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視:改革開放以來,從體育弱國到體育大國再到體育強國,我國體育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從1980年中國競技體育開始登上世界舞臺到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從零獎牌到金牌榜第一,中國競技體育迅速發展。40年來,全民的體育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最初的嚮往、追求到直接參與,體育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佔比重越來越高。本期節目帶您走進著名體育主持人韓喬生,聽他講述40年來中國體育賽場的風雲故事。
體育節目主持人韓喬生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董寧/攝影
中國網:首先歡迎韓老師作客中國訪談。您1978年開始到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擔任體育解説員,這一年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1980年,我國首次組隊參加了冬季奧運會,雖然沒有取得名次,但是我們看到了和國際上的差距,在您的記憶中,改革開放前後我國體育發展的環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韓喬生:應該説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由於整個東西方之間的矛盾衝突,所以使得很多的西方的陣營沒有參加,而且對於中國來講,當時也沒有真正得到國際奧會給予的奧林匹克合法席位。坦率講,中國真正的第一次大規模的出現在世人面前,以非常強悍的陣容,非常大型的規模,還是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這也是改革開放開始以後,中國第一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們産生了第一批奧運會冠軍,比如説大家非常熟悉的許海峰實現了我國在奧林匹克當中金牌零的突破,包括中國女排郎平、張蓉芳等等,在袁偉民帶領下,獲得了奧運會的冠軍,包括當時中國的體操像李寧、婁雲等獲得了男子體操的多項金牌。還有像包括欒菊傑的擊劍,陳肖霞的跳水等等。
從這個角度來講,在改革開放之前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體育給人們的印像是完全不一樣的。在這裡我也舉個例子,當時我記得中央電視臺在1984年有一個專題片,非常地火爆,我們有一個資深編導,他現在早已經退休很多年了,很有水準的編導叫師旭平,他拍了一部體育的紀錄片叫《北京運動服裝一瞥》,大概內容是説穿運動服開始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穿著的時尚,成為一種潮流,他把大街小巷穿運動服的人記錄下來,拍成一部片子。
其實你看到在今天人們穿著的服裝各式各樣,但當時至少穿運動服是在1981年中國女排第一次獲得了世界錦標賽冠軍,緊跟著1983年又獲得世界盃的冠軍,再有後面的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冠軍,實現了三連冠,在這樣大的背景環境下,人們對於運動員的崇敬,對於體育生活的嚮往開始悄然發生變化。
再有一個,在過去80年代的時候,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很多人還在解決溫飽問題,還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從事體育鍛鍊,也沒有時間,沒有場地,沒有金錢,去進行體育的消費,更無從談起體育的享受。在這個前提下,當時應該説人們對於體育的追隨,對於體育的崇拜,對於體育精神的追求已經可以通過服裝看到。特別是中國參加了亞運會、奧運會,包括像前面提到的冬奧會,運動開始通過電視熒屏介紹給大家,而且大型運動會通過電視轉播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運動員比賽場上那種生龍活虎、為國爭光的景象,給國人帶來很大的傳染力,感染力。
再一個,我印象很深的1981年,這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第三個年頭,在香港進行了世界盃男排亞洲區預賽。當時中國、日本、南韓是亞洲三強,中國當時在和南韓隊比賽裏,實現了大逆轉,我們在0:2情況下,連勝三局最後反敗為勝。這種情況下,清華、北大的學生衝出校園,高舉著火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在那個時候説實話北京也是不夜城,這就是體育的力量,在那個階段,人們對於體育還是一種嚮往、追求、欣賞,這是改革開放初期。
包括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大規模地成建制的出現在世界面前,讓世界眼前為之一亮。我記得印象特別深,中國代表團入場的歌曲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是大家聽慣了《義勇軍進行曲》,而是“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要注意。”配著這個音樂節奏入場的,你可以看看當時的畫面非常震撼。當時對於西方特別是東道主美國對於來自東方大國,新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這種歡呼歡迎之情,就表現得特別地熱烈。我個人覺得在1978年到1984年這個階段,是屬於國人對體育的嚮往、追求和帶有點神秘的感覺。
中國網:咱們再往後看到了1990年,中國首次舉辦了綜合性的國際大賽,這一年也是您主持解説了北京亞運會,在您印象當中,中國有哪些項目取得突破性的成績?
