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馮培:築牢理想信念 堅持立德樹人
 
時間:2017年10月19日
嘉賓:馮培 十九大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這裡是由中國網和網易新聞共同推出的《對話十九大代表》特別節目。教育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五年來,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已世界矚目。本期《中國訪談》就“中國高校教育問題及高層次人才問題”專訪了十九大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

十九大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 攝影/鄭亮




    中國網:馮書記您好!我們了解到您長期從事高校教育工作,您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有哪些變化是令您印象比較深刻?

馮培:因為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高校共青團工作一直到現在,30多年,雖然崗位和學校在不斷發生變化,但始終沒離開過學生。經過80年代、90年代,包括到現在高校裏邊的95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展將近40年的歷程,整個學生群體的變化我自己感覺是很深刻的。就拿現在我們高校校園裏面的“95後”來説,按照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講到的一句話,他們正處於人生成長的灌漿期。雖然這個群體在全國人口的佔比上只佔到7.5%,將近一億人,但是他們在搜索移動用戶的佔比是在所有年齡段裏邊最高的,可以説他們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移動網際網路的整個兒的思維方式已經深深的植入到他們日常的生活中,也浸透到他們自身的行為狀態裏面,所以我想用三個詞來概括現在我對學生的理解。第一個就是“自信”。中國道路的發展,中國這幾年的和平崛起,包括十八大以來,大家親身感受到國家的巨大變化。其實方方面面,這“砥礪奮進的五年”都可以感到學生在談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談到自己是一個中國學生時充滿自信。在愛國方面他們跟歷代學生相比,我覺得更加具有時代鮮明特性的是他們對於未來的中國抱有更大的期待,同時,對習近平總書記説的“中國夢”的實現更有信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關健詞是“理性”。跟以往的學生在這個時期比較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和衝動相比,我個人認為,現在95後的學生更加偏于“理性”。第三個關健詞凸顯了這個時代的特點,更加“個性”。甚至很多學生把成為網紅作為他們自己職業的嚮往,我覺得這些都無可厚非,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網際網路的影響對學生思維和行為上的深刻變化。從我們的教育來講,特別是對於中國的高等教育來講,我們自己的感受,或者説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理解,這個高等教育實際上並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導的過程,更多的是一個價值引導的過程。怎麼能夠為今天這樣一個在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情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學子,為他們的精神打底,為他們的未來打色,鑄牢他們自己理想信念的根基,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中國年輕人,這是教育的使命。怎麼能夠去幫助他們克服思想認知的盲點,去除他們行為淺顯化的躁點,有效地去引導他們某些行為方面的斑點,這也是教育的責任。但我相信,今天的青年,今天的大學生跟歷代的中國大學生是一樣的,他們自己跟國家同向同行,按照一個國家需要的目標去不斷成長,對於自己強烈的需求依然是沒有改變。

中國網:高校除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對教師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今年八月份在通報中均提到要設立“黨委教師工作部”這個機構,它的工作範疇包括了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首都經貿大學在這方面是怎麼開展工作的?

 馮培:你提到的這個概念確實非常重要,因為我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過這樣一個觀點:從我們教師來講,傳道授業解惑是古往今來一個教師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和基本要求。但對於老師來講,授業是個力氣活,解惑是個工夫活,真正的傳道是個良心活。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由學生面前的點讚變成他背後的點讚。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理想信念的堅定都會對學生産生人格影響。剛剛我們開了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而這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是為了進一步落實全國和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精神。我們這個會議的主旨,就是把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我們這次會議的核心。一方面在架構上,組織機構上不光是成立了黨委教師工作部,而且明確了人員、編制的崗位職責,更主要的是學校出臺了關於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出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各個專業課程在實習平臺上同向同行的文件。我們是希望通過這種大格局的構建,真正把總書記賦予中國高校“立德樹人”四個服務的使命,通過教師四個統一的要求,真正的引領學生産生四個正確的認識。

中國網:談到教師隊伍建設就不得不談教育的人才分佈問題,在全國的東部和西部或其他省份,人才的分佈是不均衡的。您認為這個不均衡的原因是什麼?高校應該怎麼做,才能留住這些教育人才?

