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高衛中談中非衛生合作發展的三個維度
 
時間:2018年8月20日

嘉賓: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 高衛中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2018年8月17日至19日,中非衛生合作高級別會議暨第三屆北京健康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從1963年向非洲國家派遣第一支醫療隊以來,我國與非洲國家的醫療衛生合作已經持續了55年,為提升非洲人民的健康水準做了不懈努力。中非在公共衛生領域取得了哪些合作成果?中國醫學事業的進步在哪些方面推動了中非公共衛生合作?就相關問題,我們採訪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高衛中。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任高衛中接受中國網專訪。  攝影  吳靜


中國網:高主任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我國向非洲國家持續提供醫療援助已經有55年。55年來,我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哪些醫療援助服務?經過醫療援助,非洲國家的醫療衛生水準得到了哪些提升?

高衛中:我們國家對非的醫療合作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幫助非洲國家建設衛生基礎設施,主要是一些規模醫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55年建了大概有130多所醫院,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派遣醫療隊。大概世界上55年都不中斷的一個衛生合作項目,恐怕也就是中國向非洲派遣醫療隊這件事。剛才如你所説,從1963年到現在沒有中斷,並且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隨著中非兩方的成長、變化,在不斷深化內涵、不斷提高水準,這是非常非常寶貴的成果。

第三,我們在傳染病防控方面也深入進行了合作。比較顯著的例子就是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爆發,人們記得住是近期發生的,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次。我們中國的政府、中國的軍隊、中國的醫療衛生人員響應非洲的需求,踴躍的到非洲去參與、診斷、治療,摸清規律,尋找防治對策,與非洲同行一起,和國際社會一起,這些事情非常非常的值得大書特書。

另外,我們在婦幼衛生方面,幫助非洲降低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做了大量的工作。從2020年前實現當時的MDG(千年發展目標)這些目標,我們幫助非洲投入了很多資源。在新的世紀,聯合國又做了SDG(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樣的規劃。設立了SDG的目標,同樣每人平均期望壽命、新生兒死亡率、孕産婦死亡路佔據了重要的指標。中國政府一如既往還是在做這個方向的事情,取得的成效也非常顯著。

最後,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或者非常基礎的一件事情,我們幾十年來做了大量的培訓和醫學教育,幫助非洲培養了大量的醫學人才,不論是學歷教育,還是學歷後教育,(培養起來)大量的醫學人才。人力作為衛生服務最基本的要素,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關鍵,所以概括起來説這些方面。這些合作取得了卓越的政治效益、健康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南南合作的典範。

中國網: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將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列為“中非十大計劃”之一,明確將繼續派遣醫療隊、開展醫藥産業合作等方面列為計劃。兩年多來,中非在公共衛生領域取得了哪些合作成果?

高衛中:習近平主席在約翰內斯堡提出的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我認為是新時期中非合作內容的加強和提升。概括起來説,習近平主席承諾,我們要幫助非洲建設100個醫療合作項目,100個婦幼項目,1+5+1或者1+5+N的傳染病防控,幫助非洲建設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幫助非洲建設成體系的疾病預防和控制系統。當然,永遠不會被落掉的還有衛生人力的培養,有一個“12萬+15萬+50萬”項目,有獎學金項目,有幫助非洲培養各個門類的人才,包括衛生人才的項目。這個計劃裏面,在衛生合作領域,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們派出了很多批次的專業的、高水準的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幫助非洲建立實驗室規則,培養實驗室人員,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們幫助非洲CDC做基礎設施建設。在傳統醫療隊合作的基礎上,我們試驗並且推行了醫院對口合作,就是一個中國醫院,一個非洲醫院,我們醫療隊進駐的醫院,幫他進行重點學科的建設。你像廣東的疾控中心在迦納,做中加的心外科中心、心臟中心,河南的疾控中心幫尚比亞做腔鏡中心,還有類似的口腔的、婦幼的、重點學科麻醉的建設。我們正在非洲建設若干個中醫中心,就是把中國人們喜歡的傳統醫藥學的精華,也向喜歡傳統中醫藥的非洲進行傳播。

再比如説我們派出短期醫療隊,像急需要解決問題的這些國家派出白內障手術隊。習近平主席提出這個計劃之後,我們做了一些改革的探索,我們認為都是卓有成績的。中國網:本屆大會的召開,對未來中非衛生合作和中國的健康産業發展等方面,將有怎樣的意義?

