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講堂】楊利偉:邁入航太強國的關鍵是掌握尖端技術
 
時間:2018年12月13日
嘉賓:航太英雄 楊利偉

楊利偉: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航太、載人航太取得很大的成就。2018128日淩晨“嫦娥四”又“奔月”了,希望地球的背面能讓大家看到。經過這麼多年發展,運送我們的衛星、飛船、長征系列火箭,前“一百次”的時候經過幾十年,第二個“一百次”用了七年,現在馬上要迎來第三個“一百發”發射,只用了四年,從數字來講確實發展很迅猛。對航太是一樣的,我們現在也擠入了航太大國的行列,為什麼現在還不能叫航太強國?習主席也講,我們要建設航太強國。説明我們現在還沒有成為航太強國,説明是有差距。這些差距不單單來自於單一的技術,更多的是基礎,這個基礎不是簡單的基礎,實際是尖端的基礎技術。所以,國家的基礎工業或基礎技術,特別尖端的基礎技術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非常關鍵的,我們很多受制約的也在這個地方。比如材料、電子元器件、尖端工藝等都是對我們有非常非常大的制約。同樣推力的火箭,人家能把10斤的東西帶上去,你只能把5斤的東西帶上去,這個區別是很大的。尖端的基礎是我們要亟待解決的問題,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技術。

從整個發展的角度來講,比如美國的近地空間已經對私營企業開放了,引進了民營企業。從整個航太的發展來講,我們希望有更多民營資本能夠進來。剛才講到我們整個4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資金沒有問題。實際上到任何時候資金都還是問題,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還是需要很大的資金支撐,所以希望從體制上有更多的完善。現在我們倡導軍民融合,怎樣把技術、資金、資本更好地結合,來去推動我們的航太的發展。

1992年工程立項分“三步走”,第一步、第二步都已經完成了。現在在完成“第三步”,建設我們國家自己的空間站。大家知道國際空間站對中國是封閉的,不允許我們參與的,當然這是以美國為首的。這也造就了我們自己的自力更生。我們在建造自己的空間站,目前整個工程推進還是比較順利的,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我們的空間站。這是按照我們最初工程立項時的計劃來制定。那時候我們空間站設計的使用壽命不小于10年。按照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延壽到2024年,如果沒有其他的變化,那時候在太空當中的空間站就只有我們國家的在飛行。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講,後空間站時代應該怎麼樣發展?無論是設想還是對發展的想法,航太也是如此。目前航太發展大致的原則是以近地空間為主,邁向深空。現在我們在進行空間站建造、研製過程當中,也為將來整個載人航太發展做一些研究。比如載人登月,雖然“載人登月工程”從國家來講還沒有立項,但已經開展了前期的預研、方案的論證工作。從工程的角度我們認為,載人登月是最現實的對深空探測一種方式,為將來步入深空,解決一部分關鍵技術問題,起到了轉机站的作用,來去更好地拓展人類生存的空間。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裴希婷;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裴希婷;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