馮培:我們雖然是處於北京,我們是一個首都的高校,但我們自身的危機跟壓力、挑戰依然嚴峻。您剛才説東西部之間會産生人才的流動,就在北京不同的高校之間也會産生人才的進一步流動,特別是隨著“雙一流”這個概念的出現和更高目標的引領,跟著資源投入的不一樣,這種人才流動的格局會加劇。實際上人才的流動雖然在現代社會裏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常態,但人才之所以能夠在不同的學校之間産生流動會有很多原因,我不能否認説錢不是個因素,就像人們熟悉那句話:錢雖然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肯定是萬萬不能的。包括老師的薪酬、工資待遇,他的居住條件,尤其像北京這個地方,它會對教師在哪兒工作産生影響。但我更認為,真正一流的人才他看重的不是這些,他更看重的是這個學校的學科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學科它自己的基礎和歷史的淵源,是形成這個學校某一個學科上聚集人才品牌的土壤。這個土壤如果比較薄,你再好的待遇,人才也會缺失,就像快速農藥一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是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整個學校自己的氛圍,尤其是老師自己感受到的微觀環境格外重要。這個微觀環境裏還包含了團隊,現在很多學科研究是需要團隊的,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團隊來支撐它,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科帶頭人來引領他,這些都是構成人才流動某些體制機制的一個客觀原因。咱們經常説高校要留住人才,強調的是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包括待遇有保證。但我自己覺得更主要的還是氛圍留人,這個氛圍包括學校的政策,在學校裏面營造的整個兒的學術氛圍,包括這個學科它産生的學術影響和學科的貢獻,這些導致真正的人才留校,而不僅僅是為了錢的人才。它真正聚焦到一個學科最核心的地方,所以學校在這塊,一方面,我們面對著強大的挑戰跟壓力,另一方面,我們也面對著人才流動這個客觀事實。學校也在不斷地去加大我們自身人才引進的力度,好的是我們地處北京,北京的資源有明顯的優勢。我們在人才引進上需要在原來的傳統思維下換一種思路,在更多情況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現在比較流行的共用概念産生更多的協同跟聯動,通過學校和社會科研機構,跟各個社會組織密切的協同配合,真正形成在某些科研特色和服務首都的亮點上形成人才團隊的凝聚。而這個人才團隊的凝聚並不像過去的概念,只有你的編制是我的才是我的人,那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是為北京服務的人都可以是首經貿的人。

十九大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 攝影/鄭亮


中國網:剛才您提到了“雙一流”,今年教育界還有一個令人矚目的事情,那就是教育部發佈了“雙一流高校”以及“學科名單”。您如何看待這個名單的設定?它和以前的985、211有什麼不同?

馮培: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整個名單的出臺是經過了非常嚴格的多輪專家評審程式,現在是一個雙一流建設的榜單,這個跟以往的985、211最大的差距在於,他在考慮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同時,也在更加關注一個學校的學科特色。可能它既不是985,也不是211高校,在這次榜單裏也有很多,特別是藝術類高校、體育類高校,包括一些極富有特色的學校。這些學校的學校規模、整體實力都不是985、211的概念,但是就某一個學科來講,它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在亞洲會産生影響力的。這些都被這次的“一流學科”納入到了榜單。實際上它也是在倡導一種導向,我們要提升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同時,還要加強每一個學科自己的貢獻力跟自己的特色。我們在開會時也專門做了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不在這個榜單上,我們也不是985,我們也不是211,但我覺得這種壓力只能更加激發我們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動力!就拿現在學校已經擁有的四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正在申報新一輪可能增長的一級學科博士點來講,進入榜單的學校也讓我們找到了一個坐標。看看哪些學科哪些學校是榜上有名的,在下一次榜單刷新的時候,我們學校通過大家的努力,通過我們服務首都和北京特色學科的構建,能不能夠進入榜單,這是我們的一個努力方向。因為現在在學校發展上有很好的積累跟基礎,我們做了15年京津冀一體化研究,這個為現在整個京津冀一體化的很多決策做了很重要的貢獻。另一個是交叉學科的研究,包括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時談到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麼去建設首都的問題”。“首都”和“北京”怎麼去解決好“都”與“城”的關係?怎麼去解決好“舍”與“得”的關係?這些都是現在學校各個學科聚焦,要齊心協力解決的事。我們已經獲批北京市智庫平臺,要努力去推動和研究方向,而這些研究方向的推動形成了未來特色學科的發展。我們還是有信心,能夠爭取下一次刷新時在一流學科的榜單上看到首經貿的名字。