高衛中:這個會議是非常重要的會,我們花了4年的功夫做這樣的工作。那麼現在看來,成果開始逐漸呈現,一方面中國和非洲在産業合作方面的互相了解更加深化,原來我們健康産業界的人員,或者企業也好,或者是行會也好,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不知道他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什麼,不知道他們禁忌什麼,不喜歡什麼,所以這個是巨大的障礙,通過會議上的交流和會議底下的交流,我們認為産業界之間的了解進一步加深。

第二個,已經出現了貿易的提升、投資的增進和生産本土化,我們中國已經有十幾家企業在非洲落地生産,同時我們都知道非洲的工業化進程,最近這些年來蓬勃發展,非洲大陸總的經濟增長率一直在兩位數,像衣索比亞、坦尚尼亞都是非常好的國家,同樣它就帶來了需求數量和結構上的很大變化。

總體來説,我們對於非洲的認識在加深,非洲的投資生産的機會在增加,我覺得不論做什麼事情,在這個方向上有一個總目標不要忘了,就是把中國醫藥行業工業化的經驗傳播到非洲,幫助非洲人提高自身的研發和生産能力,促進衛生産品科技性和可負擔性,為SDG目標的早日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個是總目標。

 中國網:本屆大會的專題論壇的議題之一是,關於中非公共衛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您認為未來中非衛生合作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高衛中:我自己認為有三件事情必須重視。第一,非洲和中國夥伴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中國人需要更多的了解非洲,不僅僅是數量,而且在精確度上也要增加,我們了解這樣一個國家的情況,我們可能還需要了解一個省或者一個城市的情況,我們如果跟哪一些機構合作的話,我們很可能還得需要了解機構的有關情況,這是專業合作。那麼更寬、更大的框架是,比方説文化傳統、法律、歷史、宗教、意識形態,還有人文,從大的説到小的,人文的一般習慣,我覺得要增加了解,增加了解才能進行更好的技術合作、政策合作,才能更順利的推進貿易投資和生産本土化。

第二,從問題和挑戰來説,是缺乏比較專業的諮詢和服務機構。我們去非洲做一些探索性的事情,一般是我們自己根據有限的資訊進行設計和討論,沒有一個機制,有人或者有組織,或者有一種渠道得到準確、專業性的諮詢意見,像這個挑戰在非洲急需的藥品和其他耗材、器械的本土化生産方面,表現的非常突出,因此我們恐怕需要比較專業、成系統的諮詢服務。

第三,我尤其是覺得,我們對於非洲在醫療衛生服務,對於醫療衛生産品有關的法律規定、標準,以及它監管的辦法,仍然了解的不多,辦法也不多,所以我覺得這些障礙不是今天就是明天,或多或少都會發現出來。

中國網: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為中國的健康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您認為,40年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有哪些發展變化?

高衛中:從40年來衛生發展的成果看,我們簡直可以用輝煌來形容。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每人平均壽命已經到了76.8歲。有些健康結果我們沒敢預計到那麼好,像新生兒死亡率,十多年前,我們還在千分之二十六上。我記得後來定了一個目標是千分之二十二,結果很快就完成了,並且現在我們新生兒死亡率我記得只在百分之十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跟發達國家完全一樣,新生兒死亡率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不僅表明新生兒的狀況,更多的是一個溫度計,測量的是衛生體系的好壞,説明我們衛生體系發展的非常好。

第二,我們建立和完善了基本的醫療衛生國家政策。從醫療保障適應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改革原來的計劃經濟為基礎的制度,實現了現在我們的社會醫療保障覆蓋率到96%左右,這個成果令人非常難以置信。我們的醫療服務體系更是在40年來發展的極快,建立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醫療水準提高的非常快,這真是拜改革開放所賜。專業技術服務如果沒有國際交流,沒有頻繁的技術上的交流和合作,那想提高快是不可能的,閉關鎖國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你知道外國有很好的技術,你也沒有條件做。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醫療技術方面的提高,我覺得是一個根本性的因素。

