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喬生:人才匱乏是中國足球發展緩慢的主因
 
時間:2018年10月11日
嘉賓:體育節目主持人 韓喬生

       中國網:足球對於大家來説,輸球已經成為必然,發展到今天,足球也很難在亞洲取得很好的成績,包括這屆亞運會,足球也是小組出線之後,接著又輸球,這麼多年,中國足球為什麼一直沒有一點進步或者發展這麼困難呢?

       韓喬生:我覺得我們中國足球這麼多年來,之所以成績不好,還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一個從1994年開始,中國足球把原來的甲級聯賽變成中國職業聯賽叫甲A聯賽,後來才有中超。在甲級聯賽階段,那個年代遼寧隊是很牛的,包括甲A階段,遼寧隊以前曾經實現中國足球的十連冠,十年拿冠軍,一支隊伍十年拿冠軍,説明這支隊伍很強的同時也説明瞭整個中國足球整體局面很弱,其他地方無法和遼寧來抗衡。

       在這個前提下,中國足球在那個階段,我個人覺得在職業化的開展方面來講,遠不如今天。而我們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中國足球在東亞的日本、南韓沒有開展職業化之前,我們贏日本應該是沒問題的,我們跟南韓也是可以掰手腕的,那個時候亞洲的幾支相對較強的就是沙特隊、中國隊、南韓隊包括參加了亞洲區比賽實際上是亞大區的叫紐西蘭,紐西蘭和澳大利亞,1981年當時世界盃的週邊賽亞大區比賽就輸給了紐西蘭,只差一步沒有到羅馬。

       在這點來講,中國足球在那個年代水準還是有的,我們在亞洲應該排在四強的,隨後中國一步一步往後退。原來國家體育總局一個領導叫何慧嫻寫過中國女排的報告文學,很有名,她曾經説中國足球應該屬於亞洲一流和二流球隊之間,當時很多人在質疑,我們不是亞洲二流球隊,我們是亞洲一流球隊,但到今天看看,中國足球恐怕連亞洲二流球隊都快難保住了,現在到了亞洲二流球隊的末尾。

       你看這次亞運會,越南足球的表現,而且越南在不久前亞洲的青年足球比賽裏邊還拿了一次亞軍,中國和越南隊的比賽現在已經打不過了,這説明什麼?説明第一人家舉全國之力在搞,第二人家的群眾運動比我們普及,而我們隨著改革開放,可能其他的很多運動項目相對來講對於場地訓練不是要求很大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地方或者場地相對來講可以解決的,包括室內可以解決的話,都好辦,而足球場這對於中國來講現在改革開放特別是地越來越緊張情況下,球場越來越少,球場少也沒關係,我們踢球人數只要能夠有保證也可以,但是很多人認為踢球沒前途,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我們的人才匱乏,人才匱乏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我們沒有銜接好。

       再一個中國足球走了彎路,一開始中國足球想學巴西,然後又學了德國,回過頭學義大利,再學西班牙,左右徬徨,沒有像日本那樣,咬定青山不放鬆,他一條道走到黑,堅持搞職業足球,加上日本整個國家很多的移民歷史的關係都在巴西,所以日本把大批的孩子送到巴西去。還有一個,就是對於足球的理解,日本人他在足球方面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他去日本學球,學完了以後回來也許不是踢足球,我不踢國家隊,我也不踢某個省的隊,我可能在一個公司裏踢,甚至等我年齡大了,連公司球隊都沒有我,但是我可以做足球的相關工作,我就是做不了足球相關工作,我不當經紀人,不當教練,不當足球相關公司的一些外聯的人員,但我仍然對足球有很深的理解,他能夠營造日本的校園足球文化。在日本無論從小學、中學到高中,更不要提大學,都有很好的校園文化。所以他的學校校園足球,高中的比賽,大學的比賽,全國電視轉播,收視率很高,為什麼?因為很多的日本這些學校的校友會回去加油,他會關注,形成一種足球的文化氛圍。我覺得這也是第二點。

       第三點,即便本來孩子練體育的人數就有限,一看足球不行,算了,別練足球,練其他項目,中國其他項目又確實比較強,包括我們所談到的中國個高的練籃球,練排球,成績都比足球好。個矮的可以有其他運動項目,有田徑天賦的,就練田徑去了。所以足球他人才的選材方面也受到了影響。可以説十年前還是説得多,做得少。批評、謾罵、指責,沒有真正幫助足球踏踏實實去做事。

       這幾年可以看到確實發生了變化,我們雖然中超花錢很多,但是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逐漸走上正軌,包括可以看到現在很多中國年輕孩子在學球,中國的一些足球娃娃也在國際賽場有不錯的成績。我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就有希望了。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段冰  攝像:常智博 攝影:董寧 後期:張文泉 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段冰 攝像:常智博 攝影:董寧 後期:張文泉 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