韓喬生:1990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我個人覺得比如説在乒乓球項目當中,在羽毛球、體操、自行車,很多運動項目當中都取得很大的突破。包括我們剛才所談到的比如中國的體操,中國的跳水,中國游泳隊那時候也開始抬頭了,當時游泳已經開始出現五朵金花,她們在1992年世界游泳錦標賽當中也是取得非常好的成績。所以在1990年亞運會上,中國應該説充分佔據主場之力,實現了金牌總數絕對第一。
中國網:這屆亞運會取得的成績是否也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了體育大國?
韓喬生:1990年亞運會,應該説至少證明中國在亞洲是真真正正的NO·1,真正的亞洲第一體育強國。但要説體育大國的話,我覺得不是1990年亞運會上確立的,應該説真正的體育大國形像是在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上得以證明。中國代表團應該説在這屆當中是得以正名的一屆奧運會,“正”是驗明正身的正。正名了自己真正是體育強國,那屆巴塞羅納奧運會,中國整體成績還是不錯的。
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已經在世界上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體育強國,在競技體育來講,是競技體育的大國,在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證明這一點,我們在後邊的包括雪梨奧運會,雅典奧運會,進一步鞏固了我們體育大國的位置,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主場向世人證明中國是體育強國,那個時候人們的體制、精神面貌都發生了變化,而且已經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競技體育的指標,而是全民健身我們也開始做得欣欣向榮。
中國網:2000年雪梨奧運會,中國在獎牌榜和金牌榜均位列第三位,這是我國首次進入奧運獎牌榜第三名,從這個成績來看,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在跆拳道、擊劍等非傳統優勢項目上,也取得不錯的成績,您怎麼看這些年這些項目在中國的發展?
韓喬生:從跆拳道項目來講,它也有一個引進的過程,因為它也是南韓經過了將近50年時間的努力,才使這個項目最終進入了奧運大家庭,成為了奧運會永久的比賽項目。至於説你談到的擊劍項目,中國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欒菊傑已經獲得過金牌,只不過那個時候我們只是女子花劍,到了雪梨奧運會的時候,中國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單人,而是團體也開始有了很不錯的表現。
在這個前提下,中國一些過去相對來講比如説偶爾像欒菊傑這樣的一花獨放的,偶爾能夠出彩的項目就變成了在奧運會當中拿冠軍金牌必然的項目了,包括像跆拳道能夠取得突破,這也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結果。同時有一點,當時中國拳擊、擊劍、跆拳道遠不像今天群眾基礎這麼好,沒有多少孩子練擊劍,也沒有多少孩子練跆拳道,我們就是舉國體制,把好苗子集中在一起,請外國教練,強化訓練,吃苦耐勞。所以我們當時取得突破還是靠舉國體制,靠非常討巧的方法。
但是雪梨奧運會上取得突破之後,確確實實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很多人看到了中國人也能夠玩好跆拳道,而擊劍這些在歐洲一直被認為是貴族的一種項目,我們也能夠玩得很好,因為它能夠體現亞洲人的靈巧。
確確實實由於這些項目的突破,再加上傳統的項目優勢,抓住了自己的主要項目,拳頭項目,也使得整個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成績不錯,應該説2000年雪梨奧運會,也是繼巴塞羅納和亞特蘭大之後,第三次向世人證明中國水準在不斷地進步上升,中國的體育在正常健康的發展,中國的競技體育的水準在整體提高,中國的舉國體制來抓競技體育是行之有效的。它證明了這些。
體育節目主持人韓喬生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董寧/攝影
中國網:在奧運會上的成績越來越好,也給之後申辦奧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當宣佈中國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主辦權的時候,當時您在做什麼,當宣佈這個結果的時候,您什麼樣的心情?
