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40年:改革不止 公平沒變

首頁 > 中國訪談 > 專家學者

導語

 

嘉賓介紹

劉海峰: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考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本期照片

   
   
 

訪談實錄

刷新全文列印合併稱謂
 

評論

用戶: 密碼:

團隊介紹

  《中國訪談》擁有先進的演播設備和成熟專業的策劃、技術團隊,節目團隊在全國“兩會”、黨代會、國慶等國家重大宣傳報道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中國訪談》團隊獨家策劃製作的多部系列訪談節目,曾獲得國家級、全國人大、省部級等多項優秀作品獎。
  團隊成員:鄭海濱 韓琳 王瑞芳 齊凱 佟靜
裴希婷 李虹霖 張揚 孫婉露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活動標題

  • 恢復高考40年:改革不止 公平沒變

活動描述

  • 時間:2017年6月7日14:00
    簡介: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40週年。40年來,高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給國家選拔了大量人才,但同時也充滿爭議。40年的高考之路有哪些成功經驗,又有哪些失誤?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還會怎樣改?就這些問題,《中國訪談》邀請專家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開始了。今年的高考不僅又一次牽動著成千上萬家庭的心,而且還有另一層意義,那就是,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40週年。高考走過40年,無疑為國家和個人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充滿了爭議。肯定者説:高考給社會選拔了無數英才;否定者説:高考讓中國教育走上了應試教育的不歸路。

    四十而不惑,高考制度走過了40了,是否已經"不惑"?高考之路該怎麼走下去?我們今天特別邀請了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主任和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2017-06-07 14:10:58

  • 劉海峰:

    各位網友,大家好!

    2017-06-07 14:14:03

  • 中國網:

    上周,廈門大學聯合其他單位召開了紀念高考恢復40週年的論壇,這個論壇的主基調是什麼?

    2017-06-07 14:15:06

  • 劉海峰:

    我們論壇的主基調是紀念整個中國高考制度恢復40週年,當然也討論一些現代高考改革問題。主辦方是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還有江蘇省教育考試院,以及我們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三家聯合主辦。還有一些支援單位,比如説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光明日報、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媒體支援單位,有中國教育報、新浪教育、中國教育線上。

    2017-06-07 14:15:41

  • 中國網:

    參與的媒體和單位都是非常多的,這個論壇主基調是什麼,談了哪些問題?

    2017-06-07 14:16:29

  • 劉海峰:

    我們的主基調主要還是紀念恢復高考40週年,恢復高考是當代中國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對我們國家幾十年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轉折的意義。我們的會議討論主題有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紀念高考制度恢復40週年;第二個是討論高考改革問題;第三個是專門研究域外的,包括台灣地區的高校招生考試製度。

    2017-06-07 14:16:50

  • 劉海峰:

    最主要還是第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請到的是中國當今研究高考方面最頂尖的學者。當然,因為這個問題,現在高考制度歷來是比較敏感的問題,所以我們請的沒有政府官員,都是高考研究界,或者教育學界最權威的學者,比如説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曾經當過中國農業大學的黨委書記,做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

    2017-06-07 14:18:23

  • 中國網:

    我們論壇也是比較權威的論壇了,這次論壇大家對高考制度改革討論比較多,您作為論壇的主要發起人,您有什麼樣的感受,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是不是特別高?

    2017-06-07 14:24:16

  • 劉海峰:

    應該説是很高的,因為高考是永遠的熱點話題,一年到頭都是這樣的,靠近高考時間點更是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包括媒體,也是關注的焦點問題。因為高考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是我們國家從中學過渡到大學的一個主要的渠道或者説橋梁,是我們中國整個教育改革的一個樞紐環節,它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前不久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講過,他説高考是教育領域中具有政治意義和全局意義的一項重要工作。確實是這樣的。

    2017-06-07 14:24:47

  • 中國網:

    正像這個論壇的情況所反映的那樣,大家對高考的關注點也是集中在高考制度改革上。40多年來,我們對高考制度的改革一直在不斷推進當中,您怎麼看待我們這40年的改革,大概是一種怎樣的軌跡呢?

