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國代表:高校人才培養應以“立德”為重
 
時間:2019年3月4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王樹國

.

       中國網:各位中國網的朋友大家好。您現在看到的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我是記者張若夢。國家的命運與人才的發展緊緊相連,而培養人才,又是高校的重點任務之一。那麼,一所優秀的高校應該具備哪些品格?培養出來的人才又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在當前的歷史機遇中,高校又有何可為呢?對此,我們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先生。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首先感謝您接受我們採訪。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高校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王樹國:這個提問特別好,這也是我做校長以後,多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為不做校長,想不到這些問題。做了校長以後,一定會考慮這所大學應該在社會上發揮什麼作用,進而考慮到大學這個群體在社會發展當中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職責。我個人理解,大學是經濟社會發展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經過大學完成我們民族代際之間的文化傳承,乃至經濟發展的接力棒。      

       其二,大學承擔著開拓未來的任務。大學是孕育思想的地方,是一個貢獻智慧、貢獻思想的地方。無論你理科、工科、文科都是如此,應該為這社會未來的發展探索一些新的理念,應該告訴大家,社會未來應該沿著一個什麼方向去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探索。我總結下來,大學承擔著培育社會未來所需要的人才,引領社會未來發展之方向,創造未來社會之發展,承擔著這樣一個社會職責。     

       中國網:您剛才也講到,高校肩負著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您認為高校培養的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王樹國:我特別關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受益者。從大學走來,再看到下面一代一代的學生從大學當中走出去。其實我感悟特別深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立德樹人的“立德”特別特別重要。知識是無止境的,儘管我們在大學當中學得很艱苦,耗費了很多精力,學了很多知識,但也只是一個基礎。其實,走出校門以後,我們還不斷地有新的知識在補充,否則的話,我們後面的路就沒法走下去了。單靠大學那點知識不足以支撐你一生的事業。大學只是個開端,教給你入門了。後續的路要自己走。    

       所以“德”顯得尤為重要,“德”能支撐你一生。德”包含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年輕人得知道,他們對國家和民族有一份責任,他們是這個民族的接力者、傳承者,必須要承接這份責任。    

       中國網:您認為在“雙一流”大學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的高校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西安交大在這方面有哪些優勢?

        王樹國:您又問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我一直在思考,因為(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現在中國的問題已經不是中國自身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已經變成了世界的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反觀社會發展歷史,你會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大學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研究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了,需要大學做什麼樣的變革,才能順應這個時代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和第四代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你突然發現,新技術、新的産業革命應接不暇,讓我們産生了特別大的迷惑,甚至恐懼。因為很多顛覆性技術,使得一些傳統企業瞬間消失了。我們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從來沒有過的變化週期,週期(更疊)越來越快。網路給大家提供了平臺,我們可以在網路上聽世界著名大學教授的講課,我們可以去聽我們想聽的知識,我們可以去搜索我們想知道的知識。大學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供給源。

        社會實踐走在了前面,推出了一批傑出的人。他們在用新的思想,帶動新産業的發展,從而推動新理論的誕生。問題出來了,你的思想落後於社會發展,你的觀念落後於社會的發展,你的技術落後於社會的發展,當然你的人才培養不可能領先社會的發展。那大學存在的價值何在?所以機遇和挑戰同時來臨,逼著我們不得不去思考,21世紀的大學到底(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形態來順應社會之發展。所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就誕生了,(這是)交大探索的一條新路,希望能夠在21世紀讓大學與社會連接更緊密,能夠繼續發揮大學的社會職能。大學要放下身價,主動地融入社會,在實踐當中提煉未來社會發展的真理和規律。

       中國網:您講到,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來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在師資方面,西安交通大學有沒有抓住一些機遇,比如通過“一帶一路”倡議。  

       王樹國: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概念。我始終主張這樣一個觀點,任正非在內部會議上説過這樣一個觀點,他説,什麼叫領先,什麼叫領導。他講這兩個(概念的)不同。領先,我比別人走得更領先一步,這叫領先,別人在我後面,叫領先。但是領導是什麼?我走在了前面,我還要關心著我後面的人,帶著大家一起走。所以領導和領先是完全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我更主張21世紀主流是領導的概念。也就説我們這些發展比較快的大國,應該有責任、有意識地去做領導者,而不僅僅是領先者。你不僅自己要領先,你還要帶著大家一起走。所以我們就構建了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現在有來自於40多個國家,140多所大學加入了這個聯盟。  

       我們一方面要虛心向那些現在仍然比我們強的大學學習,但一方面我們一定要以強者的姿態伸出手去,拉一把那些還薄弱的大學。  薄弱的大學,薄弱的國家,這才是教育的真諦所在,(我們應當)著眼于全球的發展,而不僅僅局限于自身排名如何。所以我們這個概念提出來以後,得到了那麼多學校,那麼多國家的響應 。    

       中國網:您剛才也提到了大學排名和社會評價的問題,您覺著高校應該怎麼看待社會排名和評價?    

       王樹國:排名是一種社會行為,但是作為大學的辦學者,我們應該有定力,千萬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被眼前的功名利祿所誘導,那樣的話,你會迷失辦學的方向。所以我是一直主張大學要沉下心來。現在可能有人比你強,這是個好事情,因為有人比你強,你才會發現自己的短處,你會把自己做得更好,但是強者不會永遠強,是一個週而复始的過程。   

       大家就在這樣一個互相學習、互相競爭的過程中,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我是期待著這樣。一個好的教育體系,它一定是多元化的,各有特色的。為什麼?因為社會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大學幹什麼?滿足社會多元化的需求,這是一個社會的特點。所以我是主張大學要有思想。我曾經説過一句話,大學要有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大學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大學。        

       中國網:最後,您可不可以根據您的人生經歷,給我們現在的青年學生一些寄語,給他們一些建議。    

       王樹國:心中有夢,才有更好的未來,一個沒有逐夢追求的人,註定沒有美好的未來。夢是什麼?夢就是理想,就是追求,夢就是家國情懷。一個把自己和社會割裂開的人註定沒有未來,一個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有靈魂的,有血有肉的社會的棟樑之材。

       中國網:好,感謝您今天接受我的採訪。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白璐;主持:張若夢;攝像:李凱馨;後期:韓歆昊;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白璐;主持:張若夢;攝像:李凱馨;後期:韓歆昊;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