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進博會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新的公共産品
 
時間:2018年11月8日
嘉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中國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以“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和國家形象。就首屆進博會有關問題,我們特別採訪到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中國網:對於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所做的主旨演講,您認為有哪些新亮點?

       陳文玲: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振聾發聵,是面向全世界的中國對外開放決心的詮釋。這次的進口博覽會是國際貿易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也是我們對外開放標誌性的事件。習近平主席把這次進口博覽會的重大意義提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而且這個進口博覽會不是只辦一屆,是以後要持續辦下去,要越辦越好,越辦越大,越辦影響力越大。

       我覺得這次進口博覽會實際上和我們原來的廣交會是不一樣的,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已經超過100屆了。進口博覽會是以進口為導向的,這樣一個博覽會從第一屆開始,我想通過一屆一屆的努力,也會和廣交會一樣,成為中國向世界打開的另一扇窗戶。廣交會是要把我們中國的商品推向世界市場,進口博覽會是要把全世界的商品引入到中國市場,使中國市場既成為出口的一個大市場,也成為進口的一個大市場,而且通過搭建進口博覽會的平臺,成為世界轉口貿易的大市場。

       我覺得中國作為世界貨物貿易排在第一位的國家,從2013年成為第一大貿易體,在世界貿易中它將發揮第一大貿易體重大的引領作用。所以,我認為此次進口博覽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它是歷史性、標誌性的事件,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創舉。習近平主席有很多的原話,我覺得定位是非常高的。進博會解決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商品交易的問題,用什麼方式交易的問題,它是中國面向未來,擴大開放,打開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也是中國從國際貿易入手給全世界搭建的一個新的貿易平臺,這個貿易平臺不是為了中國的商品買和賣,是一個全球性的。我們過去如果説是賣全球,現在我們可以説是買全球,而且未來會是全球買、全球賣,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國際貿易的中心。這個中心我們既可以做中國的商品,也可以為世界上的中小企業、供應商降低搜尋市場資訊的成本,然後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能夠迅速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市場需求點。而市場的消費者、需求者,又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迅速地找到他們的供應商。這樣按照經濟學來説,是降低了搜尋資訊的成本,這個又是中國為全世界提供的新的公共産品。這個公共産品對全球産業鏈的佈局,對全球中小企業的生産,對全球的消費者包括中國消費者又是個大福音,我覺得這一點感覺特別突出。

       第二,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五條中國未來對外開放中的舉措,我認為這是在3月份博鰲論壇上“四方面的主張”又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又進一步表現了中國開放的決心,腳步不會停,開放的決心是越來越大了。並不是説我們面對著國際貿易的爭端,中美貿易的爭端、摩擦,我們才做出了一個應激反應。這是中國既定的開放的戰略,也是中國既定的一直採取的方向,始終沒有停過。我們從1978年到現在,改革開放的腳步就沒有停過,對外開放的方向沒有變,改革向市場經濟體制轉換這個方向也沒有變。我們現在和全球市場越來越交融了,我們的經濟制度越來越趨同了,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成為7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二大貿易夥伴,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中國是不會把大門關上的,中國關上大門就沒法前行了,所以,美國也好,西方一些國家也好,對中國的擔憂是杞人憂天。如果我們關上大門等於放棄了中國可以迅速發展的至寶,這個至寶就是中國打開大門,對外開放,引進先進的技術、資本、商業模式、管理經驗、人才,加上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使中國加快發展。所以,你想我們過去成績的取得是對外開放,未來我們真的要把中國建成一個強國,在世界上響噹噹的強國,一流的強國,那麼必須是繼續推進開放,繼續推進改革,和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第三,我覺得我們向世界進一步傳遞了中國的信心,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的四個自信,習近平主席講的四個自信在每一次講話裏都有體現。這次有一段話,我覺得特別打動人,而且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氣度和自信。他説“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沒有風狂雨驟,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所以,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不會減弱的,我認為面向未來,中國人的自信心,用一句網路語言來説是“爆棚”。實際上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我們之所以成為美國打擊貿易的對象,就是因為中國強大了,中國發展了,中國離它越來越近了,所以引起了它的這個戰略的疑慮、戰略的焦慮、戰略的誤判,實際上這就有改革開放發揮的作用。我們融入世界市場之後,中國人這種創造力、原創力還有生産力的進一步釋放。我覺得中國已經創造了今天,靠打壓、靠遏制不會阻止我們邁向明天的,所以它就像大海一樣就在那兒。我覺得習近平主席那一段話講的特別精彩,特別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到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中國網:首屆進博會選擇在上海舉辦,有什麼重要意義?