    2017-06-07 14:26:47

  • 劉海峰:

    40年來有很多的變化。我是1977年考上大學的,到廈門大學歷史系,是從上山下鄉、作為知識青年直接考上廈門大學的,所以我40年來親歷整個高考的過程。大部分人,或者説一般的77級大學生只和高考結緣一次。我與高考結緣一次,但可能一輩子都是相關的。1977年我參加高考,後來研究高考,長期以來都在研究高考。當然,早期是研究科舉,近些年來主要研究高考,兩者有共通的地方。這40年來的變化現在回憶起來,恍如隔世,差別很大。比如説試題的難度,77年的高考跟現在的高考比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今天上午我應邀到教育部考試中心參與了17年語文高考交流會。今天上午考語文,我們看到了語文試卷,包括全國三套卷,包括今年仍然在自主命題的幾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山東六個省高考作文題,我們都看到了。我今天上午看到這個試卷,就想起我當年參加高考的時候,那個試卷跟現在比,現在看簡直是小兒科,那時候比現在容易太多了。那年都是分省命題。最近紀念恢復高考40週年,全國媒體都進行集體性懷舊,作為研究者也要查一下當時的考試情況,(當年)30個省有3個省的語文高考100分就一篇作文,一篇作文100分,沒有其他題了。北京市的100分是作文80分,其他只有20分,作文80分的題目是“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我們福建省參加的高考理科作文90分,10分是默寫毛主席《念奴驕·答李叔一》。以前的題一個是單一,還有難度差別很大,當時題目很簡單,但是可以區分選拔出來的人。後來,高考恢復了民族文化水準,青少年的文化水準迅速得到提高,所以試題難度越來越大。到現在,有的學科難度大家覺得偏大了,學生負擔很重。

    2017-06-07 14:30:10

  • 中國網:

    競爭的激烈程度是怎樣變化的?今年好像是940萬考生參加高考。

    2017-06-07 14:36:45

  • 劉海峰:

    錄取率完全是恍如隔世,增加多的省份有20倍。77年全國高考人數是570萬,但是是13屆考生的考場,文革十年,高考中斷11年,從66屆一直到76屆11年,77屆高中生可以參加,78屆高中畢業生也可以提前參加,優秀的學生可以提前參加,13屆學生一起考。

    2017-06-07 14:38:31

  • 中國網:

    那年競爭是最激烈的?

    2017-06-07 14:42:24

  • 劉海峰:

    人數不多,錄取率是最低的,570萬人,原計劃錄取20萬人,後來因為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中央覺得應該增加錄取,臨時決定擴招,最後錄取27萬人左右,這個錄取率是4.8%,是中國60多年來錄取率最低的。我們現在的錄取率全國平均百分之八十幾,像北京、福建都已經超過90%了,所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2017-06-07 14:42:57

  • 中國網:

    剛才對比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和今年的高考,這40年當中,高考制度的改革主要可以分為哪幾大階段?

    2017-06-07 14:44:10

  • 劉海峰:

    這個階段一般也沒有很詳細分,如果真的要來梳理一下,不是非常精確的劃分,大概80年代中期以前可以算一個階段,那時候高考剛恢復,大家對高考,尤其70年代末三屆對高考一片讚揚之聲。到80年代中科目比較多了,77級只有四門科目,文科是語文、數學、政治、史地,理科考語文、數學、政治、理化。到80年代中,理科7科,文科是6科。這大概可以算一個階段。80年代中到98年可以算一個階段,錄取率百分之二十幾一直到百分之三十幾,又提升了。但是,這是漸進的,個別年份還有倒退——波浪前進的,平緩上升,其中有一些改革。大概是這麼一個階段。1999年是轉捩點,最主要是擴招,擴招錄取率一下從35%左右升到54%左右,將近20個百分點,錄取率一下增加很多。99年開始有一系列的改革,比如3+X,網上錄取;2000年的時候年齡放開,這一系列改革。99年再下來就要算到2014年了,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這之前算一個大階段。國務院這個文件頒布後進入新階段,目前還在進展當中。

    2017-06-07 14:45:58

  • 中國網:

    我們也知道,這40多年來有關高考的爭議一直都在,大家議論多的點主要在高考一考定終生、一些加分制度存在爭議和弊端,還有擴招也使高等教育品質下降,您怎麼看待這些爭議呢?

