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理回顧了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發展情況,總結成就,分析不足,介紹了2019年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及舉措。《中國訪談》節目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三位權威專家,對報告的內容進行權威解讀,並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趙錫軍教授、毛壽龍教授、張立群研究員做客《中國訪談》直播間。(李佳 攝)
中國網:他們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
趙錫軍: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
毛壽龍: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研究員。
張立群: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報告中還提到這樣的話,“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那麼我們想問一下毛老師和張老師,在新型城鎮化的理論中加入這樣一條,是出於什麼考慮?所謂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兩個什麼樣的概念,它們是怎樣“引領”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呢?
張立群:中國的城鎮化經過幾十年的快速推進,應該説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之一,我們城市發展的水準是不平衡的,大中小城市中,一、二線城市人滿為患,三、四線城市人氣嚴重不足,可以説是“冰火兩重天”。這個問題也是各個城市各自為政的發展當中,財政分灶吃飯的制度模式下積累形成的。所以,要改變這個問題,中央兩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就是要強調以城市群作為城市發展的主體形態,也就是大中小城市要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共同發展的體系。在這個體系當中,“中心城市”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比如京津冀,北京要發揮它的中心城市作用;長三角,上海也要發揮它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這裡邊,我想要把政府和市場這兩個方面的作用合理配置。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方面,政府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在大中小城市之間,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建設方面,政府也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從産業配置和産業聚集來看,要更好地打造比較好的營商環境,由市場來引導經濟和産業的發展。所以,我想新型城鎮化還是強調大中小城市聯合發展、共同發展的理念。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兩個方面,要加快實現同城化,在整個城市群範圍內,大中小城市儘快實現這兩個方面的均等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研究員。(李佳 攝)
中國網:毛老師對於“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怎麼看?
毛壽龍:“中心城市”引領“城市”和“城市群”,這些概念實際是區域經濟的概念。因為中國歷史上就是郡縣制,行政分割是比較嚴重的,雖然行政分割的時候也照顧到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軍事安全情況、國防戰略情況等等,但種種原因,它都是區域化的。北京邊上是河北,那邊是天津。北京是直轄市自己發展,天津是直轄市也自己發展,河北有時候服務一下北京,有時候服務下天津。上海,國家定位是金融城市,周邊開始發展沿海城市,你會發現,上海和浙江、江蘇是處於不同的行政區域。整個上海發展得非常好,但在上海的邊上,寧波就一個寧波大學,也沒有什麼非常好的大學。北京集中那麼多高校,河北比較好一點的高校還是在天津,説是河北的高校,實際是天津的高校。
這個意義上來講,“城市群”作為一個發展的概念,我們過去説最早的時候是開發區,然後是開放城市,然後是各種各樣的新區,都是在現有的行政框架之外搞一些特區。城市群就是在城市建制之外比較好的發展框架,但這個框架又不同於原來的行政框架。城市群裏涉及到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或同步發展,一到河北才知道,北京的公共服務有多好。我們説北京人還不滿意,還想去紐約呢。
