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濛濛代表:首創生態補償制和河長制 江蘇勇於探索環保經濟政策
 
嘉賓:陳濛濛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
時間:2017年3月14日20:15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17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江蘇省在環境保護的制度建設方面有很多先行先試的經驗,今天我們就此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濛濛。陳代表您好!首先請問江蘇在環保制度的創新方面有哪些探索?

陳濛濛:環境保護制度創新和改革是推動環保工作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江蘇這幾年主要是在環保經濟政策的探索改革上面走出了一些路子。我們最近提出來“兩減六治三提升”行動裏邊,有一個提升就叫提升環保經濟政策的調控水準。這幾年一個是在補償制度方面,我們實行了行政區之間的雙向補償,而且把補償斷面從原來的66個提高到112個,都是用這個補償來促進基層能夠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改善水質。

第二塊補償是生態補償,對生態紅線保護區內的保護區按照保護的程度和保護的品質,給予省級和市級的補償。省級補償我們每年拿出15個億,已經第4年了,第1年是10個億,後面3年是15個億,有55億資金投入到這裡去,逐步測算也帶動了各地大概300多億對紅線保護區的補償。這樣保住了我們的生態紅線。這是補償方面的一些制度、做法。

第三塊,我們正在開始探索的是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來制定財政政策,也就是對各地的財政資金做相對的集中,根據它的排放量,然後再根據它的環境品質改善的程度和減排的程度,再不同地反饋給各地;同時還集中一部分資金用於重大的環保項目。這樣的資金也帶動了政策,帶動了各地努力減排,努力改善環境品質等等。排污全交易、環保信用制度等等,我們也都在積極推進,在幾個制度上面成為全國的試點。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生態補償政策,生態補償政策本身就是源自於江蘇蘇州。那麼請問江蘇的生態補償政策有什麼樣的特色?在向各省市的全面推廣方面能夠提供哪些借鑒?

陳濛濛:制度是多部門整合的,肯定不是環保部門一家能推出這樣的制度。一個是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第二個,保證一個制度的有效,像生態紅線保護制度,其中配套了一個補償制度。我們要加大對基層的考核,真正把它的補償和環境品質、保護品質都密切地掛鉤,使得這樣的政策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我們的省級補償中還帶有一些獎勵政策,要看地方配套的投入,共同使它發揮政策的效果。

中國網:去年底,中央印發了文件,要求全面推行河長制。我們也知道河長制是由江蘇在2007年首創的,現在已經過了10年時間,江蘇的河長制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又有哪些經驗?

陳濛濛:河長制是江蘇2007年在太湖藍藻危機以後提出的一種水污染防治的責任制,在太湖區域內實行。實行以後,對太湖的主要入口河流加強監督檢查,落實治理責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省級河長、市級河長每年都要就他管的河的水質改善情況做專題的研究、督察、詢問。這肯定是一個推動。我們感到全國這次推進河長制更加有力,更加全面。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我們江蘇要按照國家的要求,把我們在實行河長制當中的一些做法結合進去,主要還是按照國家的要求來把它落實好。這個河長制主要是落實責任,不能是空話,怎麼能夠發揮河長的監督作用,把它落到實處。

中國網:河長制推行10年來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難,咱們是怎麼解決這些困難的,有哪些方法?能夠給我們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陳濛濛:河長制如果説它能夠有效果,這個河長必須負起責任,能夠到這條河上去解決問題。江蘇的推行裏面也是這個情況,有些河它改善得快,有些河改善得慢,就給河長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那麼,作為河長就要深入到這個河的第一線,去紮實地推動這個河的治理。我們每年要去督察幾遍,在這個當中你如果一般性地去討論,它也是這種方法,但是針對問題共同分析,組織力量去明察暗訪,推進起來力度就會更大。在出現了共性的問題以後,跟基層一起研究這些難點的解決,越深入越細緻,這個河長髮揮的作用就越到位。

中國網:江蘇提出打造“三縱三橫三湖”這樣一個生態保護的網路,具體有哪些措施?這一網路對於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有何作用?

陳濛濛:對於提升生態保護水準,我們提出了一個保護的框架,對蘇南重點是要打造太湖的生態保護圈,因為太湖的水質雖然在持續改善,但它的“藻型生境”和水質狀況還要繼續努力治理,藻型生境沒有改變,藍藻的問題還比較重,水質狀況也要繼續努力改善。我們給太湖劃了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在沿湖一公里範圍內的一級保護區就是很重要的生態圈,對這個保護區,在産業的選擇、治理實施的配套、準入清單的控制以及生態建設方面都要加大力度,這是太湖保護區。還有一個帶是長江生態安全帶,沿江的開發我們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長江安全帶,我們要提高生態岸線的比例,使得生態岸線的比例達到50%以上,把一些過度開發的生産岸線給退出來,特別是危化品碼頭等等,正在著力打擊整治。

這是一湖一圈一帶,然後就是您提到的蘇北的生態保護網。沿著三個向北的廊道:南水北調的送水廊道,這是要必保的一個清水廊道;還有我們自身的一個通榆河的清水廊道和沿海清水廊道,以及我們的三個湖串成的南水北調第二通道的廊道。要把蘇北的這張網保護好,主要目的是蘇北現在還在工業化的進程當中,我們還想在發展的路徑上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不走過去工業化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徑。保護好這張網,把重要的水體以及重要的生態敏感區全部先保起來,産業的發展是集中在開發區這些集中點上進行有序發展,而且産業選擇裏邊要規避一些重污染産業,特別是在敏感區域附近不發展重工業。這樣一來就可以走出一條蘇北生態保護與發展相輔相成、富民與生態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路子,重點是想打造這麼一個路徑。

中國網:中央環保督察的第一批就包括江蘇,督察組走了之後環保督察的效果如何,結果如何?江蘇又如何來落實環境保護的一崗雙責和崗政同責呢?

陳濛濛:去年江蘇被中央定為第一批環保督察的省份之一,這項活動對江蘇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壓緊壓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督察期間,我們就處理了2400多個刑事案件,也發現了一批環境突出的問題,都得到了及時的整改。實際上,以後我們利用好中央環保督察的機遇和成果,我們正在推行一個“兩減六治三提升”的行動,就是圍繞整改的要求和整改中發現的突出問題進行加強版的行動。今年以來,我們還有半年的整改期。對一些大的問題,我們正在抓住這半年的整改期整改,而且要把整改以後的一些好的(經驗)轉化為制度,把它固定下來,變成我們的一個長效機制,不僅解決環境問題,還要在制度機制上來推動。

比如我們要加強執法力量,改進我們的環保督察制度,建立省級環保督察機制,都是在中央環保重大整改之下明確的各地、各部門黨政同責的責任。江蘇省環保督察責任有規定,現在各市都在明確這個責任,這些長效管長遠的機制也都生根落地,使得我們的督察不僅解決當前的一些事件,而且還能夠在推動工作水準全面提升上發揮更好的效用。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宋若冰;攝像:劉哲;後期:李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