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週年:“一國兩制”的不凡之路
 
時間:2017年6月29日9:30
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黃平

中國網:20年前,香港結束了150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懷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回歸20年,香港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一國兩制”作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2月,英國發表了最新一期的“香港半年報告書”認為,“一國兩制”運作良好;2017年4月,歐盟發表的“2016年香港特區年度報告”也認為,整體上“一國兩制”在香港行之有效。

中國網: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的“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可否認的。20年的發展,香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訪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黃平進行解讀。

主持人:黃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訪談的採訪。您認為香港回歸20年來,主要發生了哪些變化?

黃平: 最大的變化其實是主權意義上回歸祖國,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區。

主持人:這是最根本的一個變化。

黃平:這是制度層面。第二,在經濟發展層面,實際上香港的經濟發展,無論是每人平均GDP、每人平均收入,還是世界影響力、各種排名,這20年香港在世界上都是提高的。回歸以前英方,包括西方也擔心回歸了以後反而要降低,實際上這20年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三,從和祖國內地的聯繫方面,我們實際上是第一個實行“一國兩制”,在世界上也是開創性的。

主持人:史無前例的。

黃平: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20年實行“一國兩制”,可以説是一個成功的範例,而且在世界層面是開創性的。

第四,現在香港又迎來了更新、更大的機遇。因為祖國內地這20年發展日新月異,也是個世界奇跡。我們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國際地位、周邊的影響都在提升,香港跟內地的緊密關係,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機遇、平臺,和進一步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的戰略機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 攝影/楊楠

主持人:可以説這幾個方面概括了香港在這20週年裏的一些主要的變化。我們知道“一國兩制”,從理論到實踐,在香港落地生根,經過這20週年的實踐也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您如何評價“一國兩制”在香港這20年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黃平:“一國兩制”在世界上也是我們倡導、首創,在香港第一個實踐落地。可以説20年彈指一揮間,97年回歸,現在還歷歷在目。97年以前的香港,我們也還歷歷在目。但是這20年,“一國兩制”在香港,作為一個從無到有的全新制度設計和實實在在的實踐,既做給香港老百姓看,也做給內地包括兩岸同胞看,當然也做給全世界看。總的説來“一國兩制”不但是獨創、創新,而且可以説是很成功的。

首先是一個國家。 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執行兩種制度,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治等等。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第一就是“一國”,第二是“兩制”。

第三,這個框架下我們還有一條,日常的管理“港人治港”,我們內地給香港充分的自由。

第四,在這三個前提下,“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港人治港”,我們維護了20年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其實,不只是繁榮,還提升了。香港單獨算是一個發達經濟體,在所有發達經濟體裏,也是排名很靠前的,走得也很好,年均大概3%以上的GDP的增長,這在發達經濟體裏是非常罕見的。

主持人:非常高的。

黃平:因為1997年還有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它都維持住了。香港由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發展成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尤其是世界性的物流中心,這些都是這二十年來,在“一國兩制”下(完成的)。

主持人:剛才您總結概括了這20年來取得的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知道在這20年中也碰到不少問題,有些是積重難返,有些是新的問題。您如何分析和概括這20年的歷程?經歷哪些主要的階段?

黃平:總的説,回歸這是第一階段,回歸以後第一個十年,我們開始實施、摸索,因為是一個全新的創造,制度上也是一個創造,實踐上也是一個創造。第二個十年,經驗也好,管理的能力也好,到現在我們到了第二次盤點、總結(的時候),包括遇到什麼問題,有哪些挑戰,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克服的。下一步第三個十年我們要做得更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主持人:自由、民主、廉潔、公正等等,這些社會的核心價值要素在回歸之後有沒有得到更好的維護?

