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該規劃綱要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香港將發揮哪些作用?又將獲得哪些發展機遇?在正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我們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王一辰 攝影)
中國網:陳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對於前不久剛剛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各界對它的評價是什麼?
陳勇:大灣區規劃綱要非常鼓舞人心,為香港加油打氣,而且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未來更高、更廣、更深的發展平臺,會幫助香港突破瓶頸。而且大灣區還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的,這讓大家對儘快實現這個藍圖的信心又增加了。另外,有人可能會問,這個美好的前景,要多少年才能實現呢?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年裏,一地兩檢的世紀工程廣深港高鐵已經通車了,而且世紀大橋——港珠澳大橋也已經通人通車了。
這次,我們經過一年時間的醞釀,收集了各界朋友的意見,形成民建聯裏24條建議。另外,我作為新社聯的理事長又提出了另外9條,這裡邊大部分都和大灣區的發展密切相關。香港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發展到瓶頸的時候,適逢改革開放,就突破了當時的瓶頸,造就了香港新一輪的騰飛。因為整個世界波動,再加上貿易戰等原因,發展到現在,香港在人口、土地、經濟的發展等方面,又到了一個新的更難渡過的瓶頸。這時恰恰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為香港描述了一個(可以)打破瓶頸的、未來更廣闊的平臺,就是大灣區。大灣區的人口是香港的10倍,地域面積是香港的60倍。就等於把香港地域放大了60倍,人口的規模放大了10倍。這將會為未來迎接更高、更強的發展奠定了巨大的基礎。我們認為大灣區可以為香港帶來至少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福利和空間。
你可能會問,香港和大灣區的關係和分別在哪呢?40年前改革開放還沒有開始的時候,香港可能佔有絕對優勢。現在不是香港弱,是整個國家,尤其是內地突飛猛進,發展速度更快。這樣一來,香港就變成了佔有比較優勢。(香港的)現代化的管理、第三産業、高端服務業,以及高級研究人才,大學、學術領域是強項,金融、法律與世界接軌。而且,香港擁有國際化的基礎,我們的比較優勢還在。但就工業化前景來看,就要靠廣東省的九個城市,並肩一起,互相扶持,互相幫助,才能夠並船出海。
中國網:作為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您最關注這份規劃綱要中的內容有哪些?您在這次帶來的提案中有沒有與此相關的內容?
陳勇:這次我們的建議主要有幾點,一是養老方面,包括醫食住行,這個“醫”是醫療的醫。無論是醫療産業,還是安老産業,大灣區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很大。香港的人才和管理可以配合大灣區,尤其是粵西地區,這個産業將來可以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它不僅光會服務香港的一些長者,也會對內地的很多養老産業産生巨大的影響。從香港來講,理工科發展的對口專業,可能有所局限。恰恰大灣區更需要香港很多優才,其中一個建議叫港人港稅,或者讓香港的青年人在內地更加便利地創業、就業、學習。在這方面,我們看到,在習近平主席帶領、推動之下,香港市民有居住證,可以長居於內地的大灣區裏。而且,國家的研究基金可以過河,香港的高端學者可以申請。大家都願意投身在大灣區,為大灣區做貢獻。
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把香港定位為中心城市,香港在其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又將獲得哪些發展機遇和空間?
陳勇:這是對香港的肯定,也很鼓舞各界。以前香港總是害怕被邊緣化,因為內地發展得快,但是大家各有韆鞦,發揮好自己本來的優勢和中心作用,這樣就等於幾個兄弟,每人更專。當大灣區作為整體在世界上和其他地區競爭的時候,我們就會立足更高,將來的動力也會更強。香港有幾大優勢,首先是金融。香港是我們國家最大的,也是國際上水準最高的金融中心之一。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超過一半都來自內地,這些企業可以和世界接軌。將來香港還可以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為國家作出貢獻,為香港創造財富,這都是可以期待的。
第二,香港也是國際法律的調解中心或者協調中心。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和全球每個國家和地區都要做生意,都要有來往貿易,這中間必然會牽扯一些糾紛、合約或者法律的規則。這方面內地有自己的一套(法律體系),但是要想與世界接軌,香港就可以和全球的英語世界(接軌),包括美國、歐洲、英國,而澳門就可以和全世界葡語系國家包括非洲的部分國家來接軌。所以,香港可以發揮協調全球貿易,幫助各國互通有無、貿易往來、締結國際合約或者推動“一帶一路”發展的作用。 資本主義社會都有其經濟週期,現在全球似乎都有下行的趨勢,包括美國、歐洲、英國。這個時候更能夠凸現大灣區的優勢,帶給香港新的機遇,增強香港各界的信心。
中國網:從您剛才的介紹中可以看出您比較關注的是規劃綱要中關於人才建設方面的內容,我們知道香港在人才建設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和經驗,能否請您跟我們分享一下?
陳勇:香港雖然大學不算多,只有8所,是政府支援的。但是在世界前一百所大學排名當中,香港(的大學)佔的不少。證明香港雖然人少,大學少,但是高端的人才非常多。而且,由於香港長期以來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是一個大熔爐,西方國家也比較接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諾貝爾獲獎者以及在歐美比較著名的學者,都很願意來到香港擔任校長、教授。這就説明香港這個平臺可以吸納全球最頂尖的人才,這是我們的強項。
但是,僅僅靠香港是不行的。(雖然)我們的研究很厲害,但是怎麼樣將其轉化為産業鏈(也十分重要)。恰好,我們大灣區一部分在內地,包括廣州、深圳、東莞,以及珠海、中山,可以和香港組成一個很完整的産業鏈。這方面我們吸納全球的高端人才,在香港做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帶到大灣區,使其成為獨角獸。舉個簡單的例子,無論是大疆還是無人船,甚至比亞迪,他們的前身以及主要的開創者都和香港的大學、香港的研究息息相關,所以香港的模式就可以移植到整個大灣區,大家抱團。我們有信心未來可以吸引全球的人才。
同時,我在建議當中也提到,怎麼樣留住他們,例如港人港稅,給他們在大灣區更好的置業的機會,或者為他們的下一代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還可以讓他們申請國家的研究、創業基金。使他們在大灣區裏擁有生活休閒、培育下一代以及創業、研發等平臺。所以這些高端人才就會發現,在大灣區9+2城市當中,他們的衣食住行、未來、下一代及其自己的産業都有著最好的平臺。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一句話,“我們都是追夢人”,那麼您有哪些夢想,又是如何實現呢?
陳勇:首先是自己、家庭、社區,到香港,到國家,很符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我們在香港的夢想,首先具體到自己的發展,家庭的和睦和富足還有整個香港的繁榮穩定。希望每一位青年人都能夠對他們的未來有更好的憧憬,而且能夠在他們的憧憬當中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若每一個家庭都幸福了,那麼我們相信整個國家也一定會更加富強。所以我希望大家每個人,自己和國家一起做得更好。我還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流傳的12個字——紮根香港,胸懷祖國,面向世界。
中國網:謝謝陳代表,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裴希婷;攝像/攝影:王一辰;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