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代表:人才培養對於航空事業的自主創新至關重要
 
時間:2019年3月11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航太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製造技術中心車間主任 王巍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幹線民用飛機。2017年5月5日,C919完成首飛。它的研製凝聚著中國數十萬科研人員的心血。全國人大代表、航太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製造技術中心車間主任王巍便是其中一員。


全國人大代表、航太海鷹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製造技術中心車間主任王巍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楊佳 攝影)


       中國網:您是通過怎樣的契機開始從事飛機製造業的呢?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您的追夢歷程?    

       王巍:我當年從職業技術院校畢業以後,就從事飛機製造業。原來是軍用飛機,後來是民用飛機,國外民用飛機的加工。直到2007年開始從事ARJ國産支線客機的加工。到後來2014年、2015年,(從事)C919大飛機的研製。    

       要説追夢,我的歷程就是從給國外代加工到生産我們自己國産的大飛機的追夢的歷程,而且這個夢一直在飛。ARJ已經在飛了,已經成功地商業運作了,但是C919還沒有,還有下一步雙通道的C929,(這)還是一個在努力奔跑的過程。        

       中國網:在自主創新的過程當中,您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王巍:最開始的時候是帶料加工,他們的工藝方法都是現成的,我們只是簡單的去複製人家的工作。後來開始我們研發自己的客機,是我們自己摸索的過程,自己探索的過程,沒有經驗可借鑒。因為國産大飛機是我們自己第一次生産,所有的過程都要靠我們平常的積累,運用到我們新研發的飛機當中去。也有一些困難。複合材料在國際上也是一個比較先進的材料,在787和380上有應用,以前用的很少。所以我們919起步就用上了複合材料了,這個過程完全沒有經驗可借鑒,完全是靠我們自己的總結和摸索,一步步往前走。走到現在,已經飛了好幾架了,今年還要飛三架實驗機。今年總體的製造量大概在5-6架。到2020年或者2021年,我們就要拿到適航證。隨著國家科研能力的提高,我們獲得適航證的過程也比ARJ時順利很多。      

       中國網:您第一次看到自己參與製造的飛機成功試飛是什麼感受?        

       王巍:那一年是2017年,我們也在家裏看直播,看著我們自己親手造的大飛機飛到天上。雖然我們這一段是飛機最後的這一段,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段,飛上天以後,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們生産的部件在天上,安全性能很好。作為一個航空企業基層製造者,看到自己的産品飛上天還是很激動的。而且我還想,以後有機會,ARJ能載人試飛的時候,我是不是能上去坐一下。        

       中國網:作為團隊的負責人,能不能談一談團隊建設和分工的情況?    

       王巍:當時我到海鷹公司的時候,這個團隊只有六、七個人,大部分是87年、88年、89年這個年齡段,目前更小了,90後甚至還有00年,團隊成員也越來越年輕了。我剛來的時候,這個團隊做航空産品幾乎沒有什麼經驗。因為我們這個工種叫飛機結構裝配鉚工,當時這個工種在江蘇省,沒有這個專業,所以招不到有基礎的學生。所以(人才培養)都是從零開始,從標準的操作要求一步步教,一步步帶。而且當時生産任務非常重,基本是在實戰中完成了前期的培訓。不斷地有新同事加入到這個行業裏來,也是從零開始在教他們,怎麼來完成一個航空産品的製造,需要以什麼心態、什麼精神去做,就這樣一步步帶出來的。    

       現在我們這個團隊最早一批跟我學的,已經在帶新徒弟了。好在去年江蘇省已經有部分職業教育學校有類似的專業了。(所以就有)有一定的基礎的學生到我們這裡來實習,我們也在擇優。因為他們今年馬上要畢業,(我們會)擇優留下來他們當中的一部分。目前人員結構沒有老中青,我就算老的了。他們都是年輕人,沒有中。        

全國人大代表、航太海鷹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裝配製造技術中心車間主任王巍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楊佳 攝影)

 

       中國網:您對未來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有什麼期待?        

       王巍:航空大飛機的製造,我們剛剛開始了第一步,單通道150座機幹線客機的製造,下一步是雙通道的929的(製造),載客量更更大了。(還有)像目前最大的380、787這種大型、超大型客機的製造。這條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對這方面也很重視,包括919、C929的研發上,國家的投入和地方的投入都很大的,國家對航空事業很重視。而且我們要成為世界上的強國,要自主可控、自主創新。所以,我們會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一直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奮鬥。  

       中國網:今年兩會,您比較關注哪些領域的問題?同時又帶來了哪些建議?        

       王巍:一個是深挖我們自己的潛力,還有就是需要引進一部分高端的人才。在高端人才的引進過程中,我們目前來看,有一些競爭力不足。我們體制內的單位有工資總額限制,雖然改革已經提上日程,但還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實施。在工資總額受限的情況下,我們在引進人才(方面)和民營企業、私企相比是沒有競爭力可言的。所以,希望國家在這方面加快指導細則的出臺。       

       中國網:在過去一年的履職當中,您都做了哪些工作?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什麼變化和影響?        

       王巍:變化和影響都有。因為成為人大代表以後,感覺到壓力比較大。因為我是基層代表,我既要有自己的科研生産任務,還要完成代表履職的工作。而且代表在履職過程中,在很多方面要從立法方面來考慮。我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本身也不是學這個專業的。去年剛當選的時候一片茫然,都不知道怎麼去做,怎麼去提這些建議,開會的時候説什麼,包括開會小組討論的時候説什麼,怎麼説,哪些東西能説,哪些東西不能説,很茫然。    

       去年也參加了人大集中的培訓,去年履職也參加了很多調研,包括還有很多監督的任務。看到了以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這些行業,沒接觸的這些工作面,而且每年還要有議案、建議,怎麼去提?從哪方面去提?是不是能真正代表基層的聲音?我對於這些的思考也更多了。因為原來只要考慮怎麼把工作做好、把團隊帶好就可以了。現在不僅僅是這些工作,比如在選民接待日的時候,還要去和選民溝通,問問他們有什麼意見或建議,看看是否能帶到會上。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張若夢;攝像:李凱馨;攝影:楊佳;後期:韓歆昊;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張若夢;攝像:李凱馨;攝影:楊佳;後期:韓歆昊;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