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活動標題
活動描述
文字內容:
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人才,如何培育卓越的中醫藥領軍人才,高校在教學模式和改革上應該進行哪些創新呢?中國網的記者就此專訪了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胡鴻毅。
2015-11-20 17:03:41
胡校長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採訪。在中醫藥的傳承上,學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陣地。上海中醫藥大學主動肩負起了這方面的責任。您認為學校的教育在中醫藥傳承方面具有怎樣的優勢,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呢?我們又是如何做的?
2015-11-20 17:04:09
從一個教育的鏈條來講,是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個統一連續體。高等中醫藥教育同樣也跳不開這樣一個規律。我覺得院校教育對中醫藥教育來講擔負的使命可能更為獨特,因為從一個傳統學科要走向未來,更富有生命力,要在現代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扮演獨特的角色,我覺得,院校教育給我們未來中醫藥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講?因為院校教育不僅僅是為未來的中醫藥人才打下中醫傳承的基礎、建立基本的思維,更為重要的,院校就是一個學科集聚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我們可以獲得各種資源。
對中醫藥人才來講,我們古人一直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對知識上需要全方位的了解,能力上需要全方位的構建。在這方面院校是非常獨特的、可以説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我認為對於院校教育,我們在這個統一體中,不是出了院校就結束了,院校教育應該參與這個統一體的全過程。所以對上海中醫藥大學來講,我們把院校教育打造好,不僅是基本的教育,更重要是擔負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承的重任。在中醫藥人才成長的各個環節當中,我們都要為他提供智力的、文化的、素養的支援。職業的成長離不開院校教育。在這句話上,我認為我們把院校教育要放長放遠地看待它。
2015-11-20 17:04:22
具體到上海中醫藥大學,我們在中醫藥傳承方面的院校教育上有哪些特色?
2015-11-20 17:04:37
我們有些工作和全國的中醫藥院校一樣,有自己中醫藥本身的一些特色特點。但我們比較重視畢業後和繼續教育方面院校教育如何參與。
我們在全國率先嘗試“5+3”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與研究生學位銜接工作,這個工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院校教育和畢業後的教育是如何來連通的,我們在“5+3”整個設計過程中,並不是簡單的做“5”和“3”的加法,而是一體化的設計。這個時候院校就可以扮演非常主動的、獨特的、甚至於唯一的銜接好整體設計和系統提升的作用。我們的眼光是,做好本科教育,做強研究生教育,把畢業後教育做得有聲有色,而且要滲透于每個中醫人崗位發展的方方面面。
2015-11-20 17:04:49
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人才,在培養卓越的中醫藥人才方面,我們在教育改革和培養機制方面進行了哪些改革和嘗試呢?
2015-11-20 17:05:00
中醫藥的教育中很重要就是個性化問題。大家知道中醫有流派。中醫有三句話,醫者易也、醫者意也、醫者藝也。醫學是變化的,醫生也要隨著社會的變化、疾病譜的變化、人的變化和環境的變化來適應性地變化,捕捉它的變化要素、規律,用於自己的診病治療以至於預防當中。所以,對我們來講“醫者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醫者還有意象之意和藝術之藝。總而言之,我們要培養素質全面、富有個性,但又是人格平衡的中醫藥人才。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著重進行一些嘗試和打造。
比如我們學校非常早的就開展了在醫科院校中試點學分制改革。大家都知道醫科院校的課程非常有規律,知識要素也是要求很嚴,知識面要求很廣。在這樣一個嚴格的體系中,我們怎麼尋找讓學生個性化成長的路徑,這對於我們高等醫學教育尤其對高等中醫藥教育來講是一個新的命題。
所以我們從八十年代開始歷時三十多年,不斷探索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管理制度、考核評價模式、以及資源提供形式上我們怎樣來讓學生既能夠獲取,但又有自主。這一點上,我們三十年來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總歸於一句話,讓我們的學生既“知常”又能“達変”。但按照原來的簡單做加法肯定不行,那就要“圓機活法”,要把它融通起來。一件事上賦予它的使命,不要太簡單,要多元。一多元了,我們的資源就會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使用。所以,我們學校的必修課中,我們把必修課的教學內容、甚至於教學目標都做了重新的設計,一門課承擔的任務目標就更廣泛,可能也更明確。但是我們可以空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其他的課程中拓展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是一個方面。
2015-11-20 17:05:11
第二,我們覺得中醫最重要的是實踐。用王陽明的話説是“知行合一”,“知”以後必須要“行”的體驗,中醫是非常注重實踐的一門學科。除了理論之外,理論要轉化為它自身的思維邏輯能力,這方面必須要有很大的實踐環境。這個實踐環節在院校教育中如何實現?所以我們的學校也是比較獨特的,三個學期制。在這個大的學期之外,還附加了一個專門用於臨床實踐體驗的這樣一個模組。甚至於我們現在把這個模組打造的不僅是中醫臨床,而是讓中醫學生到社會上實踐,這個概念和原來的概念又不一樣。就是把中醫學生放到社會上看,因為中醫本身就是社會醫學成分非常濃厚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到它的臨近畢業,在整個時間鏈條上,無論是中醫學類的還是和中醫藥學相關的其他學科,我們都會安排,按照它的認知、按照學習的規律、職業成長的要素,我們給它搭建了不同的平臺。 比如一年級就讓學生他們去了解一下今後他們會遇到的社會環境。
2015-11-20 17:06:55
一些感性的認知。
2015-11-20 17:09:30
他們的服務環境是什麼,服務的人群在想什麼。二年級的時候讓他們更多到社區去,和居民近距離地接觸,看看他們個性的問題在哪,他們所關心的是什麼,更深入地和他的專業知識結合,小試牛刀一下,讓他們去試試看,做一個健康的宣教會得到什麼反饋。三四年級就是更深入的專業的提升。這一層層往上走下去,不僅讓學生有體驗,更重要也是個性張揚的機會,他做了以後才有興趣,看到問題以後就圍繞問題深度學習,才有積極性。
2015-11-20 17:09:42
下面我想問一下您個人的評價和感受,您認為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中醫藥的教育,應該滿足怎樣的標準?
