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軍90週年】軍歌背後的動人故事
 
時間:2017年7月14日
嘉賓: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  姜廷玉

    軍歌伴隨著戰爭和軍隊的産生而出現。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起,從土地革命時期的填詞編曲,到抗日戰爭以後的獨立創作,從山歌、小調、對列歌曲到表演唱、大合唱,從戰爭年代的群眾歌曲到新時期的藝術歌曲,無不伴隨著令人難忘的軍歌。軍歌發揮了鼓舞官兵士氣,豐富軍營生活,反應部隊風貌的重要作用,成為了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軍歌?軍歌確立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中國訪談•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特別節目為您邀請到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姜廷玉為您解讀。】

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姜廷玉     攝影  楊楠


中國網: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軍歌?

    姜廷玉:軍歌是反映戰爭和軍營生活的歌曲,它節奏明快,是激勵部隊戰鬥士氣的一種手段。我們從軍隊建軍起就有軍歌,像“八一”南昌起義就有《起義歌》,後來有《紅軍歌》,後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抗日戰爭有《八路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遊擊隊歌》、東北抗聯的《露營之歌》、《新四軍軍歌》、《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等一系列軍歌。到了解放戰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就是軍歌,還有其他一系列的軍歌。建國以後,軍歌就更多了,比如唱的《人民軍隊忠於黨》,十八大以後《強軍戰歌》等一系列。所以,軍歌也是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反映了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折射出人民解放軍的戰鬥生活。

    《八路軍進行曲》成為人民解放軍軍歌有個過程。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歌是由鄭律成和公木創作的。鄭律成是朝鮮人,1933年他來到中國,開始在南京,後來到上海,他在上海結識了上海地下黨的一個同志,經他介紹就嚮往延安,後來奔赴了延安。到延安以後,他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他被延安這種革命的氣氛所感染,感動,就想創作一系列的歌曲。他和別人合作曾經創作了《延安頌》,當時在延安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影響很大。

    後來他和青年的作曲家公木就住在一個窯洞,他倆經常每天在一塊兒,一個是作詞,一個是作曲。鄭律成就和公木説你是從前線來的,我們創作一些反映、歌頌八路軍的歌曲吧。公木開始覺得很為難,後來他倆商量,就準備做個合唱的系列。公木經過三四天加班加點就寫出了歌詞,像《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騎兵歌》一共有8首。公木寫出來一首歌的歌詞,鄭律成就在那兒譜曲,當時沒有鋼琴也沒有手風琴。鄭律成就根據他寫的歌詞譜曲,寫完以後就搖頭,自己在那兒唱在那兒琢磨,有時候繞在窯洞裏的桌子來回轉,自己來回的試唱。

    經過一番努力,後來把《八路軍大合唱》都給譜了曲子。這套大合唱後來在延安傳開了,也在延安進行了演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後來這個《八路軍進行曲》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經過修改就變成了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新中國成立以後,1951年,它就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歌。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又把它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到了1988年,軍委就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所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直傳唱至今。

    我1999年到羅馬尼亞去考察,羅馬尼亞軍事博物館的館長還給我們唱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向前,向前,向前”。説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歌》影響很大,它激勵著我們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在戰爭年代,在社會主義時期英勇向前,不斷地向前。

    中國網:姜老師,除了您剛才介紹的那些軍歌,還有哪些著名的軍歌背後有動人的故事呢?

    姜廷玉:《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這個戰歌也很感人,中央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當時各部隊士氣很高,都表示要到朝鮮去,援助朝鮮,保家衛國,大家寫了很多的決心書、志願書,都要求去,很激昂。當時炮兵一師一個團的指導員麻扶搖看到戰士這個情緒就很受感動,他就寫了一首詩登在連隊的黑板報上,就是“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很有氣勢。後來有一個記者到連隊來採訪,他看到這個歌詞也很受感動,就把這首歌的歌詞引用到他寫的一篇志願軍的通上,把這些詞用在他通訊的開頭,把“橫渡鴨綠江”改成“跨過鴨綠江”,“中華好兒女”他改成“中國好兒女”就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當時引起很大的反響。

    當時周巍峙是曲作家,他當時是文化部文藝管理局的副局長,田漢是文化部文化管理局的局長,有一天,他們在研究文藝創作的事,就在田漢的家裏,他看人民日報,就一眼看上了,他一看這個詞寫的很激昂,很好,就邊在那兒開會,就用一個稿紙,在上面譜了曲。譜曲以後,他自己又試唱了唱,後來又發表了,當時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特別是在志願軍當中引起很大反響。所以,志願軍廣大指戰員唱著這首歌跨過鴨綠江到朝鮮去抗美援朝,在朝鮮的戰場上也到處響起這首歌。所以,周巍峙當天在中央機關稿紙上譜的這個曲原件現在還在軍事博物館進行陳列,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所以,軍歌都有它背後的故事,都反映了我軍的一段歷史,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我們軍隊的歷史,有些反映了戰爭年代的歷史,都是軍隊的歷史,革命戰爭的歷史見證。

    這個動人的故事就講到這兒,我們就全講完了。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裴希婷;攝像:董超/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