不管怎麼樣,這種梯度需要正常發展,讓北京有個引領作用,把河北整個帶動起來;讓上海有個引領作用,以上海為中心,搞一些相關的公共服務,包括經濟規劃、城市空間規劃、交通規劃,各個方面的規劃,以區域的形式出現。我們一般省是有規劃的,市是有規劃的,所有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財政預算甚至是人代會開會,都會涉及到經濟發展,都是按照行政區劃來走的。
現在對中國來講,城市太重要,所有的城市發展、資本、財富基本都集聚在那個城市,雖然説城市的體量不大,但總體來講都在大城市,而且大城市的的確確面臨太擁擠的問題,沒有群的效應。單獨一個城市越來越密集,城市的管理成本太高,公共服務成本太高,最後導致大家的生活品質下降,不可持續。萬一以後遇到不可持續的問題,大規模的城市老化,現在有些商用設施已經開始老化了,如何改造還不知道,我們危房改造可以做,政府原來少量的危房改造可以做,但(如果)現在大量的房子都變成危房,那是城市不可承受的一個負擔。
一些新型城市的發展,有一些增長點,國外不僅大城市發展得很好,小城鎮也發展得很好。最近幾年,我們國家搞“特色小鎮”建設,由相關特色産業的發展來支援小城鎮的發展,也實行了新型城市化。但小城鎮是特色産業,特色産業也有産業鏈,産業鏈肯定是要和城市集群聯繫在一起的,否則它是不可靠的。我看很多特色小鎮搞半截沒了,或者錢沒跟上,或者規劃沒做好,或者相關産業發展後繼乏力,關鍵它缺産業鏈,有産業鏈它做什麼事情都很方便,都很容易。
我去一個地方,説這個水蜜桃和筍,我很容易把它做成産品,説我能不能到湖南、江西,像浙江這樣做?後來他們想了想説,不對。在湖南和江西雖然有資源,但做不了。因為浙江産業鏈做得很好,你要箱子有箱子,要真空包裝馬上給你拿來,要給它噴塗馬上給你噴塗上,要物流很便宜的物流就來了。到那個地方所有東西要自己做,那你不是特色小鎮了,是麻雀五臟俱全的小鎮,馬上就不行了,你沒有那麼大的力氣,除非變身為有規劃的城市才有可能有延伸的産業鏈。
所以,特色小鎮和新型城市化建設實際是有城市集群的概念,而這個城市集群有交通規劃、資訊産業規劃和其他各種各樣網路方面的規劃,甚至是電、氣、公共服務的交接。現在人員雖然在城市片區可以流動,但車有時候還流動不了。比如河北的車到北京就不是一個待遇。河北説北京的車到我這兒也想一個待遇,不可能。這點就制約了。其他方面也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制約。
所以,“城市集群”的概念是個經濟概念,又是個行政管理的概念,也是公共服務的概念,還有法律及其他相關的,如何把它變成區域性的、單一目標的公共管理,這麼一個概念。一般北京市是全能的,所有都管,這個單一性的一項,逐步推廣到其他方面,政府還是原來的政府,但通過這樣的協調機制,像京津冀原來叫一體化,現在不叫一體化,叫協調發展,協調發展就有協調機制和相關的努力,這樣京津冀市場性協調會比較少,行政性協調會增加一點。
長三角就好一點,它落差比較小,上海是直轄市,但周邊都是地級市,甚至浙江縣級市都發展得很好。珠三角有一定的梯度,整體來講,它離廣州比較遠的地方發展比較落後,離廣州比較近的地方發展都比較好。這樣的城市群可以帶動邊遠的貧困小鎮、農村的發展。農村集聚成小城鎮的話,和廣州的大城市産業鏈(相連接),佛山現在都是和廣州同城,先是産業同城,産業鏈同城,配套,然後變成公共服務、交通各方面同城;再延伸出去就全部帶動起來了。
中國網:其實中心城市就好比一個點,多點帶線,以線帶面,最後連成片,起到帶動的作用。
毛壽龍:是的,但行政管理需要跟上。
中國網:《政府工作報告》談到要培育幾類新興産業的集群,還説到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經濟模式。大家怎麼看這些新經濟模式?它們的前景如何?推動這些新經濟模式的發展,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張立群:資訊技術對整個世界經濟的推動是有目共睹的,從整個資訊化的普及和深入看,我想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是特別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從中國新的增長點培育和發展來看,圍繞資訊相關的這些技術的普及和深入應用,確實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這樣一些和網際網路相聯繫的新經濟、新業態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對有些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特別關注,我認為,這確實非常重要。
當然,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對中國來説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説實體經濟不僅是現在和網際網路相連接的新經濟,更多的是過去我們的傳統産業。傳統産業的改造升級如果和資訊化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我想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就會走出一個比其他國家水準更高的新路。
中國網:毛老師,怎麼看這些新經濟模式?
