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如何加強大遺址保護和管理?如何實現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相融合?在正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我們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王繡。
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王繡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採訪。(王一辰 攝影)
中國網:王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近年來大遺址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的重點,您帶來的議案是否與大遺址保護有關?
王繡: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要加強對文化遺産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這對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民道德素養,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都有重要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覺得大遺址保護也是(文化遺産保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國家層面來説,這十年來發展也進行了很好的探索。我們國家現在有150多處大遺址,基本上形成了以“六片(六大片區)、四線(四條線性遺産)、一圈(陸疆和海疆)”為核心的格局。我們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把大遺址保護融入到城市建設、當地的旅遊發展、民生改善等各個方面。
這次我帶來了四點建議。第一個建議,要劃設一個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2018年10月,中辦和國辦專門印發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議把洛陽等遺址分佈集中的片區劃設為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制定一些新的發展政策,幫助地方探索文化遺産保護和城市融合發展的路子。
第二個建議,研究出臺國家文物補償制度。2016年10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探索對文物資源密集區的財政支援方式,在土地的置換、容積率補償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這個在《指導意見》中已經提出來了,保護和發展任務非常艱巨,希望國家能夠儘快研究制定文物保護補償制度,這樣在推進大遺址保護的整個過程中,能夠給予政策上的全方位的支援。
第三個建議,提供大遺址保護展示具體項目的支撐。推動各個遺址公園建設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穩步發展,主要著手點就是開展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對於正在建設中的,或者是開展前期報批的大遺址保護展示項目,希望各相關部門能夠給予重點傾斜和支援。
第四個建議,洛陽作為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支點城市,洛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主要是圍繞著和大運河密切相關的隋唐洛陽城遺址開展的。所以建議把洛陽大遺址保護展示、隋唐大運河遺址博物館建設和古運河歷史景觀環境修復等項目,列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建設帶的規劃、意見和政策性文件。
中國網:大遺址保護工作雖然處在加速發展的機遇期,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有哪些具體挑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王繡:將大遺址保護融入到我們城市的建設中,這裡邊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遺址保護與城鄉建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很多大遺址都位於城市建成區或者城鄉結合部,相對來説,保護用地、徵遷安置和信訪穩定等等問題一直長期存在。大規模城鎮化建設、新農村的建設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對大遺址的威脅也在不斷加劇。點多、面廣、線長的遺址保護也給管理工作和基礎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洛陽地下文物、地下遺址保護的任務很重,在現實工作中經常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我們在考古、規劃、科技保護等基礎工作上還是比較薄弱,資金投入與實際需求的矛盾也很突出,這樣就限制了大遺址保護綜合效應的發揮。洛陽片區的大遺址保護和全國其他地區是一樣的,面臨著在新時代要加速發展(的機遇)。將來如何把大遺址保護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如何更好地對大遺址進行保護利用,讓它能夠成為我們城市發展中的一個名片,也能夠為旅遊、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想這就需要政府給予更多支援。
我相信今後大遺址的保護工作會越來越好,協調城市發展、徵遷安置、資金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我相信都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賀詞裏提到了一句話叫“我們都是追夢人”,您作為一個文化領域的追夢人,您有哪些夢想?
王繡:習近平總書記説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希望自己也能夠到人民中去,紮根於人民,能夠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具有時代精神的、反映人民面貌的優秀作品。作為藝術工作者,還應該多舉辦文化活動,舉辦展覽,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培養。我也特別希望,無論是博物館,還是其他藝術陣地,都能夠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給予重視。我也希望今後我們的藝術和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希望我們在新時代能夠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不愧於時代的精品佳作。
中國網:好的。謝謝王代表接受我們的採訪。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主持:裴希婷;攝像/攝影:王一辰;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