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愛代表:集合肇慶優勢 推動科技創新 建設國際灣區
 
時間:2019年3月15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總裁兼科研首席 陳瑞愛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該規劃綱要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肇慶市作為節點城市之一,有哪些區位和産業優勢?又將在哪些領域拓展發展空間?在正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我們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總裁兼科研首席陳瑞愛。

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總裁兼科研首席陳瑞愛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王一辰 攝影)

 

       中國網:陳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肇慶市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它在大灣區中有哪些區位優勢?    

       陳瑞愛:肇慶市又叫做“兩廣文化總督府”,有430多年的歷史。肇慶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城市裏有一湖——七星岩,位於城市中間,這是很少見的。這個湖的總面積大於西湖,其周邊環境,包括綠道等都非常好。西江到肇慶有三、四百公里,北邊就是廣西梧州,南邊是江門,羚羊峽確實非常優美,還有鼎湖山,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明珠。所以,一山一湖一江,就是其環境、地理優勢。    

       從商業和經濟發展來看,肇慶更具有獨特的天然的優勢。肇慶佔整個大灣區的土地面積超過1/10,其土地的儲存量還是比較大的,這是一個優勢。交通行業,從高鐵、肇慶的城軌、高速公路帶、路網(來看)都很發達。此外,現在香港直通的高鐵也路過肇慶,所以從交通位置和地理位置上肇慶很獨特,有許多的土地開發資源,這些都形成了肇慶的發展優勢。  

       中國網:規劃綱要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那麼,肇慶市營商環境如何?肇慶市的企業又有哪些特點?

       陳瑞愛: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肇慶一直是廣東省無線電産業發展較快的地區,也有國家的重點實驗室。當時,廣東省有兩家大的上市公司都在肇慶,一個是做制藥的生物科技(企業),另一個是做電子元件的。所以,肇慶是有大企業、大工業基礎的。    

       現在,肇慶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招商引資(等措施),去年,肇慶的數字政府建設在廣東省排第一。在企業審批方面,肇慶提出了雙容舉措,可以先建後驗,這樣就可以使項目落地的時間縮短到一週。這樣的速度和效率,有助於提升企業的效率和效益。    

       同時,在産業人才的培養方面,肇慶也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肇慶的生活成本(很低),也會吸引人才,特別是對於産業人才的吸引,其生活成本會低一些。所以,我覺得應該把整個産業鏈連起來,真正地將研究、轉化、産業、市場連為一體,將大灣區打造成為真正的國際灣區。    

       所以,肇慶有能力和有條件,也應該承擔起這種千載難逢的責任和使命,充分融入到大灣區建設當中,使得整個肇慶的經濟總量實現更加快速的增長。    

       中國網:針對肇慶市的區位優勢及其作為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定位,肇慶市的企業更期望從大灣區的發展中獲得哪些發展機會和空間?    

       陳瑞愛:對於肇慶的企業,我們希望在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從國家和政府層面,集合肇慶的優勢和資源。首先,應該建設一個科創中心,而科創中心的成果轉化基地就可以落地肇慶。這樣可以輻射整個廣東,整個粵西地區。    

       另外,在人力方面,大灣區的發展過程中,人才培養十分重要,特別是職業教育培訓,産業人才培養。(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這樣的教育基地、培訓基地。

       此外,肇慶有幾百公里的江岸線,如果把港口碼頭打通,也有助於提升大灣區的貿易量及運輸能力。       

       中國網:您所從事的是生物科研方面的工作,規劃綱要對該領域的産業發展也做了相關的規定,那麼,您最關注、最期待的是什麼?    

       陳瑞愛:從我自身考慮,我認為(建立一個)科技創新的標準化流程很重要。我們要打造的是國際灣區,將來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我國也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科技強國”戰略等。 我認為還是應該通過創新把大灣區支撐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吸引國際高端人才。而從研發成果當中形成的標準就可以和國際接軌了,那樣就是擁有國際技術的國際灣區。這一點我是最期待的。    

       另外一點,希望可以在大灣區發展高端的産業,特別是新興産業,包括網際網路、資訊産業的培植等。更多的是要根據整個市場的結構需求來考慮大灣區的規劃和發展。從這兩個層面上,最終我們的大灣區一定會成為一個國際灣區。    

       中國網: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裴希婷;攝像/攝影:王一辰;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裴希婷;攝像/攝影:王一辰;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