毛壽龍:新經濟模式是社會組織的創新,或者通過相關制度創新來促進經濟成長,給予新的盈利機會。從平臺經濟角度來講,我們有時候説,你搭建一個平臺,它就自然而然地把一些要素組合在一起,把市場組織起來了。最簡單地説,在基本産業鏈都齊全的情況下,某一個産品怎麼把它開發出來,怎麼弄到網上去,弄到平臺上去,這個組織不可能在本地實現。我們現在去看鄉村旅遊,現在逐步發展的結果,它的客流都不滿,80%以上都虧損,百分之十幾做得比較好的,實際是搭上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能在大城市,可能在國外,讓全世界消費的客源都能找到,這個地方的特色就出來了。還有相關的交通安排上,原來那麼偏僻的地方,馬路也修好了,機場也修好了,但也沒人去。在相關的要素都出現投資過剩的情況下,這時候有個平臺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李佳 攝)
還有個例子,城市裏面餐飲業經常出現不規範、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廚師老換,菜品供應不上,今天吃著好吃,明天不好吃了。你會發現城市的餐飲業都不太穩定,不像國外,我發現西餐就比較穩定,經常是回頭客喝咖啡就在那兒喝咖啡。這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一看這裡人多了就去吃飯,過段時間不去了,為什麼?因為口味品質下降了。各種原因,這裡面配菜不好,從生産端就不好,生産端不穩定,配菜系統不穩定,配料系統不穩定,廚師品質不穩定,最後到服務品質不穩定,還有裝修不穩定,沒有連鎖,沒有成規模。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平臺,要把資本平臺和各種各樣團隊,各個方面的相關要素(集合起來),可以是小平臺組織成大平臺,最後把它搞成上市,甚至最後你發現,上市以後,員工有了股份,所有人都有了股份,通過這個平臺,組織者一分錢都沒有出,就組織了一個平臺。
對於創新性大城市來説實際也是一樣的。你會發現,杭州就做了很多小鎮。杭州作為一個省會城市,最近三年發展得非常非常快。深圳也是一樣,也是在城市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做創新城市,各種各樣的創新小鎮在成長,金融小鎮或網際網路小鎮,或者其他各種各樣相關産業的,就是形成了一個平臺。這幫年輕人天天鼓搗鼓搗,也沒看他生産什麼東西——在別的地方已經生産好了。做創意的人還送我一套筷子,上面寫著“毛府專用”。我説:“這個筷子挺好的,是你自己做的?”他説:“不是,這是我設計的,盒子是從江西來的,裏面的筷子是從江蘇來的。”他就是組織一個平臺,展示一下,全國的要素資源全部集中在一起了。而且他可能連資金都沒有出,就是一個創意,帶著幾個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沒錢。但有錢的人出錢,有技術的出技術,有渠道促消費的出消費,有資源的出資源,把別人稀奇古怪的想法、非常好的想法(用起來),大家一看都是好東西,自然就起來了。
中國網:您説的這個平臺其實也是個抓手,只要抓住這個抓手就有發展的機遇。
毛壽龍:實際這裡就有共用的概念,所謂“共用”的概念,就是我們大家都不用或者過剩的東西,平時有富餘的東西,以消費型投資或投資型消費的形式——我們過去講投資一定要有回報,但消費型投資不見得有回報,我買房子是消費型投資,我在消費,但過段時間發現它是投資。
趙錫軍:有些東西對你是過剩的,是負擔,但對別人來講它就是個有用的東西。
毛壽龍:好東西,我還消費不掉呢。
張立群:現在鹹魚網就是在發揮這個作用。
毛壽龍:所以,傳統的,我們經濟學講消費是消費,投資是投資,M1是M1,M2是M2,現在哪搞得清楚哪個是M1,哪個是M2。
張立群:新業態還是非常多的,新經濟、新業態挺多的。
毛壽龍:M2是投資型的資金,M1是消費型資金,我們過去説消費和投資一定要相等,實際上它們兩個的身份都是錢,是可以聯繫在一起的。
中國網:趙老師,您有什麼看法?