    2017-06-07 14:52:19

  • 劉海峰:

    先談擴招吧。擴招確實有利有弊。原來9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的錄取率有一個比率,適齡青年,18-22歲左右的青年人進入大學的比例算很低的,高等教育界稱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國際上有一個標準,如果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8-22歲青年人在校生跟全體同齡人相比,在15%以下叫精英教育階段;15%-49%算大眾化階段,50%以上算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我們國家八九十年代是精英化階段,即使到98年的時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9%左右,仍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經濟已經得到相當大的發展,但是高等教育入學機率還是比較落後的。當時有一個經濟學家建議迅速擴招,當然出發點可能不是教育,主要是拉動經濟,當時經濟消費疲軟,想拉動經濟。99年決定擴招,擴招以後的正面作用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非常大的發展機遇,確實從規模來講大大增加了,高等學校很多規模增加,招生數增加,使廣大適齡青年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高等教育就不像過去是少數人的權利,而是多數或者至少理念上更新了,認為高等教育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一個適齡青年應該要享有或者應該爭取享有的一種權利,就帶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將近20年來,高等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我們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高於世界的平均水準相當多了,而且再過兩年估計中國就要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要進入50%了。

    2017-06-07 14:53:36

  • 中國網:

    這是非常好的變化。

    2017-06-07 15:08:19

  • 劉海峰:

    受教育機會,很多人家祖祖輩輩從來沒有人上大學的,他的家庭出了大學生。還有一個,高等教育比較多樣化、多元化。總體上來講發展很好。

    當然問題也有,問題一個是當時擴招是突變式的,一年之內,中央和很多省市政府投入很多,民眾繳費也是一個方面,宿舍、師資的解決,那幾年裏是比較匆忙一點。不過過幾年以後,大概教室或者宿舍解決還是不錯的,師資那幾年內也大大增加,大學招收老師特別多。但是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高等教育品質能不能隨著規模擴大整個有所提升,或者至少不要下降,這個要看怎麼看。有一部分高校總體上品質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一些精英大學,985、211,還有高水準大學還是不錯的。有一些大學好像不如原來了,現在那麼多學生進來讀了,原來是尖子生,用原有尺度衡量就覺得學習動力不足,受教育的能力不如以前的學生。高等教育品質也需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到來而有所調整。

    2017-06-07 15:09:27

  • 中國網:

    這也是逐漸的過程。如果讓您總結,這些年來高考的成功之處和經驗之處在哪?

    2017-06-07 15:17:14

  • 劉海峰:

    高考的成功之處,經驗之處,總的來講,這些年的高考改革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我只能講比較成功,不能説很成功。在恢復高考30週年的時候有一個中央的大報記者派兩個人專門到廈門大學來,中國青年報的比較高水準的記者找我訪談了兩天,後來跟我一起梳理了恢復高考30年來當時的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改革。現在是40年了,更多了。當時30年的大大小小改革有23次,有一些學校比如復旦、交大,原來自主招生改革;有的是一個省,廣西自治區兩次高考試驗。把這23次進行分類,有9次改革仍然保存下來,還在繼續做的。其他有些還在試驗中,有些沒有取得成功。40年來,現在來看增加了一些,我還沒仔細梳理,如果統計起來至少30次總有了吧。總體上中國的高考改革還是比較成功的,適應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讓那麼多的適齡青年能夠區分選拔出來,到合適的大學——高層次、一般層次、相對適用型的高校,它的有效性基本還是得到保障了。

    2017-06-07 15:17:37

  • 中國網:

    更多人得到了高等教育的機會。

    2017-06-07 15:21:13

  • 劉海峰:

    對,而且把他放到合適的學校,北大、清學是優質高等教育,培養國家的拔尖人才。

    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是公平,這點始終堅持下來了。高考的核心就是公平競爭,擇優錄取。高考制度不管怎麼改,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堅持公平選才這點40年來還是沒有變,所以老百姓總體對高考還是比較認可的,不管分數是不是決定公平,至少程式是公平的,多一分取,少一分就認,特別是實行平行志願以後——這是我自身不夠努力,最多我受教育條件差一點。可能其他方式就覺得不太公平。

    不足方面,現在我們看,當時30週年的時候我們就總結,涉及到制度變革這個難度就比較大,因為高考改革本身非常重要,但是它又極其複雜和敏感,因為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對高考改革,大家的觀點真是見仁見智,它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角度看,可能看的東西不一樣,十個人可能七八種觀點,從他的觀點看都有道理。

    2017-06-07 15:21:29

  • 中國網:

    您認為有哪些問題呢?

