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是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他根據我國目前在新能源方面需要做出的調整和規劃,以及中山市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的考慮,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
中國網:首先請您給我們談一談您今年的兩會建議和議案。
張傳衛:今年是我履職第七個年頭,也是本屆任期的第二個年頭。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第一個開局之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之年,新一輪高水準的改革開放大局已經打開,我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當然關注的是國家戰略,新一輪國家發展戰略,高水準、高品質發展的戰略。
我們來開會的頭幾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頒布,進入實施和建設期。我們身處大灣區幾何中心的中山,我們的産業又是高端裝備、大型新能源裝備製造,同時也是行業領軍企業。我們關注的第一個點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什麼樣的灣區,國家已經有清晰定位,就是世界一流的城市群和國際化的一流灣區。在這樣的定位下,我們認為結合産業,我們的灣區應該是綠色灣區,要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來支撐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一流灣區。
在這個大的戰略下,怎樣打造一流灣區呢?有7000萬人口,還有10萬億的經濟總量,現在他又屬於高速度、高品質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它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開放程度最高、國際化水準最高。在這麼一個背景下,再看看能源結構,就它現在的電力這塊來看,去年它的消費總量大體是6000億千瓦時的總電量,相當於全國佔比12%。這個電力是從哪來的?西電東輸佔到80%左右,就是靠外部的能源輸入,一次能源結構80%是外部來的,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依賴度很高。
第二,它的化石能源佔比特別大,80%的化石能源,還有以煤電這樣為背景的化石能源。這就決定了建設一流灣區和綠色灣區必須進行能源結構的重構和轉型。一是需要以新能源來推動現有灣區,解決依存度問題。依存度不能超過40%,現在是80%,這個量很大。二是化石能源佔比在另外三個灣區來看,人家現在基本上都是35-40%的清潔能源,我們還不到20%,要達到40%,缺口也很大。三是能源需求量、電力需求量,隨著汽車、城市能源都在向電力轉換,新增電力每年大體要達到8%以上。新增負荷、新增需求那麼大,存量要轉型,要解決外煤依賴度的格局,那就對新能源要求很高,這就為我們廣東,為我們的企業——為廣東大規模推進新能源的開發建設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市場需求。這個需求就需要我們創新裝備技術。
再談談廣東有能力來解決屬地化能源嗎?確實要建核電站,也有一部分天然氣發電。天然氣是清潔能源,但不是新能源,它也有排放。核能建設週期長,另外也要考慮到安全的問題,所以真正解決能源需求問題就是風電和太陽能。廣東可見太陽能有限,它也不是光有特別好的地方,日照系數也不高,開發大體年利用小時還不到1200小時。廣東有特殊的優勢,有4400多公里的海岸線,有龐大的南海,但是海上風電廣東最大的問題就是颱風,最大的優勢也在於颱風。
它是台灣海峽和瓊州海峽兩個海峽的中間帶,風特別不錯,具有龐大的開發潛力,但同時又要挑戰颱風,所以我們用了十年的準備。廣東省委省政府2017年決策大規模推進海上風電開發,推進能源結構轉型。2018年這一年核準了3000多萬裝機,規劃了6685萬裝機,這還是近海的。6000多萬裝機的開發,具備到2030年可以支援大灣區實現屬地化能源30%以上到35%,解決新增容量80%的需求,基本上可以改變能源結構,和另外三大灣區的清潔能源比例差不多。我們看到,這是一次重大的機會,廣東省委省政府也大力推動這個戰略。
對於大海上風電的開發,廣東省委還制定了一個推動以能源拉動海上風電整機大型裝備、海工裝備的開發體系,要打造世界級高端裝備産業新體系,構建一個5000億級(到2030年達到萬億級)、比廣東現在的汽車産業集群還要大的一個盤子。所以,一邊是能源大規模的開發支援綠色發展,一方面是要構建一個萬億級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業,這就是新體系。
如果把它們兩個加起來,到2025年綠色GDP就可以支援廣東經濟增長的一定的比重,這是令人非常激動的事情。所以,它是一個開放的格局,明陽作為龍頭企業,肯定要在其中擔當責任——大灣區國家戰略的責任和綠色發展的責任。我們已經在陽江、在粵東粵西建兩大産業集群,和新能源裝備、海工裝備園區,同時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粵港澳三地能源協同機制、創新體系、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院的建設,搭建大平臺,引進全球的創新人才、創新資源和創新資本,支援這個大體系的建設。這既是我們企業的使命,也贏得了發展機遇。
第二塊,從中山來講,中山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省委省政府賦予中山三個定位。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二是作為珠江東西岸交通樞紐中心;(三是)作為廣東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支撐點。(三個定位)賦予它一個戰略位置,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
中山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地級市,300多萬人口,經濟總量去年達到3600億。一方面是特色經濟特別活躍,像它的燈具佔中國市場的75%以上,它的紅木傢具佔中國市場的60%以上,它的五金鎖具——鐵將軍這些——佔中國的70%以上。它還真正做到了一鎮一品。另一方面是以火炬開發區和翠亨新區為大平臺,現在已經建成和打通的粵港澳大橋,為中山帶來了與港澳的直通和一小時生活圈和工作圈。另一個是深中通道的建設,到2021年應該都基本建成,對岸是前海,東面是南沙,西面是橫琴,處於三大自貿區的中心。
中山正在強力推進産業高端化,推進自貿區特區的功能,它本來也是中國最早的十大火炬高新開發區之一。所以,它是珠江西岸高端裝備産業製造帶的龍頭,它正在構建的新能源裝備都是高端裝備製造,大健康、大醫療、大醫藥,還要構建電子科技、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高端産業集群化。這個規模到2022年時,光是這兩區也會形成一個高增長極。
粵港澳大灣區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珠江東岸是資訊産業為主,以華為和騰訊這樣一些世界級的資訊産業為代表;西岸要成為以新能源裝備和海工裝備、數字化裝備為主的大的裝備産業一極。所以,中山在做這個大文章,現在要建高水準的大學,搭建國家大科技裝置,構建珠江西岸的産業創新中心。
同時,中山作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有超過100萬華人華僑在世界170多個國家,具有豐厚的僑鄉文化和厚實的産業基礎,現在社會非常和諧、文明、宜居、宜創業、宜發展,最早是四小虎,現在也是珠江西岸的産業聚集中心、創新中心和旅遊宜居中心。所以,中山必將在粵港澳大灣區九市中擔當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