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政治互信不足 領導人會議增進互信促發展

本期嘉賓

時間:2019年12月27日

嘉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教授 竺彩華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今年是中日韓合作20週年,三國領導人于24號相聚于四川省會成都,出席在這裡舉行的第8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會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文在寅出席會議。會議討論了哪些議題?取得了什麼成果?又將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及RCEP談判注入哪些新的動力?《中國訪談》特別邀請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竺彩華教授進行解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竺彩華教授走進《中國訪談》演播間。(李佳 攝)

中國網:歡迎竺教授做客《中國訪談》,謝謝!

這次會談的主要內容,很多人認為是經貿問題,大家也知道中日韓三國的經貿合作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如果從另外一方面看的話,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三國既存在合作,當然也有競爭關係。 目前來説形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接下來還想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來説,中日韓三國之間的經貿合作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特別是近些年來發生了哪些重大的變化?

竺彩華:中日韓三國的經貿合作,我想整體上來説,就像我剛才講內部動力的時候也談到三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貿易的增長是非常快的,尤其在中國的帶動下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是從整體上來判斷。從最近幾年來看,確實也要關注到一些變化。首先就是中日韓之間這种經貿互利關係或者合作關係,經常會受到政治互信方面的影響。 最典型的就是2012年“釣魚島事件”以後,中日韓尤其中日之間的貿易從2012年開始就連續5年出現下降,2015年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包括投資,滯後一年,從2013年開始也是連續4年下降。這樣實際上就導致相互依存關係也在發生變化。中國在2011年已經成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國,我們佔它的整體出口占到了19.5%。但是經過連續幾年下降以後,到2015年,中國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就又再次被美國超過。 到了2018年,中國又超過了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對象國。(因為)這裡面後期又和緩了,所以中日之間貿易又開始增長了,這是中日。

實際上日韓之間也是有”竹島(注:南韓稱獨島)之爭“,”竹島之爭“也導致日韓貿易在2012年-2015年之間出現下降。包括2016年”薩德事件“,南韓和中國之間的貿易也是受到了衝擊的,所以也是下降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到,雙邊的政治互信關係確實會對經貿關係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可能形成一種雙邊惡性迴圈的局面。

這種轉機發生在2017年,2017年中國舉辦了第一次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本的態度開始轉變,也就是説政治互信方面開始慢慢好轉,所以日本來參加(峰會)了,很大的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峰會,後面中日關係開始轉圜,2017、2018年中日經貿又開始恢復,包括投資也開始恢復。 中日關係開始轉圜以後,也帶動了中韓之間的關係,所以2017、2018中韓之間的貿易也開始恢復增長,而且日韓之間也有所恢復。

這裡我們看到的是雙邊政治關係確實會對經貿關係帶來直接的影響,所以雙邊的政治互信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重大變化,我們也關注到,最近,尤其今年,我們看到貿易戰、貿易制裁,其實對三邊的貿易也帶來了很重要的影響。由於美國貿易戰主要對地區、區域的價值鏈、供應鏈産生了衝擊,所以,現在南韓對中國的出口在今年前10個月那是大幅度下降的。日韓之間由於日本制裁南韓也導致日韓之間的貿易在大幅度下降。所以,像這種政策的不穩定,尤其是這種貿易戰,其實對三邊經貿關係會帶來很大的傷害。 當然,不僅僅是日韓之間直接的經貿戰肯定帶來傷害,外部的貿易制裁也會對三邊的經貿關係帶來傷害,所以這一點也正是日本後來對RECP談判的態度發生變化的一個原因。原來日本的心態可能有看中國笑話(的意思),覺得現在輪到你了,該美國給你們打貿易戰了,我們當年走過來了。但是今天看見中美貿易戰,其實日本也受到傷害,南韓也受了傷害,所以這樣又進一步促進了我們看到的今年RECP談判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是跟外部的貿易戰分不開的,因為從相互的三邊貿易關係當中,我們已經看到實實在在的損失了。

第三個重大變化,我們要看到日韓兩國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轉變。因為一開始尤其是日本,實際上對“一帶一路”是非常消極的,甚至有抵制的一種情緒。但是隨著“一帶一路”不斷開展,包括我們中國向這些周邊國家講“一帶一路”要幹什麼,我們跟有關國家宣講,這種共商、共建、共用的理念也得到了日韓的認同,所以才有了2017年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情況)。後來日本還和中國簽訂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文件,包括南韓,也希望它的新南方政策、新北方政策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

這些實際上也説明,確實,中國現在引領全球合作也好,區域合作也好,從理念上我們推動的是一種共商、共建、共用的模式,它是克服了過去這種全球化、區域一體化進程當中有主導國家説了算,什麼都由他們説了算,其他參與國家可能就比較被動的這樣的一種情況,也彌補了過去的區域化、全球化可能産生的一些缺陷,最大的缺陷就導致發展的差距、貧富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國主導倡議的“一帶一路”,應該説恰恰是為了彌補發展的差距、貧富的差距,才大力去推動,這樣應該説是非常好的全球治理的這樣一個倡議。 

中國網:這次會議除了談經貿問題,也談到了其他的很多問題,比如説文化交流,比如説東北亞的和平安全問題,您對哪些內容比較關注或者印象比較深?

竺彩華:我最關注還是人文交流這一塊,因為最近幾年確實由於雙邊關係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説中日、中韓之間,包括日韓之間的民眾的關係,或者民眾對對方民眾的一些看法,有了一些比較細微的心理上的變化,這樣實際上也會影響雙邊合作的民意基礎。 所以,加強人文交流這一塊確實非常重要,對於構築一個非常好的、健康的、可持續的民意基礎來説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從東亞來説,如果從文化上追根溯源,其實東亞很多文化同根同源,認同度相對來説是比較高的。其實東亞人在一起,包括我們學者有時候在一起,比如説開完會了喝喝酒,感覺這種東亞的文化確實是很容易拉近的,只要大家坐在一起了,我就跟你稱兄道弟。但是如果大家老死不相往來,可能其他方面的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離,甚至給經貿合作也帶來很多的障礙。

現在在人文交流上,我們看到旅遊這一塊的合作的潛力實際上是非常大的,中國是日本和南韓最大的遊客來源國。還有一點,就是人文交流尤其在教育這一塊的交流合作,尤其在今天中美在教育科技領域有脫鉤傾向的背景下,尤其重要,中日韓未來10年合作展望當中,我看人文交流的時候還專門注意到有沒有教育,有教育我就放心了。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段冰;攝像:張文泉;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段冰;攝像:張文泉;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