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鐵傳媒路立明:用匠人心態深耕中國大交通媒體領域
 
時間:2018年5月22日
嘉賓: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中國網: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創立於中國北京,創立之初華鐵傳媒還是一家傳統型鐵路廣告代理企業,伴隨著中國鐵路發展的時代大潮,華鐵傳媒逐漸發展壯大,如今的華鐵傳媒已成為一家綜合型企業集團,業務版圖實現了全國所有省市全覆蓋。華鐵傳媒在做大做強的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幫助貧苦山區的孩子走出困境,圓上學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華鐵傳媒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該怎樣應對,對於未來的發展又會如何佈局呢,對此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了華鐵傳媒集團董事長路立明。

    

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路立明  

       中國網:華鐵傳媒從1995年創立,至今已經23年了,它是隨著中國鐵路的發展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那您認為,中國鐵路的發展給華鐵帶來了怎樣的機遇?您又是如何抓住機遇,一步一步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對於今天企業的良好局面,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路立明:我們華鐵傳媒成立了23年,從1995年成立到現在,走了這麼多年,公司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原來我們一直做的是普速列車,從1995年開始一直到今天, 23年,鐵路也經歷了多次的大提速,我們看到了它的發展機遇。每一次提速,對老百姓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包括現在的高鐵。高鐵是從2011年10月31日正式運作,一直到2012年的12月7日,經歷兩次高鐵大範圍的廣泛招商。在兩次招商當中,由於華鐵一直是做鐵路列車媒體的,所以我們拿到的市場份額是最多的,超過了60%全國的市場份額。

       現在大家出行首選高鐵,從北京到上海,最快的是4小時18分鐘,最慢的是6小時17分鐘,為沿途上各個城市的老百姓出行帶來方便。鐵路的影響力比較大,每個老百姓都離不開它,由於現在鐵路客流量比較大,所以對於華鐵來講,會緊盯中國高鐵的高速發展,這個機遇我們是一定要抓住的。

       中國網:您在抓住機遇上,華鐵自身做了哪些改變?

       路立明:我們現在也在深入研究媒體。中國的火車、高鐵,北京到上海有高鐵、動車,還有普速列車,武漢到廣州也有高鐵、動車、普速列車。舉個簡單的道理,從武漢到廣州坐普速列車硬座的環境比較好,但需要行使10小時左右,票價是138.5元,如果坐高鐵,全程4個小時左右,需要463.5元,你可以來判斷,對於旅客來講,票價就把人群分的很細。

       對於中低等收入人群,他首先考慮的是普速列車,對於中高等收入人群,他會選擇高鐵,他認為時間就是錢。現在我們媒體有高鐵、動車、普速列車,高鐵車站上的媒體,12306的行程短信、旅途行銷、體驗傳播等等,我們的項目是比較多的。

       中國網:從2016年開始,華鐵傳媒進入了集團化的運營模式,集團化的運營模式給公司整個戰略發展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作為一家最早運營鐵路媒體的民營企業,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您認為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路立明:集團化的運營模式是把原來的板塊分的更加細,在整個集團當中,我們涉足了高鐵動車廣告、普速車廣告。一個旅客在火車上看到廣告的同時能夠買到商品,這叫體驗式傳播。我們在車上還會做公關活動,在感恩節當天,有些企業給旅客送牛奶等等,在全國的高鐵車站,在高鐵動車上與旅客形成很好的互動。包括我們的航空媒體,車上産品的銷售,板塊分的會很細,這樣對整個集團的管理幫助也是比較大的。

       華鐵的核心競爭力,坦率地講,我們的公司比較務實, 10年以上的員工是非常多的,公司的核心管理層有10位,有7位是在公司10年以上的,有3位不足10年,他們在業界的影響力都比較大,團隊非常穩定。第二,公司的管理正規。雖然華鐵是股份制公司,但管理非常正規,全部都是制度化的管理。簡單來講,我作為公司的老闆,我是不用簽字的,公司所有費用的支出都是由各個團隊的負責人,各位副總裁自己簽字生效。正常的人事調整全部都按照制度走,華鐵是用制度來管理,小型企業靠人管,中性企業靠制度,大型企業靠文化,現在華鐵一切是以制度為準。

       中國網:您是我見過最省心的老闆。

       路立明:我們去其他企業來看,很多企業老闆有三分之二時間用來簽字,大到幾千、小到幾萬都需要簽字。在華鐵我從來不簽字,各個方面的支出都是由相關負責人自己簽字就可以。

       中國網:簡政放權在您這兒體現的非常好。

       路立明:因為他們都比我優秀,都比我專業。

       中國網:那您認為,華鐵是如何來吸引和留住這些人才的,靠的是什麼?

