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醫院原副院長王以朋:醫院首先要保證醫療品質和安全
 
時間:2019年8月2日

嘉賓:協和醫院原副院長王以朋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這其中,醫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同時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此,中國網《中國訪談》在第四屆現代醫院管理能力建設與發展大會上採訪了多位醫院院長和相關領域的專家。

圖為協和醫院原副院長王以朋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歡迎您做客《中國訪談》。

 

您認為,醫院的專業化和精細化管理會對一家醫院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王以朋:其實我們醫院和國外的醫院體制上有一點不同。在國外,專業化是有一波人在管,精細化是另一波人管。在我們國家的公立醫院,全部都是集中在一個班子裏。包括醫療、護理、後勤供應等等,全都是由這一個單位來管。對於一個醫院專業化和精細化,我個人的理解,專業化無須説,就是學科強、人才梯隊好,這是體現一個醫院專業化的力度。精細化,大家不要一談精細化就想到後勤管理、物流管理、料物物件的管理,實際上醫院的精細化涵蓋的內容遠遠不只這些,醫療的安全、醫生的培養、運作效率等等,這些全都是精細化管理內容。一個醫院能立得住,你能夠有精細化管理,首先要保障醫療品質和安全,如果沒有這兩條,醫院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只有保證了品質和安全,你才能去研究效率的事情,效率背後才能夠看到精細化管理所産生的效益。

 

中國網:那您覺得,我國目前在醫院的管理上存在哪些不足?

 

王以朋:大型公立醫院到目前為止還要自己養活自己,這實際上是所有院長不想做的,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如果這些醫院由國家負擔起來,他所做的所有公益性的事情,不需要想著我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那他的眼界、所做的事情和現在就不一樣了。

 

中國網:對於患者就醫的問題,可能由於沒有獲得足夠的滿足感,跟醫生之間會産生這樣那樣的矛盾,那您怎麼看醫患矛盾的問題?根源在哪兒?

 

王以朋:如果我們醫生做得足夠讓患者滿意的話,這個矛盾是沒有的。起始方實際並不在於患者或者家屬,誰也不想到醫院來是打架或者是挑刺的。只是在他進入醫院這一刻和整個流程的過程中,沒有達到他預想的水準和期望值的時候,他就會有一些情結在心裏,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言語,或者我們業務的精細程度不夠,造成了他心理上這些情結進一步的發酵,那就會産生醫患矛盾。

 

其實醫患矛盾在最近十幾年的過程中,已經好轉了許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黨、國家一直在要求,醫護人員要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要求,各個醫院在做使患者滿意度提高的工作。衛健委已經做了第二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改變我們的流程和過程,使得患者以及家屬在就醫的過程中能夠相對比較滿意。現在各個醫院不管是用APP也好,用自助機也好,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滿足患者的要求,改善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的感受。但是我們國家現在有兩個條件還沒有完全具備,一是,優質醫療資源的豐富程度還不夠。患者也是想,我看到的醫生是這個領域裏面頂尖的,我看一次他就能解決我的問題,這是作為一個自然人的想法,沒必要指責他,這種心理上的想法是很自然的。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優質資源還不能夠完全滿足患者的要求,這就形成了一號難求,才形成了號販子等等社會上覺得不太好的現象。

 

二是,基層力量(薄弱)。這麼多年,我們的黨和國家一直在貫徹分級診療的方式,小病就在附近的醫院、找附近的醫生去看,但是現在還是有一個問題,基層醫生的水準還有待提高,這個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實際上我們國家走了一段很好的路,在文革的時候叫赤腳醫生,他不是醫學院畢業,就上過3個月的速成班或者是6個月的培訓,回去就在村裏面做了一個預防者和疾病發現者,這在全世界我們國家做得是第一例。在那個年代得到了WHO、得到了好多發達國家的讚賞,為什麼?可以有人把預防的糖丸發到最偏僻地方孩子的手裏。這兩點就形成了現在的矛盾,患者想看最好的醫生,我們滿足不了。患者對基層醫生不信任,我們又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基層醫生的技術水準提高到讓患者足以信任的程度。這幾年大家都在做醫聯體,都在做分級診療的工作,現在有些地方已經見成效了,有些地方還在努力。實際上緩解醫患矛盾在需求方面是最重要的。老百姓好不容易挂上一個教授的號,到教授這兒來就是8分鐘的診療,但他前前後後花的時間不只10個8分鐘、100個8分鐘,包括他心裏的期盼(和落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服務水準以及我們的言語就形成了對比,為什麼國家一直在説3分鐘看病、30分鐘在外面等著?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這個缺口我們會努力慢慢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希望通過媒體的宣傳能夠得到患者的理解,我們的優質資源還不足以滿足全體人民的需求,我們在慢慢地進步,慢慢會越來越好。

 

中國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您怎麼評價我國這些年醫院的發展,以及醫療水準的提高?

 

王以朋:我們國家看病已經不難了,如果你説我看優質專家或者頂級專家難,這個問題不止中國獨有的,全世界都一樣,只是我們現在的醫療保障系統還沒有建立到逐級分診的狀態,他想到大醫院去,那他就去了。我國人口眾多,幅員廣闊,偏遠地區不説,就城市或者城鎮來説,看病難實際上真不是非常尖銳的問題了。

 

至於看病貴,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就像醫保的水準,這麼多年國家拿出那麼多錢來做這件事情,雖然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們在不斷的努力,大病集和疾病腫瘤的報銷比例都在增加。我們國家70年走過來了,我們有1/4全世界人口,我們醫院承擔著1/4人口的醫療工作,實際上我們做得已經很不簡單了。傳染病預防工作我們已經做得非常細了。70年,我們國家的醫學技術的發展,逐步和國際接軌。我們的藥物(研發)可能還差一點點,在這個方面跟國際上有差距,但是差距越來越小。我認為70年的這些變化,還是非常非常能夠證明我們國家在醫療方面對人才、對公眾的珍惜和愛護。

 

中國網:謝謝王院長接受《中國訪談》的專訪,謝謝。

 

王以朋:謝謝。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佟靜;主持:段冰;後期:辛棟強;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佟靜;主持:段冰;後期:辛棟強;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