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讓藝術照亮理性生活
 
嘉賓:崔健 搖滾歌手、中法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時間:2017年5月9日15:30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上世紀80年代,他用一首《一無所有》開創了中國搖滾樂,直擊心靈的吶喊和現實主義批判精神,猶如一束自由之光,照亮了那個時代。直到今天,《一無所有》依然是中國傳唱度最高的搖滾歌曲。30年來,中國搖滾樂壇一路風雨搖擺、跌宕起伏,他卻依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他不喜歡大家稱他為搖滾教父,但他的音樂,就像他頭上那頂白底紅五星的帽子,早已成為時代的文化符號。崔健,這個桀驁不羈、敢於表達自我的搖滾音樂人,雖已近耳順之年,依然用他的堅持和夢想,一路向前,兀自燃燒。今年,崔健當選為中法文化之春形象大使,本期《中國訪談》,讓我們一起走進搖滾歌手崔健。

圖為崔健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 攝影/董寧


中國網:1989年的時候,您帶領樂隊參加法國的“布爾日之春”國際搖滾音樂節,2000年應邀參加法國戛納電影節。無論是音樂還是電影,您和法國的文化都有過一定的交流。此次當選中法文化之春的形象大使,您個人有怎樣的感觸?在中法文化交流上,您個人有怎樣的體驗?

崔健:我自己跟中法文化交流過程當中受益匪淺,所以我希望能夠跟大家分享,因為我覺得法國它的悠久,代表世界西方理性,同時有熱情的文化。法國的文化是一個世界文化寶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我們年輕人都抓住這個機會,恰恰法國的文化向中國開放,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多學習一點東西,同時能夠讓年輕人能夠學到一種表達的機會,同時也展現出來自己的想法給法國人。

中國網:作為本次中法文化之春的形象大使,此次的活動也是多種多樣,您自己個人比較關注的有哪些,有哪些您感覺特別值得推薦給大家呢?

崔健:我剛才在臺上説了一些音樂和現代舞方面的,還不能夠準確推薦一些其他的藝術形式的作品,因為我還沒有太多的接觸。不管怎麼樣,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應該對法國文化信任,它的品質和它的熱情,你應該有基礎的信任,我基本上沒有失誤過。只要法國藝術,你就去看,你都會學到東西,都會受益匪淺。實際上就因為它不一樣,它對你來説你不熟悉,同時有基礎的信任,你就更應該接觸它,可能會讓你有意外的收穫。

“打不開天穿不過地,自由不過不是監獄,你離不開我 我也離不開你,誰都不知到底是愛還是賴……”1991年2月崔健在中國內地首發專輯《解決》,立即産生強烈反響,抒情搖滾《這兒的空間》收錄其中。崔健的歌帶給那個時代巨大衝擊,可以説很大部分是源自於他所寫的歌詞,人們更願意稱其為搖滾詩,這些看似大白話的歌詞,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

圖為崔健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 攝影/董寧


中國網:您的音樂中有許多中國傳統詩歌的表現形式,我們知道《一無所有》、《這兒的空間》也是被收錄到《百年中國文學經典第七卷(1979-1989)》當中了,這些詩歌和中國社會文化、時代有密切的關係,請問一下您歌詞的創作靈感源泉來自於哪,您在生活中對詩歌的關注度高嗎?您主要的閱讀哪些類型的文學作品?