中國網:人們往往把高校的排名和學生畢業後的去向相關聯,據統計,應屆大學生在四年前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1%,現在這個指標在一些區域已經超過了10%,可以説前景非常地好。您如何看待應屆大學生自主創業?高校在大學生創業這方面應該提供哪些支援?

馮培:我始終認為如果是把985跟211學校作為一個標簽去選人用人,對於所有的單位來講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些標簽固然很重要,但關鍵還是要看學生他自身的未來發展能力。對於一個企業和一個組織來講,他具有什麼樣的可塑性,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學生價值。我們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我們客觀的説,我們學生的就業率2016年本科生是99.67%,研究生是100%。而且現在我們觀察了一下,按照第三方的評價,我們首經貿的畢業生不管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畢業以後,半年薪酬的平均值是高於很多985、211學校。 為什麼會這樣?在學生培養的過程裏面,怎麼去給他自己未來的創新創業打造一個很好的平臺跟基礎,使他具有這樣一種基礎的能力和素養,這個是學校在今天這樣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做的。尤其是作為一個財經類的學校,怎麼通過大量的在學生之間的學習去打底色,怎麼能夠通過各種課程的專業培養去強基礎,怎麼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去育他的能力,這三個環節是高校應該做的。我們今年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會計學院自己有一個卓越班,它在打底色、強基礎、育能力方面,通過各種課堂跟課外,線上跟線下的培養,對自身實力的提高非常有效。他們這個班,31個人的班在畢業前半年有一半的學生已經被著名的世界會計師事務所預定,你到我這兒來,肯定是要給你offer的。這種情況下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一個學校的品牌,一個學校的標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才培養上,怎麼能夠在他自己的創新創業的素養上提供更多的支撐平臺。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學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進入各種各樣的榜單,但專家也都説,榜單只是他自己某一個維度上的部分,它並不能夠構成一個學校的總體。而真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強調的,大學的根本使命還是在於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品質關乎學生的就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有充分的自信,只要是在這些環節上把這三個問題解決掉,在移動網際網路,特別是出現網際網路+的時代,多學科的融合,學生跨國境視野的培養是有助於給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增加新的動力引擎。

十九大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 攝影/鄭亮


中國網:作為今年十九大代表,您做了哪些準備?

馮培:我覺得作為北京高校,特別是北京市屬高校的黨代表,我特別榮幸,也特別高興。在整個這個過程裏面,首先我是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7•26講話,這是這次整個黨代會報告的基調講話。這裡涉及到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一個什麼歷史使命,來聚集全黨的智慧完成我們實現兩個100年目標的問題。總書記這個講話裏對於整個中國歷史方位的判斷,對於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判斷,它可能對我們在十九大開會期間,去進一步的領會跟學習總書記對於整個中國未來發展的引領,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對於中國的教育,包括北京的教育我也在思考,作為我們這樣一個市屬高校,怎麼能夠圍繞著習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講話精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麼建設這個首都這樣一個大的問題背景下,圍繞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兩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我們的方向、方位跟方法上找到一個學校發展的立足點。我也會根據自己跟學生接觸的感知和對整個高等教育的思考,去提出一些圍繞著黨代會報告強調的方向,怎麼去細化落地建校相關的舉措和建議。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段冰 後期攝像:劉哲 攝影/鄭亮 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段冰 後期攝像:劉哲 攝影/鄭亮 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