韓喬生:2001年7月13號,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會大會上,中國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權。當時我印象特別深,7月13號那天晚上看電視轉播,當宣佈北京的時候,我在床上興奮地跳起來了,直接就跳起來了,而且床本身來講相對比較高,我不斷地跳起來,不斷地觸摸天花板。當時看著全國電視轉播,心潮起伏,特別地興奮,當時説句實話,不光是北京,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因為我們新中國成立以後,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改革開放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前進的腳步,讓大家感受到了前進當中的中國,正能量的中國,體育積極向上的中國,健康的、朝氣蓬勃的中國人是什麼面貌。
中國網:從這刻開始,全國進入了奧運時間,這個時刻是不是重新對體育有了新的定義?
韓喬生: 2001年的7月13號,我們經歷了北京申奧成功,2002年又有韓日世界盃的情況,在這以後,我就感覺到體育在我生活當中,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都不一樣了,在全國的老百姓心目當中體育已經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我舉個例子,在2002年,我家裏裝修,給我家裏裝修的小夥子大多是來自四川的,當時他們對於四川的運動員,對於四川足球運動員,對於四川的奧運冠軍如數家珍。
四川裝修隊的農民,他們對於中國的奧運冠軍非常熟悉,這點來講,這些奧運體育健兒的名字通過一個裝修隊你可以看到在老百姓心目當中深入人心,已經不是耳熟能詳了,在那個時候,這種體育力量帶給老百姓心靈的震撼。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羅雪娟獲得女子100米蛙泳的冠軍,走到哪,都視為英雄。體育已經上升到了一個老百姓在言談話語當中談論的主要話題。
比如説我們浙江游泳項目在2004年已經變成了全省開花,而且不光是浙江,在江蘇,在山東,在黑龍江,在湖北,在四川,在湖南,只要稍大一點的城市你去看,晚上很多的游泳館開放,游泳池開放,讓孩子們練習游泳。這就是一種全民健身的變化,悄然發生了變化。
中國網: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經過中國運動健兒的奮力拼搏,最終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從運動員到工作人員,從場上觀眾到場外群眾,億萬人用自己的雙手共同奏響了友誼、團結、和平、進步的北京樂章。北京奧運會,不僅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産,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産;不僅促進了中國競技體育的新跨越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更促進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
中國網:再往後看到了2008年奧運會,中國獲得了金牌榜第一名,也是奧運史上首個進入榜首的亞洲國家,當年的游泳項目是您解説的,一金三銀兩銅,您怎麼看這個成績以及游泳這些年的發展?