崔健:我的回答會讓很多文學愛好者失望的,因為我歌詞的功底非常淺,我自己甚至覺得我自己可能都沒受過一些訓練。我只是因為用中文去思考,我的中小學的教育唯一的語言也是中文,這種東西已經讓我去不放棄地去表達一些東西唯一的途徑。當我有了音樂以後,我發現音樂給了我框架,我要把文學的東西或者清楚表達的,能説得出來的語言方式放進去的時候,我就發現這個東西是音樂給我的。當然是音樂加上我自己的經歷給了我一個命題作業,你必須填得準確,你要表達的東西,這造成了一種我自己又會演唱,會用我自己的嗓子造成了獨特的,我認為是時間的把控,我可以不依靠任何人。一個作品,我認為它合適拿出來之前,我有足夠的時間去整理,所以我認為我的創作形式不像那些天才的詩人們,他們真得是出口成章,這點我非常羨慕他們,我自己真的做不到這點。

中國網:崔老師太謙虛了,您更多靈感是音樂帶來了,再結合個人的感受和經歷。

崔健:是的。

圖為崔健接受《中國訪談》節目專訪 攝影/董寧


中國網:台灣的歌詞學者胡又天有一個比較獨特的觀察角度,他認為您的歌詞繼承了《楚辭》以來“美人家國”傳統。即將君王比喻成“美人”,愛情和家國之情交相呼應,您怎麼看待這種評價呢?

崔健:我有點受寵若驚,我自己本身寫這個歌詞的時候,我希望它有更多的含義,但是我沒有想提高它所謂的被評論的層次,我自己沒有想那麼遠,我只是非常想多表達一些東西,因為我覺得一個文字加音樂,它不應該是1+1=2,我希望它大於2甚至大於3,我希望它有更多的意義。因為音樂當你反覆聽的時候,你會發現音樂在跟時間氧化,化學出現另外的東西,所以我希望這些東西能夠在我的歌詞當中,能夠有效地去跟時間氧化。所以我不希望我的作品讓人聽了一遍兩遍不想再聽了,我自己在反覆聽我自己音樂當中的時候也反覆修改,我説的音樂包括歌詞的,我就發現什麼樣的歌詞能夠更深地表達或者更抽象表達更多的東西,我就選擇這個詞。所以我覺得音樂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沒有文學性,就像我喜歡古典音樂和爵士音樂,他們都沒有歌詞,但是我仍然能夠感受到我想要的,捕捉到的資訊,我只不過我會用我的嗓子,我願意唱歌,所以我怎麼樣把這些資訊都具體化。

中國網:可以説在您的音樂作品當中,音樂的部分和歌詞的部分也是發生非常神奇的化學反應,帶來非常豐富的內涵給大家。

有人評價説您首創“中國式”搖滾樂,將搖滾音樂也是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之上,不知道您對此怎麼看,您這些中華傳統文化不僅體現在歌詞上,也體現在民族樂器和西方樂器的融合上。您是如何做到在搖滾音樂當中完美融合東西方樂器的?

崔健:我們第一個使用的不是樂器,是我們的語言,因為我們的語言是古老的語音,我們的發音,你會做跟語言有關係的聲音的時候,你會發現它是有它的邏輯性的。它為什麼用這個樂器,為什麼有這個因子,為什麼它的節奏和它的旋律有這樣的特點,是因為它的語言特點,因為它的語言加上它的情感綜合碰撞的時候,它的化學反應,你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然的。這個時候當你想表達情感的時候,自然會想到它的樂器,你能夠更深的去表達好像你自己積累,在你身體裏藏在某些角落的情感,通過這個聲音一齣來,你能夠釋放出來。如果沒有這種聲音,你可能得不到這樣的滿足。但是不管怎麼樣,搖滾音樂它就是西方的音樂,我們做的也是西方音樂,搖滾樂就是西方音樂。

中國網:那是舶來品。

崔健:讓藝術照亮理性生活  攝影/董寧


崔健:對,所以我們怎麼樣跟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去化學反應,這可以説是我們的一個福份。因為我們這麼做成功以後,會發現很多人願意去接受它,而我們自己也會發現我們自己人生被關注的價值提高了。並不是説我們自己好像成功似的,我不願意説它成功了,我只是説它被關注了,這種被關注你會願意不斷地去繼續發揮你所被關注的話題或者説這個角色,你願意充當這個角色,繼續去思考,繼續去面對一些問題,是這樣的成功。嚴格講它是生活方式的一個杠桿的作用,你的生活方式被你曾經做過的一件事的成績所抬起來了,完了它的杠桿力量又有一些助力,是你意想不到的好處或者那些受益,所以我更願意説它不是一個成功,而是生活方式的確定。