       陳文玲:對上海,習近平主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什麼在上海辦,因為上海是開放的城市,它有開放的歷史。因為上海也有我們國家的浦東特區。原來鄧小平曾經講過,上海浦東發展起來了,帶動上海發展,進而帶動長三角的發展,長三角的發展進而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那將非常了不起。所以,上海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浦東特區的發展,然後帶動上海整體的發展,形成長三角我國最有競爭力的經濟區域,通過這個經濟區域又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發展,形成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使上海現在成為“一帶一路”海上和陸上的戰略交匯點。

       在新的形勢下,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橋頭堡,或者是對外開放的一個風向標。上海舉辦進口博覽會,廣州原來是出口商品交易會,後來改成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現在我覺得廣州和上海將形成兩個互補的交易會,我們國家面向未來,在貿易上構建開放的一個佈局,而這個佈局,我相信廣州從出口到進出口,再到我們上海的進口博覽會,那就形成了中國從出口向進口的導向。然後從進口到未來向搭建“賣全球”的、流程化的貿易大平臺,形成這樣的國際化大迴圈,我想它未來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網:進博會上,習近平對進一步擴大開放明確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具體舉措。請您評價一下這些新舉措。

       陳文玲:我覺得這五點要求特別符合我們國家現階段發展的實際,以及面向未來的這種戰略選擇。首先,可以激發進口潛力,我覺得進口剛才已經説到了,我們國家實際上對進口的需求,相當於由三個方面組成的。

       第一,日益增長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它會對進口的優秀産品産生非常大的需求。他們從電商購買也好,還有外出旅遊購物也好,我們1.3億人出去,要有1萬多億的購物的消費,跨境電商貿易已經達到32萬億人民幣,其中有很多就是中國的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來購買國際上的優質産品。那麼我們有這樣一個進口博覽會,未來可以使跨境電商也好,還有一般貿易也好,還有採購貿易也好,它會在這樣一個新的平臺上把國內的這種消費需求,外溢的消費需求可以拉過來。另外潛在的消費需求,對美好生活的新的需求,找到供給方。

       第二,對製造業現在在加快向東南亞、南亞這些周邊國家,還有勞動力成本低的非洲轉移,像服裝鞋帽箱包這些行業生産轉移的速度越來越快。今年1到9月份,我們的貿易順差實際上已經降低到29%,所以,我們未來人民群眾日常的消費需求,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産品消費需求必然要靠進口。

       第三,我們現在周邊有很多國家是貧困國家,比如寮國、緬甸,超過75%都是農業人口,但是他們有非常好的土壤條件,有非常好的安全有機的農産品。那麼我們現在除了工業品以外,農産品其實也可以通過進口來釋放消費需求,滿足我的消費需求。所以,進口的潛力會進一步釋放,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們進口博覽會所能發揮的最直接的作用。

       二是放寬市場準入,就是我們通過下一步對外開放,我們會向更多的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商來放寬市場準入,凡是國內企業可以進入的領域,國外的企業都可以進入,負面清單——就是不能進入的是個例外,其他的都是準入的。所以,我覺得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一方面加深我們的民間資本進一步釋放,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激發出新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會使在國際上創業,希望到中國創辦企業的科學家、領軍人物,進一步進入到中國市場來進行創造、創新和創業。

       三是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改進我們的營商環境。我特別關注到現在我們的營商環境,按照國際組織新的排序,我們從78位向前提了32位,現在是46位,説明中國的營商環境這些年大幅度改善,得到了國際市場認可。但是還不夠,像中國香港的營商環境,在世界各個組織評價的評價中,香港的競爭力、營商環境都佔很大的比重。美國也是曾經作為競爭力排在前幾位的,它的營商環境也是權重很大,因此,我覺得我們在營商環境上還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政府的放管服已經做了很多了,但是我們在營商環境方面,比如企業的稅費,企業稅的設置,企業的清理的費用,比如説為企業建立公共服務的體系,支撐企業的發展,比如説我們要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使整個市場經濟增加它的信用度,加快政府改革,提高政府為企業服務的效率。這些營商方面的環境要做的文章還很多,所以我覺得前我們整個中國需要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使企業能夠進一步釋放它的創造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打造進一步開放的高地。中國的開放高地從改革開放初期到現在,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打造的過程,比如我們現在有250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6個國家級的高技術開發區,有19個國家級的新區,還有接近20個國家級的各類綜合改革實驗區等等,所以這些都是在打造高地,都是在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我們還仍然要建設高地,而這個高地要和我們的“一帶一路”形成海陸的統籌,形成東西的互進,形成內外的聯動,這樣的話我們對外開放的高地可能在佈局上又不完全相同。