2015-11-20 17:09:52
從大的來講,傳承創新能夠統一起來才是最好的中醫教育,這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我們有一位國醫大師,我們大學的裘沛然先生曾經總結過我們學校的辦學風格,他説我們有八個字要堅持,“中醫本色、時代特徵”。我覺得這八個字總結的非常好,一個傳統醫學要走得更遠更好,能夠在健康服務體系中扮演更為獨特的角色,它畢竟要堅守自己的主陣地,你的特色、你的定位必須明確,所承擔的任務必須是不可替代的。
但是必須要認知到現代社會在發展,人的需求在發展,現代科學技術在發展,從中醫角度,中醫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我們從古到今走過來,中醫有用天文曆法指導我們的實踐,我們的哲學體系也是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滋養了我們。所以,中醫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整體。
問題是如何堅守本質,如何與時代的有機結合,這是我們現代中醫人、現代中醫藥教育要破解的命題。所謂最好就要兩者協調統一,這是一個方面。
對於中醫人來講,最好的中醫教育是滿足人的個人發展。我覺得人的自由發展,這是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對中醫人來講也是如此。我們好的教育不能單向思維,我們給予,必須要看到我們給的人是怎麼想的,他以後是一個獨立的、有獨立思考的思想人,他是行業人,他在行業中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尊重他們的想法。我覺得最好的中醫藥教育必須尊重自身,老師要尊重,他是傳道解惑的,學生更要尊重,因為他們是未來的我們所有任務的承擔者。我覺得最好的中醫藥教育不能夠離開“人”這個概念。
2015-11-20 17:10:07
所以,我們這個大學也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這個教師發展中心可以講是國內醫學院校中率先成立的。我們為什麼要成立,就是因為我們要面對的廣大的師生,他們的所思所想,把知識技能如何傳授內化為他們的素養,這方面是一個好的中醫教育必須給予的支援,而不是單向的。我想好的中醫藥教育在我個人體會,大概用16個字可以概括:目標明確、資源豐富、有效指導、積極評價。如果能夠做好這16個字,我們的教育鏈條應該是能非常平順地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2015-11-20 17:10:24
這是一種相互尊重,兼顧了老師也兼顧了學生。
2015-11-20 17:10:34
是的,中醫本身就講人,中醫是人學。我們裘老寫過兩本書,一本叫《壺天散墨》是講他的行醫之道。但他在自己生命最後一個階段悟到的,他寫了另外一本書《人學散墨》,講的是人的事情,為醫先為人。
所以什麼是最好的中醫院校,必須在為“人”上給他一個很好的培養。
2015-11-20 17:10:45
這又回到最初的本質,人的培養上。
2015-11-20 17:10:56
是。
2015-11-20 17:12:14
在創新中醫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學校開展了海派中醫領軍人才培養工程,我們知道中醫藥領軍人才的培養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時間積累的過程。那麼我們開展這項工程的初衷是什麼?取得怎樣的成效呢?
