快速進行再工業化的階段。所以,我們認為這次疫情並不是簡單地發生在普通階段的事件,而是(發生)在中國整體經濟和經濟當中的微觀主體數字化加速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所有企業都受到了疫情衝擊,但是,數字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企業被疫情衝擊得程度相對低一些。所以,我們認為在這次(疫情)發展過程中,數字化會被按下快進鍵。更多的企業會意識到數字化對企業的價值。在對未來整個商業模式的塑造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們認為疫情之後的商業在很大程度上會更加依賴數字化,無論是需求端數字化還是供給端數字化,通過數字化來提升其運營效率。這是大環境下我們再看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和企業數字化發展的影響。

       中國網: 目前,我國的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各地生産生活也在逐步恢復。那麼,疫情後短期消費回彈是否可以支援經濟回暖?消費者的偏好是否會發生變化?

       張影:如果我們僅僅寄希望於疫情結束後消費者會因為這段時間的消費抑制而産生反彈,依賴這個反彈來支援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的話,我認為這個期待是不現實的。大家一定要想到一件事情,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收入以及對未來的穩定預期所支撐的。這次疫情傷害到消費者的純收入以及他對未來的預期,這些都會對消費者的長期消費習慣産生影響。在解禁之後,我們一定會看到消費的反彈,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個反彈既不會力度很大,也不會持續時間很長。

       相反,消費者經歷過這次疫情之後,很有可能會採取一個更加長期的眼光來看待消費。我到底如何去支配我的可支配收入?花費在現在,還是花費在未來?所以,我們認為在疫情結束之後,消費者的消費會有一個反彈,但同時也會更加謹慎。對於商家來説,如果希望抓住這一時期的紅利,首先要抓住第一波反彈,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改進産品,使其能夠適應消費者已經變化了的偏好、更長期的目標,比如關注健康類(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怎麼迎合他們的偏好,這可能是企業在疫情之後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中國網:中小企業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就業吸納的貢獻比例很大,也是在此次疫情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群體之一。那麼您認為我國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張影:中小企業在這次疫情中受到的壓力和衝擊非常大,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在疫情之後恢復增長,重新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吸納中國就業人口的重要力量。首選,我們一定要救助中小企業,這點毋庸置疑。但我們對中小企業的救助是不是要一概而論?我們對於中小企業的救助是不是僅僅通過簡單的減稅降費就可以了?回顧我國的發展歷程,中小企業目前正處於轉型期,(我們需要思考)減稅降費以及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是否能夠與中小企業提升經營效率的目標相一致。舉個例子,我們是否可以給中小企業提供有關數字化、有關提升效率的專項基金支援,而不僅僅是給錢就好了。我們希望中小企業把這次(疫情帶來的)危機轉化成一次機遇,利用外部政策的支援,完成一些他們本來在這個階段就應該完成的事情。讓這次疫情成為加速器,推動其發展成為更有效率的組織。這可能是政策實施的時候可以考慮的一些方向。


(本期人員——責編:白璐;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白璐;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