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勞動者是美麗的!今年年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原國家林業局作出了表彰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授予115名林業幹部職工“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範”稱號,授予113名林業幹部職工“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他們是一群美麗的人,是美麗中國的守望者。
“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到來,為紀念這個節日,讓更多的讀者了解這些先進模範的事跡,激勵所有的人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鬥,《中國訪談》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協助下,特別邀請了其中6位先進模範,其中有勞動模範,有先進工作者,請他們來談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跟廣大網友一塊交流自己的勞動感悟。
今天做客我們演播室的是四川省木裏林業局森林專業撲火隊班長李龍忠。李班長,歡迎您做客我們的演播室。
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範、四川木裏林業局森林專業撲火隊班長李龍忠。(趙娜 攝)
李龍忠: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我們平時對森林專業撲火隊的工作了解不多,請您詳細給我們説一説,您平時的工作是什麼樣的情況?
李龍忠:從1998年參加工作我就在一個林場,林場那個時候就是從事原木生産,國家搞三線建設,我們就砍樹伐木,交材運材。到1998年以後,國家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我們就放下了大刀、油鋸,變為了植樹人。
之後,我們企業又成立了專業撲火隊,有森林管護的、有專業撲火的。我們是在2001年成立的專業撲火隊,那時候我就調入撲火隊,任油鋸手,當過班長,專門對森林火災進行撲救,至今已經16個年頭,16年在撲火的一線。
每一年,因為我們木裏縣山高,海拔高,地理條件相當差,全是山溝、大山——橫斷山脈,1-6月份就是防火季節,火災是相當的頻繁。我到撲火隊10多年,大小火100多次,上火場。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2005年的“三把大火”,木裏縣水洛、東子、唐央這三個地方。
那時候我們接到上級命令,第一時間趕赴火災現場。那個時候我們的條件差,趕往火災現場,路途坐車8個多小時,當時的車是運兵車,又是敞篷車,就是“東風”牌,連座位都沒有的那種敞篷車。木裏縣氣氣候又乾燥,路途又是才剛剛修建的泥巴路、石子路,一路灰塵撲撲。8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離火災現場還有幾個小時的山路,步行,我們就背著行李背包、就是撲火用具,我的油鋸,還要背一包乾糧。我們隨時上山撲救,每個人背的重量至少要達到30來公斤。
一個背包,行李,油鋸,還有生活用品,主要就是乾糧,山上沒有水。那個橫斷山脈山比較大,只有很遠處的溝下面才有水,每次到火場裏面,乾糧準備齊了,一幹就是幾天,晚上不休息。大火確實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就採取砍隔離帶的辦法。我是經過幾個晝夜砍隔離帶,只有隔離帶長達1000多米長,寬20多米,形成後才能把火隔離開來。
隔離帶砍好了以後,休息時間都沒有,我們就要進行守護,不要讓這個火翻過隔離帶,(如果)到那時候就沒辦法了。統一打著電筒,有專門負責打電筒的,我就負責用油鋸砍伐,砍出隔離帶,一部分人就把這些障礙、可燃物清理掉。
等到火基本得到控制,到那時候就要休息了,我是疲憊得不得了,碰到樹枝就靠著睡著了。
中國網:這是多長時間沒有休息?連續兩天兩夜奮戰?
李龍忠:兩天兩夜,連續的,三把大火。其實這個很頻繁,每一場火大一點我們都是這麼幹,火小一點的可以直接撲滅,那種比較快。因為木裏縣一是地形複雜,二是樹種,它是油松,到了冬季和第二年的春季氣候乾燥,火災隱患是相當多的。每一年到了防火季節就要打幾次火。
中國網:一般防火季是從幾月到幾月?
李龍忠:1月到6月,這就是防火季。
中國網:其他的月份相對來説危險系數會比較小一些,是嗎?
李龍忠:到6月以後氣候就改變了,要下雨了。下雨的時間,我們就回地方,防泥石流、滑坡,搞防汛工作、森林撫育、管護。
中國網:像您剛才形容的這樣的大火一般都會派多少人去滅火?
李龍忠:當地政府要派當地的農民,那個時候沒有多少人,只有我們才有專業撲火隊。我們專業撲火隊當時是30多人,三把大火後,去年又組建了一個隊,就是80來號人。
天保前期工程,就是1998年到2010年這個時段,我們那段時間條件就相當落後,後面10年逐步改善了一些,像運兵車,換成客車了。我們的裝備,加上上山的行李、睡袋這些,勞保防護用品要齊全一點。以前,在發生三把大火那個時候,在唐央的一個地方,那天的上午我們就趕到那兒,趕進去,防火帶還沒有砍出來,就遇到火力圍攻,那次是最危險的。
當時圍睏了我們300多人,有專業火隊幾十號人,有當地的老百姓,有省裏的武警,一共300多人,(被大火)圍到當地一家老鄉的馬鈴薯地裏面。那個時候(相隔)一兩米,煙熏得沒辦法,我們都被嗆得不行,已經採取自救的方式,就是把衣服用水打濕,再把口面部捂住,在地上挖個坑,每過一會兒就把頭伸到坑裏吸收點空氣,都快斷氧了。
中國網:這是屬於極度危險的情況?
李龍忠:對,極度危險,四面都是火,沒法撤離,資訊也不通,我們就採取自救的方式,長達11個小時。
中國網:是自救的過程長達11個小時,還是這場大火燒了11個小時?