黃平:回歸以前香港是英國最後的一塊殖民地,沒有民主可言。香港是一個自由港,尤其經濟意義上是自由或者叫市場經濟,這個社會有法治。但是回歸以後,第一次實施“一國兩制”,“一國兩制”下的“港人治港”,是真正民主的開始,是新生的。所以,從民主意義上香港還很年輕、很稚嫩,還在摸索,裏邊還有很多制度、法律有待完善。

第二,它又是一個法治社會。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它有相當多的體制機制原來就有,回歸以後又按照“一國兩制”的大制度來完善、來充實。從法治層面,它在全世界的司法也是排得很靠前的,也是可圈可點的。當然也還有很多要完善的,比如跟全國人大最高立法機構的關係。

回歸20年,有些香港人,還不只年輕人,還是不清楚,包括“一國”下的“兩制”,“兩制”下的日常事務管理運營的“港人治港”。整體來説,香港是全世界的自由港,有自由度。而且我説的是包括國際上的評(價),經濟上比如看世界銀行的評(價),司法方面看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香港一直是很前列的。民主,因為是剛剛在實施,包括怎麼選舉,特首到立法委員等等選舉出來以後怎麼行使好民主權利,確實是一個全新的實踐。

我們説西方幾百年,到現在制度上的漏洞、機制上也有待完善,以及政黨政治導致的失調、失能、失職。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探索,也可以叫香港特色的民主、法治、司法、自由等等方面,是一個全新領域。這20年,有些就從無到有,像民主。法治也不是簡單地延續原有的法治社會。

主持人:有創新的過程。

黃平:對。

主持人:所以説剛剛咱們提到的這些社會核心價值要素,其實是在回歸之後有了新的發展。

黃平:全新的發展。

主持人:近些年來香港本土的激進主義又有抬頭了,包括從非法“佔中”到旺角暴亂等等,甚至出現了“港獨”。您如何看待這種矛盾?

黃平:這是政治問題。我們是在“一國”下實行“兩制”,而且“兩制”下,日常還是“港人治港”,這個還是要堅持。但是既然是這麼一個現實情況下,不同的黨派,有反特首、反特區政府,包括對中央、國家的某項政策有意見,那是正常的。但是涉及到國本……

主持人:這是不能動搖的。

黃平:主權,你是中國的一部分,1997年正式移交回來,實際上是一個遺留的問題,到1997年把它解決,經過中英兩國政府正式談判回歸。在這個前提下,“港獨”一定是沒有前途的,“港獨”在政治上絕不允許的。

有一些青年人,甚至有一些(人)要麼回歸以後才出生,要麼回歸的時候3歲、5歲,第一,不知道回歸前的事;第二,對內地也沒有認識,或者是認識很膚淺,更多地看一些西方的媒體、國外的媒體,包括當地一些膚淺的媒體,多是負面的(報道)。第三,也不排除有一些其他勢力,分裂勢力、境外勢力,拿香港作為挑戰我們國家制度、主權和基本的價值的一個平臺、一個跳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 攝影/楊楠

主持人:下一步針對這種現象,您有哪些建議?

黃平:20年畢竟很短,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快70年了,從1949到2019。香港回歸才20年,這20年來,除了抓經濟,下一步還要抓民生,和當地更公平地分配。這麼一個繁榮的經濟體,怎麼解決好民生、公平分配,讓青年人覺得有前途、有歸屬。

第一,國家認同。我是香港人,我也是中國人。國家認同,這是一個大前提,是一個公民和國家的關係。當然認同也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不是昨天回歸今天就認同,過去已經長達那麼多年在英國的統治下。但是國家認同要提上日程。

第二,既解決香港人怎麼看香港,怎麼看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區,也要解決他們怎麼看內地、看祖國甚至看世界。究竟在今天這個世界上處在什麼位置,中國在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階段,中國走什麼樣的(路),我們的方向、我們的趨勢、我們的勢頭,是向好的還是向壞的?這是輿論。

第三,司法的完善,使在香港剛剛實施20年的民主有相應完善的司法體制來配合。所謂自由不是無法無天的自由,是按照法律來行為,這才叫自由。所以,這個層面更要完善適合特區的法律制度和實施法律制度,使得年輕人不至於説想罵誰就罵誰,想反誰就反誰,這不是一個自由和法治社會的正常狀態。

主持人:是,這種自由其實也不是我們所説的。

黃平:那是打引號的自由。

主持人:自由並不是無界限的。

主持人:您認為香港目前在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當中處在怎樣的地位?

