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代表:國家應對西部和東北高校實行政策傾斜 支援中俄合作辦學
 
時間:2019年3月20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

中國網:各位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是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今年兩會期間,他提出的建議和議案涉及高等教育領域發展不平等、不充分的問題,以及如何依靠黑龍江自有的優勢和特點,建立大數據産業園並深化中國各方面的合作。我們一塊來聽聽他怎麼説。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鄭亮 攝)

周玉:因為我來自高等教育界,我就比較關心高等教育發展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確實是取得了很大成績,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家的投入逐漸在加大,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項目在積極地推進,所以整個高等教育的進步也非常明顯,取得的成績也比較顯著。但是正像黨的十九大報告裏講的,仍然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高等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比較嚴峻的挑戰。比如大家現在都知道的人才流失問題,吸引優秀生源的問題,如何能夠穩定住一支高水準的教師隊伍,吸引更優秀的學生,這個就成為了西部高校和東北地區高校面臨的一個問題。

首先,國家應該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傾斜,來支援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的發展,包括人才政策、師資隊伍建設,包括專項建設。目前國家對於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高校有一些傾斜政策的支援,比如説評長江學者的年齡可能有適當的寬限等等,還有一些傾斜的政策。但是我感覺這個力度還不夠,國家還應該加大對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發展的傾斜和支援力度,在穩定教師隊伍,吸引優秀的人才,包括待遇,還有一些相關的政策方面,應該更加大支援的力度,這樣使得這些地區原來基礎很好的高校能進一步發揮好它的作用。因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和佈局,國家有總體的規劃,中心地區、沿海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應該有合理的佈局,包括985高校,包括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有一個合理的佈局,不會都集中在中心城市或者是發達地區。國家總體的方針政策是要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高等教育也是這樣。

第二,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我們自身也要激發內生動力,就是要自強自立,要自強不息,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雖然這些地區經濟暫時還欠發達,但是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國家傾斜政策支援下,儘快走出振興發展的路子。因為有些高校基礎非常好,比如説蘭州大學,基礎非常好,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西部和東北的高校,都有很好的基礎。所以説我們首先自己要樹立這樣一個信念,通過國家的支援,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走出一條振興發展的新路子。在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一定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克服當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就哈工大來説,首先因為國家對哈工大的支援力度很大,也很重視哈工大的發展,歷史上一直都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在東北人才流失的大背景下,哈工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了一支高水準的教師隊伍,當然個別也有流動的,但是總體來説穩定了一支高水準的教師隊伍。

我們有三句話。第一個是事業留人,要有事業平臺,因為一個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他要有事業平臺,才有發展,他不會光追求待遇。哈工大承擔著國家的重大科研項目,特別是航太和國防的項目,這些任務很艱苦,但是完成了之後,所取得的成果也很突出,所以任務艱巨,使命很光榮。攻克了難題之後,取得了成果,那麼你的成就也很突出。所以教師在這樣的事業平臺上,幹這樣重要的事業,他有成就感。我覺得這是吸引和穩定教師隊伍的最首要的事業平臺。

第二就是待遇留人,我們學校也想辦法來提高教師的待遇,但是總體來説,待遇提高還是有限度的。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我們和他們這些地區拼待遇,我們是拼不過的,盡我們可能,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來提高教師的待遇。所以有時候我們把這叫做適當的待遇留人。我們也想辦法來提高待遇,通過長聘、準聘這種制度,有拔尖青年人才的選拔,我們有拔尖的教授,拔尖的副教授,還有以教學為主的拔尖的教授青年人才。這個效果非常好,一個是我們校內業績突出、拔尖的年輕人才,我們破格評為教授或者副教授。另外一個,我們也吸引海內外拔尖的創新人才來加入哈工大,拔尖教授不光是評我們自己的,有年齡限制,在多少年齡以內,比如35歲以下的教授,你確實業績非常突出,我們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待遇。

還有一個,我們叫感情留人,家國情懷留人。我們的人才隊伍服務體系也很重要,能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讓他能夠舒心地在這裡工作,包括溝通、交流,經常聽他們的意見,聽他們的建議,經常了解他們還有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困難,及時地給他們服務,增進他們和學校之間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在哈工大的工作更溫暖,更舒心。

這個家國情懷留人,不光是我們某個領導和他個人的感情——當然也有,我們領導聯繫專家制度——還有大的家國情懷,這個也很重要。比如説我們劉永坦院士的團隊獲了201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實際上這個團隊整個的事跡對我的激勵和教育都非常大的。我説心裏話,包括我能當選工程院院士,劉永坦這個超視距雷達團隊,劉永坦院士的精神對我的激勵作用都是很大的,這是説心裏話。作為外專業的教師,我深受鼓舞,深受激勵。所以我覺得需要這種情懷才能幹好事情,實際上大學裏的人才培養,是築魂工程,這個魂築牢了,他就能夠克服困難,越過障礙,然後到達成功的彼岸,就能達到這個目標。