       比如我們的沿邊,原來沿海是對外開放的前沿,未來可能是沿邊。沿著我們邊境線2.2萬公里,我們和周邊國家形成的跨境的經濟合作區,那就是新的高地。比如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我們攜手打造建立的80多個産業園區也是高地,這個開放的高地就不局限于在我們的國土上。打開國門,吸引外商,可能更多的這些高地要學會在國際市場上配置優勢資源,帶動相關的國家和中國一起發展。

       所以,我覺得這是更高水準的開放,也是我們要著眼的高地。再比如像我們的進口博覽會這也是一個高地,這是我們對外貿易的一個高地。還有習近平主席提出來要加強多邊與雙邊的合作,現在中國堅定不移地維護多邊,維護國際秩序、國際規則,維護在貿易上以WTO的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的一整套規則體系,所以,我們實際上現在這些貿易摩擦,中國是站在多邊一邊,但是我們也不排斥雙邊,那麼雙邊只要對於兩個國家都是互惠互利的,雙邊也是可以的。所以習近平主席提出來,要推動多邊和雙邊的合作。

       中國網: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進一步的開放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哪些新契機?又會遇到哪些新挑戰?

       陳文玲:我覺得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中國的開放不表現為它説的,而是表現為做的。有的參加會議的代表説,中國對外開放改革説的多,但是我們希望你落地,我覺得他説的也不無道理,我們説的其實我認為都是很到位的,包括習近平主席的歷次講話,包括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包括我們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對於對外開放沒有任何一次有動搖的,沒有一次是説我們走了回頭路,在我們中央的表述、國家領導人的表述裏面是放棄的,從來沒有。

       但是,我們現在也出臺了很多文件,我們的文件確實需要進一步落地,我們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而且這些改革要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不僅要解決外國參會者提出的這些問題,也要解決我們國內長期應該解決但是沒有解決的問題。比如説,我們的企業進口原來是按照出口導向制定的這些貿易政策,改革開放中形成的一系列過渡性的安排,實際上需要清理。我們要按照新的面向未來的規則,比如説數字貿易、國際貿易、服務貿易,按照這樣的規則,按照國際上所通行的規則實施,還有一些是國際上還沒有制定的,沒有適應新的經濟全球化要求的這些東西,我們實際上著眼于這一塊來設計中國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戰略,設計改革的方案,使中國真正通過改革開放能夠始終站在世界潮流的前端,不僅是國際秩序、國際規則的貢獻者、建設者,我認為中國應該力爭成為引領者。

       中國網:對於我國新一輪的開放,未來您更加關注哪些方面?

       陳文玲:這次進博會是我們對外開放標誌性的事件,但並不是休止號,並不是只有這一種方式。我覺得中國整個的對外開放是一個大的格局:從理念上來説,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處理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來説,是共商共建共用加上共贏;從我們和相關國家這種“一帶一路”的合作上來説,是政策溝通、貨物暢通、資金融通、設施聯通、民心相通。 這五個方面的路徑實際上就一個字,那就是要達到“通”。

       實際上在現在新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不僅産業形成了鏈狀的連接,産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而且所有的事物都形成了一種網路的狀態,包括網際網路、物聯網、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航空網、港口網,它實際上都是形成一個網路形態,這個網和這種連結最需要的是什麼?是通暢。進口博覽會也是我們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戰略選擇,我剛才已經説了,它通過出口導向到進口導向,到進出口平衡,然後到我們成為買全球、賣全球國際大的貿易平臺,國際大的樞紐,為全世界的生産商、供應商和消費者搭建更為開放的平臺,這使全世界都能降低經濟學所説的交易成本,這是為世界提出了一個新的開放的供應品。

       中國的開放,我覺得還會有很多的舉措。包括我們將來要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包括我們要推動多邊、雙邊的合作機制,包括降低市場準入,包括激發進口活力,也包括再進一步開放的高地,我認為中國的開放將從我們一開始這種漸進式的開放、選擇性的開放到制度性的開放、引領性的開放、更高水準的開放,通過中國的開放讓世界看到一個全新的中國。過去我們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可以通過學習西方,引進市場經濟制度,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激發我們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的中國。那未來的世界會看到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信、更加包容、更具有人類使命感的偉大的國度。

       中國網:謝謝您,謝謝陳老師。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段冰;主持:裴希婷;攝像/攝影:郭天虎;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段冰;主持:裴希婷;攝像/攝影:郭天虎;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