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看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就業優先 為基本民生兜底

本期嘉賓

時間:2019年3月6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研究員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理回顧了過去一年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發展情況,總結成就,分析不足,介紹了2019年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及舉措。《中國訪談》節目特別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三位權威專家,對報告的內容進行解讀,並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趙錫軍教授、毛壽龍教授、張立群研究員做客《中國訪談》直播間。(李佳  攝)

中國網:他們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

趙錫軍: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

毛壽龍: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研究員。

張立群: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除了減稅,像服務企業的舉措、保障醫療服務衛生等方面(《政府工作報告》)也講了很多,請三位老師根據自己對企業以及老百姓的觀察了解,談談對政府服務百姓、政府服務企業有什麼樣的看法,有哪些好的地方,還有哪些不足?

張立群:剛才我們談到減稅,就是政府在支援企業的重要舉措。實際關注民生方面,政府是有更大的精力和投入放在這個方面。我對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和任務,特別關注就業優先的目標,現在提到比上屆更高的位置。這一點,我想它是凸顯政府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時候,對基本民生的高度關注。因為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增長和就業的關係還是非常緊密的。現在1個百分點的GDP增長率能帶來200多萬個就業崗位。所以,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和我們達到6.6%的經濟增長有直接的關係。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加大,它必然會對就業帶來新的壓力。所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就業優先”的目標進一步提升到更突出的位置,這也表明對基本民生的關注,把基本民生的底兜住、兜牢,這方面的決心和相關措施力度在進一步加大。由此看到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首先考慮的就是要從民生的基本需要出發,就是讓經濟發展可以帶來比較充分的就業,能夠支援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進而能夠支援十幾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群眾)能夠得到更好更充分的滿足。

這樣一個過程,我想它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的方方面面。當然,我們一是從基本面,通過經濟發展,通過就業的增加、收入增加,通過供給品質體系的全面提高,從根本上不斷地改善民生;二是事關民生的事情,不論大小,包括一些小事兒,《政府工作報告》也做了比較到位、比較明確的安排和説明。這些舉措都充分體現出來政府“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中國網:毛老師,怎麼看?

毛壽龍:政府為企業和老百姓服務民生方面,最基本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務是否到位,看相關的標準是不是落實了。這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話,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另外,現在老百姓各個方面要求越來越多,不只是服務就可以了,我們更多地是要更好的公共服務、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更多更好的養老,至少是我有需求的時候你還是有的。這方面一個是基本的,一個是更好更優質方面的發展。這對政府來講也是比較矛盾的問題,如何(做到)又是廣覆蓋、全覆蓋,同時又能夠提高品質——提高品質應該説是無止境的,提高品質必然是把政府的財政資金用到更多的優質上面去。

實際上我們很多公共服務方面的內容和政府自身的管理是有關係的,勞動力市場的人是到處亂跑的,越活躍越好。國內的流動,京津冀地區能不能到北京來看病?但相關的公共服務跟不上。我們沒有對接,現在人力資源越來越往國際上對接,國內(也要)對接。所以,儘快實現整個國家甚至國際上基本公共服務的合作與對接,我認為這是越來越迫在眉睫了。我覺得這方面要儘快對接國際化,尤其是區域化、全國化,最高目標應該是國際化,不僅僅是經濟全球化,政策全球化,最重要的是公共服務全球化,先從區域化開始,然後到全國化,然後到國際化

中國網:趙老師?

趙錫軍:我認為,民生領域裏,就像剛才兩位專家講到的,有覆蓋面的問題,有重點的問題,有品質提升的問題,還有均等化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挺複雜的。我們在《政府工作報告》裏看到,(報告)把很多方面都講到了,也實實在在講到了很多的措施。我個人認為,剛才講到的就業問題是最根本的,怎麼樣保障就業,有了就業,有了收入,才有其他的好處。

除了這個以外,剛才毛教授講到了政府管理提高效率的問題,和國際國內接軌的問題,這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這兒碰到的還有一些(別的問題),比如老有所養的問題,養老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毛壽龍:20%是老人。

趙錫軍:老有所養這樣的古老話題,在我們的社會、新的時代怎麼樣把它做好?