李龍忠:自救時間長達11個多小時,在那兒被圍困著。
中國網:沒有任何外界的聯繫和外部的增援?
李龍忠:沒有的。
中國網:那最後怎麼辦呢?
李龍忠:最後等到這個火勢(滅了),等到周圍燃燒完了,我們才有法撤離。
中國網:這是您遇到過的最危險的一次嗎?
李龍忠:對,最危險的一次。
其次是後面的幾場大火,在大火中,我在處理火情火災的時候,我們林區的一些樹木,樹上面是火,下面也是火,我們要把它除掉,為了減少損失,冒著危險,衣服也燒著了,帽子也燒著過,腳上的膠鞋也燙穿過,因為地面有火,火力夾攻。
因為木裏地區比較乾燥,,風力也大,起了山火後,空中的火焰能從這邊山飛到那邊山去,相當危險。
中國網:像這種危險的工作,對於您來説,對於您的家人來説,其實是一種很困難和很難接受的事,是什麼樣的精神讓您堅守了這麼多年呢?
李龍忠:因為我們是林業職工,國家有那麼好的政策,為生態建設,這是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我也是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産黨員,又是優秀護林員,對我的工作,我是盡心盡職。我們那個企業在木裏來説就是一個服務企業,國家花那麼大的力氣,出那麼多的錢來搞生態建設,生態建設主要以我們林業為主,我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在林業工作上幹了這麼多年,再辛苦再累我都堅持下來了。
中國網:當初有沒有退縮?
李龍忠:還是抱怨過,還是不想幹了,想回老家了。
中國網:有過這樣的想法?
李龍忠:對,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們在防火季節,我們在工作期間沒有探親假,也沒有休息日、國家法定假,我們都不休息,隨時是一種待命狀態,哪個時候接到命令,哪個時候就第一時間出發。
中國網:全年365天時刻待命,沒有一天休息?
李龍忠:不,是一至六月份。
中國網:您的家人來説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有沒有和您説過,咱換個工作吧,太危險了。
李龍忠:説過,我家的子女和妻子都喊我別幹了,回家吧。
中國網:那您怎麼説的?
李龍忠:我説這是我們的革命工作。我本來就愛這個工作。因為,説實話,父輩幹了幾十年,我們又接替父輩——他們以前是支援三線建設,我們來參加這個工作,心願就是完成父輩沒有完成的這些事,為了國家的生態,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
中國網:兩輩人,從您父親開始到您這一輩,您又從事林業工作32年,到今年為止32年。這麼多年,您覺得您身邊的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包括生態是不是變得更好了?
李龍忠:更好了。木裏縣這個地方,以前國家沒有實施天保工程以前,到處採伐的,基本上是爆發了,我們林業職工已經沒有辦法生存了,採光了,,林木快伐完了,泥石流、風沙,天干地旱的,自然災害相當多,頻繁。在1998年下半年,國家實行天保工程,我們就放下了,不砍樹了,實行保護,那個時候我們就響應黨中央號召,所有的這些就是封存了,大刀用具就不使用了。
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範、四川木裏林業局森林專業撲火隊班長李龍忠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趙娜 攝)
中國網:然後開始……
李龍忠:開始保護。
中國網:開始人工造林。我這裡也有一個數據,説您曾經帶領十余名職工,在每年的造林季累計造林8900余畝,個人栽種樹木20余萬株,這是非常大的量。
李龍忠:是的。每天我要比一般職工多栽種50株,專門有品質保證員跟在我後面,清點苗木株數,親自跟在我後面。
中國網:這個工程量很大啊,21萬餘株,相當於多少年積累的這個量?
李龍忠:長達10年。
中國網:您每天都在工作?
李龍忠:不,我們那裏是季節性的,從每年的十月、十二月到下一年的七八月,這段時間就開始栽樹植樹。我們那個地方杉樹種植得比較密。20年前我栽的樹都十多公分粗了。
中國網:有時間也去看看它們嗎?有什麼樣的感想?
李龍忠:前一段我也去看了。
中國網:有什麼感想?是不是非常感慨?
李龍忠:感慨。到處一片綠油油的。
中國網:這是您的成績,也是為美麗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生態越來越好,對您自身的生活有沒有什麼影響?
李龍忠:很好,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中國網:那您覺得現在國家提倡的建設美麗中國,那您認為您心目中的美麗中國是什麼樣的?能給我們描述描述嗎?
李龍忠:我認為我們的美麗中國就是到處都是青山綠水,到處鳥語花香,人們就有了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地方和居住環境。空氣也好了,水品質也好了,自然災害也減少了,就是希望達到這種幸福美麗的中國,我們還要繼續向美麗中國大踏步的前進。
中國網:繼續為林業事業和美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李龍忠:是的。
中國網:“五一”國際勞動節快到了,您有沒有想對全國各地的勞動者説點什麼?也包括您所在林業行業的從業勞動者?
李龍忠:想説,祝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所有的勞動者節日快樂,在新的征程上擼起袖子加油幹,為我們中國的綠色添磚添瓦。
中國網:謝謝李班長做客我們的演播室,對您個人平時的工作,一些撲火現場的描述,我們都印象深刻,也感謝你為美麗中國做出了貢獻,同時也感謝各位網友收看,再見。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段冰;攝像:董超;後期:劉凱;攝影:趙娜;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