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輝代表:以國産大飛機帶動裝備製造業升級
 
時間:2018年3月19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光輝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18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大飛機代表著一個國家先進製造業的技術水準。從2008年C919大飛機研製至今,吳光輝帶領著上萬人的團隊用了近十年的時間,以心血和智慧開啟了中國航空的新時代,也帶領著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那麼中國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又將迎來怎樣的挑戰呢?我們就此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談國産大飛機C919研製。(王一辰/攝影)


        中國網:吳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您在56歲的時候考取了商用飛機駕照,成為國內飛機總設計師裏唯一一名真正的飛行員。考取飛機駕照,您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吳光輝:實際上我是在56歲拿到了商用飛機執照,在這之前,我一直在間斷地飛行。從2008年第一次上天飛,當時也是被教官帶上去體驗一下,到後來我自己喜歡上了飛行。更重要的驅使我學飛行的(原因)還是我們做飛機設計,如果不懂飛行的話,就不知道它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為什麼飛行員這麼去提要求,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我設計的飛機,要從飛行員的角度讓飛行員愛飛,知道我為什麼要這麼設計,了解設計整個的來龍去脈。

        還有一些現實的促使我要學習(飛行的原因)。我們在跟飛行員交流的時候,包括我以前在做飛機項目的時候,飛行員談的問題和飛行員之間談的問題,我有些是聽不懂的,我就不好理解飛行員到底是什麼要求。每一個飛機,每個駕駛艙,有的就像汽車一樣,每個駕駛員對不同的汽車有偏好,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駕駛艙的佈局、設備的安放、操作的程式,包括顯示的內容和大小,各個飛行員提的要求都不一樣。我作為總設計師,怎麼來判斷這些飛行員提的要求正確與否,這個迫使我要去學。因為我想我學會飛行,真正拿到執照了,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我再來判斷飛行員提的要求(是否合理)或者我從飛行員的角度來判斷怎麼提出這個設計要求。所以諸多因素,促使我去學習飛行。

        飛行員不是簡單的飛行技能的考試,它有大量的理論考試。通過理論考試,迫使我自己實現在法規、飛機理論、人為因素、氣象等等所有這些航空相關理論上的昇華。我覺得確實通過學習,自己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中國網:在大家看來作為C919總設計師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和責任的,對此您有怎樣的感受?

        吳光輝:作為總師在技術上是有很大壓力的。我記得在C919首飛的時候,首飛前,天氣的整個狀態不是很明朗,我就很惆悵。到飛機飛起來以後,很多人歡呼跳躍,我當然也很高興,也在歡呼、跳躍,也在流淚,但是冷靜下來以後,我還希望它在空中沒有問題,我還有一種擔心,就是飛機能不能安全回來。我一直盯著飛機回來的方向,可以説在我們所有外場人員裏,我是第一個發現飛機回來的,因為我一直擔心著這個事情。迷信地説,我始終在祈禱飛機安全地落回來。當看到飛機以後,知道飛機落地要做最後一個動作,我嘴裏不由地喊出來“反推反推”,飛機落地以後,要把反推力裝置打開。如果反推力裝置打開了,加上剎車能剎住,這個飛行就沒有任何問題。至少那一會兒,當反推裝置打開,我這顆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地了。

        他們很多人抓拍了我在這個過程中的照片,就能看出我從起飛前天氣不好時的壓力、惆悵,到飛起來以後的一些擔心,再到落地以後的喜悅。真正來講在設計裏面,我們總設計師是一個技術決策者。可以説每一個決策,每一個技術途徑、技術路線、甚至技術方案的採用,還有一些關鍵的載荷技術,比如飛機設計狀態的選取,這些都是我們要從頂層上去確定,進行頂層的規劃、頂層的需求管理,這些都是我們設計師或者我這個總設計師要從頂層上確定的事情。當然我們是一個團隊,會大量地依靠團隊的力量,但不管怎麼樣,作為總師對技術是要進行決策的。這種決策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飛機的經濟性、舒適性、它的性能,更重要的甚至會決定這個飛機成敗與否,所以這種技術的壓力是很大的。

        中國網:為了實現中國的大飛機夢,您帶領著超過一萬人的團隊默默奮鬥了十年時間,取得了眾多的成果和突破,我們團隊是如何做到的呢?