    2017-06-07 15:27:18

  • 劉海峰:

    前些年雖然想改變高考,試行了其他方面的改革,比如説自主招生,比如保送生制度,比如説加分。這都是為了彌補高考看一次性考試分數的缺陷,但是試行以後,在我們這麼一個現有的社會條件下,或者説現有的國情底下,很多都出現了走樣。剛開始多不錯,比如保送生,各個中學推薦最優秀的人出來,到後來變成送良不送優,最優的留下來爭狀元,上好大學,反正考也考得過。到後來就受到權力的干擾,有的是金錢的干擾,有的地方出現送一些領導幹部的孩子,送官不送民,後來不得不大大壓縮保送生。以剛性的可以客觀衡量的高考分數為錄取標準大家比較能接受。其他方面要做,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做支撐,比如説誠信體系不能做假。還有一個,我們的文化是比較重視人情的文化,整個社會非常重人情、關係和面子,如果沒有考試分數來把關的話,高校招生就很可能出現無序。還有其他方面的試驗,還是有問題。

    當然這都是有益的嘗試。

    就高考本身來講,特別是平行志願以後,對弱勢群體的家庭孩子,或者興趣不對稱的農村家庭孩子還是有利的,因為他不會出現高分落榜,不會報志願的時候在博弈過程中是輸家,平行志願就保護了高分考生。但是也有問題,現在確實唯分數論,是中國65年高考歷史上把考試分數推到極致的時候,誰分數高其他什麼都不管,提升一分超越千人。這也確實過於刻板,當然這是兩難問題。

    2017-06-07 15:30:59

  • 中國網:

    針對您剛才説的這些狀況,下一步高考制度改革應該避免哪些誤區,堅守怎樣的原則呢?

    2017-06-07 15:45:05

  • 劉海峰:

    高考改革,我們在研討或者參與制定國家的高考改革方案,或者説頂層設計的時候也提到一些原則,比如科學選才、統籌兼顧、公平公正這些都提到了。我覺得堅持公平公正這點還是首要原則,因為考試製度的核心或者根本就是公平,如果失去了公平就不是考試製度,做其他事情了,用其他方式選才好了。無論中國將來高考怎麼改,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還是最基本的,老百姓也才會贊成,才能得到主流民意的支援。

    但在這個同時,我們也要朝多樣化、多元化的方向努力。

    2017-06-07 15:46:52

  • 中國網:

    多樣化具體指什麼?

    2017-06-07 15:48:10

  • 劉海峰:

    比如説國務院《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裏也提到,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後面兩個是改革目標——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多元就是不單單看高考考分這一項,現在提到的“兩依據一參考”:依據高考分數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參考他的平時表現或者成長記錄,德體方面的。長遠來講,我們國家招生考試也應該破除唯分數論,也看考生平時的表現,平時的學習成績,或者體育、德這方面——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大學招生的衡量標準,從長遠來講應該朝這方面努力。現在有些學校小範圍做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的招生,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經驗,也有一些成效。不過大範圍來講,推進的速度還是一定要把握它的火候,不能太快。因為真的要做到綜合評價、多元錄取,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目前國情下。我向來認為高考是適應中國國情的考試製度,可能美國那套在美國實行得好,但是到中國就不適應。那我們中國目前人情社會的特徵還非常明顯,尤其誠信體系還沒有建立或者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高考分數的剛性把關,很可能會造成一些造假,還有其他方面金錢、權力的干擾。高考制度改革的推進要講策略,把握速度,既積極又穩妥。

    2017-06-07 15:49:46

  • 中國網:

    高考制度恢復這40多年來選拔了眾多人才,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但是關於高考制度的存廢爭議也一直存在。關於高考制度是存是廢的爭議,您站在哪方?