黃平:它現在其實處在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原來因為剛剛回歸的時候,至少經濟層面香港比內地發展好。我們那會兒改革開放,1997年等於才20年,把香港作為內地走向世界、看世界的一個窗口。但是確實這20年的發展,世界變了,中國也變了,內地也變了,當然香港也在與時俱進,也在跟著變。

香港就處在一個關鍵點,處在一個特殊的地位上。香港的作用我覺得不只是在香港的繁榮與穩定,怎麼“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現在香港能參與祖國的建設、發展,香港人可以到內地來發展。第二,香港可以隨著國家走向世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也好,隨著我們和各個國家的互利合作共贏,跟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共用、共榮,還有睦鄰、惠鄰、友鄰等等,香港都有天然的優勢,要把這個潛力發揮好。

客觀上,香港可以成為“一帶一路”走向世界的一個橋梁,不只是看世界的窗口,還是走向世界的橋梁,而且是天然的橋梁。

主持人:其實香港應該從我們這些國家戰略中找到國家之所需、香港之所長的結合點。

黃平:對,發揮好香港的優勢、特點。

主持人:也迎來一輪新的發展。

黃平:而且是極大的優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 攝影/楊楠

主持人:剛才您説20年是非常短的時間,長遠來看“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如何保證和貫徹“一國兩制”在香港不走樣、不變形,您有哪些建議呢?有哪些要注意的?

黃平:下一步很重要的是提升香港的居民對國家的認同感,不是抽象的,而是體現在整個管理運營,包括剛才説的 “港人治港”是什麼意思,繁榮穩定是什麼意思,“一國兩制”是什麼意思。有些是需要進一步澄清,讓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居民們都知道。

主持人:雖然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但是可能很多人有誤解。

黃平:對,雖然才20年,但是這個工作也需要做。當然繼續保證經濟繁榮,繼續保證社會穩定,包括我們説通過“一帶一路”也好,或是別的機會,發揮更大的潛力和作用,不只是解決好民生,也解決好個人的發展。這是下一步在“一國兩制”的架構下怎麼更完善,做得更實。

再就是各種制度的配套工作。民主是新的,民主與法治之間配套,民主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配套,大量的制度配套工作。

主持人:這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黃平:當然有時候會冒出新問題、新挑戰。出了問題很正常,哪個時代、哪個社會(沒有)?何況是一個新的實踐和創新。但是出了新的問題,我們要及時認識、調研、解決,方方面面來配合。調研在先,沒有調研沒有發言權,究竟香港社會今天處在什麼位置,香港人怎麼想,他們還有什麼困難,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是通過發展經濟解決,是通過民生社會分配解決,是通過擴大教育解決,是通過走向世界,包括到內地來發展解決,是通過港澳粵一體化來解決?

第三,世界層面的工作可能也要做。不是就香港談香港,而是整個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變了,它還在進一步地發展。內地市場經濟、民主法治都更完善了,改革也更深化了。中國與世界、世界與中國的關係越緊密,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實際上發展就越有後勁,越有基礎。

主持人:其實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

黃平:對。

主持人:我們也期待香港可以迎來一個更加輝煌、更加繁榮的20年。

黃平:第二個20年一定會更繁榮。第三個20年,最後200年下來就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謝謝黃主任,謝謝您。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佟靜;攝像:劉凱/劉哲;後期:劉凱;攝影:楊楠 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佟靜;攝像:劉凱/劉哲;後期:劉凱;攝影: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