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8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建設法治中國,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那我國目前的法治建設情況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今後又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呢?就相關問題,我們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
全國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
中國網:張代表您好,請您跟我們談一談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和要求是什麼?為什麼要建設法治中國呢?
張蘇軍: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我們在法治國家建設方面就有些新的目標,最重要的,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使我們法治中國的建設為十九大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來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目標確定的是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目標是在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以及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標之上的一個強化版。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到本世紀的中葉,能夠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加了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一個升級版。要想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有好的治理體系,就是我們要有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現代化的治理能力,把國家治理的水準不斷地提高,才能夠保證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的實現。
而在國家治理體系中間,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法治。這在十九大報告中間也有明確的闡述,就是要把依法治國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時把堅持依法治國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14個基本方略之一,所以我覺得這就很好地説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個重要的手段,也是保證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是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實現的一個最基本的手段,所以我想這就是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意義所在。也是您剛才問的,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的意義所在。
中國網:我國在建設法治國家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呢?目前我國法治建設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張蘇軍:在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建設中間,應該説我們已經經過了將近40年。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要抓法治。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法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就是説我們從改革開放初期無法可依的狀況到我們已經建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月12日“人大立法工作”相關問題答記者問上公佈的是現在現行有效的法律有263部,這263部法律中間只有10部是改革開放之前制定的,其他的都是改革開放40年來制定的。而這10部又有很多實際上在內容方面,範圍方面都有很大的拓展,經過了修改。這是很顯著的成績,在立法方面,我們基本上解決了無法可依的狀況,建立起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當然了,這個法律體系還要隨著實踐的進步,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進步,隨著依法治國進程進行不斷地完善,比如説《監察法》就是我們對法律制度的完善。另外,去年通過的《民法總則》是我們民法典的總則,下面還有幾個分編都在抓緊進行中間。所以立法的任務並不因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建立而有所降低,任務還是很重,但是不管怎麼説,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這是大的成績。
第二個方面,我們法治政府的建設大大地推進。國務院方面出臺了法治政府建設綱要,在這方面我們大幅度地推進,特別是在政府的透明度方面,在減少政府的審批方面,群眾辦事方面有了很大的推進。
第三個方面,我們的公正司法方面也是有了大大的推進。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實行以員額制和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應該説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周強院長的報告和曹建明檢察長的報告,都已經披露了員額制已經實施到位,司法責任制已初步建立。這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法官、檢察官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工作的效能效率和提高了辦案的品質。特別是司法責任制使得辦案品質大幅度提高,案件的執行力也大大地上升,案件的申訴大大地下降,應該説這方面人民群眾的反映也是很好的。
再一個,我們在全民普法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績,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大幅度上升。遵從法律,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風氣應該説是越來越濃厚,群眾辦事就想到法,辦事找法、辦事依據法的自覺性也大大提高。這些方面都體現出我們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
中國網:您怎樣看待法治社會,我們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法治建設?
張蘇軍:法治社會應該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把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而法治社會它主要是面對廣大人民群眾,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就是要求社會方方面面都能夠依法辦事,人民群眾能夠自覺地遵法守法,使得整個社會呈現出和諧有序高效的狀況。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們幾十年來有了很大的進展和進步。但是社會上面不依法辦事的現象仍然存在,我們還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繼續地提高全民的法律觀念和法律素養。想到什麼事的時候就想找人,找關係——這個找人、找關係就是人治的觀念,而遇到事情以後,查法條、查法律、走法律程式——這就是法治觀念。但是這個法治觀念的樹立要有很長的過程。儘管我們這40年來在法治宣傳方面,完成六個“五年普法”,正在進行第七個五年普法。全民的法治素養、法治觀念、法治意識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30多年普法宣傳跟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相比,還是很短的時間。我覺得要進一步加大法治宣傳工作的力度,提高法治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久久為功。這是法治社會建設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我們稱之為“慢節奏”的工作,所以説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夠逐步地改變幾千年來形成的人治的觀念,形成的遇事找關係的概念。
中國網:公正司法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怎麼樣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和正義呢?
