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忠:進博會使中國經濟和産業迎接一次真正考驗
 
時間:2018年11月7日
嘉賓: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黃建忠

中國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以“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向世界展示發展成就和國家形象。就首屆進博會有關問題,我們特別採訪到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黃建忠。

圖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黃建忠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選擇在上海舉辦,您認為這向世界傳遞了怎樣的資訊? 

黃建忠:這次進博會是去年5月份由習近平主席親自提議來謀劃設計的,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這個展會落地在上海,主要的原因來講,是因為上海本身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非常集聚的地方,是中國整個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産業分佈形態最豐富,結構也最豐富的地方。所以在這樣的地方辦進博會,有助於中國在很大的範圍內比較全面的、系統來展示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乃至於産業的實際情況。所以通過這樣的國際交流,能夠使得中國整個最前沿的經濟和最先進的産業,迎接一次真正的考驗,或者説達到一種壓力測試的效果,也達到比較優勢交流的效果。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在進博會上對上海開放發展的成就和重要性做出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三個與上海發展密切相關的利好消息。這對未來上海的開放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黃建忠: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我們結合來看。首先,習主席的講話裏面對下一步的開放提了五條,然後對上海提出了三個利好,這三個利好,我覺得跟那個五條是相互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説,它都表明瞭開放的趨勢和開放的力度。所以在這個過程裏邊,(這三個利好)等於説那五條在上海的具體落地和具體實現的方式。特別是其中的科創板和註冊制的試點,這個等於説中國的開放不單純地停留在貿易這樣一個層面上,它走向資本市場的開放。我們説真正的中國的納斯達克板到來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講,資本市場的多層次化,尤其是資本市場本身的開放性大大地增強。註冊制的方法,就使得企業的進退,資本市場對企業品質篩選的機制充分地得到體現。所以我覺得在這樣的開放過程中,上海開放的整個結構得到了一次完善。

第二,把長三角上升為國家級的戰略。就等於説把長三角跟長江經濟帶貫通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了長三角之間産業的重復投資,多頭競爭,能夠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産生更好的效果。同時,跟北面的京津冀、環渤海灣,南面的粵港澳,甚至包括港澳地區,東南亞地區,整個大灣區經濟,構成一個南北呼應,中間突破,在空間佈局上更加合理。在整個的結構形態上更加豐富。

中國網: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在新一輪的開放中,上海將會為外商提供哪些更加開放、便利和優質的營商環境? 

黃建忠:營商環境打造是上海兩年來非常核心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所以在這一輪的世界銀行對中國的營商環境評估裏頭,上海做了很大的貢獻。也使得中國在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排名,向前大大地邁進了,從原來78位,一下挺進到46位。所以營商環境的整體打造和優化的效果,初步得到了比較明顯的體現。

接下來,除了硬體方面、基礎設施方面做了很多優化之外,上海下一步更注重的是制度創新。也就是從軟環境、軟營商環境下手,來打造更好的營商效果。所以上海接二連三齣臺了很多新的政策,包括創業企業50條、民營經濟37條、人才30條,以及包括外商投資企業的負面清單、服務貿易開放的負面清單。所以可以説是比較全方位的,從要素到産業,到微觀企業,到政府宏觀層面,都做了很多的安排。另外就是政府的職能轉變,事中、事後監管,還有法制化環境,還要繼續完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上海等於説在這個過程中,營商環境的打造是全方位的。而且上海的這種行動和包括中央給上海的三個利好,會很快地轉化成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樣一來,對中國整體的開放,對中國整體的營商環境都會起到一個很強的拉動作用。

中國網:未來,以進博會為契機,上海將會在進一步的改革開放中獲得哪些紅利?又將面對哪些開放帶來的競爭挑戰?

黃建忠:從進博會來講,上海的機遇肯定是不斷地通過進博會這種模式,來産生當期的一些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説這屆進博會給上海帶來的,一個是交通環境、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用應勇市長的話來講,整個上海的城市建設提速了3至5年。 第二,在辦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産品和服務之間的交換,可以很快地在上海的産業裏邊找到先進技術的配套,找到國際上最新的設備、最前沿的産品,給我們帶來一些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很強的參照和拉動。

第三,對上海的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産生當期的效果。比如説,通過進口各種半成品、各種原材料,可以減少國內資源的開發,可以減少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四,從長期效應來講,因為進口博覽會的連續辦,所以將來對我們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進行國內市場各方面的改革,比如説國內的流通體制、物流的基礎設施、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投資和服務負面清單的落定,還有包括國企改革等等,都要在這個過程當中陸陸續續地迎接、接受這種進口博覽會的壓力測試和考驗。

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會從當期和遠期,不斷地産生持續的溢出效果。

      (本期人員——責編:佟靜;記者:裴希婷;攝像:郭天虎;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佟靜;記者:裴希婷;攝像:郭天虎;後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