韓喬生:有句話叫前人鋪路後人乘涼,其實游泳項目能夠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一金三金和兩銅,六個人能夠站在領獎臺上,還是我們整體的游泳項目努力的結果。比如説張琳,他作為鋪路者,他在男子400米當中沒有能夠取得金牌,他是取得第二名,但是他在之前已經在世界錦標賽上獲得過800米的冠軍,但800米不是奧運會的項目。在之前,中國在奧運會上樂靖宜也獲得過奧運會的冠軍,羅雪娟在這之後,2004年的雅典也是進行了突破,所以才有中國游泳隊很好的教練員的訓練的經驗。
他們知道怎麼樣來培養世界的明星,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比如説我們200米蝶泳,女子,劉子歌拿了冠軍,焦劉洋拿了第二。實際上對於這個項目來講,我們已經是具有世界水準了。每個項目我們只能兩個人參加,所以中國隊包攬這個項目第一和第二名。再有,中國在整個比賽當中,包括像劉鵬的男子200米蝶泳也是相當不錯的,中國的400×200米女子自由泳接力能夠取得銀牌。你看一金三銀和兩銅它的背後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在過去相對較薄弱的項目當中,打翻身仗。
作為北京,我們主場,其他項目保持得很好,比如我們乒乓球、羽毛球、中國的體操男女團體,中國女團歷來是比較弱的,那次加上我們有主場之利,拿了女子團體的冠軍,男子體操全能冠軍,這在以往來講難度是很大的。中國在其他很多項目當中,甚至於在拳擊項目當中,鄒市明、張小平都獲得了金牌,這個難度也非常大。鄒市明在此前是雅典奧運會拳擊項目的銅牌。
我個人覺得在北京奧運會上能夠獲得金牌總數第一,獎牌榜上也是僅次於美國,這不是偶然的,天時地利加人和,全國人民為北京奧運會共同努力,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為中國奧運健兒齊心備戰創造了最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上的保障。從北京奧運會的場館設施來講,我們又佔主場之利,我們得天獨厚,可以比其他運動員都早去適應。我們在主場又有那麼多強大觀眾的支援,所以我覺得北京奧運會取得金牌總數第一,這個事應該説也是叫做順理成章。但是你可以看到,一旦離開主場,還是仍然證明我們其實還不是真正能夠拍著胸脯説中國就是世界體育老大,不是。因為體育是一個國家的國力、一個國家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綜合的體現,換句話説,北京奧運會拿了金牌總數第一,那個應該説是奇跡,一種非常態的情況。
而到了倫敦奧運會,我們就可以看到又回到了原來情況,而且在北京奧運會的時候,英國代表團的成績,英國在北京奧運會我記得排第五,反正就是排四五六,到了倫敦奧運會,英國東道主它的成績也上去了。所以在這點來講,東道主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確確實實能起很大作用,幫很多的忙。
體育節目主持人韓喬生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董寧/攝影
中國網:從2008年到2018年,應該是體育發展的黃金十年,這十年像孫楊、像蘇炳添,像武大靖,一個個標誌性人物開始出現,而且取得很好的成績,在這些弱勢項目上,中國越來越好,您怎麼看從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中國體育的發展?
韓喬生:2008年奧運會現在轉眼一晃十年過去了,自己都不敢相信,時間都跑哪兒去了,過得這麼快。今天中國的競技體育首先仍然是在一如既往地發展,可以看到今天中國的崛起,比如説中超,比如説CBA,比如説中國的排球,比如説中國的乒乓球超級聯賽等等,還有一些來自全民健身的很多項目開始轉入向職業發展。
像中國的武術項目、搏擊項目、散打、拳擊,越來越多,而且商業賽事越來越多,這説明什麼?説明體育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在以前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的。説明瞭現在職業體育發展的同時,我們多條腿在走路,在全面的發展。我們群眾基礎越來越雄厚了,可以看到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之間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了。雖然中國有些項目,比如冰雪項目中國現在比較弱,但是我們現在有些家庭已經在發生悄然變化。
以北京為例,北京四千多個家庭孩子在練習冰球,上海兩千多,中國南方其他地方家庭又有二千多,這麼一算,也有八九千個家庭孩子在練冰球。夏令營出去到國外去比賽,家長掏錢。這説明什麼?生活水準提高了,物質享受有追求了,同時開始有目標了。包括足球,現在很多的孩子踢足球,孩子從小送到國外,整編制的運動隊過去。這個説明什麼?實際上全民健身已經達到相當的層面,物質基礎較雄厚了,人們可以積極去追求體育了。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不求孩子將來一定要怎麼樣,但是給他一個好身體,而且讓他享受歐美人或者所謂白種人他們所享受的一種狀態。在這點上,人們的精神追求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就是這十年來給我突出的感覺。
中國網:改革開放40年,中國體育健兒不管在全運會、亞運會還是在奧運會或者是世錦賽的大賽上榮耀時刻您都是見證者跟親歷者,有沒有一個時刻即使選手沒有拿到獎牌,也讓我們倍受鼓舞,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時刻,也讓您至今難忘的瞬間?