張蘇軍: 我覺得讓人民群眾感覺到公平正義,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是權利公平,第二是機會公平,第三是規則公平,第四是結果公平。權利公平就是要突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人民群眾不問他的地位、出身、民族、性別,身體狀況,他在人格方面,在基本的人權方面,都應當是平等的。機會平等,這個最主要是指人民群眾在就學、就業、在個人職業發展這些方面,不應當有剛性的障礙,應當是人人都有獲得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努力,提高自己生活水準的機會。規則平等最主要是我們制定的各種法律,各項法規,各項政策,一定要保證它能公平地對待各個方面,特別是對待弱勢群體,所以在規則制定方面,要更加關注弱勢群體,要使他們得到保障。最後一個是結果公平,結果公平就是要使我們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成果惠及全體勞動人民,全體群眾,就是一句話,不能造成太大的社會上收入的不平等,不能出現嚴重的階層性的收入差別的擴大,貧富差距應當是逐步地縮小。這方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大力地加強我們的托底的建設,就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使得困難的群眾,底層的群眾能得到基本的生活方面的保障。
另外要使得這些公平得到實現,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讓人民群眾在不公平的時候,感覺到不公平的時候,要有一個救濟手段。這個救濟手段有很多種,比如向政府的申訴,向政府的申請,向政府的行政復議,但是一個最基本的救濟手段就是打官司。打官司是人民群眾獲得公平的一個最基本的或者最後一道防線的救濟手段。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反覆強調,要讓人民群眾在每個司法案件中間感受到公平正義,所以這是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我們要努力提高我們司法的公平,司法的能力和水準,提高我們司法的公信力。確實做到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也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經過十八大以來的司法體制改革,我們向這個目標邁進了一步,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人民群眾感覺到不公平的案件,所以我們還要努力,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能夠使得人民群眾在權利公平方面,在機會公平方面,在規則公平方面,在結果公平方面以及在獲得權利救濟的公平方面都感覺到公平正義,我覺得這個社會的公平建議就基本建立了。
中國網:關於法治建設,我們國家也出臺了很多舉措,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全民守法呢?
張蘇軍:想做到全民守法,這是我們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建設的一個基礎性的工作。這點還是要進一步地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特別是在新時代,我們要改進全民普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斷地在提高我們全民普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很大一塊我們要更加注重發展法治文化,文化是潛移默化的深入人心的方法,所以通過法治文化,能夠使法治的觀念不完全是一些具體的法條,而要使法治的觀念通過文化的方法,深入到人心中間去。你們作為新聞工作者,從很大程度者來説也是文化工作者,在你們的工作中間,就是注重搞好法治新聞宣傳,也是我們法治文化一個重要的方法。除了法治新聞宣傳以外,像我們的文藝創作,像我們的法治理論研究以及包括法治文學這些方面,有很多的文化形式,把法治進行貫徹進去,使全民真正形成遵從法律,遵守法律的習慣,我覺得法治文化是個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在現在新聞傳播以及文化傳播的方式方法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資訊網路技術的興起,使得我們在法治宣傳手段要現代化,比如説通過網路,通過“三微一端”以及現在正在興起的智慧法律服務,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能夠提高我們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説我們有些先進省份用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大數據的方式,能夠為人民群眾更智慧地推送法律知識,把他平時法律諮詢、法律查詢以及法治活動的新習慣,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用雲計算的方式,用人工智慧分析的方式,能更加準確地掌握個性化的需求。這樣在法治宣傳的時候,就能夠個性化的提供法律知識,我們叫智慧法律宣傳,智慧法律服務。這樣就可以解決我們多年來在法治宣傳中間怎麼樣來提高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比如還有一些青少年,現在比較喜歡玩有競爭性的網路遊戲,我們也可以開發出過關性的、遊戲性的法律知識的軟體,在寓教于樂過程中間,來獲得法律知識,提高他們對法律知識的興趣,也提高他們在獲取法律知識的趣味性。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要努力的,通過這些努力,來提高全民的法律知識素養,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識。
中國網:未來建設法治中國,我們應該在哪幾方面來努力?請談談您的思考和建議。
張蘇軍:我覺得法治宣傳方面,十八大以後,就得到了很多協調,比如説我們原來都是普法部門在進行專業性的法律宣傳,效果也有,但是十八大以後,我們就實行了誰執法誰普法,就是由行政執法部門對他的行政相對人和他自己本系統的工作人員兩個方面都進行他所執行的法律的普及,這樣專業性就更高,效率就更好。
另外像我們提了多少年的法治宣傳進學校、進課堂,當然我們進學校搞了很多年,但是一直在中小學課外教學部分打轉轉,進不了它的課程。像這些工作單靠普法部門很難推進,如果有依法治國領導小組來統一協調推進,我覺得這個效率會大大提高。這次機構改革把國務院法制辦和司法部重組為司法部門,國務院法制辦主要職責是推進政府法治,在建設法治政府方面是主要職能部門,而司法部主要的職能是推進法治建設,在社會建設方面。把這兩個部門合在一起,就是把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相互促進,使得他們之間更加協調,我覺得這個就體現了整體規劃、一體推進、協調推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