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東代表:製造業不可能一夜暴富 需扎紮實實打基礎
 
嘉賓:姜衛東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時間:2017年3月12日15:00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7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中國網記者在駐地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五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衛東,他就如何提高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去年營改增以來,企業的稅費負擔有沒有明顯的變化,您是怎麼看待目前我國企業稅收狀況的呢?

姜衛東:去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降低企業的一些成本,特別是營改增。營改增對我們製造企業來講,最大的好處是增加了進項稅額度,這樣就減少了增值稅的納稅額度,應該説實實在在地降低了企業的稅收。收費方面,通過國家的治理,對企業亂收費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涉及到第三方服務的收費偏高,不是不能收,是有點高,希望國家在這方面進行一些控制。

圖為姜衛東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專訪。(中國網 王一辰攝影)

中國網:目前有些企業反映實體經濟運營成本過高,您如何看待當下企業的運營成本?成本高、負擔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姜衛東:站在我們企業的角度上,還是要努力去提高工資水準,提高管理效率,減少管理人員。因為現在管理越來越細化,人員越來越多,儘管現在全面推行資訊化,管理人員相對偏多的現象還是有的。未來的發展,人的成本可能是個主要的成本負擔。

當然,物價大幅增加,特別是今年以來,原材料成本在增加,鋼材、冷板增長了1倍,鑄鐵和橡膠的成本增長了80%以上。這有市場原因,另外也與環保治理有一定關係,因為很多廠家直接關了門。這次會上,我也提出建議,假如這些廠家可以達標的話,是不是就不要對其採取這麼嚴格的措施,而是引導企業在環保方面加大投入,加強管理,達標排放,這既解決了環保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經濟發展問題。而企業關停以後,會導致貨源奇缺,物價上漲。這是從國家治理層面對下游企業的影響。

中國網:目前産業的競爭力衰退是我國實體經濟面臨困境的主要表現,您怎樣看待我國實體經濟競爭力衰落的問題?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

姜衛東:這個問題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問題。我認為,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是提升國內競爭力,現在中國也是個開放的市場,是國內市場也是國際市場,核心還是要提升國際競爭力,不能滿足於自己在國內這一塊,應該把提升國際競爭力納入國家戰略。

我國改革開放這些年以來,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有很多企業也走出去了,個別領域還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優勢。但也得看一看,儘管我們在國際上有一定競爭力,核心技術是不是在我們手裏,是不是能賣上個好價錢,這是核心問題。所謂競爭力就是好産品賣出好價錢,而且讓市場能夠接受,這是焦點問題。

姜衛東代表:應把製造業國際競爭力作為一項經濟指標來衡量。(中國網 王一辰攝影)

站在國家層面,必須把這個事納入國家戰略,並且對各個産業進行國際競爭力分析,然後把競爭力作為一項經濟指標來衡量,由國家有關部門推動,從國家層面到各級政府,到企業,到各科研單位和大學,齊抓共管,推動各個産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未來如果持續發展下去,再用幾十年時間,(競爭力)會迅速提升,畢竟我們現在有很好的基礎。要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採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具體的,一個産業要增強國際競爭力,怎麼辦?從製造業來講,西方國家有上百年的工業基礎,完全市場化的競爭局面幾代傳承。再看中國工業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真正發展也是近十幾年的事兒,這麼短的時間想迅速趕超也不現實,我們必須得沉下心來,扎紮實實地去推動各種能力的提升,比如研發能力的提升,從研發到製造過程,到每個員工技能的提升,裝備能力的提升,管理水準的提升,特別是隨著發展,産品複雜程度越來越高,每個零件的設計水準和精度水準能不能達到要求,這關係到整體産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就像蓋高樓大廈一樣,必須把基礎打牢,任何一個基礎鬆動,都會使整個大廈出現一些缺陷。做一個機電産品,道理是完全一樣的,裏面任何一個零件,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導致這個産品的性能失效。我們必須得在研發到製造的每個環節,時時刻刻認真對待零配件的每項技術參數,使其達到要求,這實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從能力提升到責任心提升。

製造業的很多産品在國際上都有成熟的零部件,我們採取技術和設備引進,合作開發,選用國際上的關鍵零部件。往往一個很小的零件達不到要求(就會影響産品),比如説一個軸承,同樣看著是一個軸承,精度也沒問題,但材料或者熱處理達不到標準,它的使用壽命就受到很大的影響。國際採購、全球採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去年我就提出這個問題,並且《政府工作報告》也體現出這一點,鼓勵企業引進技術,引進裝備,引進關鍵零部件,來提升我們産品性能和産品可靠性。

姜衛東代表:鼓勵製造業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中國網 王一辰攝影)

中國網:研發和引進相結合?

姜衛東:是的,我們必須得通過一切形式打造自己的東西。社會上有些浮躁心理,希望一夜暴富,這個心態還是有的,作為製造業來講,不可能一夜暴富的,需要扎紮實實地打基礎,基礎打好才能蓋樓,基礎打不好,高樓大廈越高,風險越大。所以,去年我就提出來修改《勞動合同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上的浮躁心理,不能培養這種社會風氣。

中國網: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謝謝!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 中國網
本期人員——記者:佟靜;攝像、攝影:王一辰;後期:董超;責編: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