當然,我們整個衛生體系發展壯大,我們的醫生數量在過去1000個人裏面不到2個人,現在40多年來,1000個人當中到了2.2人,這是很不容易的。百年樹人,培養一個醫生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是很大的,我們中國所需要的衛生人力基本能滿足需要,我們現在全國應該是有800萬名醫護及醫藥專業技術人員,也是非常大的成就。

再説,從藥品生産保障體系,我們國家建立了門類齊全的藥品的供應體系,從研發到製造到分銷到使用到評估到監管,這一套體系基本成型,當然它有健全的問題,有提高水準的問題,但是一個國家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本來就很不容易。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以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有的已經銷聲匿跡的,有的你平常感覺不到,它發生的頻率非常低,已經不對人群造成威脅。反過來,過去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像我們説的幾大慢性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這是需要新的政策、新的對策、新的投入來對付這樣的問題。總而言之,我自己覺得這個是非常令人驕傲的這麼一段發展歷史時期。

中國網:未來,在共建“健康絲綢之路”倡議的推動下,中非在公共衛生領域還將開展哪些合作?

高衛中:中非衛生合作我覺得應該從三個維度來看。一個應該是更寬,就是中非衛生合作的範圍不要只局限在現在,要根據非洲的需求和我們的能力拓寬合作的範圍,比方説我們現在能不能增加關於非洲的慢性病方面的合作。據我所知,在東非高原消化道腫瘤是比較高發的,而我們中國恰恰有消化道腫瘤篩查、預防、控制、治療這樣的經驗,有一些開始嚴重影響人們的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壓,在非洲一些城市是比較普遍的,那我們可不可以開展這樣的合作。

另外,很重要的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就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醫療衛生”這個能不能納入我們中非合作的範疇,我認為如果非洲的衛生體系要得到快速的強化,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所謂説的彎道超車,就是大力的引進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和醫療衛生聯姻結合才能比較快的強化非洲的衛生體系,使最偏遠地區的窮人都能有機會用得上最好的醫生,所以我覺得這方面也可以大力加強合作。這是一個寬。

再一個唯度,我覺得是高。我們過去的合作比較局限在服務體系的建設上,大家都知道醫學的發展比服務能力高一層的是教育能力,我們能不能讓中國的醫療衛生教育機構和非洲的醫療衛生教育機構進行合作,大力的培養非洲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各個門類、各個層次的,中國培養從赤腳醫生開始一直到專科醫生,不同級別醫生的經驗,在非洲加以修訂、加以落地,這是往高的方向走。當然高的方向還有,比方説能不能進行聯合科研?舉個例子,一些中國和非洲共同有的腫瘤,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科研能力拿過去,和非洲的同行、非洲某些大學的研究所、某個大學的醫學院一起,研究它的發展規律,研究它的臨床特點,研究非洲的治療方式,我覺得這種聯合科研或者是科研合作應該具有巨大的前景,這是所謂的高。

還有一個是深。有些合作是比較鬆散的,比較粗放的,那我們能不能通過更加緊密的、更加深入的合作增加我們的合作內涵,提升合作水準,我覺得這上面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探討。舉個例子,我們能不能把中國醫院管理的經驗和非洲的實際結合起來,在非洲推動一些醫院建設,不只是蓋房子,不只是派人在那兒提供服務,而是和非洲人一起管這個醫院,一起探索在非洲的各種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條件下辦好醫院、管好醫院的途徑。當然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深化,我是研究衛生政策的,研究衛生政策的人知道,一個國家如果有比較好的衛生政策,他的衛生體系才能強大,所以進一步從政策出發強化衛生體系,這方面中國具有豐富的經驗,我覺得是可以進行比較深的合作。

總體來説,我親身經歷了這一段或者説新時代的中非衛生合作的幾年,我感受到中非兩邊都有合作的渴望,也有合作的能力,我們也能夠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風正一帆懸,作為衛生人,可以在新時代有更大的作為。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 裴希婷;攝像:劉凱;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 裴希婷;攝像:劉凱;後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