我也看到很多的措施,包括社保繳費、養老保險跨省級的統籌改革、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中央調劑比例等等一系列措施在落實下去,希望老有所養,讓大家老了以後,沒有工作能力以後不用擔心。因為老年人一擔心以後,全家都不安心,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好。

第二,幼有所教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小孩子上學必須有一個很好的上學環境,我們的高品質發展需要更加高品質的、優秀的人才,幼有所教需要教育好。現在教育不均等,這個問題要解決好。這裡頭也有一些措施來化解這個問題。

第三,病有所醫。剛才講到了看病,儘管我們現在的醫療保障在慢慢地提高,但是“均等”的問題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大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這個問題就是怎麼樣把醫療資源均等地分佈,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服務的效率。所以,方方面面可能都會涉及到,這不僅僅是提供服務的問題,是怎麼樣來提升這個服務品質,做得更加均等,讓大家的滿意度能夠提高。

中國網:正如剛才毛老師説的,從區域化開始一步步地推進,這才是重要的。

總理在講到今年的財政安排時説,將“適度提高赤字率”,強調“決不讓基本民生保障出問題”。關於民生保障的舉措,總理説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當時激起的掌聲也是非常熱烈的。各位老師對今年的財政安排和民生方面的舉措有什麼看法? 張老師?

張立群:首先,我感覺到,今年的財政安排面對多個方面的困難,因為既要支援企業的發展,也要在基本民生方面兜底,而且要改善多個方面的基本民生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方面的水準,所以,財政面對的困難還是比較多的。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確保基本民生的實質性改善方面,還是做出了多個方面的安排,而且我認為出的招是比較實的,特別是體現了民生無小事,大的方面要做到,一些具體的方面也要做實做好。就像剛才我們説的高速公路收費改革的問題,漫遊,移動通訊收費要降低,這些方面都體現出《政府工作報告》確實以改革和保障民生作為基本出發點的思想。

毛壽龍:從財政政策角度來講,目前看這個空間還是非常好的,現在基本上是民生財政,從世界各國角度來講,財政支出的核心還是民生,把公共服務做好,把相關的服務做好。未來小眾型服務,不見得讓政府去做,可以讓社會組織,通過企業PPP的模式去做。

趙錫軍:我們看這個報告裏的安排,如何在2019年更好地補上民生的短板,讓居民有更好的獲得感,生活更加美滿幸福,財政確實面臨著很大壓力。因為一方面減稅降費少收入,另一方面又要保障這些基本的民生支出,不讓老百姓已經形成的生活支出降低減少,你還要保障好。同時,新增加的一些民生的要求要改善、要滿足,這些都是給財政帶來很大的壓力,它的支出要擴大,它的收入又受到約束,肯定這個債務的負擔會加重,這是幾個方面平衡的一個結果。

但我覺得這個問題也不大,因為總體來看,我們整個債務負擔,除了某些地方政府可能債務負擔比較重,隱形(債務)負擔比較大;中央角度來講,它的債務負擔還在正常範圍內,還是有一些空間可以做,這也是多方平衡的結果。

除了通過政府和財政來提供支援保障民生外,我們還可以有別的做法,或者説民生問題的解決可以由多個方面來承擔。比如市場主體,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讓他們來解決一部分問題。我們現在解決的像精準扶貧、脫貧工作,有些企業也會介入其中,去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有些不是掏錢的問題,確確實實涉及到管理的問題。比如大家特別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生活方面的公共安全問題,這些都是民生,但這些東西可以通過錢來解決,通過裝很多監視器來探測,讓大家都能夠循規蹈矩。這些要花錢,但它更多的是管理問題,怎麼樣通過提高你的管理效率使得這種安全感能夠提升,讓大家生活、吃飯等各方面都能夠有安全感,這個確實要加強。

我個人認為,這個民生問題是政府、社會、市場主體要共同努力來推進的一件事情,這個提高也是整個社會發展進步和我們整個社會(生活水準)提高的一個表現。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段冰;攝像:董超/張文泉;後期:劉凱;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