趙錫軍:剛才兩位專家説得非常好,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的思路是把原來各自獨立、獨自運營的模式,用現代的技術或現代新的組織機構來把它重組,把碎片化的資源、碎片化的要素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集合的力量,這個集合的力量能夠非常快地動員這些資源,能夠獲得成果。這是對現有資源的再使用,或者使用過程中的提升,能夠發揮更好的效益,産生更好的價值,這是很好的。
但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些問題,第一,管理方面,你怎麼樣來管理好這些平臺,比如有些平臺,像餐飲業,你可以通過平臺來訂餐了,中間的衛生條件,中間送貨的安排是否能夠達標,這些新的(標準)要管理好了。
第二,形成了新的平臺以後,對原來形成的各自經營、獨立經營的傳統運作模式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帶來這些傳統模式的衰退,就業的減少?現在我們看到,由於很多網路平臺的形成,對實體商業就構成影響了,很多城市大的百貨商店都開不下去了。所以,會有這樣的影響。你怎麼樣發展這塊的時候能把影響降到最低,讓真的轉型成功?我覺得這是我們做平臺共用的時候可能要考慮到的。
這中間涉及到投融資平臺的特別要注意,這方面的管理,我們要審慎,因為我們已經出現過一些投融資平臺的風險。這個領域裏做投融資,做金融服務這塊,應該還是要審慎一些,盡可能把管理、監管做在前頭,預想在前頭,保護好投資者、消費者的利益。
説到新的經濟業態,我還想提一句,我們這個報告裏也專門講到了,我們新的發展模式,高品質發展的模式,它需要對我們已有的這些資源、産業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組織架構、新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原創性,特別要強調這一點。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它可以用現有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來提升效率,來實現(發展),但長遠的考慮是原創能力。所以,在研發、科研這些領域裏的投入,我想也非常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我們將來的核心競爭力是否能夠真正形成,能否持久地發展。
中國網:報告中還談到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特別強調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請趙老師談談這方面的情況,目前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的現狀是怎樣的,未來會發揮多大作用?
趙錫軍:最近幾年,民營銀行的發展勢頭還是比較猛的,自從我們前幾年提出來發展民營銀行,有不少民營投資機構就開始做這方面工作,為網際網路投資機構專門設置民營銀行提供一些便利,現在已經有十多家了。至於説社區銀行,在幾年之前,有不少大的銀行,像民生銀行等等,都對社區銀行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我個人認為,無論是民營銀行、社區銀行以及整個金融體制改革,都是為了解決我們目前在金融服務領域裏供求不匹配的狀況。
最近,中央政治局在集體學習的時候,總書記也談到了要進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面臨新的市場需求、新的居民需求,怎麼樣在供求方面滿足它,能夠相匹配。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在發展,小微企業在發展,原來那些大的銀行更多地服務於一些大企業,越來越多的小企業、民營企業,怎麼樣來給它提供金融服務?
原來的大銀行也可以做,但畢竟它們相對體量比較大,做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那就讓民營銀行、小銀行來完成這個工作,可能它服務於本地區這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更具有比較優勢。
中國網:它們更有針對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李佳 攝)
趙錫軍:對,更有針對性。現在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小區,社區的概念越來越突出。一個社區肯定是需要金融服務的,所以,針對這些社區的金融服務,怎麼樣來滿足這些需求,這個社區銀行業應運而生了。這些都是經濟社會變化帶來的新的要求,我們現在要發展它,來解決這個供給的問題,服務好這個實體經濟,服務好民營企業,服務好社區居民。
除了銀行業以外,金融服務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也是需要進一步提升的,那就是我們怎麼樣來為科研創新能力的培育來提供金融服務。現在我們強調經濟發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品質和競爭能力,這個競爭能力從哪兒來?高品質從哪兒來?你必須有創新能力的培育,這就需要我們在金融服務方面進行資源配置。
《報告》裏也提到要擴大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的地位,在這兩天資本市場裏新增加的一個板塊——科創板,在上海交易所要推出。這個科創板的推出在整個金融體系裏、資本市場裏是一個重要的改革,希望通過科創板的推出讓更多的科研創新型企業獲得融資的渠道,能夠支援整個國家的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從而為我們整個國家將來的發展提供一個好的基礎和支撐。
中國網:它們的能量不可估量。
趙錫軍:對。
中國網:非常感謝三位做客我們的演播室,對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做詳細的解讀,非常感謝三位!同時感謝各位網友收看!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