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什麼樣的國——法治中國
 
嘉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王超英,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周光權,原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劉紅宇

中國網:2014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會議提出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啟了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

    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法院第三法庭的法官們來到雲安鎮大院壩社區,就居民林某訴鄰居顧某因修建擋水墻造成的採光權糾紛進行弄堂審判,同住一個巷子的50多戶居民參加旁聽。   攝影  饒國君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法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就是説我們從改革開放初期無法可依的狀況到我們已經建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馬一德:建設法治中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是為了這個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是為了這個國家能在世界舞臺上提高競爭力、話語權,也就是我們講的“四個自信”。

中國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國舉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成就最豐碩、最顯著的五年,開闢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新境界。從實施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破解“民告官”難題,到編纂民法典保障人民權利;從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方便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到構建中國特色輕罪訴訟制度體系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民意民聲在哪,立法就跟進到哪。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許安標:到2018年的2月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 25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後,一屆制定的新法又增加了25部,這是很大的成績。修改的法律是12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6件,做出法律解釋9件,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總共達到了263部。有一個總體的判斷,就是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周光權:最近這五年,我感覺全國人大及各專門委員會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我覺得(這五年)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確保改革于法有據方面,人大在它的職權範圍內做了應該做的工作。另外在保障民生立法方面,我覺得這一屆人大的成績單特別的可圈可點。

中國網: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鮮明地提出“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回望司法體制改革歷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試點,再到全國推廣,一系列舉措密集出臺,只為了一個目標,就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我覺得讓人民群眾感覺到公平正義,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是權利公平,第二是機會公平,第三是規則公平,第四是結果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馬一德: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第一,領導幹部首先要做奉法守法的踐行者。第二,政府要依法行政,要為老百姓辦實事。第三,我國要科學立法,而這個法律一定要制定的有可操作性、更接地氣、更惠及老百姓。第四,我們要用更加全球化的視野、更加全球化的理念來一起推動法治環境的進步。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 厲莉:法治就是讓人民法官具備了另外一雙慧眼,我們要讓看得見的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也要讓我們的肉眼視線以外的人民群眾來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人民法院,作為一名裁判者,我們要給原被告雙方以公平和正義。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 王超英:五年來,大家都知道,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非常重大的進展,大家可能情況也都比較熟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員額制,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非法證據排除等等。司法體制改革的進展對於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網:如今,法治中國建設每前進一步,公平正義都更加可感可見。“法治”二字深深紮根在人民心中,全社會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日漸濃厚。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我們要改進全民普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斷地在提高我們全民普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別是資訊網路技術的興起,使得我們在法治宣傳手段要現代化,比如説通過網路,通過“三微一端”以及現在正在興起的智慧法律服務,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能夠提高我們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 劉紅宇: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全民參與到守法的過程中去,這個才是最核心的。像今年老百姓熱議的,有人扒著高鐵的門喊“老公我等你”。其實這是一種違法行為,甚至是一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如果把這一類的案例通過處理了之後,廣泛的宣傳,其實這對老百姓的積極參與和守法是一個極大的影響。

中國網: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時代,新征程,下一步法治中國建設該如何發力呢?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  張蘇軍: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使我們法治中國的建設為十九大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來服務。要想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有好的治理體系,就是我們要有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現代化的治理能力,把國家治理的水準不斷地提高,才能夠保證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的實現。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 厲莉:要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培養一種法治信念,對法律的信任、對法治的信仰,讓依法治國和法治觀念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人心,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讓法治在治國理政當中,發揮更加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 馬一德:中國在法治建設上要拿出中國方案,講出中國故事,來推動世界的法治建設,尤其是對正在發展中的國家的法治建設,我們要提供可操作的模組、樣板。因為我們是個大國。

中國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部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規,正構築起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固基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越來越完善。法治中國建設,不但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里程碑,也必將為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提供中國經驗,貢獻中國力量!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裴希婷;記者:段冰;攝像:齊銳;後期:李凱馨;技術支援:董超;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建設什麼樣的國——法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