三十多年來,搖滾樂壇有過迷茫也經歷過輝煌,有人説崔健變了,不再是當初那個桀驁不羈的搖滾青年,但他骨子裏的堅持和較真,他的直白和激情一直未變。他執著于思考,希望通過搖滾警醒世人,呼籲更多的藝術家們用藝術作品照亮人們理性生活的土地。

中國網:您曾經説過搖滾樂應該貼近現實生活,包括內心情緒的表達,您也希望通過搖滾樂喚醒大家對於我們音樂環境包括生存環境的思考,對當下我們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您認為是哪些最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或者您更願意通過搖滾樂,去表達,去傳遞給大家的?

崔健:這沒有什麼最願意思考的,最願意希望大家思考的,最少有三個,不要説它衍生出來另外的東西。人的個人情感應該思考,我們跟文化的關係,我認為整個教育系統需要思考,你的文化結構和你的文化管理,這個東西都是技術上的問題,需要思考。目前來説中國最空白的東西是它的價值觀的真空,現在沒有人有信仰,這個信仰不是説宗教信仰,人的信仰是理性生活的信仰。一個人得有理性生活,你要沒理性生活,別的人會趁虛而入。就像一塊荒地一樣,如果是一片土壤的話,有一個地方是沒有路,長得雜草叢生,也沒有燈,你要是不進去,別人就會進去。人的理性生活是人的一部分,所以藝術可以使用最和平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告訴你,照亮這塊土地。

希望藝術家多説一些話,能夠幫助人建立自己的肌肉群,大腦怎麼樣在危機中去選擇最佳的、最理性的、最長遠的作為的能力。説白了,目前來説,我看年輕人,老一代人都一樣,他們身上都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已經變成恐懼文化,這種恐懼文化如果持續下去的話,我認為也是藝術家的失職。為什麼藝術家不去打破這種恐懼,站出來説説,表現出來這種恐懼。

中國網:所以藝術家應該發揮喚醒的作用。

崔健:就是預警作用,藝術家本來就承擔這樣的作用。全世界的藝術家他們可能沒有資格去説中國的問題,但是中國的藝術家集體啞音,這是特別大的問題。

崔健:藝術家應該承擔預警作用 攝影/董寧
    中國網:您也鼓勵我們藝術家尤其當代藝術家更多通過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來傳遞這種傾訴?
    崔健:最起碼有一個群體應該事先先行為起來,還有另外一個群體就是社會關注的群體包括文化管理群體,都應該去開放,去想這個問題。
    中國網:讓人們更多思考在藝術創作當中。最後一個問題,可以説搖滾樂迷也是搖滾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大家對搖滾樂迷印象更多是憤世嫉俗,不知道您對這個有怎樣評價,對新時代搖滾樂迷有怎樣的期待?
    崔健:我覺得搖滾這兩個字已經不重要了,搖滾樂有沒有迷,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由創作。當搖滾樂沒有自由創作意識,只是為了商業或者在為體制服務的時候,這個搖滾樂本身對於我來説本身的價值就喪失了。所以不管你做什麼樣的音樂,你總是在想的是自由,想的是人性的基本利益,把它變成商品,這種商業是積極的,你越成功説明大家都有更好的未來。所以我希望看到這樣的年輕人出來,而商業上的成功,他敢做敢為,而且認真努力地去做一些細節,這些人必須成功,這些人成功對我們都是有好處的。
    中國網:商業上的成功也從側面證明了,我們的一些價值理念可以影響更多人,傳遞給更多的人。謝謝崔老師,非常感謝您!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中國網
<本期人員>主持人:佟靜;攝像:劉哲 劉凱;攝影:董寧;後期:劉凱;責編: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