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6日,美國開始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單方面發動貿易戰。作為反擊,中國也于同日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産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醞釀一段時日的中美貿易摩擦正式升級。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戰的前因後果,《中國訪談》節目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女士進行分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鄭亮 攝)
中國網:面對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是否有實力應對這一挑戰呢?
陳文玲:從一個長週期來看,中國肯定是向上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裏面也描繪了我國未來的藍圖,我們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是清晰的。我認為也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們現在的情況和我們建國初期改革開放之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建國初期,我們一窮二白,我們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中國真的是一個窮國,從民不聊生到人民有飯吃,這是了不起的變化。毛澤東説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當家作主人了,儘管那個時候物質還匱乏,但是一個新中國誕生了。
到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重塑了一個經濟制度,我們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重塑了這個經濟制度。這個經濟制度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原創性、原動力,使經濟充滿活力。
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由於生産力的釋放,微觀經濟基礎再造,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説的,到富起來的過程。但是我個人認為富起來還沒有真正到那麼富,特別是我們貧富之間的差距也沒有完全解決,我們也不是所有人每人平均收入都到了一個富有的程度。我們每人平均收入還在世界的第71位。所以,我覺得我們整個經濟總量做大了,我們有一部分人富起來了,整個國民收入的水準提高了,已經到了接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我們到2020年要使全體人民都實現共同富裕,實現零貧困。我覺得富起來這40多年也是很了不起的。我們脫貧的人口占到全球的76%,而且我們如果實現零貧困,這在人類發展史上是一個奇跡,我覺得是史詩般的奇跡。
我認為我們在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強起來。因此,我們現在和我們原來的基礎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建國的時候一窮二白,然後我們遭受了世界性的封鎖,那個時候都沒有打垮中國,我們現在雖然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們的GDP總量已經到世界第二位,我們的貨物貿易總量是世界第一位,製造業産值是世界第一位,人民幣國際化佔到五大貨幣的10.92%,SDR籃子裏面的貨幣的10.92%。我們現在的製造業實際上成為全世界品種規格品類最完整的供應體系,這也是美國害怕的地方,也是美國覺得你這個製造業原來是跟我是垂直分工的,我是在産業鏈的高端,或者中高端,你是在産業鏈的中低端,所以雙方的製造業結構是互補的。我是用很少的錢可以獲得你很多的商品。現在你也在邁向中高端,製造業産值又在全球的産值中佔到25.5%,美國原來是佔到50%——二戰的時候。在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它佔到33%,現在它佔到15%,我們佔到25.5%。加上我們現在的産業結構還在升級,整個裝備製造業要振興,幾大産業藍圖分三步,最後建成製造業強國。它當然有一種天然的抵制,特別是美國的鷹派人物,認為我們將來會全面超越美國,就不能保持美國第一了。所以,這也是它發動貿易戰,或者貿易衝突、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們中國跟它抗衡的實力所在,我們的底氣所在。
它恐懼的正是我們的實力,我覺得我們沒必要因為我們跟它差距大——我們的製造業水準有差距,科技發展水準有差距,軍事實力有差距,每人平均財富有差距,跨國公司等大的企業的國際運營能力有差距,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有差距,那我們的差距還是多方位的——但是我們沒必要因為有差距,我們就沒底氣。我覺得差距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差距是我們發展的空間,差距是我們追趕的方向,差距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明天是要達到這個目標。
所以,我們沒必要因為我跟它有差距,我就沒底氣,你怎麼制裁我,我都可以低聲下氣,低眉順眼,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在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被你打倒。被你封鎖,然後中國就消亡了——不可能的。現在中國在經過這麼多年全國人民的艱苦奮鬥,一代又一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鬥得來的今天,全世界實際上都是很仰慕的,包括美國也認為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對巨大成績怎麼看?
如果你認為一個13.9億人口的國家取得了這樣的經濟成就,使人民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你認為是對歷史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對世界的貢獻,你就會點讚,你就會由衷地感謝這個國家:沒有給世界帶來任何的拖累,而給世界帶來的是貢獻;沒有給世界帶來任何麻煩,而是給世界帶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我覺得你應該感謝。你沒有必要恐懼這個國家發展,難道你第一,別人就必須第二,這都不行嗎?別人就必須要低於你嗎,別人就不能再前進嗎?以你作為一個準繩,其他國家就不能突破嗎?那世界怎麼進步呢?我認為世界就是在追趕上進步。
歷史上沒有一個大國、強國能夠永遠保持它的地位。在追趕的過程中,另外一個(大的、強的)國家産生了,如果你的能力強,你再追趕,你又成為大國了。如果按照哲學來説,就是歷史也在揚棄中前進,國家和國家(在競爭中)進步,世界是在互相學習、借鑒、追趕中贏得明天。
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沒有必要氣餒,也沒有必要被這種氣勢洶洶的霸權主義嚇倒,中國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鄭亮 攝)
我覺得中國現在還有一個方面是美國現在沒法比的。我們中國現在是順應歷史潮流,堅持經濟全球化、貿易便利化、貿易自由化,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我們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實際上這些倡議都不是為中國,都是為了全球更多的國家能夠參與,然後通過互聯互通改變世界格局。這個格局不是勢力範圍的格局,而是商流、物流、資訊流、資本流,它的流通更順暢,大家的經濟發展成本更低。通過這樣一種方法,你發展我也發展,大家共同發展。通過互聯互通來改變世界,通過降低整個公共成本來提高公共收益。我覺得這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産品,而它的基本原則就是共商共建共用,所以也得到了世界很多國家的擁護。我們和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文本。去年5月14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130多個國家的代表來參加,現在在相關國家已經有75個産業園區。
我就想,這些説明什麼呢?説明中國現在的聲音實際上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重視,中國提出的方案、理念、主張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重視和讚賞、響應,並且有共同行動。這説明中國站在道德、道義及人類命運發展這樣一個制高點上來思考問題,然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讚賞。
現在就貿易問題來説,我覺得國際組織,IMF、世界銀行、WTO,我覺得發出聲音都是一致的,都是要推進經濟全球化,推進多邊體制,維護多邊體制,都是反對這種非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我覺得這種封閉、保守、落後、保護,是保護不了一個國家永久的霸權地位的。這個霸權地位不是靠你保護得來的,它也是靠經濟不斷發展、科技不斷創新——而科技創新是需要把創新不斷變成産品,産品不斷變成市場的收益,然後這個收益變成繼續創新的動力。
美國現在這種做法恰恰把這個鏈條打斷了,因為你創新以後,現在雖然在世界上是最高水準,但是你不能保證你永遠在最高水準。如果你的産品創新以後不輸出,不向市場銷售,你這種創新就不能實現技術創新所應有的壟斷利潤,它會使創新的效益遞減。我覺得這種做法是損人不利己,對於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技術創新沒有任何幫助。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段冰;攝像/後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