2015-11-20 17:12:22
中醫傳承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如何去做好它,破解它,實現它,我覺得這裡面要解決幾個問題。一是必須在不同階段都能提出若干中醫的學術問題,中醫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學術引領,需求導向。我覺得一個好的中醫藥人才是伴隨著我們破解問題的過程中成長的。作為傳統學科來講,我們可能更重視傳承、吸收,但是我們往往會有的時候會用一句打問號的話:“是不是我們會迷信?”,不加選擇的囫圇吞的“傳承”,這種傳承的效率是低的,甚至會帶來一些偏差。所以,我們中醫歷代有各家學説,在歷代我們都會有一個振臂一呼的人,糾偏的人,不斷豐富和改善我們的學術生命,這對傳統的傳承人才培養來講需要重視。不能夠提出問題的學科,它是沒有生命力的,但是傳統學科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而我們的中醫是個性化的教育,個性化的醫療,但把這個“個性化”做得更精確,我們就要求其真,求其源,這就是中醫人要做的事。
中醫是傳統的又是現實的,天天在發生著的醫療活動。但畢竟有的原理學説形成的時候已離我們很遠,在傳承的過程中有豐富,也可以有異化。所以,我就想,我們的領軍人才要培養他們也是我剛才講的“醫者易也”,他們頭腦中要有問題意識,要有學問意識。他們可能在院校教育中打下基礎,平時的實踐中積累經驗,但最後要成為未來的領䄂就看你提什麼問題,你有問題的導向,就決定了怎麼做論道和悟道。中醫人才到最後要習慣於論道,要習慣於悟道。所以,我就覺得我們培養未來的領軍人才,為什麼是在他們經歷了之後再把他們召回來,我認為在原有基礎上是一種提升,能級的飛躍。但如果我們不加以組織,不加以引導,可能他們所有的都是“個性”的,他們沒有形成一種學術群體的概念、互相分享的概念。論道悟道要大家一起論,一個問題全世界的人都來研究,它的發展就更快了。中醫藥在未來傳播中也必須如此,更多的人圍繞一個有意義的問題,一起來破解。不僅中醫人自身,我想我們也要邀請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一起幫我們解決困惑,一起來成長,其實大家都是互相啟發的。
2015-11-20 17:12:31
現在社會上對中醫領軍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我們也期待能夠通過這樣一個工程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領軍人才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2015-11-20 17:12:43
是,我們希望他們是真正的大師,有學問、有文化、有品格,這就是一個中國文化思想在中醫身上的完美的體現,這是我們終極追求的目標。
2015-11-20 17:12:55
中醫也是傳統文化精髓的部分。
2015-11-20 17:13:04
是,中醫人才培養得好,領軍人才在社會上有影響,無意中就像習總書記講的,中醫藥是開啟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我覺得不僅是鑰匙,我們也是形象代言。
2015-11-20 17:13:14
在推動中醫走出去和中醫藥國際化方面,上海中醫藥大學也做了非常多的嘗試。在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方面,我們做了哪些教學領域的改革和嘗試呢?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此外,學校教育在中醫藥走出去方面要發揮怎樣的作用?又具有怎樣的優勢呢?
2015-11-20 17:13:23
中醫藥的國際化是未來中醫藥走向世界、我們未來的中醫藥要擴大我們自身的影響和服務面的一個重要舉措。中醫藥的國際化有一條必須要堅守,就是對接國家戰略。中國的中醫藥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寶貝。我們在整個政策領域,我們整個中醫藥在國內健康産業當中,健康服務業當中,衛生事業當中的地位,在我們中國中醫和西醫是並重的,這是國家戰略。所以,中醫藥走出去也必須對接國家戰略,要主動對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我們的資源更有效的輸送出去。
我們在中醫藥國際化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以前走的路是第一步的,吸引人來學。現在已經做到了,我們的子弟遍佈世界。有的地方像美國針灸中醫藥的教育都已經實現了本土化了,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就要主動走出去,我們看的目光要更遠,尤其在教育領域,原來我們都注重一般學歷教育,現在看繼續教育市場更豐富、更廣闊,因為全世界的中醫藥人都要職業成長,這個市場怎麼佔領它?除了我們院校教育的這些基礎教育之外,我們是不是還有很多學術的培訓、學術的傳播,在這方面要主動形成我們上海“海上名醫”的品牌效應。
所以,我們的教育策略面向的是教育市場,而不是一個局部的領域。這是我們的一個想法。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這是網路狀態的,要充分利用好我們華人華僑和校友資源,他們在世界各地扮演的角色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要把他們建成一個網路。在這個網路基礎上,隨著他們的需求,把我們好的資源通過有效的途徑輸布出去。我們現在也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的概念,除了我們的健康服務産業的“網際網路+”,我們學校要把它整合起來,網際網路健康服務到哪,教育鏈也要滲透到哪。因為這是相輔相成的,你服務是靠服務技術、技能、含金量,這些都要靠教育培訓來實施的。所以,我們希望服務網路到哪,理念也要主動滲透到哪,比如我們現在在“一帶一路”包括捷克、馬爾他、以色列、包括歐洲的其他地方,我們現在都已經把我們的醫療資源布點到那裏,教育資源也要跟進到那裏。所以我們是醫教研協同的項目,這種項目才會左顧右盼,左右逢源,它才能形成一種合力做得更有聲有色。
我們希望能夠用一些現代的手段,比如像慕課,微課慕課網路傳播,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所以,我們牽頭成立了全國中醫院校慕課聯盟,上海中醫藥教育的國際聯盟,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它用更好更快捷的方法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2015-11-20 17:13:34
其實通過這些方式也是讓中醫藥的一些精髓文化,能夠影響更多的世界人民,造福更多的世界人民。
2015-11-20 17:13:51
我們要有好的學問,要有好的傳播形式,這種形式要契合學習者的心態,學習者的需求,這就是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思考和不斷摸索的。
2015-11-20 17:14:02
我們學校有很多國外的留學生,包括我們在捷克等國有一些本土化的教育,有沒有接受到這些學生的反饋,他們在學成回到當地國家以後有怎樣的表現或者怎樣的作為?