        吳光輝:我沒有具體去統計這個數,比如説在幾大方面,有六千多項(成果),我想羅列的話不僅僅這麼多,因為我們確實很多是第一次做。包括商飛成立的時候人員也不多,只有幾千號人,現在我們達到一萬人,未來我們還要發展更多的人員,包括我們的設施、設計試驗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未來還要再進一步地去加強。

        一個方面要創新驅動,人是第一資源。我們首先有一支隊伍,這支隊伍一個是通過合作,舉全國之力,聚全球之智。我們廣泛在國際上招羅人才,吸引高技術人才,也在國內吸收一些人才,加上我們自己再培養一部分人才。我們有了這部分人,又有能力把這些人有機地組織起來,分不同的專業,對每個專題進行攻關。我們是通過大量的設計、計算、試驗,甚至到試飛的活動,對技術一個個攻破,主要的技術攻破都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做的。

        中國網:通過C919項目拉動,我國航空工業是獲得了飛速發展。您如何看待未來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前景,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呢?

        吳光輝:首先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現在每年都是好幾百架地引進(飛機)。我也大概算了一下,全球的飛機産量可能20%多都在中國銷售,都賣到中國來。我們未來航空工業的前景非常好,前提是我們中國本身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第二,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我們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中國製造2025”要發展裝備製造業,國家在政策上也對裝備製造業發展進行支援,加上航空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們現在的一些基礎,我相信將來在航空這一塊會有很好的發展。無論是市場、我們現在經濟實力,還是我們的技術儲備,將來一段時間,都會有很大的發展。從現在來看,商飛的ARJ—21已經交付給客戶,我們的C919正在研製,已經首飛,我們和俄羅斯聯合研製的CR929也正在啟動。從商飛自身型號的譜係來講,我們應該説對中國未來航空工業、航空市場的發展都是充滿信心的。

        中國網:我們如何打造航空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吳光輝:核心競爭力是人才,人才這是一個方面。第二,我們要靠好的産品,首先是安全、經濟、舒適,將來環保這塊的要求也很高。在這些方面,我們主要靠我們産品的實力。要做出好産品,必須有好的人才。光靠人才還不夠,我們還要有研發的能力、製造的能力、試驗的能力、試飛的能力,包括我們的試航取證,這些基礎都是我們打造好飛機的前提。

        除了這個以外,還需要後面有大量的工業支援,比如材料,還有標準件、標準化的東西,還有電子産品等等這些都是支撐航空工業發展的要素。當然反過來,航空工業的發展、民航市場的發展,也會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所以這也是我們國家要發展大飛機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要帶動整個工業、整個中國的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這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大舉措。

        中國網:飛機發動機被稱為航空之花,目前的核心技術也都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C919什麼時候才能用上國産的發動機呢?

        吳光輝:我只能這麼説,我們現在跟中國航發的商業發動機公司正在緊密地洽談,我們也會跟他們簽一些相應的協議。在整個C919項目規劃裏,我們目前採用的是 LEAP-1C發動機,應該説它是150座機最先進的發動機,同時我們也是這個發動機的先鋒用戶。這個發動機在我們確定採用以後,才得以發展,所以這是涉及最新技術的發動機。

        除此以外,還有一款中國的發動機,那就是長江1000。前不久長江1000也完成了總裝下線,也進行了部件的試驗,我所知道的是這麼一個情況。我希望在未來C919能夠裝上中國的發動機,飛上藍天。

        中國網:謝謝吳代表。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記者:佟靜;攝影/攝像:王一辰;後期:董超;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吳光輝代表:以國産大飛機帶動裝備製造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