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發揮民營經濟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日前發佈,該文件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將産生怎樣的影響,又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針對相關問題,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專訪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
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接受《中國訪談》專訪 鄭亮/攝影
中國網:歡迎王總做客《中國訪談》。時代集團1984年創辦,到現在35年的時間,可以説您和時代集團共同見證著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也見證著一些新技術革命帶來的衝擊。首先,想請您談一談,您感受到的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以及這些年國家支援力度的一些發展和變化。
王小蘭:我是1984年從機械工業部下海,跟我們公司的董事長彭總一起創辦了時代集團公司。到現在,就像你説的,我們已經走過了35年。35年,在百年企業來講,才僅僅走了1/3。但是在我們中關村的歷史上,35年辦下來的企業,現在還活著的,據我知道只有聯想、四通和時代公司。所以我們經常戲稱自己是“剩者為王”的企業。那麼這35年來,作為一個民營高科技的企業,我們一路走來,應該是始終見證著民營的營商環境的變化。當然,如果用一個明確的話來講,肯定是越來越好。
中國網:民營企業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當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您覺得它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在什麼地方呢?
王小蘭:作為中小企業,它跟全世界所有的中小企業一樣,都會遇到非常普遍的,或者是共性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市場比較難,資金比較難,規模小,容易被市場所忽視,或者感覺到了一些所謂的不平等等等。這個作為中小企業來講,在世界上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可能在跟大企業相比的時候,都會感覺到有這樣的困難。由於我們又加上了所有制的標簽,好像大家覺得這些困難主要是民營導致的,其實也不完全。我覺得主要,我們現在的痛點、難點,大家經常説的融資難的問題,市場難的這些問題,它其實是中小企業與生俱來的。
中國網:《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發佈了,您看完之後,第一感受是什麼?有哪些政策是您比較關注的?
王小蘭:我個人看完以後,簡稱為“新28條”。因為文件條目是28條,以區別於過去我們曾經看到過的36條和新36條。我把它看成叫做“新28條”。這28條也是在原來36條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市場準入問題,公平法制的環境,企業家的精神等等,實際上是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闡釋,而且帶有了新時代的一些問題性質的標簽。所以總的來講,我覺得趨向都是一樣的。
中國網:裏面有哪些政策是您比較關注的呢?
王小蘭:其實具體的哪一條政策,對於我來講,我覺得並不是印象非常深。印象不深,不是説政策不好,是因為我們本身,比如説我沒有想進入壟斷行業,比如説電信、鐵路,這些行業。可能有些民營企業對這一條就印象很深,允許準入了。因為我們時代公司做的是充分競爭的産品,檢測儀器、焊接設備、工業機器人,跟這些壟斷行業沒有什麼關係。所以這一條對我沒有切身的感受。
但是我是想看,這一條我們該怎麼理解。我覺得準入不是目的,並不是説我們現在開了一個口子,允許民營企業進入這些壟斷行業,跟著國有企業一樣去分那杯,我們叫壟斷利潤的那杯羹。我覺得如果民營企業把這個準入理解成是這樣的意義,完全是大錯特錯了。其實準入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我們在壟斷行業的市場競爭的規則是需要逐步建立的,所以需要有不同的主體,在這個領域當中共同PK,或者説博弈出一套規則來。
所以我覺得讓我們準入的目的,不是讓你去分享那杯羹,而是讓你共同參與一個新的規則的建設。所以我覺得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它的話,想像空間會很大。
中國網:《意見》中提到的基本原則就是堅持公平競爭,您怎麼評價當下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
王小蘭:其實我覺得公平是一個非常奢侈的東西。有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企業家説,我要求不高,我就要公平。公平有的時候,我個人認為它是個相對的概念,或者説是個動態的概念。我覺得你想追求你想像中的公平,那是一個非常奢侈的東西。但是我們今天談的是,就是要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而且這個環境是動態的。不斷地向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我覺得這個社會就有希望。
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接受《中國訪談》專訪 鄭亮/攝影
中國網:如何確保真正的平等,作為企業家,想聽聽您在這個角度的一些意見?