       路立明:靠的就是激勵制度。我們公司內部的培養機制是比較好的,很多公司,一級團隊負責人都是從普通員工慢慢提拔的,他們自己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學習,來適應公司的發展。當公司空出好的職位的情況下,優先考慮的是內部員工,內部員工沒有合適的,我們才來外聘。其實對於員工來講,他的穩定性之一主要是看公司給他很好的晉陞機制,這是最主要的。

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路立明

       中國網:如今廣告主在媒體投放上越來越小心,很多品牌投放之後,沒有收到預期的良好的效果,再加上近幾年數字化,網路時代新媒體的衝擊,很多廣告主的媒體投放預算是受到了很嚴重的分流。對此,華鐵是如何應對的?

       路立明:從2011年招標到2014年,這幾年高鐵市場因為線路沒有現在這樣豐富,旅客的出行選擇比較多,那些年我們公司也出現了虧損現象。到了後面幾年,2015年到現在,我們的業務才做的比較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強大的高鐵上的人群:一是有廣大的消費者;第二,比較大的經銷商、分銷商都在坐高鐵。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由於高鐵這種封閉的空間場景,人在高鐵上時間比較長,平均都要三四個小時,每個人接觸資訊量是很大的。

       尤其是市場上的經銷人員,包括經銷商、代理商,他看到産品之後眼睛是發光的,他有時間來了解,來分析這個産品,這對於企業來講是最希望看到的現象。每個媒體的特性不一樣,高鐵的媒體是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對它進行了解。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廣告就在你的眼前,只要你的廣告設計更加新穎,能夠讓他願意去看,廣告效果就達到了。

       中國網:鐵路傳媒進入了高鐵時代,高鐵時代和普快時代傳媒運作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路立明:高鐵時代,在2007年,鐵路客流量是13個多億,2017年是30多億,高鐵就佔了17個多億。從過去的10年當中,坐普速列車的人並沒有減少,雖然很多人轉成了高鐵,但普速人群也在增加。從經營的角度上來説,兩個媒體形式完全不一樣,高鐵針對的是中高端收入人群,普速列車針對的是中低端收入人群,這就是剛才所講的,武漢到廣州,138.5和463.5的區別是差著300多塊錢。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講,差距是比較大的,價格就能把人群做到很好的細分,每個受眾都有不同的選擇商品的檔次。

       週末,原來人們都想宅在家裏面,現在都要坐火車出去走走,北京到濟南也就一個多小時,北京到鄭州兩個來小時,從上海到合肥就兩個多小時,上海到南京,最快的只需要59分鐘。時間把城市距離給壓縮了,人們是沒有需求創造了需求,這樣的人群是非常高端優質的消費人群。

       中國網:企業做的越大,社會責任也越大,華鐵傳媒一直致力於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圓上學夢,2017年還成立了鐵芯兒會慈善基金。今年,還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達成了戰略合作,這方面情況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路立明:慈善工作我們一直都在做,很早之前,我們給麻風病人獻愛心,後來我們也做了很多慈善,只不過以前做得比較簡單,沒有形成規模。從2017年開始,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就比較有規劃,針對兒童做得比較多,慈善工作我們也是有計劃、有步驟,而且長期、堅持地去做,我們有專門的部門負責,目前主要關注的是兒童,少年強則國強。在過去幾年當中,華鐵的架構比較簡單,在2012、2013、2014年公司很困難,當時得到了很多社會的幫助,我們才能走過來。現在發展好了,我們一定要回饋社會。

       中國網:企業發展到今天是越來越好,目前已經成長為一個巨型的傳媒集團。

       路立明:高鐵是國家的一張名片,我們也希望成為交通媒體當中的一個名片。我們現在還有航空媒體,以鐵路媒體為主,以航空媒體為輔,日後的發展是中國大交通媒體。

       中國網:對於華鐵未來的發展您有怎樣的考慮,又會如何佈局?

       路立明:未來的10年、20年,華鐵一定是專注于大交通媒體領域,我們不會什麼行業都去涉足,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每個市場都需要匠人的心態、長期堅持去做。高鐵媒體的發展速度這麼快,現在你去哪兒都能坐到高鐵,國家每年對高鐵的投入力度都很大,我們在未來的10年、20年,只在交通媒體當中去發展,其他媒體我們不會去涉足。

       前段時間跟廈航達成了合作。今後,航空媒體是我們的一個最佳選擇,商務人士的出行要麼坐飛機,要麼坐高鐵,對我們來講,這都是重度覆蓋的人群。在天上飛的是飛機,地上跑的是高鐵和普速火車,這方面我們暫時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未來的10年、20年,都會在這方面深入地去開發。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段冰 後期:劉凱 攝像:劉凱 攝影:楊佳 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