2015-11-20 17:14:11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藥教育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我們的校友出去以後總的來講有一個很好的反饋,他們的職業獨立感非常強,他們的創業精神、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勇氣和精神也特別強。我們很多校友在海外發展,他們已經回來找我們合作,主動找我們合作,因為他們覺得上海中醫藥大學可以助他們在海外發展的一臂之力,也通過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他的合作,不僅把中醫藥的影響力擴展出去,也把自身的影響力都擴展出去,這都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很多的校友,現在和我們接洽的各種領域的教育豐富多彩。我覺得我們校友資源,他們走出去最後會把上海中醫的品牌打得非常亮。
最近我們也在搞上海的中醫流派傳承,上海的中醫流派傳承中很多的亮點,我們的海外校友也在不斷地發揚。我覺得上海的品牌、上海的故事、上海的學術特徵,這是我們給海外校友最大的財富。一個品牌能夠講得響就能夠傳播得遠。所以,我們給所有的海外校友,希望他們打上一個牢牢的印記——海派中醫。
2015-11-20 17:14:21
這也是我們學校教育無形的延伸、擴大它的影響力。學校在招生規模和培養計劃方面,如何保障學生畢業後可以學有所用?因為我們了解到現在很多醫學院校的畢業生,畢業後很難進入對口的崗位工作。
2015-11-20 17:14:37
醫學教育是精英特徵、職業定位都很強的教育,國際也把它稱為“成人的教育”。培養週期長、資源要求高。現代中醫藥教育更是如此,有的學者講中醫人才培養有三個特點:知識要求更廣、成才時間更長、知識轉化為能力更複雜。這點我有同樣的感受。因此,醫學教育不僅取決於院校,更應形成“行業(崗位)、院校、政府(政策)”利益共同體,在育人、用人、評價人、激勵人方面形成共識,構成一個統一的系統性設計。目前開展“卓越中醫藥教育”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培養規模與就業崗位之間的契合度性如何解決。這裡有規模數量問題、也有結構優化問題,其背後有利益趨動、責任主體問題,也有培養目標定位與培養模式與多元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相適應的問題。上海中醫藥大學始終有個很好的育人理念,除了“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觀外(即以中醫藥為主體,現代科技知識能力和中醫藥傳統文化為兩翼),還有就是始終堅持辦學規模與社會效益之間協調,始終清醒地構畫人才培養的社會走向,努力為毎位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好“量身定做”式的支援,這裡包括了為學生預先考慮他們走出校門後的發展空間在哪,並據此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以及招生計劃、培養方案,我們有位老領導講得好,好的教育既要對接社會需求有超前性,但也保持一定的培養規模的“饑餓感”,這樣學生學習就容易處於能激發、會自主的狀態。
2015-11-20 17:15:04
我們要辦最好的、受人尊敬的大學,要做最好的中醫藥教育,我認為不光是針對中醫藥核心專業人才的,也要面向未來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緊缺、新興、交叉學科專業人才。我們講要培養末來的、卓越的中醫藥領軍人才,但並非單純指傳統意義上的精英,它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我們培養的人不僅出現在高水準醫教研領域,也更要造就服務基層的、能自主創新創業的優秀人才,我們校園裏塑立的“人民健康好衛士”卓越基層中醫的陳海星醫生雕像,其意義就在於此。我們在教學中設立每年兩個月的“小學期實踐”,籍此開展富有特色的社區服務性學習,以及受益廣泛的中醫藥特色科創活動、“名師領銜的導師團”計劃、專業課程德育計劃等,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服務社會中學習中醫藥,學會“接地氣”、“立德行”。我們學校就業率和專業對口率保持高水準,這是個關鍵核心!
2015-11-20 17:15:16
謝謝胡校長。再次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2015-11-20 17:15:26
(責編/主持人:佟靜 後期/攝像:劉哲)
2015-11-20 17:15:41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圖片大圖:
中國網 佟靜
中國網 佟靜
中國網 佟靜