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發展取決於自身消費升級和消費能力提升
 
時間:2020年3月11日

嘉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副教授 王志誠

中國網: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長期向好的中國經濟也受到較大影響。隨著疫情逐步好轉,各地企業的復工復産有序開展,相應政策陸續推出,為“保增長”保駕護航。如何評估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副教授王志誠為您解讀。


中國網:如何評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志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可從短期和長期,直接和間接,國內和國際等方面來評估。目前看短期的影響已經比較明確,大致一個月左右的開工、復工受到限制,幾乎是遍及所有行業,特別是重災區的湖北省,估計全面的經濟停滯會在兩個月以上。可以説,短期的問題負面影響是比較直接和明顯的,這是暫停式的、阻斷式的,所以即使未來恢復生産之後也很難有補償或者説報復性的反彈,停掉的就是已經停掉了。長期的影響目前還無法有效評估,這個評估的結果很大程度上還要看後面的應對策略。如果是應對不當,可能會出現用力不準,造成新的浪費,給長期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困難。如果應對得法,總結經驗教訓,就會是化危為機,變不利為有利。根據危機時期暴露出來的問題,根據危機時期的壓力測試,把暴露的問題及時修正,利用危機的組織能力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實現長期影響為正面的結果。如果策略一般,那影響可能就是中性的,只是回到原來的軌道。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前期主要是春節假期消費相關行業的影響,包括旅遊、酒店、餐飲、交通、商場、文娛活動等行業,由於大面積關閉或停止而導致的折損。從另一個方面看又是對醫藥、衛生、健康用品方面有一個超額的需求,所以,損失也是雙面的,對網際網路企業和物流配送企業也有比較正面的推動作用。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防範措施和隔離限制對所有行業都帶來影響,特別是生産製造企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延遲開工和復工的時間根據各個企業的生産流程和積極程度的不同影響也大不一樣。後續的衝擊主要變成不能正常開工、復工,對製造業的影響,對集聚型的餐飲,娛樂等進一步加深,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的調整也會使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儘管現在有很多企業都採用遠端辦公等手段,但是這些措施和手段畢竟不能代替正常的工作,所以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只有等待疫情進一步控制、隔離限制逐步回歸正軌之後才會使得整個經濟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中國網: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蔓延,這是否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

王志誠:除了國內的直接影響之外,國際的影響也逐步顯現出來了,主要是對進出口和跨境旅遊、國際交流合作等的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了。從目前的局勢看,國際疫情的蔓延可能進一步衝擊進出口行業,將會對過去這些年中國的出口導向發展方向的産業産生比較大的影響。國際經濟通過過去一些年的高速發展也出現了一個調整的疲態,境外的市場需求也沒有大的擴充空間。隨著疫情的擴散,全球很多國家都會對經濟的需求帶來一個壓制,所以不少國家都開始了進口限制等等。 因為國際製造業是一個産業鏈分工的整體,所以,産業鏈對製造業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除了國際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中國經濟本來就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目前很多領域存在了産能過剩,內部消費嚴重不足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隨著疫情也會顯得更加突出,中國經濟在這一輪疫情衝擊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經濟體系內部自身消費升級和消費能力的提升能夠帶動多少經濟的回升,努力減緩疫情的國際影響的程度也將是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

 

(本期人員——責編:裴希婷;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裴希婷;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