王小蘭:我覺得是這樣,第一,你自己要踐行按照規則辦事,按照已經有的規則辦事。你去踐行了,你按規則辦了,你就應該覺得是公平的。如果説這個領域裏,或者這件事上沒有規則,通過我的努力去建立這種規則,我覺得這也是公平。但是如果你想,你也不遵守這個規則,比如説有的時候不遵守開車的規則,壓線了,或者説走公交的特殊線等等。你自己踐踏了公平,你就不要再談公平。所以我覺得這個還是需要我們有一個人人來理解和踐行公平,才有可能真正創造出這樣一個好的環境。
中國網:《意見》中提到要放開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一些競爭業務,引入市場競爭體制。而且您也認為,政府放開民營市場準入,是建立市場規則最好的方法。
王小蘭:對。
中國網:民營進入“壟斷領域”應該要做什麼?他們應該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王小蘭:我覺得還是要積極地推動規則的建設。很多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環境建設比較完善,在壟斷領域裏,他們已經制定出了一些規則,規則也非常明確。比如説我要建一個網站,這個網站政府會給什麼樣的壟斷資源,但是凡是享受政府這個資源的,你必須要盡到什麼樣的義務。他可能把輸入輸出條件,都跟你説得很清楚。民營的,國有的,誰都可以PK。
因為現在我們説的壟斷行業的這些領域,大部分是涉及民生的,或者是涉及社會公共服務的,政府確實也要考慮公共的利益。比如電信,現在就要求你必須得降話費,或者必須得降什麼。就是因為它既是一個商業的活動,又是一個政府的公共服務的一個項目。所以你必須得兼顧這兩個方面的利益,你才可能把這件事做長久。所以我覺得今後凡是進入這樣的領域,必須得按照政府的取向,政府要讓你們掙錢,但是也要兼顧我們社會的,老百姓的利益。在有限的這樣的空間當中,大家博弈。説誰能做得更好,我就請誰進入這個行業。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態來進入的話,我覺得對社會是積極的。
中國網:您覺得民營企業和國企各自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王小蘭:如果跟壟斷行業這個話題説起來的話,可能國有的,更容易實現政府的目的,政府為老百姓服務的目的。換句話説,所有的利潤最後都上交給了國家,所以好像更容易平衡這個事。但是我們也看到,發達國家也要有20%以上的國有企業,來實現政府的這些目的。但是有些領域又需要一定的效率,不是一個光解決福利或者公平的問題。需要效率的時候,可能民營企業這種機制更好一些。所以今後我覺得大家各自在公平與效率地競爭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可能是對的。
中國網:進入這些領域,不可避免地會與國企産生一些競爭或者是矛盾,作為民營企業怎麼處理呢?
王小蘭:我覺得現在其實民營和國有在這些問題上並不是主要的矛盾的兩個方面。當股東的利益不完全一樣的時候,可能兩類企業的行為會不一樣。但是我個人認為,其實這種所有制的標簽會越來越淡。
中國網:《意見》當中還提到,支援民營企業加強創新,鼓勵民企參與國家重大科研、科學技術研發攻關,科研基礎設施、科研儀器,加快向民企放開。這些內容將會給民企自身的發展注入一些新的動力,您認為這些項目和技術的放開會彌補民營企業的哪些不足呢?
王小蘭:其實我覺得這個時候又要換一個角度,就是不要説民營,説中小。中小企業應該説過去在這方面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因為他得用公共的資源才能做它的研發創新這些活動。所以我覺得這次的文件特別對中小企業有一個利好,當它自己沒有能力建這些儀器實驗室的時候,有一個公共的平臺來為它提供服務,我覺得能夠普遍提高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
中國網:時代集團作為中關村的老牌企業,看多了身邊很多企業的起起落落,確依然憑著自身的不斷創新走到了今天。對於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建議分享?
王小蘭:做企業做了這麼多年,我自己知道守住創新不放鬆,不管東西南北風。這可能是我們今天能夠走了1/3一百年路這樣一個經驗或者體會。當然,前兩年大家也都知道,市場比較浮躁,不管什麼原因,很多人最後離開了實業,投入到了所謂的虛擬經濟中去。但是我自己覺得,把我們的目標定位在像德國的隱形冠軍一樣,老老實實地在阿爾匹斯山下,踏踏實實的幾代人就幹這麼一件事,把它幹成世界第一。這可能是我們的夢想。
中國網:在一些企業創新路上,您覺得他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王小蘭:我覺得幾個意志品質,最主要的還是要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堅定地往前走。困難總是有,但是只要我們沿著創新的這條路一直走下去,我覺得10年也好,20年也好,30年也好,中國的企業一定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網:企業家精神是這幾年大家熱議的話題,《意見》當中在談到這個詞的時候,用了10個詞來形容優秀企業家精神。您怎麼理解企業家精神?
王小蘭:其實我覺得真的就是創新和堅守,如果把它濃縮成兩點,我認為就是創新和堅守。如果你不能持續地創新,用不了多長時間,你會被歷史所淘汰。如果你不能夠堅守的話,這條路你可能走到一半換賽道,可能永遠走不到終點。所以我覺得就這兩個意志品質對我們來講是最需要的。
中國網:感謝王總接受中國訪談的專訪!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段冰 ;後期:張文泉;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