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平代表:什麼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交稅和充分就業!
 
嘉賓:張士平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時間:2017年3月14日17:30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7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中國網記者在駐地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士平,他就如何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企業家精神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張總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振興實體經濟,重點在製造業,難點也在製造業,您如何看待當下我國製造業所面臨的困境和困難呢?

張士平:我們有人會説現在製造業比較困難,這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結果,我倒覺得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現在在整個世界當中還沒有處在下游水準,所以,我有不同的看法。

中國網:對於如何實現製造業,尤其是傳統製造行業的轉型升級,您有哪些建議?

張士平代表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專訪。(中國網 王一辰攝影)

張士平:魏橋的兩大板塊紡織和鋁電屬於傳統行業,這兩大板塊不管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應該説都處在一個競爭力是比較強的地位。從這幾個方面(升級),一是工作效率,我們始終注重效率,沒有較高的工作效率不可能取得經濟效益,工作效率包括全方位的,從項目的建設到項目的投産,整個運轉效率以及各個方面人員的工作效率,應該説是經過很艱苦的努力創造一個高的工作效率來換取綜合經濟效益,每個人都這樣幹,我們的經濟效益就會提高。二是我們要不斷地保證每一個項目從規劃到建設一直到投産都處在行業當中的高端水準,並不是瞄準我們國內企業,而是瞄準全球同行中比較好的一些企業,包括競爭對手,研究我們如何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在領先狀態。我們現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收穫很好的經濟效益,是來自內部的綜合競爭力。

中國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50-60%,您認為應該如何提升我國科技創新的能力呢?

張士平:這裡面離不開創新,離不開與時俱進,從技術到品牌建設,到設備的改造水準,都要隨著競爭的變化而提高。比如紡織,這是(起步)很早的傳統行業,從八十年代我們做紡織以來,一直到現在,它的經濟效益都處在全國同行當中第一名。為什麼它始終保持這種狀況?這與它不斷提高有很大的關係。隨著我國智慧化製造的建設,我們不斷改進。最近我們在紡織這塊搞了幾個工廠的改造,智慧化生産,全程無人,整個工廠可以24小時生産,非常順利,(提高了)産品的品質和人員效率,一個工廠的範圍才10個人,(實現了)高度的智慧化。我們搞了這樣一個試點,現在這個試點已經成功了,下一步我們會在紡織特別是在棉紡中全面推開。

張士平:沒有較高的工作效率不可能取得經濟效益。(中國網 王一辰攝影)

中國網:去年我國出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方案,您怎麼看待目前我國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問題,是不是存在成本過高的現象呢?

張士平:作為我們企業來説,通過營改增稅制的改革,去年我們減免了3萬億的稅收。以前,我們固定資産進項稅抵銷得少,現在抵銷得多了,我們去年的固定資産投入相對比較大,這一方面我們還是得利的。

中國網:對於如何培育和發展企業家精神,您有哪些建議?

張士平:企業家幹企業始終是不容易的,隨時隨地都處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特別是當下,不管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都是非常激烈的。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我們有些企業家越做越煩,本身就是競爭經濟,你就需要克服各種困難,敢於對社會負責。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今天在人大會議上,我發表了意見,作為企業家、企業,社會責任只要求兩點:積極交稅和充分就業。第一,積極交稅。你説交稅有負擔,這是兩碼事,沒有我國穩定的財政收入就沒有好的民生,國家沒有錢怎麼搞民生?這些錢一部分來自企業的稅收。我們的國防建設也都是靠稅收來支援的,所以企業家屬於第一責任人。第二,充分就業。總理也非常著急,但主體責任應該落在企業身上,企業應該把老百姓的就業看成份內的責任。

張士平:最近我們搞了幾個紡織工廠的智慧化生産,全程無人,24小時生産。(中國網 王一辰攝影)

我是幹企業的,幾十年裏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積極交稅,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就業。去年我搞了智慧化建設,一個工廠由300人減少到10人,鋁電公司減少了15000人,這些人怎麼辦?我們也有責任,不能推向社會,安排新的項目實現他們的充分就業,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的追求是建立和諧企業,公司16萬員工,加上他們的家屬,有老人、孩子,等於一個社會。我們用10年的時間,實現了“家有所居”,我們的職工保證有一套住房,去年一套住房120平米;“老有所養”,所有員工都有養老保險;“病有所醫”,不但有醫療保險,我們每個園區都自己建立了醫院,方便職工小病小災隨地就醫,生病了去打個吊瓶幾塊錢,大病當然去高等級醫院;“孩子有學上”,這個應該由政府管,但我們這麼大的企業,我們建設、管理了10處幼兒園,有1萬多名孩子。高級幼兒園離得遠,不方便,一個孩子上一年幼兒園就要1萬多元,我們的職工年收入平均5萬元,拿出1萬元還真是壓力很大,因此我們就減少職工的開支,就近建幼兒園,由我們工廠投入,作為福利來安置職工子女。所以職工非常滿意,隨著現在大健康的推進,我們每一個園區都有一個活動場地,不管是廣場舞場地還是籃球場什麼的,應有盡有。

所以,作為企業家的責任,就應該把你所在企業的職工管理好,讓他生活得好,讓他們共用發展的成果。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中國網
本期人員——記者:佟靜;攝像、攝影:王一辰;後期:董超;責編: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