    2017-06-07 15:54:24

  • 劉海峰:

    我是旗幟鮮明的高考改革的穩健派,就是支援堅持高考的這一方。我剛才提到,我向來認為高考是適應中國國情的考試製度。這方面爭議在90年代初,大概93年前後就開始出現,有些人認為我們現在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高考就是以前學蘇聯的産物,計劃經濟的産物,現在既然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高考就應該改掉,政府應該退出,各校單考,像歐美等西方國家一樣。還有到後來我們提倡素質教育,97年以後更有些人把高考看作素質教育的攔路虎、絆腳石,或者説障礙物,説得很多了,把它逼到應試的道上了。甚至到10年前,恢復高考30週年的時候,當時全國“兩會”期間就有個人大代表公開在全國人大會上提出廢止全國統一高考的提案,正式提出,就可以想見那些年對高考的抨擊,或者要求廢的這方面聲音是很大的。媒體稱之為高考改革的激進派。

    2017-06-07 15:55:00

  • 劉海峰:

    大家稱我為高考改革穩健派的代表,維護高考制度,説重點是捍衛高考制度。我跟很多激進派的學者做過論戰,無論是文字,還是同臺舌戰群儒,我認為是我佔了上風。因為很多廢的(觀點)只看到問題的一方面,而沒有想到廢止高考後用什麼辦法選拔中國高校學生,出現的問題會不會比有高考制度更壞。我曾經講過一句話,叫做不研究高考的人往往是高考改革的激進派,研究高考的人往往是高考改革的穩健派。不研究之前認為高考學美國什麼的,真的都做,都做不來。我一再強調高考改革方面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如果不可行,理論再好,沒有用,那是理想派。我們要現實,從現實出發去追求理想。

    我曾經講過,像美國華人、亞裔,在美國社會中最終是高等教育中追求名牌大學的一個主要群體,典型的虎媽蔡美兒從菲律賓移民到美國,是第三代了,身上流的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她的祖輩是從菲律賓過去的,再祖輩是很多年前——清代從中國大陸移居到菲律賓的,這麼一個華人,她兩個女兒該是混血兒——先生是白種人,一直逼兩個女兒學。特別是常青藤大學,如果孩子能夠上常青藤大學,這個過程從小的時候選幼兒園,跟我們一樣,選好的學區,學區房貴不要緊,這個過程叫爬藤;藤裏還分大藤小藤,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是大藤。一旦爬上了,父親就榮升為藤父,母親是藤母。過度重視教育觀在華人頭腦是根深蒂固的。如果美國社會都是像由虎媽蔡美兒這樣人組成的,就會演變成和我們差不多的招生考試製度。有什麼樣的民眾就會有什麼樣的考試招生制度,所以高考是適應中國國情的一種考試製度。

    國務院2014年出臺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裏寫了這句話:以高考為核心。它講的考試招生制度總體符合國情,權威性、公平性得到大眾認可,我看到這個很高興。

    2017-06-07 16:03:31

  • 中國網:

    高考制度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在當下國情之下還是我們選拔人才最佳的方案了。

    2017-06-07 16:10:28

  • 劉海峰:

    説最佳也可以,比較而言相對最佳,至少可以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有種説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沒有其他辦法,這個就是最好的辦法,最認可,老百姓最能夠接受的,最符合中國現在社會發展階段、現實國情的一種招生考試製度,所以40年來仍然得到多數民眾的擁護,當然也需要不斷改革和改進。

    2017-06-07 16:10:55

  • 中國網:

    無論時代怎麼變,高考改革再怎麼變,我們對知識的追求都是不曾改變的。謝謝劉老師做客我們的訪談。

    最後,也祝莘莘學子們高考順利。

    (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董超 / 劉哲 導播/後期:劉凱;攝影:董寧)

    2017-06-07 16:12:53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7/6/7/2017671496821657879_458_3.mp4

圖片大圖: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談恢復高考40年。

    中國網 董寧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談恢復高考40年。

    中國網 董寧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劉海峰教授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董寧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談恢復高考40年。

    中國網 董寧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劉海峰教授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董寧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談恢復高考40年。

    中國網 董寧

  •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 劉海峰教授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