韓喬生:運動員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升起,所有老外都一起起立,看著你的國家國旗升起,聽著你的國家的國歌,這個時候什麼樣的感覺。當然我覺得體育比賽有的時候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如説我印象特別深的一件事,當時中國有個運動員叫楊波,她參加平衡木項目比賽,是倒數第二名出場。她在團體比賽裏表現特別出色,平衡木上也是所有運動員裏拿分拿最多的,而且她對中國獲得女子團隊冠軍立下汗馬功勞。
輪到她個人項目比賽了,倒數第二個出場實際上在體操比賽裏是最好的順位,但可惜她在完成動作落地的時候,功虧一簣。器械上表現的無懈可擊,全場給她掌聲,但當她落地的時候,往前走了四步,這時候德國和歐洲的觀眾發自內心的一種惋惜和感嘆的聲音,哎呀。我覺得這個時候聽到是人類共同的聲音,大家都希望最好的運動員能夠站到最高領獎臺上。因為她此前無論在全能比賽,還是在團體比賽,都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如果她正常發揮,不用超水準發揮,這個平衡木的冠軍就應該是她的,但是恰恰在這場決賽當中,最後落地的時候,往前走了四步,所以她也從冠軍走到了第四,沒能上領獎臺。
在所有的觀眾狂呼嘆息的時候,緊跟著停頓了大約有幾秒鐘,全場掌聲響起,給楊波鼓掌。我這時候想到體育在人類當中不都是以勝敗為英雄的,這是人類的共性,一種善良,一種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大家的掌聲勝過了給平衡木冠軍的掌聲。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這當時給我的感覺,體育比賽不都是以勝敗為英雄。
中國網:現在全民健身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大家開始越來越重視運動,您怎麼看待我國體育的發展和全民身體素質提升的關係?
韓喬生:競技體育是旗幟,是龍頭,但全民健身才是基礎,才是本質,對於中華民族來講,要想真正活得健康,活得幸福,真正的能夠實現中國夢,我覺得身體是必需的,而且我們在各行各業,每個人都需要有很好的精氣神,所以對於體育來講應該有一種更高的追求。從全民健身角度來講,需要體育設施更加完備,同時人們也應該接受到規範化的指導和操作。也就説我們現在諸多的賽事需要更加的專業化,同時更加人性化。
中國網:改革開放40年,我國從體育弱國發展到體育大國,體育強國,作為見證者,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對於未來又有怎樣的期待?
韓喬生:作為資深媒體人特別作為前方報道體育的競技體育的評論員,目睹了中國的競技體育健兒在世界賽場,在奧林匹克賽場一次次的獲得優異成績,升國旗奏國歌,我感到驕傲。同時確實在今天我覺得看到了中國體育的力量和雄厚,體育人才厚度扎紮實實,也對未來充滿信心,覺得中國真的已經逐漸的在擺脫貧困。但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發展極不平衡,很多地方確實還很落後。
從整體來講,特別沿海城市,北上廣深甚至於二線城市整體來講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發展勢頭未來是很好的,而且在全國人民帶動下,落後地區也會迎頭趕上,城鄉差別逐漸縮小,我們整個民族健康朝氣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也能得以保證。一切的一切,從身體到面貌、到精神,到物質享受、精神享受,更不要説我們各行各業再到國防、國力、科技,應該是全面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這應該是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的,我覺得現在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來講還是幸福的,改革開放40年,相信很多像我這樣的年齡段,同齡人,他們會共同感覺到自己這一生還是過得很充實,很幸福,很豐富,對未來更充滿了很大的期待。
中國網:再次感謝韓喬生老師接受中國訪談的專訪,也跟我們分享了中國40年體育的發展,謝謝!
韓喬生:謝謝!
(本期人員:責編/主持:段冰 攝像:常智博 攝影:董寧 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