隊伍穩定方面,有三個字,我們叫“穩、引、培”,首先得穩定,穩定住現在的核心骨幹和主體教師隊伍,因為這是哈工大的四梁八柱。剛才説的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家國情懷留人,首先穩定住核心骨幹和我的主體教師隊伍,能夠擔負起哈工大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任務,包括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産出創新。第二個“引”,就是引進高端領軍人才。這個不在數量多,在水準高,能夠帶方向,能夠帶隊伍的高端領軍人才。我們的數學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都是在全世界招聘的高水準的拔尖人才,在這個領域,在國際上都是有比較大的影響力的。高端人才引進,可以説是一把手工程,用我們的話説是應該打著燈籠找人才,不是説你政策定好了,在網上一發佈,守株待兔等人才,不是這樣的,必須是上下聯動,學科、院係、學校的領導把引進高端人才、引進領軍人物作為大事來抓。

還有一個是培養年輕後輩,因為他們是未來的希望,隊伍如果想有後勁,有潛力,必須是非常有潛力的年輕的後備隊伍,這樣一代一代接續奮鬥,一代更比一代強,學校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好,就會更有前途,更有希望。

第三個建議就是建議國家對黑龍江的中俄合作給予支援,是不是有可能建中俄合作示範基地或者是自貿區。當然國家都有總體佈局的思考,有那麼幾個有利條件。第一個是因為黑龍江和俄羅斯接壤,從歷史上,黑龍江特別是哈爾濱市和俄羅斯就有著很深遠的歷史淵源,所以在歷史上就有很好的合作。哈爾濱這座城市,俄羅斯的文化影響也比較多,也比較遠,可以説原來就有一些俄羅斯的僑民在哈爾濱住,在歷史上,實際上哈爾濱是中俄文化交融的城市。現在的邊界口岸也很多,滿洲裏、綏芬河、黑河、同江,現在的基礎設施都在建設,包括中俄公路大橋,有的竣工了,有的正在建設,基礎設施連通這方面也都有很好的基礎。

另外,俄羅斯對遠東的發展也很重視,它專門成立了遠東發展部。黑龍江也為他們遠東發展部設立辦事處提供了幫助,也提供了條件,所以中俄合作在黑龍江有很好的歷史,也有很好的現實的機遇。

中俄合作的第二點是中俄合作辦學。因為哈工大歷史上就是中俄合作建校,從1920開始建校就是中俄合作來建立的這麼一所學校,專門為中東鐵路培養工程師的工業大學,歷史上有很多合作,包括教育模式也是吸收了前蘇聯的工程教育的模式,包括工程實踐能力強、基礎理論紮實這樣一些特點,還包括專業劃分比較細、專業教育比較強這樣的特色。所以説俄羅斯方面也非常積極地來和我們合作,建立中俄合作辦學的項目。

實際上在哈爾濱舉辦中俄合作辦學這樣的項目是非常有利的,俄羅斯的科教體系有它獨到的特點,它完全是自主創新,能力是很強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有很多大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工程方面更是有很多巨匠,包括飛機製造,還有國防航太,非常強的。它完全是自己的體系,它和美國的體系不一樣——美國是海納百川,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去給它做貢獻,這個海納百川的思想也值得我們借鑒;俄羅斯的科教體系都是自己的,它的基礎理論,它的技術創新,包括它的工程大項目。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和俄羅斯的合作,從科技和教育方面,包括航太和國防方面合作。

我們現在正在積極推進和聖彼得堡大學的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他們非常積極,聖彼得堡大學的校長也到學校來訪問了,看了哈爾濱的歷史,看了哈工大的歷史,看了我們過去合作的基礎,也非常高興。(哈工大和聖彼得堡大學)現在已經建立了四個聯合研究中心。聖彼得堡大學的理科和文科和藝術是很強的,所以我們想優勢互補,這樣在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加強通識教育、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我們會受益的。對於工學,他們也是非常願意合作的。

另外和鮑曼國立技術大學——這是工科非常強的、在俄羅斯首屈一指的大學——我們聯合建立工學院。這樣從中俄合作辦學方面,我們進一步擴展辦學空間,我們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把俄羅斯科技、教育的優勢學習借鑒過來,把我們原來的工學強勢進一步發揮,進一步彰顯,這樣使我們哈工大能夠在中俄合作辦學方面走出一條特色的路。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記者:段冰;攝像/攝影:齊銳;後期:張文泉;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